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李氏杆菌病是一种散发性人畜共患病,鸡李氏杆菌病极少发生,广西尚未见报道。2000年8月2日,南宁市某养鸡场1群雏鸡发生以神经症状为特征的疫病,经诊断为鸡李氏杆菌病。1 发病情况该鸡场于2000年6月6日购进2200只1日龄雏鸡,1日龄时免疫接种马立克氏病疫苗,2日龄时进行新城疫免疫。该群雏鸡于4日龄开始发病,8月2日止共发病500多只,发病率为22.7%;死亡310只,病死率为62.0%,病程为1—3d。该场曾用恩诺沙星治疗无效。2 临床症状病鸡精神沉郁、闭眼、缩颈、震颤、行走不便,有的病鸡双腿呈前后叉开姿势。3 剖检变化剖检4只病鸡,其病变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20 0 2年 4月 ,甘肃省通渭县某养鸡专业户的育成鸡发生以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并有死亡 ,病鸡送甘肃省动物防疫总站检验。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检验 ,确诊为鸡烟曲霉菌病。1 发病情况甘肃省通渭县某养鸡专业户于 2 0 0 2年 1月购进 1日龄雏鸡 1万余只 ,40~ 60日龄开始发病。病初每日发病 1~ 2只 ,至4月初发病数增加 ,每日达 2 0~ 3 0只。至送检时已累计发病4786只 ,发病率为 47.9% ;死亡 43 6只 ,死亡率为 4.4%。经调查 ,该专业户曾在饲料中加入霉变玉米。2 临床症状病鸡精神萎顿或嗜睡 ,不愿走动 ,食欲…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多发生在20~40日龄的雏鸡,发病率与致死率都高达50%以上。鸡舍高温、寒冷、拥挤、通风不良或饲料中维生素和矿物质不足均可诱发本病。本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是病鸡从呼吸道排出病毒,经空气飞...  相似文献   

4.
“马立克”病(Marek's disease)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鸡传染病。主要侵犯3~5个月龄的鸡。因此对肉用仔鸡业的危害甚大。据报道,美国因此病每年损失达2亿美元。本病最普遍的症状为神经麻痹,不能起立。剖检常见肝肿大,有白点,脾肿大。有时在其他器管,特别是睾丸及卵窠可发现肿瘤。病毒的传染性很强,病鸡复原的机会甚微。死亡率5~60%。长期以来,对此病尚无良法。  相似文献   

5.
鸡卡氏住白细胞虫病的诊治鸡卡氏住白细胞虫病在本地区比较普遍,笔者在1997年7~9月共检查16个鸡场,其中雏鸡的发病率为1.8%~12.0%,育成鸡为1.2%~5.0%,产蛋鸡为2.6%~25.0%;雏鸡感染死亡率为10.0%~73.0%;产蛋鸡感染...  相似文献   

6.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发生于3~6周龄雏鸡的病毒性传染病。鸡群感染IBD后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死亡,并导致鸡体的免疫抑制。鸡场如果消毒隔离措施稍有不慎,一旦爆发该病后,会连续发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于一个鸡场来说,掌握IBD在鸡场内的发病规律,及时采取  相似文献   

7.
禽脑脊髓炎又称禽流行性震颤 ,是由禽脑脊髓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地方流行性传染病。本病主要侵害 30日龄以内的幼龄鸡 ,1— 2周龄的雏鸡易感性最强。病鸡主要表现共济失调 ,头颈肌肉震颤和两肢不完全麻痹。禽脑脊髓炎病毒主要侵害鸡的脑和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 ,其病理学变化特征为非化脓性脑脊髓炎病变。1 材料与方法1.1 病料来源 一些养鸡场送检的 30日龄以内的禽脑脊髓炎病雏鸡或其病变组织。1.2 病理诊断方法1.2 .1 眼观检查 通过病理剖检 ,眼观检查病雏鸡脑和脊髓的变化 ,以及肝、胰、脾、淋巴结、腺胃、肌胃等器官的变化。1.2 .2…  相似文献   

8.
1986年2月,兰州市某养鸡场雏鸡群发生临床上以腹泻为主要特征的传染性疾病并引起大量死亡,损失严重。其症状和雏鸡白痢相似,经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病理剖检和病原分离鉴定,确诊为由溶血性大肠埃希氏杆菌引起的大肠杆菌病。 (一)流行情况 该场有雏鸡2200只,本病主要发生在7日龄以内的雏鸡,1~3日龄的部分雏鸡呈“软雏”状,且逐日死亡上升。3日龄时死亡521只,第7日龄时死亡数总计达1152只,死亡率为52.9%,成年鸡未见死亡。该鸡场的育维舍卫生较差,通风不良,垫草未能及时勤换,室内温度偏低,促进了该病的发生与死亡。  相似文献   

9.
1983年,我们在禽病调查中,发现不少地区的7~10日龄雏鸡经Ⅱ系鸡新城疫弱毒疫苗滴鼻或F系疫苗饮水免疫后4~10天,大批发病死亡。从4个发病鸡场和专业户,采集了86份材料,经病理解剖、切片、细菌学检查,双相血清测HI抗体,分离病毒和毒力测定,确诊为鸡新城疫病。 (一)临床症状和解剖变化 7~10日龄雏鸡Ⅱ系或F系疫苗免疫后,一般4~10天发生新城疫病,最早在免疫后1天,最晚80天,死亡率约50~90%。病初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如气喘,气急,有罗音,时时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某个体户蛋用种鸡场连续孵化出的7批海赛商品雏鸡共6万余只,在30~80日龄时发生一种以极度消瘦、腺胃肿大为特征的疾病.采集发病鸡的腺胃进行病原分离鉴定,从中分离出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将发病鸡的腺胃匀浆乳剂及第5代鸡胚分离物接种SPF鸡,结果用鸡腺胃匀浆乳剂接种的鸡出现了与自然病鸡相同的临床症状,而用第5代鸡胚分离物接种的鸡未能复制出腺胃肿大病例.取各接种组鸡血清进行17种相关病原抗体检测,结果接种病鸡腺胃匀浆乳剂的鸡检出了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V)抗体.初步试验结果表明,此次发生的以腺胃肿大为特征的疫病可能与REV感染有关,而所分离到的IBV本身并不能引起腺胃肿大.  相似文献   

11.
鸡的贫血因子最初于1979年报道是病毒,但其在病毒学的分类地位,目前仍未弄清,故称鸡的贫血因子(CAA)。CAA人工感染,能引起雏鸡严重贫血。贫血是由骨髓造血组织的障碍引起,所以又称为再生不良性贫血(AA)。发病雏鸡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都减少,因骨髓被脂肪组织所代替,由正常的红色骨髓变为黄白色。由CAA引起的贫血,再现性很高,病原性也强。在一定条件下,人工实验雏鸡可100%发病;初生雏的死亡率,根据病毒株的不同为0~90%。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某鸡场新引进的罗曼蛋鸡发生了以呼吸道症状、拉稀和个别鸡有神经症状为特征的疾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查 ,诊断为鸡新城疫病毒、大肠埃希氏菌和霉形体混合感染1 发病情况1999年 5月 ,该鸡场先后从外地引进 2批罗曼雏鸡 60 0 0多只。这 2批鸡均在出壳当日注射马立克氏病疫苗 ,在 7日龄时用新城疫与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疫苗滴鼻 ,18日龄注射自制的抗传染性腔上囊病卵黄抗体 ,2 4日龄时再次用上述二联苗免疫 ,40日龄用传染性腔上囊病疫苗免疫。 6月中旬这 2批鸡同时发病 ,主要表现呼吸道症状、拉稀、渴欲增…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腔上囊病(IBD)主要危害3~6周龄雏鸡,该病的组织学病变主要表现在腔上囊、脾、哈德氏腺和盲肠扁桃体。鸡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IBDV)感染雏鸡后,不同脏器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和病毒分布是不同的。本试验以IBD各病变组织制备灭活疫苗的免疫力对比、分...  相似文献   

14.
组织滴虫病(Histomoniasis)是由鞭毛变形科组织滴虫属的火鸡组织滴虫引起的禽类的一种原虫病。其特征性病理变化是盲肠发生出血性坏死性炎症和肝脏出现坏死性炎症。本病主要侵害火鸡,其次是鸡,特别是8周至4月龄的雏鸡较易感染,成年鸡也可感染但多为带虫者。近年来,安徽的淮南、淮北、皖东等地相继发生过此病。凤阳县某个体养鸡场有10周龄星杂579商品代蛋母鸡2000羽,最近鸡群中发生了组织滴虫病,发病率达50%,死亡率达10%。(一)材料与方法1.现场取病死鸡、病鸡、无临床症状鸡各30羽,依次分为A、B、C三组,逐一剖检,详细记录…  相似文献   

15.
1983年4月,在陕西某养鸡场,经Ⅱ系苗饮水免疫和未经免疫的雏鸡群中大批鸡只发病死亡。经免疫荧光法检验和病原分离诊断,确定为鸡新城疫强毒所感染。下述诊断过程。 (一)疫病流行情况及临床表现 疫病开始在一个鸡舍发生,经10天后波及至三个鸡舍,日死亡最高达3798只,19天内共死亡雏鸡24276只,给该场雏鸡生产造成极大经济损失。发病鸡中多数为经过新城疫Ⅱ系苗饮水免疫的1、2、4月龄雏鸡,另外一群未来得及免疫的10日龄左右雏鸡发病和死亡率更高,而该场成年鸡未见发病。发病初期,为最急性型,常见不到任何临床症状,突然发病大批死亡,进而可发现鸡群中部分鸡只精神委靡,羽毛蓬乱,翅尾下垂和呼吸困难等症状。病程较长的患鸡可见到拉稀,粪便带血,也有少数病鸡出现头颈歪斜,作转圈运动的神经症状。  相似文献   

16.
对10日龄雏鸡人工感染马立克氏病强毒后,马立克氏病发病率为78.0%,死亡率为76.0%。在攻毒后2,4和6周,感染鸡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液中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在总体上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鸡(P<0.05),血清丙二醛水平极显著地高于健康对照组鸡(P<0.01)。结合对马立克氏病临床病例的研究结果认为,氧自由基介入了马立克氏病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7.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冠状病毒属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它是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其特征是潜伏期短(18~36小时),传播迅速、病鸡咳嗽、喷嚏和气管罗音,3个星期以内的雏鸡死亡率较高,常激发其它上呼吸道的疾病。 1984年我们对乌鲁木齐市某养禽场,进行病鸡群临床观察、病理剖检,人工发病,病毒分离,电镜检查等方面的研究,确诊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此后,相继在昌吉地区、库尔勒地区、乌鲁木齐地区的一些鸡场中,进行血清学免疫电泳试验和卵黄免疫电泳试验,进一步证实该病在新疆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于1957年从美国德拉瓦州甘布洛城的肉用鸡群中首次被发现,故又叫甘布洛病。除鸡外,鹌鹑、麻雀也可感染,5周龄小鸭可人工感染发病。目前,工业化养禽业发达的国家几乎都有发生。我国1979年在北京郊区首次发现,随后不少地区也相继报道。本病最常在3~5周龄鸡群发生,也可早至10日龄左右。早几年死亡率为5~7%,也有超过30%者,但近几年的调查结果普遍呈不显性感染,而血清学调查却有很高的阳性率。据Millar(1980)对鸡群血清学检查统计:德国61.5%、意大利76%、荷兰88%、南美洲90%、美国100%阳性。广东省据不完全抽检统计在60%左右。由于有母源抗体保护,小于2周龄的鸡一  相似文献   

19.
鸡大肠埃希氏菌病(Colibacillosis)是由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简称E.coli)的某些血清型所引起的鸡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其中以幼雏和鸡胚感染率最高,危害最大。近年来,有关学者对本病作过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雏鸡大肠埃希氏菌病发病率为30~69%,死亡率为42~75%,致死率高达90%;本病对7~20日龄雏鸡危害严重;致病性的血清型为O_1、O_2、O_(73)、O_(68)、O_(21)、O_(59)、O_(73)等。笔者1983年曾观察到由O_1引起的火鸡大肠埃希氏菌病。为摸清该病在贵州省的流行情况,并制定相应的防制措施,对本病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禽流感(Avianinfluenza,AI)又称鸡瘟(Fowlplague)、真性鸡瘟、欧洲鸡瘟,是由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属的A型流感病毒(AIV)引起的禽类的一种传染性疾病,鸡、火鸡、鸭和鹌鹑等家禽及野生鸟类均可感染。因宿主和病原的不同,发病情况多种多样。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引起鸡群中100%的鸡发病,75%以上的病鸡死亡;无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不引起任何症状,仅能从感染鸡的血清中检测出禽流感病毒抗体;禽群感染温和型禽流感病毒后,临床上仅表现为精神沉郁,采食减少,有呼吸道症状,排黄绿色稀粪,产蛋下降,零星死亡。根据禽流感病毒的致病性强弱,可将禽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