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革命家廖承志同志是一位学识广博、多才多艺人。 1983年 6月,廖公猝然去世,海内外各界人士无不痛惜。人们永远铭记他为国为民所做的重大贡献,也深深怀念他那热情爽朗、平易近人、风趣幽默的乐观精神。   廖公的母亲何香凝女士能诗擅画,国画造诣颇深,所作山水、花卉,笔致圆浑质朴,尤工狮、鹿、鹤、虎等动物画,形态生动逼真。 1961年,何香凝作《万古长青图》祝颂中国共产党建党四十周年。何香凝女士还著有《何香凝诗画集》。   廖公自幼在家庭的熏陶下喜爱绘画,这应归功于他母亲何香凝的影响。每每何香凝作画时,廖承志都会专心…  相似文献   

2.
孔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逝世后更被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曾修《诗》、《书》,《礼》、《乐》,序《周易》,作《春秋》。《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相似文献   

3.
正陈俊福、陈永生的《父子情深书画集》即将出版,亲如兄弟的永生要我写几句话,当然义不容辞。陈俊福先生是永生的父亲,之前父子二人在京郊房山举办了《父子情深书画展》,使人们对父子二人的艺术追求和造诣有了直观的了解。永生在北京房山区供电公司工作,自幼受父亲影响,痴迷艺术,对诗、书、画、篆刻皆有涉猎,尤其他的诗,充盈着乡土气息和对家山的挚爱,对山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独有情钟而流泻于笔下,令人心向往之。他的诗如此,画亦如此。他曾  相似文献   

4.
一秦皇岛,传说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在一次东巡山东的泰安、烟台、胶南、邹县、河北昌黎的碣石时,由此而得名。那么四百多年以后曹操的“东临碣石”仅诗作就有《观沧海》、《冬十月》、《士不同》、《龟虽寿》四章,内容均写北征“乌桓”过“碣石山”所见之景色及抒发自己的远大抱负。该诗四篇无一处有秦皇岛之说,由此可见此传说的非可靠性。秦皇岛之说,是由此而始,笔者未作研究。至于,传说的可靠性,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应该这样理解,大海对人类的诱惑之大,就连秦王始皇也不能拒绝。就他的胸怀而论,统一六国之后,再图疆土的发展,就受到…  相似文献   

5.
用作标题的这句诗是宋代江西诗派鼻祖黄庭坚所作,下句是“江山为助笔纵横”,为其游历随州之作。随州之属湖北,山之苍苍,水之泱泱,山谷覆痕至此则为之心仪。纪清远史识之既久,则知其人其画,感其“江山为助”多也,故尔成就于今。  相似文献   

6.
家中收藏有杜展潮赠送父母亲的一幅画《寻亲图》,是1963年8月10日杜展潮作的指画。一片竹林下,六只可爱的雏鸡,它们在觅食,在找爸爸妈妈,寓意我们六姐妹对父母的依依亲情。画的右侧书写:赠送司马文森同志及司马嫂,"咱们的爸爸妈妈呢?",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诗的国度。从《诗经》问世,孔子的“诗可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到《尚书·尧典》“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到唐代诗歌创作的鼎盛,宋词元曲的发展,丰富了我国文学的宝库,而人们读诗、咏诗、写诗似乎又成了不可缺少的文化内涵。虽然“五四”提倡新文化运动,自由体风靡一时,但近十几年来书写古体诗词巍然成风,大有方兴未艾之势,  相似文献   

8.
醉书与醉画     
正"酒为翰墨胆,力可夺三军"。这是清代唐晏《饮酒》诗中的两句,巧妙地点出了酒与书画间的微妙关系。纵观古今著名书画者,大多喜爱杯中物。而酒在某些人的艺术生涯中确实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有些人甚至到了无酒不能书,无酒不能画的程度。唐代著名书法家张旭(字伯髙)就是典型的善书而又嗜酒者。他的草书逸势奇状,连绵回绕,有"草圣"之誉,与李白诗歌,裴旻舞剑并誉为当时"三绝"。张旭作书离不开酒,常常醉后狂叫奔走而书,而且落笔如神,被人称作"张  相似文献   

9.
云蒙遐思     
云蒙一带山,有一点险。它的耸峻,画里见过似的,是李唐的《万壑松风图》。山石攒聚,大而尖峭,以昂仰的姿态插向天。真是天地之骨。一个画家到了这里,满眼该是粗细之线、浓淡之墨吧。要画它,宜用大斧劈,舍此皴擦,别无办法。骷髅皴只适合去画玲珑湖石,在这里用不上。王摩诘写过《山水论》,明白巅、岭、岫、崖、岩、峦、川、壑、涧、陵、坂的异同,所谓"粗知山水之仿佛也"。云蒙诸峰,平夷顶尖者、峭拔相连者、有穴者、峭壁者、悬石者、形圆者、路通者、两山夹道者、两山夹水者、似岭而高者、极目而平者,具状不一,皆能得睹。纵目都是这样的山容,是叫人惊心的!仇英、石涛画山,圆转流美、秀妍艳爽之中,又含一段风骨,最为我喜欢。粗犷的笔痕、凝重的墨色,由大自然的法度中来。我放胆说一句,观云蒙而知天下山。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座直径42.24米、高28米的密闭堡垒式建筑,坐落在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区北侧的全景画馆,被称之为“中国第一馆”。中国第一幅垒景画《攻克锦州》环绕其中。全景画馆生动地再现了辽沈战役的关键性战役——攻克锦州的宏大战争场景。《攻克锦州》全景画成为中国博物馆和美术史上的开山之作。  相似文献   

11.
龙年说龙     
龙为文化本源。《易》乃群经之首,大道之源。而《易》之源,则可追溯至龙书。相传伏羲氏作八卦,因于龙负图出河,伏羲因以龙纪事,创立文字,称龙书。后文王被商纣拘于羑里而演周易,而《易》中,主卦为乾、坤二卦。乾卦之中,《易·乾·爻辞》,则按六爻之顺序,揭示了事物包括人生成长的普遍规律,以龙成长于水中为  相似文献   

12.
回文诗趣话     
回文诗属于杂体诗的一种,主要特点是顺读和倒读皆成文章,构思奇巧.有一种回文诗是可以反复回旋读的,这样得诗就更多.有的回文诗还巧妙地排列成各式图案,纵横交错成文,类似文字游戏.据传回文诗始于晋代傅咸、温侨,只是他们的诗今皆不传.现在可以见到的回文诗,最早要数晋朝泰州刺史窦滔之妻苏惠所作的。胜现图、。晋书·列女传。有一段话说:窦洒“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致现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婉.”为什么要写成倒顺皆可读呢?传说是苏意怕丈夫看不明白自己的意思,便花费了很多。C血,才把诗写成顺读倒…  相似文献   

13.
就知名度而言,吴绛雪的《栀子同心图》远不及她的《咏四季诗》。这也许是因为后者轻灵别致、上口好记的缘故吧。  相似文献   

14.
人有一技,已颇不易,倘有一绝,即属难得,而集三绝于一身,则当称非凡天才了。被誉为三绝艺术大师的唐明,就是这样一个非凡的天才人物。  唐明原名么玉明,1945年7月生于唐山市。1968年由部队复员到北京铁路局。他的“三绝”艺术,可用六个字概括:最快、最小、最大。一绝:世界最快速度的毛笔肖像速写  人们画速写多是用铅笔或钢笔,而唐明则是用毛笔、宣纸,追求国画特色。而且速度之快,令人惊叹。在他去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举办画展时曾作速写表演:用毛笔、宣纸为10个人作肖像速写,不到15分钟,10个人的肖像速写全部画完。在场的…  相似文献   

15.
足球诗话     
晚唐诗人皮日休,字袭美,襄阳人。《全唐诗话》卷之五记载了一件关于他的轶闻:他曾写过一首《龟诗》,龟谐归音,以此嘲讽归氏子弟,开了一个很不合适的玩笑。《龟诗》如下:硬骨残形知几秋,尸骸终是不风流。顽皮死后钻须遍,都为平生不出头。归氏子弟看到这首语多讥讽的诗,自然亦作诗反唇相讥:八片尖科砌作球,火中了水中揉。一团闲气如常在,惹踢招拳亦未休。此诗也抓住姓皮做文章,讥笑用皮作成足球,只堪供人不断地足踢拳打。当然,诗的作者未想介绍当时的足球,但它却给我们留下了可贵的足球资料。从前足球是实心的,到了唐代才发…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国内对近代南社著名诗人苏曼殊的研究逐渐“热”了起来,不仅有多种专文专著相继出版,而且有新编《苏曼殊全集》问世。曼殊现存诗百首,多属近体,然而却有那么强大的魅力,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真诚,被古今中外许多大家视作文学之生命的真诚。在他这些诗中,除了感时忧国诗、爱情诗而外,自伤身世诗占有突出地位。  相似文献   

17.
唐代诗文对于研究7~10世纪越南历史和当时安南地区与中原地区士人之交往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唐诗《赠马植》被越南学者认为系9世纪佚名越南人所作。笔者从诗中用典、意境以及马植卸任安南都护职务的历史背景等分析,推测作者为马植本人,而非越南人。对于该诗意义的解读,笔者也提出一些与越南学者不同的看法。唐代安南地区文化逐渐发展,不少士人善吟诗作赋,但流传至今的并不多见。廖有方《题旅榇》即是其中一首。  相似文献   

18.
秀生老弟与我相识有年。一日,他将其一部厚重的《一半的月光》诗稿交我先睹,希望我能谈谈读后感。这当然是对我的信任,可惜的是我不会写诗,更读不懂诗。我一直以为诗是一种神秘的文体,无天赋无灵感不能为之,而我正是这样一个“二无”之人。但是,在我将诗稿通读了一遍后,为秀生的勤奋努力而惊讶而赞叹,被他洋溢在诗中的澎湃激情所深深打动。我觉得,起码,他所抒发的情感,获得了我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丰绍棠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撰文说,齐白石当年自称:诗第一,字第二,印第三,画第四。此说影响殊远,几成定论。陈子展对此说却不以为然,也不顾及白石老人的面子,直言相陈:齐先生的画比他的字、诗、印的水平都要高,是占第一位的,他之所以把画排在最后,是有意以画来提高其诗、其字、其印。陈子展先生此言一出,立即引起轩然大波,白石老人怒不可遏,指责陈子展瞧不起他。不过,待风波过后,纯真如孩童的白石老人精选了上等田黄刻印赠送给陈子  相似文献   

20.
案头有华侨诗人王一桃的六本诗文集:《我心中的诗》、《王一桃诗歌艺术》、《香港——文学之桥》、《王一桃香港诗辑》和新近出版的《王一桃热带诗抄》、《诗与诗论》,都十分精美。 王一桃先生,原名黄寿延,1934年生于英属马来亚丁加奴州。7岁那年,便过上斑斑血泪的悲惨生活。 少年时代,他除了阅读家中藏书和向学校借阅儿童读物外,经常到当地两大会馆去看陈列的《南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