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们需要全球视角来解决一些问题,否则我们不可能了解什么是国际利益和准确把握全球化。我们正在丧失历史的机遇,我们还没有能够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和新的国际合作和和平的框架,多边机制并不一定能完全解决在全球性话语下的新国际秩序的建立。  相似文献   

2.
京梅 《海内与海外》2011,(12):47-48
由于美国公路的交通标志、指路牌特别清晰,所以在那里开车几乎是没有问题的。然碍于语言、习惯、“游戏规则”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在美期间,我们还是闹出不少的笑话。  相似文献   

3.
长期担任孟席斯内阁部长、后出任澳驻美大使的霍华德·比尔指出:"印度尼西亚是我们第一关注的国家。澳大利亚政府没有在公开场合更多谈论对这个新独立国家感兴趣的程度,但是,在我们考虑问题和制定外交政策时,从来没有把印尼的问题搁在次要位置。"  相似文献   

4.
石匠二哥     
《海内与海外》2009,(11):72-72
街坊邻居谁都知道,我们姊们七个,一大家子人主要靠母亲给人纺线织布才得以维持的,家里不能没有母亲。母亲的病尽管很重,全家人谁也没有想到她会离开我们,所以,什么寿衣呀,棺材呀,墓穴呀,都没有做任何准备。  相似文献   

5.
父亲的使命 1967年初的一个寒冷的日子,周(恩来)办公室来电说我父亲即将到来,要怀和我一起到澳门去接,然后陪他一起飞返北京。1956年以来,我们和父亲还没有见过面。 怀和我都搞不清楚他来干什么,我们猜想他可能是来接我们回去的。对他的历史我们虽然知道得清清楚楚,但对他的形象,尽管我搜索枯肠也还是模模糊糊。怀不无信心地预言,“我们会认出他的。”远离父亲如此之久,这时再去认他好像很别扭。 老赖开车送我到廖(承志)家去研究我父亲的旅程,在车上我尽力试图集中精力考虑必须商讨的问题,可是当我们接近廖家院子时…  相似文献   

6.
国王和皇帝在我们听来好像是很遥远的事了。可是仔细想想,它与我们并不陌生。上个世纪初,我们还在皇帝的统治下生活,摆脱皇权的控制我们满打满算还不到100年,封建的残余还远没有肃清。实际上,它像幽灵般仍时不时地出没于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感觉到,要彻底消除它的影响乃至余毒还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7.
马老师:您好!我实在没有办法了才来打扰您,请您听听我的倾诉。我是一名初三的女孩,刚开学的时候认识了他。他是我们的任课教师,40多岁。身为班干部我经常出入班主任老师的办公室,他也经常去那里。我们之间就逐渐地熟悉起来。我觉得他对我的学习很关心,和我在一起也很风趣。他还鼓励我有什么问题经常去问他。就这样我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了。他有时还对我动手动脚的,我没太在意,因为我听说这位老师就是这样,他是把我们当成他的孩子了。后来我问他问题的次数逐渐的少了,因为他对我说过“我喜欢你”。那是在一次无意的谈话中他说出…  相似文献   

8.
1一则外电消息触动了周恩来的思绪,日内瓦会议还没有正式开幕,一个新的外交构想,已经在他头脑中产生……(1954年4月24日深夜,日内瓦郊区)刚到日内瓦那天,周恩来住定后,忽生感慨,对王炳南说:“这次我们兴师动众,来欧洲与四个非亚洲国家讨论解决亚洲紧张局势的和缓问题,是要争取有个结果的;但是,我们更要将眼光看远一点,亚洲问题的根本解决,还得靠亚洲人民自己。”当天晚上夜深,他从收音机里听到外国电台的两则有关亚洲的报道:其一是,本月24日印度总理尼赫鲁在印度国会发表关于印度支那问题的声明,表明了印度在…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党风问题一直成为人们议论的热点问题。有的说。现在的党风是“今不如昔”;有的悦,“已病入膏肓,无药可治了”;有的则不同意以上说法。争论起来,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群众议论党风,应该说是好事,说明老百姓关心我们的党,爱护我们的党,希望我们的党永远保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质,在议论中出现一些过激的言论,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我们党内确实存在着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党的干部特别是中上层领导干部中出现了一批腐败分子,而且有的还没有被揭露出来。群众对此十分不满,迫切要求我们党加大…  相似文献   

10.
作家的情怀──台湾散文散论郭小聪台湾散文发展的来龙去脉,对于我们大陆读者来说,恐怕始终是模糊的,这倒不仅是因为我们读的还不够多,不够系统,而主要是因为我们没有台湾社会生活及发展变化的亲身体验,史的线索不可能生动地在脑海里活起来。另外,我们是在近几年中...  相似文献   

11.
印尼能源资源丰富,且能源战略地理位置险要,是中国进口油气资源的重要海洋通道,进一步加强同印尼的能源合作对中国具有战略意义。中国与印尼在油气贸易、资源开发、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新能源方面都开展了一定程度的合作,但仍需进一步拓展深度与广度,在解决诸多问题的基础上大有可为。为了进一步发掘中国和印尼能源合作潜力,扩大能源合作成果,中国应加强双边共赢、多边合作以及外交政策协调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2010年,印度尼西亚经历政治风波和地震、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事件的挑战,保持了政局和社会形势的稳定。经济增长率达6.1%,各项经济指标好于预期,发展前景乐观。外交上以"多交友,不树敌"和"全方位外交"为指导原则,强化与友好国家的合作,积极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其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印度尼西亚作为全球第四人口大国、东盟最大经济体,近年来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尽管受到世界金融危机、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印尼经济增速放缓,但依然是亚洲地区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并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投资者的青睐和关注。本文在分析印尼经济增长趋势后,重点分析印尼汽车行业的产销量、市场格局和特点,结合印尼汽车市场的消费习惯,对中国汽车企业进军印尼市场提出风险提示和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印度尼西亚全方位外交战略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着不断变动的国际政治格局,为了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利益,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印度尼西亚的外交战略在坚持"独立、积极"原则的基础上也适应新的形式有所调整。苏西洛在2009年成功连任印尼总统,这使他有机会继续引导印尼的外交政策方向。印尼的外交战略从苏西洛第一任期的"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航行"发展到现在的"全方位外交",即以重树在东盟的领导权为基础,积极开展双边和多边关系。  相似文献   

15.
吴婷 《东南亚纵横》2011,(11):66-70
本文从外国直接投资(FDI)增长趋势、投资来源国以及产业部门分布三个角度介绍苏西洛执政以来印尼FDI的流入状况。并对这一时期印尼FDI流入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作具体分析,笔者认为投资基础条件的改善、政策法律的完善以及区域合作的深化是印尼FDI流入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文章分析了目前印尼仍存在的主要投资障碍。  相似文献   

16.
时宏远 《南亚研究季刊》2020,(1):101-108,I0004
印度和澳大利亚近年来不断加强海洋合作。这主要表现在举行联合海军演习、建立海洋对话机制、推动地区海洋治理等方面。两国之所以不断加强海洋合作,主要因为双方都调整了海洋战略、均希望制衡中国、促进经贸合作以及应对海上非传统安全威胁。另一方面,由于双方全球外交战略存在差异、对中国的看法并不完全一致、印度不满澳大利亚发展与巴基斯坦的关系,以及印澳距离较远和经济关系不密切,两国在进行海洋合作时会受到一定制约。不过,由于双方不存在根本性矛盾,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两国未来还会进一步加强海洋合作。  相似文献   

17.
中国和印尼作为东亚两个新兴经济体,2008年次债危机以来,其经济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服务业在两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为两国之间开展服务贸易奠定较好的基础,但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相似性,两国服务贸易的进出口结构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导致中国与印尼的服务贸易在国际市场上存在竞争性的一面。尽管如此,中国与印尼之间的服务业各有优势,双方服务贸易同时具有互补性。两国服务贸易互补性较强的行业主要是建筑业、运输业、旅游业。随着两国经贸合作的深入,以及两国政府的积极推动,两国之间的服务贸易规模将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与印尼经济关系: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是东盟国家中国土面积最大和人口最多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中国与印尼的经济关系几经波折和起伏。自1990年两国正式恢复外交关系以来,中国与印尼经济关系迅速发展。进入21世纪,两国的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9.
从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印度"东向"战略已经历了"东向"和"东进"两个阶段,其政策力度和影响越来越大。对中国而言,既有扩大合作、增进交流的机遇,也面临着经济竞争加剧、地缘政治压力加大的挑战。中国应当对其加以密切关注,发挥经贸大国优势,推动区域合作,加强与东盟的政治安全联系,积极应对周边地缘政治格局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20.
印(尼)马对抗问题背后所体现的美国冷战政策与英国非殖民化政策,是影响战后东南亚政治发展的两大要因。美国为防止印尼倒向共产主义阵营,防止印支问题复杂化,极力回避美英特殊关系及《澳新美安全条约》所要求的军事援助义务,力主对苏加诺奉行和缓政策。而英国为维持既得利益,防止澳新偏离英联邦外交轨道,一方面通过《英马防务与互助协定》、《澳新马防务协定》加强对印尼军事防御,另一方面则力图联合美国共同承担战争责任,压制苏加诺接受马来西亚联邦。为此,美英两国在对印尼政策上不断采取外交协调,但在印尼九·三○事件发生前美英关系中的矛盾性始终无法调和,为此美国又联合日本共同实施对印尼援助政策,由此逐步降低英国在东南亚政治发展中的影响力。印(尼)马对抗时期美英的外交矛盾与协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亚洲冷战发展中大国政治关系的分化与重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