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周素勤 《东南亚》2003,(4):17-20
2003年10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印尼巴厘岛出席首次东盟商业与投资峰会时,发表了题为《中国的发展和亚洲的振兴》的演讲,全面阐述了中国睦邻、安邻和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其中,“睦邻”即继承和发挥中华民族亲仁善邻、以和为贵的哲学思想,在与周边国家和睦相处的原则下,共筑本地区稳定、和谐的国家关系结构;“安邻’’即积极维护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坚持通过对话合作增进互信,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分歧,为亚洲的发展营造和平安定的地区环境;“富邻”即加强与邻国的互利合作,深化区域和次区域合作,积极推进地区经济一体化,与亚洲各国共同实现繁荣讲步。  相似文献   

2.
中俄印三边合作具有地缘政治、经济上的客观条件,近年来三国之间双边关系的发展为这一合作奠定了基础.三方合作的前景将促进三国自身的发展,有利于地区的稳定和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这种合作不是结盟,更不是针对他国,而是体现"睦邻、安邻、富邻"和"和平、发展、合作"的方针与宗旨.  相似文献   

3.
和平、发展、合作是亚洲形势发展的主流。美国加大在亚洲的军事投入、美日强化军事同盟以及朝核问题日益突出使亚洲局势复杂化。中国坚持以邻为伴、与邻为善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基本外交理念和政策,在促进亚洲安全与合作的实践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相似文献   

4.
于阳 《亚非纵横》2004,(1):9-12
回望冷战后十几年的历史,就会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那就是东盟一体化进程的深化、中国的崛起,以及中国与东盟关系的递进,这三者是同步展开的。也就是说,邻里双方缔造了一个长期的共赢局面。导致这种良性局面产生的原因之一是中国睦邻外交的发展。从温家宝总理2003年10月出席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时发表的演讲可以看出,中国的睦邻外交政策在"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即"睦邻"、"富邻"和"安邻"。睦邻政策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发展良好政治关系的催化剂,富邻政策是指中国愿意作为地区经济的发动机带动周边国家经济的发展,而安邻政策是指中国通过实施新安全观以起到地区安全稳定器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朝经济关系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对外开展经贸合作的方针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政策。应当积极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与朝鲜企业开展互利共赢合作,在世界金融危机到来期间,中国国内民营经济也受到一定冲击,中国一些以出口加工为主业的民营企业纷纷歇业、转产,民间出现大量游资.很多民营企业家将目光瞄向了朝鲜——这块未开发的处女地。利用2009年"中朝友好年"的良机,促进两国经济关系的合作,既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也有利于东北亚和平稳定局面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一、中国-东盟的持续繁荣需要深刻理解周边外交策略 中国-东盟博览会是实现党中央"睦邻、安邻、富邻"外交策略的重要举措."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面对从未有过的如此盛会,广西举全体人民之力,改善硬环境和软环境,以期服务好中国-东盟博览会,并且取得了成效.  相似文献   

7.
坚持合作共赢 携手打造亚洲命运共同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亚洲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强劲改写全球政治经济版图。作为亚洲一员,中国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同时,希与亚洲邻国通力合作,共同缔造本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中国领导人多次深刻阐述命运共同体理念,全方位推进国际与地区合作。我国史无前例地专门就周  相似文献   

8.
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年来,双边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成为了睦邻与互信的伙伴,实现了合作共赢的目标。30年对话与合作,最为宝贵的经验是把对话作为共识的价值观、把相互尊重作为共识的文化、把开展合作作为共识的基础。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中国与东盟一直坚守对话与合作的大方向不动摇。中国与东盟的未来关系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应对新形势、新问题、新目标,需要新思维、新方略、新智慧。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东盟地区有望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发展中心,中国与东盟需要协力把握双边关系稳定,稳固和平与发展的大局根基,为地区与世界的稳定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的边界政策是在解决与缅甸等周边邻国边界争端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体现了和平协商、互谅互让与相互调整以及睦邻、安邻等特点.由于一些海上邻国对中国海洋领土主权的不时挑衅和侵犯,中国维护海洋领土主权及权益面临着巨大挑战,也使"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政策受到了质疑.不过,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中国政府要做的不是放弃这一政策,而是应采取积极有力措施强化其实施效力.  相似文献   

10.
建立信任措施是一种实现地区稳定与和平的安全制度。冷战后中国政府在东亚地 区积极推动新安全观, 与东亚国家之间发展具有地区特色的建立信任措施, 把中国传统的和平外交 原则逐渐具体化为新的外交实践, 结果加强了与东亚国家之间的互信与合作, 有利于化解“中国威 胁论”的消极影响, 维护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东盟贸易区从构想到现实,带动了本地区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亚洲的政治经济面貌,开创了双赢互利的新局面,将对双边、区域与东亚整体的发展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极大地增强中国和东盟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量,提高国际地位,并有利于亚洲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12.
李兴 《国际观察》2024,(1):48-66
本文从“睦邻”概念出发,分析了中国睦邻外交的理论来源和实践创新。睦邻外交是中国周边外交的特色和亮点。与倡导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相比,睦邻外交加重了“以邻为亲”的分量,新增了“与邻为友”“心心相印”等情感和内涵,感情上更互信,地位上更平等,态度上更亲和,关系上更紧密,体现了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从“周边”向“睦邻”的转型和深化。睦邻外交秉持周边共同体和“大家庭”精神,是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中国周边区域合乎逻辑的自然体现。中国式现代化为睦邻外交的提出与践行提供了基础和条件。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中国特色的睦邻外交急需理论建构和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13.
进入21世纪,几内亚湾地区安全形势日趋复杂。中国与几内亚湾地区国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和平与安全合作:支持地区国家的安保能力建设;参与联合国在该地区的维和行动;参与地区国家战后重建等。目前,双方在和安合作中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鉴于此,中国参与国际和安合作的理念应有所突破,进一步深化和创新以发展促和平的理念和方式,将预防冲突置于合作的优先位置,并在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的基础上,适度加大对几内亚湾地区和安事务的参与力度。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对外政策进行了调整,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睦邻外交,积极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关系。缅甸与我国山水相连,发展同缅甸的关系符合我国的对外政策,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中缅关系得以顺利稳步发展,是两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也反映了中国睦邻外交政策的成功。  相似文献   

15.
1995年南非《非洲洞察》季刊第一期发表了南非非洲研究所客座研究员E·里斯特纳博士撰写的题为《加强地区合作的前景》一文,对南非与其邻国的合作关系作了较为全面的评述。 文章称,去年4月底新南非诞生后,曼德拉总统领导的民族团结政府在平等、互利和不称霸的原则基础之上,积极改善和发展同南部非洲各国的关系,努力促进本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目前,新南非不仅已成为维护地区安定的重要角色,而且正逐步成为带动地区经济腾飞的“领袖”。其做法是:  相似文献   

16.
时间 1997年12月15—16日 地点 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 参加成员 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菲律宾总统拉莫斯,缅甸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主席、总理丹瑞,泰国总理川·立派,新加坡总理吴作栋,文莱苏丹博尔基亚,越南总理潘文凯,老挝总理坎代·西潘敦,印度尼西亚外长阿拉塔斯,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及韩国总理高建。 会议议题 主要有:东亚21世纪前景;全球关系,尤其是亚洲与欧洲的关系;合作以维持本地区经济稳定;进一步加强东盟与中国经济联系和合作;协调国际经济事务方面的合作。 会议成果 1.在中国—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中,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发表题为《建立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的重要讲话,指出,“这次会晤标志着中国与东盟关系进入一个新的  相似文献   

17.
《国际观察》2021,(1):26-40
当代中国外交与中国政治不仅遵循着同样的指导思想,而且还具有同样的理论基础和制度实践。中国外交也始终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和平文化,始终坚持主权独立、相互平等、和平共处、合作发展等《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原则与规范,始终奉行睦邻友好、互利共赢、坦诚相待、民间友好、反对霸权、维护正义、不惧威胁等基本原则,并不断地与时俱进,先后进行了独具特色的真正不结盟、全方位开放、安邻富邻、包容共鉴、多边外交、构建和谐世界、推动新型大国外交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诸多创新发展,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平外交在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导下,从外交理念到外交实践都得到了进一步承续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宋效峰 《东南亚》2011,(1):22-27
国际机制是和谐世界构建的重要路径,也是实现国家利益与世界利益和谐互动的基本手段。构建和谐亚太是推动和谐世界建设的切实步骤,积极参与和完善亚太地区有关合作机制,是保障中国与本地区其它国家共享和平与繁荣的重要条件。当前亚太地区的合作机制建设已取得较大进展,但也存在若干不足。未来中国与其他相关方仍需立足于地区实际,稳步推进本地区相关合作机制建设,通过和谐地区建构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和战略依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崛起和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导致中美战略竞争加剧;中国与部分邻国围绕领土和海洋权益的纠纷增多;美国与大多数中国邻国的关系则相对提升。未来5—10年,中美邻互动可能带来摩擦甚至冲突、恶性竞争、良性互动等不同图景,而这将造成不同的地缘政治后果。为避免“多输”、实现“共赢”,中邻宜淡化纷争,中美应以战略克制和战略协调促成战略稳定,中美邻则需聚焦经济发展,通过“以经促政”、“以经维安”延续东亚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相似文献   

20.
仲国与东盟关系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取得了从“全面友好合作”到“睦邻互信伙伴”再到“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这样一次又一次的飞跃发展,整个发展过程呈现了双边模式促多边合作、多边模式带动双边合作、区域合作和次区域合作并行的特点。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的进一步发展,符合双方共同利益和愿望,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但“中国威胁论”、南海主权争端、台湾问题和华人华侨问题等,仍将是长期影响双方关系发展的重大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