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费孝通的人生履历乃至学术生涯,似乎一直与英国有着某种不解之缘。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他曾先后数次远涉重洋赴英游访。其中,给费孝通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三次:1936年去英国留学。1946年去英国避难,1981年去英国领奖。虽然每次出游的原因不同,经历各异,  相似文献   

2.
正在人类文明的星空中,繁星闪烁,当代著名学者启功先生无疑是其中光彩夺目的一颗。他在学术和艺术诸领域都卓有成就,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做出杰出贡献;而他高尚的文化品格更让人们永远怀念和崇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启功先生为北京师范大学拟定的校训,也是对他  相似文献   

3.
朱自清散文尤其是他的后期散文, 明显地受到了英国随笔的深刻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他所身践力 行的“ 美文” 理念、在闲适中真诚地与读者交流的“ 谈话”风格, 以及幽默睿智的叙事品格等多方面。  相似文献   

4.
范宏贵先生是一名充满家国和民族情怀的归侨学者,他用"学术的一生"成就了国际学术界关于侗台语族群研究的重大突破;同时,他也用"一生的学术"践行了"共发展"的学术宗旨,为后人侗台语族群研究工作的开展和中国与东南亚相关国家和民族的交流合作、共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学术根基。先生带给学界的理论建树和精神遗产无不体现了他扎实的学术功底和高洁的学术品格。  相似文献   

5.
又见伦敦     
来到伦敦的第二天一早,我和夫人便不顾因时差带来的困顿,匆匆出发去游览伦敦的市容了。18世纪英国文坛上因独立编纂《英语辞典》而名扬天下的大师塞缪尔·约翰逊说过:“一个人如果对伦敦厌倦了,那他就是对人生也已经厌倦了,因为伦敦有人生能赋予的一切。”作为外国人,我们当然急切地想知道,伦敦能够赋予我们的到底都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今年9月是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诞生110周年纪念,写此短文以表达对先生的怀念之情。记得那年北京大学未名湖畔的燕南园正值春色满园的时节,绿树成荫,翠竹摇曳,桃李芬芳。在那座熟悉的灰色小楼里我看望了我的老师朱光潜先生。他正在伏案写作。桌上堆满了纸张和书籍。85岁的朱老见到我十分高兴,站起来和我握手。时间过得真快,我上次看望他还是北风呼啸的季节,如今已是春风扑面的天气了。  相似文献   

7.
20世纪早期哈尔滨的外来宗教现象,不仅在中国宗教史甚至世界宗教史上也是不多见的,东正教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社会动荡、俄国人为主体的宗教、时间短暂、中国本土宗教等因素,使得东正教在宗教思想观念上对哈尔滨影响不大。其影响主要表现在:哈尔滨的城市设计理念、建筑艺术风格、刺激中国传统文化复兴、冰雪文化等方面。东正教对形成哈尔滨东西兼容的国际性、多元性城市文化品格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漫漫人生路,尽管有着无数的荆棘和风浪,有着太多的彷徨和无奈,有着不尽的挫折和苦难,但希望无处不在,只要正视自己的人生,挖掘心境的力量,终能战胜一切成就理想。而心境之于人生在于态度,如卢文端先生,浩瀚商海对他来说,是挑战自我,更是证明自我的舞台,他心怀高远理想。勇往无前,凭借过人的胆识和睿智,终铸造宏伟的事业王国,而慈善、社会活动同样是他人生中的两个不同舞台,凭着创业一样的热情演绎出了不同的精彩,这不同的精彩却有着一样的名字,那就是“奉献”,这亦是卢文端先生人生画卷的大标题!  相似文献   

9.
“英国中东研究协会”(BRISME)①是英国著名的中东研究机构。该机构于1973年成立,麾下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教师、研究员、外事人员、记者及其他从事中东研究等人士。它的联谊机构主要有欧洲中东研究学会(EURAMES)及北美中东研究学会(MESA)。“英国中东研究协会”的刊物为《英国中东研究杂志》(British Jour-nal of Eastern Studies),每年出版两次,内容包括学术文章及书评。该协会每年的学术活动主要有两项:学术讲评和研讨会。无论从战略意义、经济意义,还是从政治意义和文化意义上讲,中东都是不容忽视的力量,英国政界及商界必须紧…  相似文献   

10.
两千多年了,岁月悠悠,时光无情,然而,在易水岸边,人们还在等着,等着,等什么呢?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壮士的侠骨豪情永存天地,我们对精神不死的追求未了人间。听到陈坤炎同学曾经“回来”探亲访友的消息,不禁喜从中来。他1958年“回国”,回返第一祖国中国,1997年回返他的第二故乡马来西亚,也是他的第二祖国。对一个在马来西亚土生土长的炎黄子孙来说,他有两个祖国:一个是生母中国,不能忘本,这是从文化渊源的角度来说的。寻根探祖是一种崇高的品格。另一个是养母马来西亚,恩重如山,不能背叛。这是从国籍…  相似文献   

11.
自1990年12月在广州举行《纪念黄遵宪先生当代书画艺术国际展览》首展仪式迄今已有八年。在这八年中,世界和中国都发生了许多值得人们记忆的重大事件。就我本人而言,也有许多难忘的经历,特别是在《纪念中国近代史开端1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所宣布的文化工程都已经相继完成。在这种背景下,来纪念中国近代思想启蒙家黄遵宪诞辰150周年和回顾黄遵宪书画展具有特别的意义。黄遵宪作为一个历史人物,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他的思想锋芒未因时间流逝而稍减,也不因时代发展而暗淡。他的思想不但影响了他同时代的人,也影响了我们这…  相似文献   

12.
没有显赫的家族背景,更没有可以依靠的权势关系,他只是广西大明山下一个普通农家的儿子。苦难和贫穷锤炼了他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品格。改革开放这个伟大的时代。蕴育了他心胸如海、淡泊名利的情怀。  相似文献   

13.
将为他们自身的利益和亚洲与世界的利益而友好地、兄弟般地合作。”① 以甘地的个人声望与影响 ,这些话在以后的中印交往中继续产生着作用。二战中的印度处于既反对德日侵略又欲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的复杂局面中 ,但甘地领导的国大党为了支持中国的抗战 ,并未急于给中国的盟国英国出难题 ,而大大地延缓了印度独立的日程。尼赫鲁作为印度独立后的首任总理 ,制定并实施了长期影响印度的若干基本国策。在与中国的关系方面 ,尼赫鲁的思想具有浓重的文化亲和色彩。尼赫鲁虽对传统宗教的僵化倾向持批评态度 ,但他对宗教本身尤其是佛教尊重颇高。他说 …  相似文献   

14.
叶昌炽:敦煌文化最早的研究者叶昌炽是清末民初的著名学者和金石家,知识渊博,国学深厚,尤长金石、版本及方志,著述甚多,学术地位和名望很高。光绪28年他53岁的时候,被朝廷委任为甘肃学台,其后在甘肃呆了4年。在任期间,叶昌炽在教育和文化方面政绩显著,同时孜孜不倦于自己所喜欢的国学和金石文物收集研究,是研究敦煌文化最早的人。1902年叶昌炽出任学台时,正逢莫高窟藏经洞刚刚发现两年时间。他从敦煌县令汪宗瀚那里得到一些藏经洞遗书。学者的学养和艺术评价眼光让他发现,这批敦煌遗经和绢画非常有学术和艺术价值,是很珍贵的东西。于是,他提…  相似文献   

15.
高放教授的学术文集《苏联兴亡通鉴——六十年跟踪研究评析》①出版了。全书55.8万字,分四编:苏联共产党的建立和成长是苏联兴起的源头;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维埃国家政权的建立是苏联振兴的起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兴衰;苏联灭亡的进程、原因和教训。这是高放教授从他跨越60年学术人生、在近百篇有关苏联党史和苏联社会主义问题的文章中刻意精选,结集而成的一部学术著作。从《苏联兴亡通鉴》(以下简称《通鉴》)中,我们觉得有两方面的问题值得一谈,一是从文集内容,可透见高放教授60年的学术人生;二是可以把这部文集看作我国研  相似文献   

16.
移民在远离故土后如何对待故土文化是其无法回避的首要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往往充满了复杂的矛盾,英国作家奈保尔的移民经验具有典型代表性.奈保尔出身于一个移居特立尼达的印度婆罗门家庭,这是他天然的不可更改种族文化身份,命定了他与故国文化的血缘关系,正是这一内在身份使得他不止一次地进行故国之旅,寻找故国文化之根;而双重的移民经历又使他远离故国,把他送入了多种文化对话与冲突的场所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其他文化的冲击、消解、重构,主观上与客观上都不可能保留完整的印度文化身份,所以他对故国文化的选择必然陷入二难的境地,呈现出既亲近又疏离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17.
陈金鹏 《西伯利亚研究》2007,34(3):93-93,95
汉学是海外研究中国学术的总称,它是“吸纳异国文化的智慧之后”,“既有中国文化的因子,又有异质文化思维的一种文化”。汉学一头牵动着本土资源,一头仰赖着国外学术背景,成为比较文化研究热潮中的宠儿。当今国内学术界对欧美、日韩国家的汉学研究如火如荼,但是对中国的最大邻国——俄罗斯的汉学发展情况长期以来乏善可陈,阎国栋教授于2006年岁末推出的这部《俄国汉学史》活时弥补了这一遗憾。  相似文献   

18.
小泉八云于1890年赴日,后加入日本国籍。他的作品洋溢着对日本古老文明的赞美、怀念以及对西方文明的辛辣批判。这使得他在当时倡导"和魂洋才"的明治日本中期成了"日本文化发现的恩人"。经历了从英国、法国、美国、再到日本的流离生活,使得他对异文化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本文将从比较文化论角度通过分析小泉八云对日本文化的受容及其文学作品,探究小泉八云对异文化以及自身归属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陶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陶渊明是我国魏晋时期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文学史上有些大家,在活着的时候,就已享有盛名,受到社会的尊重和读者的赞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陶渊明与此截然不同。他一生始终是政治上遭受压抑,生活上屡受挫折。他生前的社会地位与他对祖国文化的巨大贡献是极不相称的。  相似文献   

20.
出身贫寒,是我以后人生的一大财富2000年金秋10月,湖南古城长沙,省博物馆门前人头攒动。旅美中国画家李自健的《人性与爱》环球巡回展,在历时8年之后,终于“巡回”到了养育他的故乡。8年中,李自健的画已在五大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他的艺术以中国文化为母土,以“人性与爱”为主题,以经典的写实美学法则和真、善、美审美理想相统一,达到最广泛的公众效果,引起了中外观众的共鸣。从而在欧洲、美洲、非洲……掀起了一股中国乡土风情文化艺术的热流。8月18日,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出席了李自健《人性与爱》2000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