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缅甸最强大的组织机构,缅甸军方在其国家事务中扮演着双重角色。1962年奈温建立军事政权以来,缅甸军方在主导缅甸政治进程的同时,借助国有化政策实现了“藏富于军”。20世纪90年代,缅甸军方通过出口自然资源获得了大量预算外收入,成功解除西方的经济围堵和政治封锁,快速实现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和组织机构的现代化转型。强大的军方经济体系对缅甸军政关系及社会治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是维护和强化了缅甸军事威权主义的韧性,为军方采取灵活策略、确保“有纪律的民主”提供了关键支持;二是市场化经济改革难以逾越军队利益固化藩篱;三是公民难以抵御国家的政治渗透,社会整体民主政治意识缺失。考察缅甸军方的经济行为,有助于刻画缅甸军事威权统治的全貌,深入理解缅甸军方在国家建构议程中的“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2.
正1988年缅甸实行对外开放,一些国际非政府组织即在缅甸开展活动,缅甸政府也制定了管理国际非政府组织的相关法律法规。2011年缅甸新政府成立后,在缅甸活动的国际非政府组织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活动范围上较之前都有提升和扩展。当前缅甸的政治经济转型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同时缅甸也是世界上最落后的国家之一,在此背景下,起源、发展于西方社会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在缅甸的  相似文献   

3.
2011年,在缅甸持续了半个世纪之久的军人专政宣告结束,国家政治转型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在此过程中,多党制和普选制的规则得以确立并逐步完善,民主政治的框架初见雏形。国家政治转型为缅甸乡村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变化的领域囊括了乡村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缅甸乡村社会在政治转型中呈现出新的面貌,但这一重要的课题在学界还未得到应有的关注。通过在缅甸乡村社会中长期的田野调查,本文发现军政府时代之后的缅甸乡村社会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具体的变化主要包括村落共同体的裂变、乡村权力结构的转型、村民与国家关系的变迁,等等。概而言之,在过去的10年,缅甸乡村政治生活的主旋律逐渐从"抗争政治"向"派别政治"转型。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看来,缅甸正在进行真正的变革,正处在民主转型的早期阶段,是推动缅甸改革朝向美式民主的关键、难得的历史机遇。为力图主导缅甸未来和政经社会改革,美对缅全面接触,促压结合,启动发展援助,实施"经济接触"与"军事接触",同时寻求在缅甸问题上与中国的协商合作。  相似文献   

5.
从1988年9月至今,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缅甸实施了长期的制裁, 虽然这种制 裁没有实现迫使军人向反对党彻底交权的目的, 但成为了缅甸民主化进程的主要动力。缅甸与西 方国家经济交往规模小、缺乏其他国家的有效配合、制裁不能改变缅甸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是对缅 制裁效应没有最大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一些国家在由非民主体制向民主体制转型的过程中,往往遭遇各种暴力与冲突。由于人的安全得不到保障,新政府的信誉与合法性因此受到质疑,从而损害了民主转型的前景。阿富汗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特别是2009年的总统大选表明,恶劣的安全状况已经影响到民主的运作和信誉,这体现了一个困扰许多处于转型过程中的国家的困境:没有人的安全,就没有可靠的民主;转型中的发展中国家很容易在一种失序、动荡的过渡期中反复纠缠,民众的不安全与无效的政府成为一对相互催生的恶瘤。西方的武力干预容易推翻一个旧政权却很难塑造一个强有力的新政权,其造成的权力真空加剧了人的安全与民主转型之间的紧张。民主的价值不容否定,但民主应该在一个稳定的安全基础上去构建,无视人的安全去追求民主,可能反过来有损于真正的民主进程。人的安全视角表明:安全在价值序位上是高于民主的,也是民主生成的前提性条件;有一个能够保证人的安全的有效政府,是国家顺利实现民主转型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毛志浩 《亚非纵横》2015,(2):79-89,123,127
政治制度的发展与演进具有路径依赖的特征,一直到穆尔西时期,埃及社会发展始终具有自纳赛尔时代以来的威权主义色彩。在民主化浪潮下,威权主义模式逐渐式微,埃及在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存在的种种矛盾不断显现,其民主转型过程也因此充满动荡与暴力。埃及民主的发展,需要从实际出发,实现威权主义的民主化转型,克服社会矛盾,从而实现民主的良性运转与社会的进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缘起于冷战时期的民主援助成为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的重要现象,也日益成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国际社会推进其民主文化进程的重要工具.分析民主援助的内涵、路径可以发现,民主援助的本质并不是帮助受援国巩固和发展民主,而是一种民主霸权主义,它正成为西方国家干涉别国主权和内政的外交工具.这也是形成世界范围反西方民主援助潮流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西方社会普遍认为其民主制度是人类所能设计出的最好的政治制度,西方发达国家 的发展实践也表明民主制度确实有其优越性。但是,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并非完美无缺,它也 有相当多的弊病。事实上,西方民主不一定代表多数人意志,西方民主选举往往无法产生最优 秀的领袖,西方民主政治也有其适用限度,民主对决策可能造成消极影响,民主可能滑向民粹, 民主选举可能冲击社会道德,民主政治要付出高昂的经济代价。深入研究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存 在的问题,有利于更好地建设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10.
缅甸民主化转型并不是为了西方国家解除制裁而做的表面文章,而是七点民主路线图中立宪、选举、施政三部曲的第三部.这一转型具有鲜明的缅甸特色,在国际上创造了一种新的转型模式.转型不仅促进了国内的政治和解,也有利于地区的稳定.但也恰恰由于转型的缅甸特色,这种自主转型依然面临复杂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齐传钧 《拉丁美洲研究》2012,34(4):45-53,80
在长期深陷发展之困的拉美诸国中,智利以20多年的还政于民之路实现了经济、社会和政治的成功转型。智利民主政府取得成功的经验在于:在延续军政府时期奠定的自由市场制度的同时,注重维护宏观经济环境的稳定;不断提高社会支出规模,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力度;合理地平衡了"转型正义"和"原谅与忘却"的原则,保证了转型期间的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笔者最后提出以下启示供其他发展中国家借鉴:威权制度可能提供经济结构"向好"改革的机会,且政治专制与经济增长也可以长期共存;民主化进程需特别注意改革的次序,不可片面追求民主政治目标;实行各派别之间的联合执政,避免单一派别在政策上矫枉过正;构建包容式的社会文化有助于避免转型过程中出现社会动荡和政治动荡。  相似文献   

12.
(2012年1月1~31日)●2日,为庆祝缅甸独立节,缅甸总统吴登盛签署减刑和大赦令。官方消息称,缅甸全国9000多名犯人从3日起被陆续释放。4日,缅甸总统吴登盛在庆祝缅甸独立64周年贺词中强调,只有国家和平,民族团结,才能实现民主目标。同时,实行民主,国家发展,人民的经济社会生活才能  相似文献   

13.
奈温政权产生的背景缅甸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国家,政府在解决国家建设问题上遭到失败,原因是:缺少资本,缺乏训练有素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员,社会与教育机关不合理,对人物资源的动员粗略况且计划不当。当然还有其他各种原因,如城市与乡村的冲突,政客与军人的冲突,各种反政府武装与中央政府的冲突。这些冲突自从1956年政党政治的失败,特别在1958年之后,由于内阁总理吴努的无能及  相似文献   

14.
东南亚国家独立初期"民主试验"的失败及现阶段民主制度的"危机"和民主制度本身并没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民主制的发展困境是由于与民主制度相适应的民主治理方式未能有效建立,治理方式不能与民主体制相适应造成的。从"统治"到"治理"不仅是一种范式的变迁,也是国家治理方式的转换。未来东南亚国家的民主巩固进程将是一个艰巨的"双重民主化"进程即实现政治体制和管理方式的双重转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民粹主义在世界舞台迅速崛起,在中东欧地区发展尤为迅速强势。中东欧地区的民粹主义以匈牙利最为典型,对欧盟现存秩序造成冲击。本文从历史渊源、国内结构、外部环境和现实冲突等方面,探究民粹主义政治极化的本质和动因。社会中下层的极度不满是民粹主义政治极化的根本原因。民粹主义政党运用各种工具,包括极化的话语体系、意识形态,加之领导人独特的政治个性,推动选民走向极端化。难民问题促使民粹主义向狂热的极右翼势力转化,对西方民主和欧盟秩序构成挑战。  相似文献   

16.
马尔代夫在经历了修宪、2008年总统选举、2012年总统被迫辞职及2013年一波三折的总统大选后,实现了由政治独裁向政治民主的初步转型。在新时期,马尔代夫的现代化民主进程虽已取得一些成效,但在政治转型过程中仍面临着宗教问题、多个政治势力争权及不同民主政治模式与国情结合等问题,马尔代夫的政治转型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7.
张铁根 《亚非纵横》2011,(5):11-16,59,61
自2010年底以来,缅甸、越南、新加坡和泰国相继举行大选。大选过程及其结果透露了非常丰富和重要的政治信息,缅甸的军人政权向民主政府转型;新加坡执政党依然一党独大,但反对党实力有突破性增长;越南继续进行政治制度改革的探索;泰国迎来了社会和解的契机。  相似文献   

18.
缅甸民选的吴登盛政府自2011年3月30日上台以来,在政治、经济、民族和解等领域推出系列重大改革举措,以期到2030年使缅甸迈人现代化的民主国家行列。两年来,缅甸宣称的“不可逆转的改革”成就令人瞩目,获得国内外的普遍认可和支持。然而,随着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缅甸将面临着更多挑战。  相似文献   

19.
西方国家对缅甸实施长期经济制裁,深刻影响了缅甸的经济发展。2011年3月,缅甸新政府执政以来,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举措,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也促使西方国家放宽对缅甸的经济制裁。在此背景下,缅甸未来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但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20.
泰缅边境的缅甸难民问题已存在30年之久,目前仍未得到妥善解决。大量缅甸难民长期滞留在泰国境内,对泰国造成巨大负面影响的同时,也为泰北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不菲。虽然缅甸的民主转型为缅甸难民问题的解决带来了希望,但难民问题已经发展到了不再是单纯的缅甸内政问题,难民问题的影响已经扩散至周边国家和地区,其最终解决仍需时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