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70年来,中国国际关系研究从以苏联为师,到翻译引介西方理论,再到运用既有理论解释现实,然后立足中国实践创新研究路径和理论范式,日渐成熟。满足重大战略和现实需要是理论创新发展的基本动力,立足中国视角和实践经验是理论自主创新的必要基础,重视国际学术交流互鉴是促进理论发展的重要条件。与此同时,中国国际关系研究依然存在满足重大现实需求的理论创新供给不足、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的自主性不强、具有主体和自觉意识的学术共同体建设滞后等问题。面对当今国际关系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紧扣国际关系重大理论与实践需求,坚持以问题为主的研究导向,树立充分的理论和学术自信,加强专业化的学术共同体建设,鼓励国际学术交流与争鸣辩论,不断提升国际关系研究的自主性和创新性,不仅是加强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研究的重要任务,更是新时代对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中国合作治理理论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实证主义研究和非实证主义研究的基本分类为标准,系统地考察了中国学术界在过去近10年来对合作治理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现状。考察的结论认为,国内学者对合作治理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从无到有,从引进到创新,取得了巨大进步;同时也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实证研究的数量和程度严重不足,应用研究也仍有极大的发展空间。所以,中国合作治理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还需继续深化。  相似文献   

3.
二战以后,美国一直掌握着国际关系研究的话语霸权,塑造了国际关系研究的基本范式并从学理层面论证其霸权合法性。冷战结束以后,出于理论发展的需要与国际政治现实的挑战,国际关系研究逐渐呈现出多元化态势,欧洲国际关系研究在研究取向、研究方法、研究议题、理论流派等方面与美国展开了积极的话语权竞争,成就了“欧洲视角”,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美国的话语霸权。近年来,随着国际政治格局的调整与地缘政治重心的东移,国际关系研究的亚洲意识也逐渐觉醒,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自主性建设已初见成效,学术自觉与学术自信有所提升。但中国国际关系研究在话语权建设上存在诸多不足,应进一步强化学科内涵建设,推动理论创新;寻找西方学术话语体系的突破口,挖掘新的研究支点;拓展话语平台,为外交话语体系提供学术支撑。只有制定正确的话语权战略并付诸实施,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依附论与拉美国际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附论作为二战后拉美主流意识形态,其影响甚广。依附论对拉美国际关系研究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它是一种研究拉美国际关系的本土化的研究视角,也是一种分析拉美外交政策的工具。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这一理论所持的极端外因论和悲观论缺陷,逐渐出现了拉美国际关系研究领域主流理论和本土化理论相结合的趋势。同时,依附论也开始走出拉美进入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家的视野,成为引发国际政治学界关注不发达问题的主要理论动因,也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学中超越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两大发展脉络的“第三种声音”。  相似文献   

5.
关于"华侨华人与国际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侨华人与国际关系的互动始于 15 11年葡萄牙对马六甲的占领。自那时以来 ,特别是冷战以后 ,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以及国际格局的演变对华侨华人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样 ,华侨华人的发展也在一定层面和程度上对国际体系发生着作用。本文试图从理论、历史与现实三方面对“华侨华人与国际关系”这一命题作出阐释 ,对其研究内容与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建立时,冷战全面展开,新中国的学者没有可能接触、引进和借鉴西方的国际关系学科。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60年代初,国内最初研究成果成就了新中国第一代研究中东问题的学者。1979年至今,中东国际关系研究可约略分为:(1)恢复发展时期,工作逐步走向正规。(2)较大规模发展时期,出版的学术著作多,涉及的研究领域宽,一些年轻学人试图通过学习、借鉴西方现代国际关系理论,以新的分析框架和理论方法解析与理解复杂、多变的中东局势。面对当今世界的复杂局面,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学习和借鉴西方国际关系理论,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学,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7.
尽管马克思本人没有直接写过国际关系理论方面的文章, 但他对资本主义的研究给 了许多国际关系学者以启示。后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来分析国际关系问题, 取得了很好 的效果。马克思主义对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世界体系理论和新马克思主义, 都以 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出发点, 对国际关系进行分析和评述, 但由于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遗产态度的不 同, 它们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为什么没有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中国国际关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反思,认为机构中稳定的职业国际关系学者的匮乏,研究中科学与实证精神的忽视,问题意识的缺失,是中国国际关系研究发展的障碍所在。文章最后建议,中国国际关系研究应该坚持人文与科学两条研究方向,赋予国际关系研究以更多的政治哲学与科学含义。  相似文献   

9.
博弈论自被引入中国以来,30余年间,中国国际关系学界的相关研究不断深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些成果显示出不同学者对博弈论的研究和运用存在显著性差异,对博弈论的理解和解读也并不相同。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可以清晰地勾勒出中国国际关系学界博弈论研究的发展轨迹。鉴于博弈论广泛的应用价值与重要的学术地位,展望未来,博弈论的研究前景广阔,研究领域将进一步拓展,理论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从地区国际关系及外交政策的现实出发,拉丁美洲产生了一些富有见地的国际关系理论,但其与源自美国的主流国际关系理论有着不同的学术传统,在很多方面都显得格格不入,彼此间对话、交流很少。本文简要回顾了主流国际关系理论与拉美本土国际关系理论各自的历史发展,并以发展主义、依附论、混合模式和外围现实主义作为拉美本土国际关系理论的代表,将其与主流国际关系理论作了比较。相比主流国际关系理论,拉美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对象更宽泛,在研究方法上较不"科学化",并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无政府状态"基本假设提出质疑。另外,从目标来看,拉美国际关系理论旨在解决发展问题,而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则力图探索和解释国际关系的普遍规律。实际上,两类理论就是从不同的研究目标出发,沿着两种不同的逻辑路径发展,从而衍生出差异。所有这些差异也可以根据这两种不同的逻辑路径串联起来。最后,本文认为,两类理论间的差异对于构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有着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