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民族主义既是一种思潮, 也是一场运动。冷战结束后, 此起彼伏的第三次民族主义浪 潮席卷全球, 成为影响当今国际形势安全与稳定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兴起的 原因, 从国际体系层次来看, 是冷战格局的解体和不合理的国际经济体系的负面影响;从国家层次 来看, 是有关国家民族政策的失误、历史遗留问题的后遗症和外部势力介入造成的不良后果;个人 层次的原因是以个人认同为基础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发生了不利于国家稳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在后冷战时代的第三次全球性民族主义浪潮所引发的民族问题中,俄罗斯联邦的民族问题尤为引入注目,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第一,从联邦国家层面来看,主要是以联邦主体为单位的各主体民族与俄罗斯族的关系问题;第二,从联邦主体层面来讲,各联邦主体内部的主体民族与其他民族群体的关系问题。从转型以来俄罗斯联邦的宪政结构与联邦化的制度实践来看,俄罗斯先是采用协商性的联邦制,而后到普京时期又辅之以加强中央集权的方法来处理民族问题。俄罗斯解决民族问题的实际进程与制度构建之间的互动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  相似文献   

3.
李明明 《国际观察》2006,30(2):59-65
民族主义学者安东尼·史密斯以族群一象征主义理论闻名于世.但是冷战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快速发展对他的理论构成了重要挑战.安东尼·史密斯对此做出积极回应,从自己的理论立场阐述了他对超国家主义和国际一体化的理解.虽然他的思想揭示了国际一体化进程中的一些文化问题,但是无法真正把握国际一体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意义.全球时代的超国家主义并非是一种超级民族主义,其目标在于实现对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体系的超越.  相似文献   

4.
种族和文化融合是拉美的民族特性之一,但在拉美文化民族主义兴起前,克里奥尔人统治精英并不愿意承认多元民族文化存在的现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化民族主义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作为拉美文化民族主义的重要表现形式,秘鲁的"土著主义"提倡一种扎根于土著印第安文化的新国家认同,从而挖掘出了二元性的民族根源及特性。自莱吉亚以后的历届政府有意吸收了"土著主义"的思想,实施了文化民族主义政策,最终促进了文化多元主义的新国家认同的构建。但与墨西哥相比,这种国家认同在秘鲁的构建过程长期而艰巨,其原因在于秘鲁的"土著主义"有高度政治化和激进化的倾向;自由主义民族话语随着秘鲁的文化机构和教育设施的扩张而得到强化;寡头精英的意识形态因社会经济发展的迟滞性而长期延续。这些因素都导致秘鲁无法尽快构建新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5.
科技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源动力,也是推动国际秩序变迁的核心要素之一。人类历史上发生的四次科技革命均是以科学理论进步为先导、技术突破为表征的整体性革命。在人类科技革命发展的进程中,科技革命与国际秩序之间交织互动,推动国际秩序经历了欧洲百年均势、东西方冷战以及"一超多强"等数次变迁。为深入探究科技革命与国际秩序变迁的内在逻辑和运作机理,本文从科学家、国家和国际体系三个维度对四次科技革命逐一展开了分析,认为科技革命是导致国际秩序变迁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国际秩序反过来也会影响科技革命的模式。例如:在第一、二次科技革命中,首先是科学革命引发了技术革命,然后推动了增强主权国家综合国力的迅速增大,进而导致欧洲百年均势秩序的生成与崩溃,这是科技革命(A)直接推动国际秩序变迁(B)的模式,即A—B模式;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人类当前正经历的第四次科技革命中,无论是冷战时期的两极均势,还是后冷战时期美国主导的自由霸权秩序,都是国际秩序(B)直接推动科技革命(A)的发展模式,即B—A模式。总的看,科学家的身份认同、国家能力和国际规则与规范在科技革命与国际秩序交织互动过程中,是导致国际秩序变迁模式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从这一意义上讲,当前中美两国之间的科技竞争无疑会为后疫情时代国际秩序的发展趋势提供新的动力、思路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中东民族主义:政治合法性基础与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文林 《西亚非洲》2001,1(4):23-28
中东民族主义的政治合法性主要源自4个方面首先,反帝反殖的历史使命是其基本的政治资源;其次,源自西方的现代民族主义为它提供了基本的理论基础;第三,伊斯兰教为其提供了传统文化底蕴;第四,领袖者个人魅力构成它的独特成份。然而,到70年代以后,中东民族主义的合法性危机日益显现出来,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领袖魅力与政治制度化的矛盾;革命与国家建设的二律背反;来自伊斯兰的挑战。作者认为,尽管以强调民族国家认同为核心的国家民族主义在中东还很不成熟,但它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民族主义浪潮中,苏联、南斯拉夫和捷克斯洛伐克三个原社会主义阵营的民族联邦制国家相继解体。本文以捷克斯洛伐克联邦为例,从捷克人与斯洛伐克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变迁、民族性格的差异、相互认知和成见以及对共同国家的不同看法等角度,揭示民族心理作为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对联邦主体相互关系的发展以及联邦国家的命运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民族分离主义思潮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 80年代末 ,民族分离主义思潮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泛滥 ,在许多地区和国家引发了一系列冲突、纷争甚至战火 ,给国家和地区的安全与稳定造成严重威胁 ,成为国际社会密切关注和令世人不安的重大问题。本文试就民族分离主义思潮及其历史根源、现实背景和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进行初步探讨。一民族分离主义思潮 ,是产生于 2 0世纪第三次世界民族主义浪潮的一种反社会思想 ,主张非主体民族脱离多民族国家单独建立本民族独立国家或与跨居多国的同一民族联合建立主权国家。它脱胎于近代西欧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民族、国家一体论” ,目前所依据的理…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东盟一体化发展进程为背景,分析不同时期越南在东盟一体化中的角色及作用。冷战时期,越南的民族主义推动了东盟的诞生;后冷战时期,越南与东盟改善关系并加入东盟,越南的地区主义助推东盟的扩大和深入发展。越南在东盟一体化中的地区主义与民族主义是越南依据其民族国家利益,结合世界和地区情势做出的理性选择。东盟共同体建设完成后,越南仍然会以其民族国家利益为核心,充分统筹国际和国内两个大局,在东盟一体化中继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阿拉伯民族主义有六个主要特点第一,从思想特征和政治实践上看属于文化民族主义的类型;第二,关于“阿拉伯民族”的概念经历了一个逐渐扩大的发展过程;第三,其主要和共同的目标是争取民族自决,而在独立后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政策方面存在重大分歧,并表现为不同的发展阶段;第四,阿拉伯民族主义与国家民族主义、地区民族主义和教派主义之间存在着复杂关系,阿拉伯民族的统一和合作因此受到妨碍;第五,阿拉伯民族主义与伊斯兰教和泛伊斯兰主义之间也存在着复杂关系;第六,战后阿拉伯民族主义在目标上的多元化与经济合作的迟缓.  相似文献   

11.
从世界民族分裂主义看车臣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后出现的第三次世界性民族主义浪潮的消极面十分突出,这就是危害极大的民族分裂主义.在其影响下,车臣民族极端势力走上了闹独立之路.与此同时,车臣内外的宗教极端势力与其相勾结,为民族分裂主义活动推波助澜.对这两股势力的结合必须予以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12.
王传兴 《国际安全研究》2013,(3):101-115,158,159
从狭义的国际政治(国家间政治)演进到广义的国际政治(全球政治),始于冷战后期,而全球政治成为国际政治的主流则是在冷战结束之后。全球政治时代的来临,使得安全维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纵向维度看,安全关注层次从国家向上扩展到国际体系和次国际体系、向下扩展到次国家和个体,由此导致安全指涉对象和安全化行为体不仅包括国家行为体,而且包括各种非国家行为体;从横向维度看,全球政治时代的安全关注已超越传统的政治和军事议题领域,拓宽到环境、经济和社会诸议题领域。北极地区的安全层次和安全领域变化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随着全球政治时代的来临,北极地区议题的安全化也日益引人关注。作为近北极国家,中国兼具安全指涉对象和安全化行为体的双重身份,在北极地区议题的安全化过程中,既要关注自身国家安全利益,也要关注超越国家安全利益的人类安全利益。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1)一国内各民族之间的族群问题;(2)以国家为民族单元的国际问题;(3)以人种为单元的国际民族或跨界民族问题三个层面论述华人少数民族问题在国家关系中的特点,以说明民族、民族国家及其民族主义与华人问题的表现内容,勾勒地缘政治结构中华人问题的复合性.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民族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它在俄国历史上历经三次世纪之交的社会转型的冲击。20世纪末,伴随着全球性的民族主义浪潮,俄罗斯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其“民族主义”问题再次凸显。因此,复活传统民族主义,重构民族精神以填补意识形态空白,增强民族认同成为俄罗斯在社会转型期迫切需要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实现从阿拉伯民族主义向巴勒斯坦民族主义的缓慢转型是20世纪上半叶巴勒斯坦地区民族主义发展的典型特征。这一转型分为3个发展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巴勒斯坦民族主义体现为泛阿拉伯民族主义与叙利亚民族主义的复合体;20世纪20年代是巴勒斯坦民族主义萌芽的时期,它逐步放弃了与叙利亚统一的目标,并召开了4次巴勒斯坦大会;20世纪30年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巴勒斯坦民族主义最终形成,其突出标志是1936~1939年的反英民族大起义。巴勒斯坦民族主义的形成对于巴勒斯坦确立民族认同、进行社会动员、追求民族解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巴勒斯坦民族主义的内部矛盾、民众基础薄弱、缺乏足够独立性等历史局限性也对巴勒斯坦民族独立运动产生了十分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青年土耳其党人的泛奥斯曼主义向凯末尔的土耳其民族主义转化中,格卡尔普的思想发挥了重要作用.格卡尔普的基本思想包括:(1)人类共同体可以划分为两大谱系,即"原始共同体"和"民族"."原始共同体"可分为4种类型:以氏族为基础的无差别的共同体;以氏族为基础的有差别的共同体;图腾组织全面退化的种族共同体;衰退的原始共同体.民族分为神学的、法定的、文化的、曾经独立但又在后来失去独立的民族4个亚种类.(2)宗教认同是与帝国相联系的落后的心理认同;民族认同是与民族国家相联系的先进的认同方式,从宗教共同体走向民族国家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3)世俗民族主义思想,即:主张宗教与政治分离,反对宗教干预政治.  相似文献   

17.
对冷战后民族分离主义运动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民族主义理论以及民族主义运动在过去的两百年中无疑是对世界进程和世界面貌影响最为巨大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力量之一。先后出现于一战、二战结束后的两次全球性民族主义浪潮 ,不仅从根本上结束了自 18世纪以来西方列强对世界的瓜分与殖民统治 ,而且也开始推动冷战后世界的多极化趋势。冷战结束之后 ,昔日被掩盖的民族问题 ,更具体地说 ,民族分离问题日益凸现 ,并由于其对国际安全形势的重大影响 ,引起了世人的普遍关注。冷战后 ,民族分离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呈升温趋势。在前苏联、前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印度尼西亚的东帝汶以及原属埃塞俄…  相似文献   

18.
中东民族国家建构中的民族主义与伊斯兰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从政治现代化的角度来看,民族主义作为一个"现代性"概念和意识形态,构成了建构中东民族国家并启动其政治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意识形态因素,从而强烈地冲击了伊斯兰政治传统;而有着深厚传统根基的伊斯兰教则在中东政治现代化进程陷入挫折之际,以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方式构成了对中东民族主义的严峻挑战.中东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民族主义与伊斯兰教的矛盾既有深层的历史文化原因,也有诸多复杂的现实因素.  相似文献   

19.
宗教性、整体性、地方性构成了阿拉伯民族的三大特点,并对近代以来的阿拉伯政治思潮产生了重要影响.宗教性在伊斯兰改革主义、原教旨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中都得到了体现.在伊斯兰改革主义中体现为民族认同与宗教认同的混合;在原教旨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中体现为以宗教认同否定民族认同,但两者的政治主张又有所不同.整体性构成了泛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历史基础.强调民族认同高于宗教认同,对伊斯兰教既排斥限制,又加以整合与利用,构成了泛阿拉伯民族主义对待伊斯兰教的典型特征.地方性特征构成了地方民族主义产生的历史基础,地方阿拉伯民族主义主张以地方认同和国家认同为基础,建构自身的民族认同,排斥和贬低泛宗教认同,并奉行反对政教合一的世俗主义主张.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国际权力结构的身份确认、加入方式和与国际体系内其它国家的关系入手,认为俄美近年来的对抗处于国际权力结构的不同层次上,不构成“新冷战”,不构成对西方主导下的国际体系的替代性挑战。中俄联盟的可能性极小。国际制度安排、国际金融危机在更高层次上限制着俄美冲突的性质和范围。中国崛起比所谓“新冷战”有着更大的时代意义和体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