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1 毫秒
1.
1976年,丙硫苯咪唑(Albendazole)作为一种新的高效、低毒、广谱抗蠕虫药问世,颇受重视。国内外学者在其药效学上做了许多有意义的工作,证实丙硫苯咪唑对畜禽及人体寄生绦虫的成虫有很好的疗效。最近有人研究了其对绦虫蚴的作用,取得可观的结果。Saimot(1983)和Morris(1983)将其用于人体棘球蚴(Echinococcus)病的治疗;韩宇等(1683)用其治疗人工和自然感染的猪囊尾蚴(Cysticerus cellulosae)病。丙硫苯咪唑对绦虫童虫的药效研究尚未见报道。本试验以绵羊为实验对象,旨在观察丙硫苯咪唑对人工感染不同日龄贝氏莫尼茨绦虫(Moniezia benedeni)童虫驱虫效果。  相似文献   

2.
棘球蚴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的世界性分布的寄生虫病,迄今还未找到一种有特效的治疗药物。但在体外培养系统中,已有许多学者证实吡喹酮、甲苯咪唑、丙硫苯咪唑以及紫堇属植物的提取物对细粒棘球蚴原头蚴(以下简称原头蚴)有杀灭作用。至于莫能菌素(Monensin)对原头蚴的作用,国内还未见报道。本文系报道莫能菌素对体外细粒棘球蚴原头蚴杀灭作用初步观察结果。(一)材料和方法1.原头蚴:从甘肃夏河县获得刚宰杀的绵羊肝、肺棘球蚴包囊,冷藏条件下带回实验室后以无  相似文献   

3.
我所“包虫病”课题组从1981年起,选择对棘球蚴有肯定驱杀效果的三种化学药物:甲苯咪唑、吡喹酮和丙硫苯咪唑,及根据中兽医对包囊的认识所制备的中药丸剂,进行治疗绵羊棘球蚴病的比较试验,以期筛选一种适合本地区治疗该病的药物。 (一)材料和方法 1.供试药物 (1)甲苯咪唑:系南宁制药厂产品,用前制成5%的水混悬液,灭菌后注射用。在道孚县乾宁种畜场选择经IHA诊断为棘球蚴阳性的茨盖绵羊,胸腹腔内给药。  相似文献   

4.
在绵羊细粒棘球蚴病的防治措施研究中,为探讨防治本病的特效药物,我们用吡喹酮、丙硫苯咪唑以不同剂量、不同给药方法对自然感染细粒棘球蚴的绵羊治疗后,取样用透射和扫描电镜观察。病原体的超微结构变化,证明这两种药物可不同程度的破坏绵羊细粒棘球蚴的角质层(板状层)和生发膜(胚层),使原头节变性、皱缩,或肿胀、外翻以至死亡。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于1988年8月至1989年2月,在棘球蚴病的高发区皇城羊场,用X光胸透和超声波检查肝脏,从400只绵羊中筛选出55只包囊直径大于3cm未钙化的棘球蚴病羊,分为8组,用吡喹酮和丙硫苯咪唑进行了治疗,一个月后进行剖杀。疗效判定标准采用:原头蚴感染小白鼠试验、原头蚴活体染色试验、原头蚴和包囊的电镜和光镜的病理学观察、体重测定、临床观察、间凝和酶标的血清学检测。结果,以原头蚴感染小白鼠这一主要疗效判定标准衡量,8个组的疗效从优到劣排列次序为:①吡喹酮,100mg/kg,肌注3次组,疗效100%;②吡喹酮,100mg/kg,口服3次组,疗效71.05%;③丙硫苯咪唑脂质体注射液,50mg/kg,肌注2次组,疗效58.67%;其余各组疗效皆不显著。临床观察除吡喹酮,100mg/kg,肌注3次组,注射后大部分羊表现一时性跛行,有的尿液呈浅紫褐色,少数羊精神食欲差,9只试验羊前后死亡2只,其他各组均未见大的异常。综合判定治疗效果,首选吡喹酮口服组。  相似文献   

6.
中国兽药监察所于1979年合成丙硫苯咪唑(Albendazole),并应用于临床试验,证明该药对牛、马、猪、羊、家禽及野生动物的线虫、吸虫、绦虫和绦虫蚴有良好的驱除效果。是一种广谱、高效、低毒的抗蠕虫新药。但该药对犬蠕虫的驱除效果如何,资料甚少。本文报道了国产丙硫苯咪唑对犬蛔虫的驱除效果。  相似文献   

7.
棘球蚴(Echinococcus)是细粒棘球绦虫(E.granulosus)的幼虫,可寄生在绵羊、山羊、黄牛、水牛、骆驼、猪、马等家畜及多种野生哺乳动物和人的肝脏、肺脏以及其它各种器官。在以往的文献资料上尚无有关禽类寄生棘球蚴病的报道。1981年9月,我们在山东省兖州地区的一群麻鸭中发现棘球蚴病一例,现将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8.
棘球蚴病是世界流行的人畜共患病,自1966年国际棘球蚴病研究工作会议以来,各国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显著,仅就棘球绦虫研究方面的进展情况概述如下。 (一)种与株系 最早认为棘球蚴病的病原体—棘球绦虫是1个属(Echinococcus)、1个种(E.granulosus),后又提出是1个属、11个种。Nelson在肯尼亚对11个种进行了比较,认为其中有6个种是细粒棘球绦虫(E.granulosus)的同种异名。1960年,A(?)yaaa,e从棘球属中分出1个新属,定为泡球属(Alveococcus),即有争议,也有赞助。因此棘球蚴病已是棘球属和泡球属引起的两个病了。  相似文献   

9.
棘球蚴病是严重危害人畜的一种地方性寄生虫病。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尤以牧区为重。据我们在石渠县调查:藏绵羊感染率达78.00%,牦牛达88.84%。用间接血凝反应诊断,藏汉干部、工人、牧民、家属、儿童的感染率为30.56%;而13岁以上牧民的感染率竞达67.65%。 对本病的治疗,目前除用外科手术外,尚未见有特效化学制剂。国内外曾用甲苯咪唑试验,效果不尽相同。吡喹酮(Praziquentel)是近年来合成的一种新药,有资料报道其驱棘球蚴效果较好,但国内还未见正式文献可查。我们于1982年5月至12月试用吡喹酮治疗绵羊棘球蚴病,并初步取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将细颈囊尾蚴和棘球蚴的粗抗原超免家兔,从抗两种粗抗原的兔血清中提取γ球蛋白与CNBr活化的Sepharose 4B偶联制成免疫吸附柱进行亲和层析,排除猪囊虫粗抗原中与细颈囊尾坳和棘球蚴的共同抗原,得到纯化的猪囊虫特异抗原SACC。用SACC进行斑点试验(DIA)诊断猪囊虫病,结果表明,SACC不仅具有较强的特异性(99.62%),而且其敏感性(98.30%)与粗抗原的敏感性(98.86%)比较也没有明显降低。经免疫电泳分析也证明SACC是猪囊虫的特异性抗原。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中药汉防己甲素单独用药及联合阿苯达唑用药对小鼠继发性细粒棘球蚴的抑制作用 ,以探讨其作用机制并寻找药物治疗细粒棘球蚴病的新途径。试验小鼠分组治疗 90d后 ,检测各组小鼠棘球蚴囊湿重 ,并进行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 ,汉防己甲素单独用药及联合阿苯达唑用药对小鼠棘球蚴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汉防己甲素组、阿苯达唑组及联合用药组的抑囊率分别为 4 7.96 % ,6 4.86 %和 83.14 % ,联合用药的作用明显优于单独用药 (P <0 .0 5 )。病理组织及超微结构观察发现 ,各治疗组中棘球蚴囊壁组织和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变性或坏死  相似文献   

12.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部 ,平均海拔 30 0 0m。全省面积72万km2 ,有天然草地 30 0 0万hm2 。 2 0 0 0年底全省各类家畜存栏 2 2 0 0万只 (头、匹 ) ,其中青海藏羊 15 0 0万只 ,牦牛 45 0万头。棘球蚴病是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呈世界性分布。青海省是棘球蚴病高发区之一 ,棘球蚴病的流行直接威胁着畜牧业的发展和人体的健康。1 棘球蚴病流行状况目前 ,在青海省发现的棘球蚴病有细粒棘球绦虫幼虫引起的细粒棘球蚴病和多房棘球绦虫幼虫引起的多房棘球蚴病 ,其中细粒棘球绦虫分布较广 ,为优势虫种 ,犬羊型和犬牛型同时存在。1.1…  相似文献   

13.
绵羊包虫病是我国西北地区广为流行的常见病。近几年来日益重视化疗的研究。本文目的在于使用吡喹酮或丙硫苯咪唑治疗肺,肝包虫病后,观察其囊和原头蚴的病理形态学变化,以求探讨这两种药物最佳的给药途径和剂量。材料与方法(一)试验动物 甘肃省皇城羊场繁殖的甘肃细毛羊,经X线透视和超声波诊断自然感染细粒棘球蚴的成年母羊55只。共分8组:1组9只,7.5%吡喹酮肌肉注射100mg/kg,共3次,间隔5日;2组9只,吡喹酮口服100mg/kg,共3次,间隔5日;3组9只,7.5%吡喹酮肌肉注射50mg/kg,共3次,间隔5日;4组9只,丙硫苯咪唑口服100mg/kg,共3次,间隔5日;5组4只,7.5%  相似文献   

14.
我们于1974年12月1~15日,利用羊场屠宰牛、羊贮备冬肉之时,对绵羊棘球蚴感染作了调查。蒙场领导和群众的大力支持,在短时间内,调查工作得以迅速完成,然后动员全场干部、牧工、家属、中小学生广泛讨论,最后集中大家意见,拟订羊场绦虫蚴病(棘球蚴病、多头蚴病和细颈囊尾蚴病)的综合性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几年来,我省家畜主要寄生虫病得到基本控制,但人兽共患的棘球蚴病的危害显得日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我省将天祝、漳县和环县列为棘球蚴病的防治试点县,要求卫生、兽医部门对人、畜棘球蚴病实行综合防治,争取在我省尽快控制此病。为了更好地采取有力措施,迅速有效地防治此病,我们于1991年在上述三县和天祝羊场进行了家畜棘球蚴病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6.
棘球蚴病又称包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该病在阿坝州流行广泛,危害严重。我们在1978年全州疫病普查的基础上,近年又进行了寄生虫区系调查,同时收集了1981~1997年确诊人群棘球蚴病患者和红原等4个牧区县棘球蚴病血清学调查情况,以分析全州棘球蚴...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用丙硫苯咪唑进行体外虫卵孵化试验检测羊线虫对苯并咪唑类药物的抗药性,对23个羊场的25份田间样品用丙硫苯咪唑和噻苯咪唑进行了虫卵孵化试验并与先前减卵试验(faecal egg count re-duction test,FECRT)的结果比较。结果表明,25份样品中,丙硫苯咪唑和噻苯咪唑对受检虫卵的半数致死量(LD50)均值分别为0.050 1和0.054 0μg/mL,差异不显著。FECRT检测有抗药性的4个羊场,75%的样品对丙硫苯咪唑和噻苯咪唑的LD50均值均在0.1μg/mL以上,只有1个羊场的的LD50值分别为0.068 9μg/mL(丙硫苯咪唑)和0.071 2μg/mL(噻苯咪唑)。检测为可疑的2个羊场,其样品的LD50值为0.04~0.07μg/mL;FECRT检测敏感的蠕虫群体的LD50均在0.04μg/mL以下。此外,丙硫苯咪唑用纯的二甲基亚砜溶解和稀释后于4℃保存7 d,LD50值变化不大,提示药效无明显下降,而保存14 d后药效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张军 《中国兽医科学》2000,30(12):51-52
棘球蚴病 (Echinococcosis)又称包虫病 (Hydatidosis)是一种世界范围内流行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长期以来 ,世界各国对该病进行了广泛深入地研究 ,从理论与技术等方面指导了该病各项防制措施的实施 ;近年来 ,经过各国科学家的不懈努力 ,该病的研究又获得新的进展。1 流行病学棘球蚴病虽然发病和流行范围较广 ,但各国的发展情况并不一致。据Moosa等、Babba等、Craig等报道 ,约旦用ELISA检测人的棘球蚴病抗体 ,阳性率为 2 .4% ;突尼斯经外科手术确诊当地居民的患病率为 2 .3 10万 ,血清学和影…  相似文献   

19.
棘球蚴病是人畜共患的疾病之一,呈地方性流行。我国已有17个省市相继报道猪只发生本病。我省的感染情况是:通化地区5%,其中集安县高达20%,白城地区通榆县为2.5%;抽样调查长春肉联厂日屠宰量,发现有5.4%的猪患有棘球蚴,感染强度为1~90泡囊/只。我省每年因本病造成的经济损失为43.2万元。我们从1984年初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诊断猪棘球蚴病的研究。经对1172头份的试验,获得敏感性为97.3%,特异性为98.6%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家畜棘球蚴病的免疫诊断水平和寻找保护性抗原,我们已建立了若干株抗细粒棘球蚴原头蚴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本文之目的是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及免疫印迹术(Western blot)对上述单抗的抗原识别作用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