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瓦解--苏共失败的重要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思想理论工作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首要基础,是党保持执政地位、提高执政能力的关键。苏共后期的蜕变首先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意识形态领域的一系列失误埋下了苏共彻底失败的“种子”。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苏共内部势力谋反与外部思潮渗透“里应外合”,结果导致了少数领导人思想上的背叛、部分知识精英发生蜕变,激进媒体借机搞乱思想、割裂历史、崇拜西方、否定自我、误导舆论、蒙骗民众。最终与苏联社会中的民族分裂情绪、自由主义说教、激进主义思潮、西方化幻想以及复仇倾向等汇聚一起,形成滔天巨浪,击毁了苏共,冲垮了苏联。  相似文献   

2.
苏联剧变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但多种因素中,党是关键。苏共自斯大林确定党内领袖地位之后,逐步消灭党内民主,实行个人集权,形成个人崇拜,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党的最高领袖一个人说了算,这种局面在斯大林逝世后也没有根本改变,从而使苏共实际上早已名存实亡。从苏共的历史进程看,可以说,在苏联,成也在党,败也在党。  相似文献   

3.
苏共基层党组织曾在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特别是苏共19次代表会议以后,伴随着苏共职能的转变,苏共基层党组织逐渐由社会基层的政治核心和政治先锋队转变为在基层赢得选票的党派组织。几十年以来苏共基层党组织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等方面所积累起来的宝贵资源被废弃,这是导致苏联解体前夕40多万基层党组织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斯大林时期,苏共执政的合法性资源主要有: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卫国战争的胜利以及资本主义的负面合法性四个方面。当然,斯大林及苏共的一些失误和错误给苏共也带来了一定的不良影响,成为侵蚀苏共执政合法性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5.
苏共的执政模式是一种高度集权的执政模式,这是一个客观事实。而关于苏共高度集权执政模式形成的原因,文章着重讨论了苏共高度集权执政模式形成中的国际政治因素。一个基本的观点是:苏共所秉承的“世界革命”理念以及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直接导致了苏联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形成了一种恶性互动的紧张关系。这种与资本主义国问的紧张关系成为苏共对国家全面领导的政治体制形成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6.
苏联共产党执政初期,列宁的党建思想对于基层党组织在组织体系的完善、党员自身素质的提高等方面有重要指导作用。基层党组织在巩固苏维埃政权以及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发挥了组织、动员作用,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苏共后期,由于领导体制僵化,执政党的领导人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路线,使基层党组织涣散,失去了战斗堡垒作用。吸取苏共历史经验教训,执政党必须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苏共没有顺应时代和形势的发展变化,完成从一个革命政党向执政党的转变:没有及时还政于民,完成从代表人民管理国家向引导人民自己管理国家的转变;搞思想专制,不容异见,使社会创新能力衰竭。这是苏共败亡的几个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8.
苏共"超阶段"的问题从根本上说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范畴内的问题,而是一个世俗的俄罗斯命题.苏共"超阶段"问题的实质不是苏共对苏联社会主义所处发展阶段定位不当,而是对苏联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与角色定位不当.国家角色定位不当在俄罗斯有久远的历史,只不过自19世纪以来,这样一种倾向越来越多地在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中得到了表达.  相似文献   

9.
在苏共瓦解的众多原因中,官民对立的官僚集中制难辞其咎.苏共的民主集中制存在着先天性不足,主要在于过多地强调"少数服从多数原则"而轻视"保护少数原则".斯大林等人正是利用了这一制度的内在缺陷,有意无意地将之放大,使之常态化、制度化,结果民主集中制被异化为官僚集中制,致使苏共的权力沦为党内官僚特权阶层的私有工具,这是诱发苏共瓦解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苏联共产党的消亡是20世纪末世界政治史上的重大事件.尽管很少有预言家能够判断这一突发的历史事件,但在苏联解体之后,各国的学者和政治家们都对苏共垮台的原因进行了认真和深入的研究.本文拟从苏共自身的历史、现实方面因素,以及苏共基层党组织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探讨,并试图通过这种研究总结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11.
从总体上看,苏共拥有的合法性资源主要有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制度规章、统治的有效性和领袖魅力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合法性资源都曾经为巩固苏共的执政地位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曾经拥有,并不等于永远拥有。事实上,要想保持苏共的执政地位,就必须保持合法性资源的再生产,以源源不断地获得执政的合法性。然而,在苏共执政过程中,它所拥有的合法性资源的再生产能力却逐渐下降乃至最终丧失了,这成为苏共败亡的根源。  相似文献   

12.
苏共丧失执政地位,是苏联几十年来不断积累、潜伏着的社会矛盾恶性发展和总爆发的结果,而政治体制上的漏洞是关键性的因素。苏共未能正确处理好公民、政党、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在把所有权力都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同时,担负了无限的责任和沉重的包袱。在苏联体制中,由于立法权的范围缩减以及党务行政官僚作用的急剧加强,官僚制发展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障碍机制。在改革的过程中,许多苏联党政精英为侵吞国有资产背弃共产主义信仰,催生了新的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成为苏共真正的“掘墓人”。此外,苏共在缺乏有效制约的权力和金钱面前,逐渐丧失了警惕性和免疫力,没有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的拒腐防变机制,在官僚主义的侵蚀和集权制的庇护下,一步步走向自我毁灭。  相似文献   

13.
苏共在20世纪20年代的文化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正确的,这促进了苏联文化的繁荣。然而由于在斯大林时期,却逐渐形成了文化专制主义的路线、政策和体制。这一文化专制主义的路线、政策和体制统治了苏联近六十年之久,它成为苏联亡党亡国的根本性原因之一,其历史教训也是极其深刻的。  相似文献   

14.
苏共的败亡,有许多值得总结和研究的经验教训,其中,共产党执政以后长期忽视党的建设,未能很好地实现从一个革命党向政权党的转变,未能解决好执政党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相反,却从一个朝气蓬勃、战斗力强的革命政党逐渐蜕变为一个教条化、层级型的官僚主义政党,完全失去了创新精神和对外界的应变能力,最终导致结构性溃败的结局。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背景之一.是对苏共垮台原因长达10年的思考。深入透视苏共丧失执政地位的根源,可使我们对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的重大意义有更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如何认识苏共经济建设的成效与其垮台的关系,至今存在不同的看法.本文明确指出:从综合的质的方面考察苏共执政以来经济建设的成效,那么,完全有理由认为,苏共并没有把经济建设搞好.这主要表现在:1.由于苏联体制模式功效日益衰退,苏联经济增长速度不可避免地出现递减,由高速、低速、停滞到危机;2.由于受体制的制约,落后的经济增长方式长期难以改变,结果使经济长期处于高投入、低效益和没有竞争能力的落后状态;3.经济发展战略主要为军备服务,生产的目的主要不是为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从而导致经济结构严重畸形,比例严重失调,一直是短缺经济;4.经济理论的僵化与教条化,成了阻碍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些都说明,苏共执政时期的经济,不可能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苏共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从而,也就成为苏共垮台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苏共执政模式具有十分鲜明的特征,它们是:依赖于意识形态,并以善恶二元论的形态表现出来;人治的而非法治的;以对生产关系的调整为主要手段;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色彩浓厚。这对苏联的政治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中国正处于国内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入调整、思想观念深度更新之中,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日益突显出来。在这样的背景下,来重新审视苏共亡党的原因对我国当前的党风廉政实践具有重要的价值。从苏共亡党教训可知,党风廉政建设是立党之本。  相似文献   

19.
共产党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是一个国家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苏共为什么从原先一个朝气蓬勃的战斗力很强的革命政党,在执政了70多年后就如此毫无抵抗地停止了活动,结束了自己的生涯?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要求认真总结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共产党丧失政权的教训。正是由于苏共长期不能做到“三个代表”,使党失去了先进性,失去了民心民意,也就失去了执政的合法性根据,才会最终出现亡党的悲剧性结局。  相似文献   

20.
苏共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执政的共产党。但是,在苏共执政的实践过程中,它未能实现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这一客观事实主要表现为:在社会主义和平建设时期,革命时期实行的任命制、革命暴力手段和阶级斗争观以及革命思想意识得以延续了下来。而这些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严重的政治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