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马来西亚的印度人社群来自印度,以淡米尔语言群占大多数。印裔族群的内部差异相当大,可以从语言、宗教、社会地位、教育、种姓分别开来;也依来源地分成两大阶层:一为来自印度东南部的穷困劳工,二为来自斯里兰卡受教育懂英语的淡米尔人。本文拟从语言的角度,实地调查马来西亚老中青3个不同年龄层的印裔,探讨印裔的语言问题。研究发现,不论在社会或家庭里,马来西亚印裔的常用语言是淡米尔语,其次为英语和马来语。但淡米尔语的使用在逐代减少,而英语有慢慢取代淡米尔语的趋势。在政经文教条件的影响下,印裔族群语言态度开始改变,要维持淡米尔语为主的语言,情况并不乐观。  相似文献   

2.
当今的印尼语和马来西亚语都是在马来语的基础上形成的。如果我们把印尼1928年《青年誓言》中提出的“一个语言──印度尼西亚语言”作为印尼语形成的标志的话,那么1878年出版的《通语津梁》就是马来语汉语词典。而1928年以后出版的这类词典是印尼语汉语双语辞书。为方便起见,我们把它们合在一起统计和分析。至于马来西亚出版的马来语、汉语双语辞书,我们将在另文专述。在1878—1996年间,马来语(印尼语)汉语双语辞书至少有20部,其中印尼──汉词典8部,汉──印尼词典6部,印尼汉──汉印尼词典1部,英──…  相似文献   

3.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文化、多元宗教的国家,其人口主要由马来人、华人和印度裔组成。马来人、华人和印度裔以马来语、华语和泰米尔语作为各自的母语。在马来西亚的中小学教育制度中也反映了种族的多元化。马来西亚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因此其教育的形成也基于英国教育。马来西亚的教育注重考试制度,而且以多种全国统一考试来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升学资格。  相似文献   

4.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语言文化的国家。而多语言源流并存的教育体系是马来西亚多元种族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殖民统治时期的遗产。马来西亚教育体系中的主流学校是马来学校,以国语(马来语)为教学媒介语;华文小学(华小)属于非主流学校,以华文为教学媒介语。虽然华文小学是非主流学校,但是约90%的华裔学生却在华小就读,而且华文不仅仅是一个科目,也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前言 在有关华人社会的研究中,人们往往采用对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进行比较的方法。这是因为两国具有以下这些作为比较研究对象的难得的条件:有着曾是英国殖民地、主要由马来人、华人、印度人这3个种族组成的所谓“复合社会”的共同点,另一方面,有着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联邦的原因之一、即华人约占人口77%的特殊种族构成比这样一种不同点。 在国民统一过程中实施的国语、通用语政策下,在新加坡,英语是事实上的国语(法律上规定马来语为国语)。在马来西亚,一直将马来语(曾有一段时间称为马来西亚语)作为国语,但华人们曾经为华文的通用语化开展运动,至今仍在要求继续保持华文学校。 本文拟从“国家的政策与民族的共生”这一观点,以马来西亚为主,以新加坡为比较对象,就两国华人社会的阶层结构和国家的语言、教育政策究竟处于何种关系、以及在采取原住民政策(马来人优先政策)的马来西亚,这些政策在华人与其他种族、尤其与马来人之间产生了什么样的紧张关系或共生关系做一个考察。  相似文献   

6.
马来西亚,由马来亚和沙捞越、沙巴组成。与南中国海隔海相望约600公里。“马来亚”一词源于南印度泰米尔语:“Malonylom”,意为“山”。1957年8月31日,马来亚联合邦正式独立。1963年7月5日,英国、马来亚联合邦、新加坡、沙捞越和沙巴在伦敦达成成立马来西亚联邦协定。1963年9月16日,马来西亚联邦正式宣告成立。新加坡于1965年8月正式宣布退出马来西亚联邦,成为独立国家。  相似文献   

7.
《东南亚纵横》2001,(3):46-48
概况 环游黄金国度——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是一个热带的乐园,一个充满阳光。欢笑和热情好客之地,不同的种族和文化聚在一起形成多样化的人文景观,还有那浓密的热带丛林。洁白的沙滩、蔚蓝的海洋,会使您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首都:吉隆坡(KUALA LUMPUR),人口 150万。 面积:32万多平方公里。 宗教: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 语言:马来语、英语、华语 货币:林吉特(RINGGIT)。 国花:木槿 国庆日:8月31日 人口:2116.9多万。马来族占 58%,华人占31%,其余为印度人等。 免签证国家 凡英联…  相似文献   

8.
《东南亚》1992,(1)
新加坡是一个小国,但却是多民族、多语种的国家。新加坡的华人占总人口的75.27%,马来人占14.23%,其它还有印度人、巴基斯坦人、斯里兰卡人、欧洲人以及欧亚混血人,他们分别讲华语、马来语、泰米尔语、英语等,语言是各民族文化的“根”,但单靠本民族的母语彼此间就很难进行交流。所以,让各民族学生掌握母语外的其它语种,就成为新加坡教育的突出任务。本文就新加坡的多语种及多层分流学制教育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文莱达鲁萨兰国(Brunei Darussalam)位于东南亚加里曼丹岛西北部,东南西三面与马来西亚的沙巴州和沙捞越州接壤,北临南中国海。国土面积5765平方公里,被分隔为东西不相连的两部分,首都斯里巴加湾市(Seri Begawan)。据2003年8月统计,全国人口35.8万,其中主体民族马来人约占67%,非主体民族华人、印度人、欧洲人、土著人等约占33%。伊斯兰教为国教,其他还有佛教、基督教、印度教和原始宗教等。马来语为国语,英语为通用语言,华语使用亦较广泛。  相似文献   

10.
一、新加坡独立后的语言政策回顾新加坡独立后 ,为了能跟上西方的文明步伐 ,政府制订了一连串的教育政策 ,大力推行英文教育 ,处处强调英语的重要性 ,致使民族母语(包括华语)遭受了一次又一次强力冲击。英国殖民统治时期 ,新加坡的语言政策自然是独尊英语。因此 ,在双语教育课程设置中一般都规定英语为必修课程 ,小学高年级直至中等教育都要以英语为教学用语 ,而母语只限制在小学低年级。从自治到独立前夕(1959~1965年)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致力于实现与马来西亚合并的政治目标 ,在语言政策上 ,规定马来语为国语和各民族交际的共同语 ,其他几…  相似文献   

11.
战后重返马来亚的英国,曾计划通过允许各族群母语教育的生存与发展,同时加强英语教育的作法,使境内各族群建立一个共同的公民意识。然而,在马来土著民族主义的挑战下,此一教育方针遂转变为英、巫双语政策,华、印两族母语被排除在官方教育体系之外。为泯除华文教育,新成立的马来亚联合邦政府特别聘请吴德耀与方卫廉前来马来亚调查。但《方吴报告书》却指出"马来亚化"是一个让居住于马来亚的各族群的文化,经由去芜存菁的自然融合过程,不应该以强制力去完成,华族的语言、文化必然是"马来亚文化"中的宝贵资产,因而建议联合邦政府增加对华校的补助,并鼓励跨族群多语的学习。报告书对于华族语言文化的肯定,使主政者不敢贸然消灭华文教育,为日后马来亚华族在保存及维护族群语言与文化上提供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图从马来人的角度,探讨马来西亚族群教育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马来西亚政府的马来人教育政策,包括教育马来化、高等教育优先、财政支持等,分析马来人普及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教育发展对马来人职业和收入的影响。本文认为,马来人教育发展及随之而至的相对畅通的社会流动机制,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各族群和睦相处和社会稳定发展,如果政府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能公平对待其他族群,族群之间的关系将更融合,社会发展也将更稳定。  相似文献   

13.
刘红 《东南亚纵横》2010,(11):97-101
在海外,马来西亚具有最完整的华文教育体系,这是马来西亚华人积极参与政治的功劳,近年来他们利用各种途径最大限度地维护华文教育的地位。在持续7年的反对数理英化运动中,以董教总为主的华人社团主要通过政治表达、政治接触等政治参与形态来维护华族子女接受母语教育和中华文化的权利。  相似文献   

14.
作为颇具影响力的区域性语言之一,东南亚英语具有独特的语音、语调、词汇和语法等特点,这种语言变体给我国口译工作者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本文通过解析以新加坡英语、马来西亚英语和菲律宾英语为代表的东南亚英语变体现象,提出我国口译教学的若干适应性对策。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槟城、雪兰莪、马六甲、柔佛、砂拉越及吉隆坡的1241个饮食业中文招牌样本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它们有独特的典型基本结构,而且以"专名项+业名项+通名项"为主。文章也罗列了马来西亚饮食业中文招牌普遍运用的18种命名法,其中4种是此研究中新发现的。研究结果除了可起到填补空缺及留下及时记录的作用,也对从事饮食业的人士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郑达 《东南亚纵横》2009,(12):87-91
马来西亚华商对华投资的原因诸多,本文研究表明,在马来西亚华商对华投资中,中马两国关系的发展、投资环境与两国经济政策的发展与完善起了重要的促进与推动作用。而华商网络、华人文化的优势也是影响马来西亚华商对华投资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马来西亚槟城州当下华人青少年在语言态度上,从个体感性出发对华语较具认同感,并认同本籍贯方言较亲切及需要掌握,但方言传承意识不强;从个体及社会价值出发,相较国语更认同英语的作用。就其语码转换的社会表现分析,语言态度影响语码转换中主体语、嵌入语的选择;交谈对象因不同辈分特有的语言习惯、语言能力等背景,也影响到研究对象的语码转换特点;交谈场所的规格、正式度,及场所功能、交谈对象族裔,联合构成研究对象语码转换的影响因素;语言/方言的地位背景影响语码转换;交谈话题正式程度影响语码转换。社会应正视研究对象当下普遍的语码转换习惯,并从积极正面的角度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18.
郑达 《南洋问题研究》2009,(3):67-76,82
马来西亚华商人数众多,发展道路曲折,是海外华商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崛起,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投资,其中相当一部分就是马来西亚华人资本。本文就马来西亚华商在中国投资的发展阶段、主要特点、存在问题及相应对策作一概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借助多种资料与文献,分析了1970年到1974年间以李引桐和曾永森为代表的几位马来西亚华人以及一些马来西亚华人团体和个人的活动,试图探讨马来西亚华人怎样通过社会文化互动来促成马中建交。因此可见民间渠道或跨国社会文化互动与官方渠道是相辅相成的。社会和文化互动不仅唤醒了沉睡已久的马中关系,最后还迎来了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