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走进大华山,石头连着天;来到挂甲峪,吃杏不喝水。”这是1971年我日记里的须口溜。当时北京市选定平谷县大华山公社为山区农业机械化试验点,我这个农机研究所的下放干部被调去蹲点,一干8年,对山水、山民增进了感情。  相似文献   

2.
人生况味     
老史是一个离休干部,一大早便匆匆忙忙地来到笔者的家。老史走进来以后一屁股坐在沙发上,还没有容我打招呼就开了腔。他说:“老兄,昨天夜里我才从广州回来,在那里遇见一件奇而又不奇的事情。”我赶忙也坐在沙发上,看到对方那张飞起红晕的脸庞,真是不知道发生什么使他激动不已的事。老史继续说下去:  相似文献   

3.
《新青年》2002,(2)
纽带我,一个普普通通的男孩,出生于1980 年3月25日。我带着21年的惆怅,来到《新青年》,希望用纽带《新青年》连接彼此的快乐。朋友,你在哪儿?我知道你和我一样,渴望被人读懂,渴望被别人珍爱,渴望有一个人或一些人能走进自己的生活,能彻底地无条件地永远地懂你、倾听你的心声…为此我们  相似文献   

4.
椰林深处     
阔别五十年后,我又回到了魂系梦牵的海南岛,又来到了东郊椰林,又一次走进了那椰林深处……   东郊椰林是海南省著名的风景区,位于海口市东南四十公里文昌县东郊镇境内。我和老伴乘坐海南国际旅游公司提供的桑塔纳轿车,从海口市出发,还没来得及欣赏南渡江上的渔歌和宽阔大街旁楼房栉比相连的文昌县城变化了的市容,就来到了东郊镇政府所在地与东郊椰林隔海峡相望的清澜港。由于海南岛东海岸独特的地理环境,东郊椰林椰树长势非常粗壮和密集。有人工林,也有自然林,这片茂密的椰林已有百年历史。我曾两次光顾这片林区,所以当我第三…  相似文献   

5.
江南 《海内与海外》2002,(10):29-33
一 在北国冰城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有一位对狼情有独钟的日本留学生田村维新。为了狼,他放弃优裕的生活,只身来到中国:为了狼,而立之年的他至今孑然一身:为了狼,他把中国当做第二故乡……俗话说:“近朱者  相似文献   

6.
英国人彼得·梅尔,写了一本《普罗旺斯的一年》的书,没有凶杀,没有色情,甚至没有故事,仅仅是记述了他在法国南部地区普罗旺斯一年的生活,竟然风靡全球,掀起了一场“普罗旺斯热”。遗憾的是,我至今没有买到这本书。但是,我来到了书中所描述的那个吸引彼得·梅尔住了一年的普罗旺斯。秋末的普罗旺斯美得醉人。蓝天、白云、红叶、黄叶以及静静矗立的石头古堡小城、色彩明艳的山丘,无一不是美不胜收的画面。走进她,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阳光味儿的全新世界。普罗旺斯依山而筑,小巷弯弯曲曲,一座座古建筑随着地势重叠起伏,错落有致。这里的路是坑坑…  相似文献   

7.
走近滕矢初     
在电视里滕矢初那微笑和蔼的模样早已刻在我的记忆里了。于是在秋日一个雨后阳光如金的上午我们驱车来到了他位于顺义的家。走进大门,好像是个农家小院,清新自然。院子里有各种小花,小雏菊、  相似文献   

8.
坐机关,听电话是一项分量很重的日常工作。在海外,电话更成为留学生们与使馆联系的重要渠道。住英国工作的日子里,我不知道接过多少留学生、留学生家长打来的电话。有的是倾诉,有的是咨询,还有的是求助。他们把使馆当成家,把我们这些工作人员当成亲人。  相似文献   

9.
那年移民来美,香港尚未回归,出国第一站,跨过深圳罗湖桥,这就是香港了。哇噢!香港,大英殖民地,购物天堂,文化沙漠,花花世界……当我拖着行李,犹如刘姥姥走进大观园般被友人带进了这块土地,真是惊呆得半晌合不拢嘴巴。后来,往来的次数多了,对香港的新鲜感也渐渐褪了些色,不如往日那般兴奋了。前些时,有机会再次来到香港。趁空暇的日子,要去哪儿,友人扳着指头一连数了几个去处:  相似文献   

10.
一古城济宁南郊的老运河边,有一个水利综合加工厂。我刚走出校园时,曾在这里工作、生活过3年多的时间。在那段无忧无虑、风风火火的青春韶光里,令人惦念不已的,除了刻骨铭心的友爱,就是与狐为邻的另类隐情了。那个水利综合加工厂是一个闲置多年的老企业,我进厂时正准备重新启动一个包装项目。我初次自市区沿着老运河东岸来到荒郊野外的那个厂区报到的时候,是7月中旬的一天上午。远远的,我就看到了一棵非常茂盛、非常高大的老柳树(先前别人告诉我寻找加工厂的标志),知道柳树下就是单位的院子了。待我走进那个锈迹斑斑的大铁门,一下傻眼了:这…  相似文献   

11.
苏格兰见闻     
喜爱中国式生活的一家在我结识的英国朋友当中,鲍勃·尼尔先生一家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鲍勃是一位工程师、苏格兰——中国友好协会会员,他从未到过中国,但他的一家却很喜欢中国的生活方式。处处模仿中国人。我刚到格拉斯哥大学进修时,即赶上中国留学生联合会举办庆祝国庆联欢晚会。在那次联欢会上,经朋友引见,我结识了鲍勃一家。鲍勃很热情,也很健谈,我觉得他有着中国人的那种真诚与朴实。他操着带有浓重口音的苏格兰英语和我交谈起来,我们谈得很投机。临别时他送给我一张名片,并一再邀请我和其他几位中国留学生去他家。鲍勃很好客,不管是英国的,还是中国的节目,逢年过节他都会邀请中国朋友去家里  相似文献   

12.
在河南腹地的一个小城里,我小心翼翼地躲闪着马路上疾驶的汽车、拖拉机和悠闲的马车,忍着呛得我难以呼吸的灰尘和刺鼻的异味,来到了蒋介石侄女郑喜云的家。 当我向导的是郑喜云的丈夫艾东旭。他推开一扇咯吱乱晃的自制木门,我俩走进这个只有6平米的小院。小院两家合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回国五十年——建国初期回国旅日华侨留学生文集》一书为中心,结合其他一些相关的文献资料,比较全面系统地分析研究20世纪后期从日本归国的华侨留学生在国内工作与生活的情况,希望能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归国华侨历史与日本华侨华人历史的研究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人总是要做梦的,尽管每人的梦境不一,但梦是人生的希望之所在。品味人生,谁不曾有过梦幻之旅,那似曾相识的人生之梦,从虚拟世界来到眼前,在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时,生活便有了激情。激活我的人生之梦是参加工作以后的事,那年,我16岁。我的16岁花季盛开在有6000名职工的国营企业里,我是机修车间的学徒工。学徒生活倒三班,很辛苦很累,但由于摆脱了修理地球的命运,我仍感到120个知足。在我们三班交接的徒工之中,数我瘦弱,和其他两个班的交接班徒工比力气,我自叹弗如,但我不能服输,因为我师傅的师傅是我们班的…  相似文献   

15.
《海内与海外》2021,(2):23-28
在京城里长大,生活了几十年,迷恋这里一切繁华和美好的我,从未料想过有一天会生活在异国乡村。只因多年前遇见了他一我的德国丈夫,随他来到德国乡村。冬去春来、花开花谢、年复一年,生活中的林林总总、点点滴滴让我领略了德国乡村的美好,尤其令我欣喜的是,在这里我也能为传播中国文化有所作为。纵然与祖国远隔万水千山,我总是感受到那千丝万缕的情思,将我和故土紧紧相连。  相似文献   

16.
从上世纪50年代初到后来的30多年中。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一名政治外事记者。我经常出入中南海采访毛泽东主席与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的活动。以及许多重要会议。毛主席逝世后,我多次来到中南海毛主席故居。瞻仰他工作和生活过的屋宇庭院。追想怀念,以寄哀思。在感慨万千的思绪中,寻找毛主席留下的光辉遗迹,寻找我记忆中的真实……  相似文献   

17.
扩大东盟留学生教育规模 推进广西高校国际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留学生教育是推动高校向国际化迈进的重要因素。在中国一东盟合作背景下,扩大东盟国家留学生在广西的规模对推进广西高校的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留学生教育与学校国际化的关系,分析了东盟留学生在广西高校的现状并就如何在良好的发展契机下进一步加大东盟留学生规模,推动广西高校的国际化进程提出了措施和构想。  相似文献   

18.
在人生的转弯处,带着社会转型期的希望、痛苦和迷惘,我从农村走进城市,寻找生活的新生点。我像只夜行船,在我生命最漂泊的时候,一个女孩用爱情为我点燃了岸边的灯火。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春节后,丕新兄到北京公干,不久他从北京打了电话给我,说王纪元先生去世了,顿时我黯然魂销,缠绵悱侧。我认识王老算起来都有五十多年。先父房延凌与王老有过一段交往。王老是我撰稿的引路人,他不嫌弃我写出来的文章幼稚,味同嚼蜡,但我一经投稿,他都会吩咐副刊编辑刊登在他所创办的《生活报》副刊上。因此,当我听到王老的噩耗,心中涌出一股说不出来的哀伤。   记得日本一投降,王老结束了在印尼苏门答腊岛东南部一座小镇的自我流放的生活,来到了雅加达创办《生活报》。有一天,印尼万隆五金商店老板,爱国侨领黄周规先生来…  相似文献   

20.
张洁,辽宁省沈阳市人,旅英年轻女商人。在英国商界,她不仅使自己原来的上司成了她的下属,而且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伦敦枫叶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最近,张洁在回国探亲期间,讲述了她在英伦打拼天下的一段传奇经历。初战告捷,英国老板竖起大拇指1993年,我从南开大学毕业来到伦敦普利茅斯大学深造。初到英伦,我一开始也像其他中国留学生那样到餐馆、酒吧打过工。到了第二年,对这里的情况比较熟悉了,而且学业也不像初来时那样紧张,我想自己应该有一个较高的起点,学到更多的东西,才能尽快融入伦敦主流社会。于是,经过一番努力,我成功地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