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中、日、韩金融合作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东北亚金融合作的滞后已经成为导致区域经济不稳定和制约区域经济合作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 ,加强中、日、韩金融合作 ,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提供更多的开发资金 ,有效地防范区域金融危机 ,十分必要。从现实的角度来分析 ,中、日、韩金融合作既有坚实的物质基础 ,又有适合的制度基础 ,关键是要解决合作途径的选择和操作问题。从当前中、日、韩之间的合作条件来看 ,比较现实的选择是应积极开展中、日、韩之间的功能性金融合作。从成立东北亚国际开发银行、建立中、日、韩之间的清算支付体系和中、日、韩 3边货币互换机制等方面实施合作。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区域金融安排的增多及规模的扩大和性质的变化,使得金融区域主义成为全球金融治理结构中的一个重要发展态势。金融区域主义兴起的根本原因是全球金融治理机制对于防范和应对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有效性不足。本文根据储备的充足性、监督能力、决策速度和合法性这四个方面的特性,分别对三大区域金融安排进行了比较。最后展望了区域金融安排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之间的关系,认为二者各有优势,应当是相互补充的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3.
拉美国家的经济特征是研究拉美经济的基础.由于有着殖民历史,拉美国家长久以来被认为有金融开放的传统,但是经济模式的变化、债务危机、金融波动不断冲击着拉美金融发展的过程.本文采用齐恩—伊托指数及莱恩等人的测度方法,以亚洲7个国家作为参照组,研究了1995~2009年拉美7个国家的金融开放程度,得出如下结论:7个拉美国家的金融开放度有了显著而稳步的上升,但实际金融开放程度仍然低于名义金融开放水平,拉美金融开放的实际效果并没有达到已制定或承诺的规则协议等所应当达到的程度,实践中仍有较大改进空间;同时,国际经济合作中应特别关注其实际的金融开放水平,这是对其立场形成制约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持续动荡,以地区金融安全合作为导向的金融区域主义逐步兴起,且成为一种显著的地缘政治经济现象。金融区域主义对地缘安全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地区金融安全,地区金融主义有助于构筑地区金融安全网络,推动地缘经济整合;二是地缘政治安全,地区金融主义会扩大地区大国的地缘政治影响力以及增加地区排斥外围国家干涉本地事务的能力。金融区域主义产生的这些地缘安全影响对不同的行为主体而言,具有不同的意义。首先,东盟作为地区性的经济共同体,会极力反对东亚大国利用金融区域主义将东盟纳入其势力范围之下,威胁东盟的地缘政治安全环境。其次,作为最大出资方,中日对地区货币金融领导权的争夺变得日趋激烈,且形成了持续的冲突性关系,从而削弱了东亚金融安全合作的政治前景。最后,东亚作为美元回流机制中的关键一环,如果将美国排斥在外,无疑会增加东亚地区与美国的地缘政治矛盾。因而,东亚金融区域主义在兴起的过程中,不仅要看到其稳定地区货币金融秩序的一面,同时也要看到其有可能制造地缘政治安全问题的一面。  相似文献   

5.
前言亚洲正在积极致力于区域内经济、金融一体化。本文拟就区域内金融一体化加以论述。关于区域内一体化,没有明确的定义。根据亚洲开发银行2012年7月开始发行的《亚洲经济一体化监测》(以下简称"AEIM"),所谓的区域内一体化是有关贸易、投资、金融等趋于更大的相互依存的过程,是人员、货物、资金的一体化。带来一体化的是市场的力量和政策上的努力。在AEIM中,为了把握区域内经济一体化的情况,探讨了以下几个问题:(1)生产网路和贸易;(2)金融一体化;(3)宏观经济的相互依存;(4)  相似文献   

6.
熊岚 《现代国际关系》2023,(7):104-123+145-146
在东盟和中日韩的共同努力下,东亚金融合作取得丰硕成果。近年来,受到中美贸易战、新冠疫情、乌克兰危机、美国滥用金融制裁等因素影响,东亚金融合作呈现出积极适应外部变化的新趋势,特别是“10+3”成员国开始推动本地货币在跨境交易中的使用。东亚金融合作新动向主要受到国际货币体系变动和地缘政治博弈两方面的影响,东亚国家在外汇储备库、地区债券资本市场和本地货币上的合作,意在持续降低自身和地区的脆弱性,并非主要是内生驱动的金融一体化努力。鉴于现有制度安排为美国与东亚国家之间、中国和日本之间以及东盟与中日之间三组关系相互作用下的平衡选择,为维护地区金融稳定,中国应积极发挥引领作用,深化东亚金融合作、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为地区金融稳定创造良好的外部制度环境,同时积极谋划亚洲货币基金方案,为解决地区金融治理赤字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7.
付争 《东北亚论坛》2020,(1):85-99,128
目前,世界经济陷入长期低迷,金融脆弱性加剧,全球金融空间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体现为数字金融发展对金融地理的影响、全球金融空间功能性分化、全球金融中心的多极化与生态化。这些变化趋势推动着全球金融空间内主体多元化与功能结构的改变,随之而来的风险包括全球金融治理效率低下、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空间被挤压等。为此,作为新兴大国,中国应敦促国际社会以新型网络化治理增加国际协调空间,以帕累托改进化解国际金融监管协调困境,并在"一带一路"建设与金融开放进程中,做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统一,营造出具有区域特色的金融生态,以便在全球金融空间变化过程中,对本国在空间中的定位与伙伴国的选择进行清晰的预判。  相似文献   

8.
海合会作为区域一体化组织,一方面推进区域货币和金融一体化,另一方面又是主权财富基金的发源地和分布最密集的区域。海合会成员国主权财富基金在区域内的投资呈现出促进区域金融合作的潜能,它不仅投资广泛,而且出现了合资主权财富基金。但是,这种促进作用也面临诸多挑战,比如产业结构趋同导致投资品种单一、区域大国的影响,以及政治发展的障碍等。  相似文献   

9.
探索东北农村地区金融发展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索东北农村地区金融发展有效途径,关键是要搞清金融需求和供给状况.东北农村供给型金融抑制特点既使得农村金融机构把吸收的存款通过正规金融系统流出了农村,在总量上减少了农村经济中资本的形成,市场机制的缺失又使农村金融机构经营风险加大,农业保险、信贷抵押担保等发展滞后,形成大量不良资产和贷款资金的低效率配置,导致农民"贷款难"和金融机构"难贷款"两种现象同时并存.东北农村金融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以东北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为依托,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低成本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全面提高金融在东北新农村建设中的引擎作用;其次,率先启动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为基础的地方信用建设工程,改善东北区域信用环境;第三,应当积极探索农村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制定专门的农村抵押政策解决贷款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2008年的全球金融风暴对东亚国家的货币金融稳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并促使东亚国家加强区域货币金融领域的合作.东亚"10+3"的财长们于2009年12月发表了有关"清迈倡议多边化"(CMIM)的联合声明,决定成立采取自我管理的区域外汇储备库安排(SRPA)作为"清迈协议多边化"的具体形式.从2000年以双边货币互换为特征的"清迈倡议"(CMI)到以自我管理的区域外汇库安排为特征的"清迈倡议多边化"过渡与发展,表明了东亚"10+3"货币金融合作进一步走向深化.  相似文献   

11.
韩国银行业市场竞争度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隽 《东北亚论坛》2007,16(3):102-106
韩国金融开放的初始条件与我国有一定的相似性。通过对1996—2005年韩国的银行业市场竞争程度进行度量,我们发现:1.东南亚金融危机对韩国的银行业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2.危机后经过重建的韩国银行业竞争程度明显下降,趋于垄断。韩国已经经历了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的阶段,其经验和教训值得正在开放的中国银行业认真借鉴。  相似文献   

12.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金融支撑体系建设存在诸如金融运行环境差、金融体系不完善、金融市场结构单一、金融创新不足、金融开放程度低以及金融合作不够等问题,因此,构建包括金融组织、金融协调、金融服务、金融开放、金融合作以及金融生态等功能齐全的金融支撑体系,是促使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作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始发国和重创国,泰国金融业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影响程度备受关注。本文在金融危机传导机制的基础上分析了美国金融危机对泰国金融业的影响,并探索对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4.
从本质上说,金融业是一种“信息密集性”或“信息敏感性”产业,对于金融全球化而言,信息技术进步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在信息科技革命引领和推动下,互联网与金融业相互融合,掀起了人类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金融全球化浪潮。当代金融全球化迅猛发展对国际金融安全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新一轮大规模金融全球化、国际金融体系的巨大变化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新的国际金融格局与既有的全球金融治理框架之间的均衡逐渐被打破,既有的全球金融治理框架越来越难以适应信息科技革命条件下金融全球化发展和维护国际金融安全的要求。为更好地适应当代金融全球化条件下建立新的国际金融公共秩序,更好地维护国际金融安全的需要,以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为契机,国际社会揭开了全球金融治理改革的大幕。在国际金融体系和全球金融治理框架处于大变动和寻求新均衡的背景下,中国应抓住有利时机,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和推动全球金融治理改革,坚持命运共同体理念,遵循责任、权力相一致和平衡的原则,倡导在全球金融治理中加强互联网的运用,为维护国际金融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金融控股公司:加入WTO后我国金融业发展模式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加入WTO及经济的全球化 ,面对国际金融集团涌入国内市场 ,加快整合我国金融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变得越来越迫切。金融控股公司将成为我国金融业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过度的现实选择。根据我国的“准金融控股公司”的现状 ,借鉴国外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经验和我国金融业的实际情况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组建、监管、发展模式等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深入研究并附之实现。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current state of financial regionalism in East Asia and discusses why and how the East Asian countries should go forward in terms of financial and monetary regionalism. It highlights intra-regional exchange rate stability as an important regional public good and makes the case for greater exchange rate cooperation. To this end, East Asian countries should gradually reduce their exposure to the US dollar and move towards currency basket regimes which would sustain relative intra-regional exchange rate stability while allowing for sufficient flexibility to accommodate idiosyncratic shocks.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the global and European financial crisis, the article also urges a reconsideration of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international – and regional – financial integration and calls for a further strengthening of East Asia's regional financial architecture.  相似文献   

17.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市场的经济安全是俄罗斯经济安全中最关键的问题之一。俄罗斯金融市场发育先天不足,再加之起步阶段缺乏强有力的监管,易于受到攻击,因而其金融安全极为脆弱。为规避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安全,俄罗斯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措施,并酝酿制定国家金融安全战略。  相似文献   

18.
中韩金融合作的战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中韩的金融合作是伴随着东亚金融合作的进程进行的。双方的金融合作具有坚实的基础和切实可行性,发展与深化金融合作是两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双方应当从实际出发,以解决主要问题为主线,有步骤地、协调地开始和扩大不同领域的金融合作,以保持和扩大现有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探讨马来西亚政府主导型金融体制形成的背景、特点及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马政府主导型金融体制的形成与战后马来西亚经济发展战略和政治社会的发展有关,并在保护本国金融部门发展、推动社会经济均衡发展方面成效显著。但这种政商结合体制在支持一批特殊企业集团形成与发展的同时,也掩盖了家族企业、政党企业和国营企业中的弊端与不足,不仅影响了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对外竞争力,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金融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