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产业集聚是在市场机制作用下逐步自发形成的,而东北老工业基地由于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原因,自发形成的很少,且大部分是在政府主导下形成的。因此,学术界对该地区制造业集聚的研究一直游离于产业集聚理论与实证研究之外。地级市级以上为研究的地理单位,运用主成分回归方法对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集聚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寻求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内在动力和外部资源有机结合的制度路径。 相似文献
2.
影响产业内贸易的因素主要包括各国经济发展水平、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国际直接投资、区域经济与地理区位等。中国与韩国的地缘优势及不断加强的区域经济合作为中韩产业内贸易的开展打下了现实基础;韩国对华直接投资是促进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关键因素;而中韩两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和规模不经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韩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为顺利开展与韩国间的产业内贸易,我国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实施规模经营战略、提高引进韩国FD I的档次、促进中韩间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3.
影响中俄贸易主要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金亮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8,(3)
本文通过采用计量经济学的回归分析和弹性分析方法,利用1991~2006年的数据,对中俄贸易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中俄两国之间贸易额的最主要因素是两国的国民收入,其次是两国的合作政策.20世纪末对两国贸易负面影响较大的因素是俄罗斯国民收入的持续走低,而新世纪以来中俄贸易额的大幅度增加则得益于俄罗斯国民收入的急剧上升以及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经贸领域的逐渐深化.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经济增长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俄罗斯建国十多年以来,纵观其各年GDP增长,1995年经济开始有了起色,虽然1997、1998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GDP有所下降,但是危机过后到现在,一直保持增长趋势。经验认为,俄罗斯经济增长与其能源出口、制度改革、居民消费、汇率贬值和稳定的政治局势有很大关系,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影响俄罗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来验证学术界存在的观点,并根据结论提出保持经济稳定性增长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经济较轨以来,纵观其各年GDP增长,1995年经济开始有了起色,虽然1997、1998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而有所下降,但是危机过后到现在,一直保持增长趋势。经验认为,俄罗斯经济增长与其能源出口、制度改革、居民消费、汇率贬值和稳定的政治局势有很大关系。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影响俄罗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来验证学术界存在的观点,并根据结论提出保持经济稳定性增长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2003~2008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发现市场规模(GDP)、投资竞争(FDII)、投资环境(EBI)与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正相关,经济联系(BTV)与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负相关.在对实证分析结论作出合理解释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优化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美关系是当代国际关系中最重要、最复杂的双边关系之一,而且这种关系越来越超出双边的范畴而具有世界影响。考察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既与两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国际环境密切相关,又与两国各自的内生因素与双边互动紧密相连。本文梳理出影响中美关系的30多种因素,其中有能产生根本性影响的因素,也有一般性因素,有相对稳定的常态因素,也有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因素。这些因素决定了中关关系在本质上很难精准定位,两国在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领域都同时存在着共同利益和冲突性利益,双方既可能是文化上的朋友,经济上的伙伴,又可能是政治和战略上的对手,军事和安全上的敌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多种纷乱复杂的矛盾中提取对巴以冲突有重大影响的 7个最重要因素(联合国有关决议、领导机构、主要对抗方式、军力对比、外交与国际环境、社会发展状况、民众意愿等要素 )进行系统研究 ,并根据诸多因素的互动关系对巴以冲突的未来发展态势做出预测分析。虽然美国已经公布所谓“路线图” ,但和平还不是就能“按图索骥”的。鉴于巴以边界划分、水资源分配、耶路撒冷地位、难民回归等一系列涉及国家利益的棘手问题都是无法回避的 ,巴以问题的最终解决可能会分几步走 ,并且将是一个较长的斗争过程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俄罗斯影子经济的发展与变化历程为基础,分析了其形成并不断扩大规模的7个主要影响因素,并据此指出俄罗斯影子经济虽然目前已经摆脱了“非法”和“犯罪”等主要特征,但能否根治还取决于其法制建设、税制改革、贫富差距等状况能否得到根本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国际吸引力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发展,然而近年来却面对中日关系恶化的考验。通过界定国际吸引力构成要素的衡量指标,对2000~2011年中日关系及中国国际吸引力备个构成要素和总体吸引力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表明,中日关系下降不仅不会对中国国际吸引力构成要素及总体吸引力造成负面影响,反而使更多外国游客选择到中国旅游。而影响中国国际吸引力的真正要素主要集中在经济方面,即外商直接投资和中国商品的对外出口,外国游客来华旅游人数的变化则对中国国际吸引力的影响极小。 相似文献
11.
印度独立后 ,就重视外资 ,已有 5 0多年利用外资的历史 ,吸引外资的战略经历了 5个阶段的转变 ,这个转变体现了三种方式的不同的影响和效用。本文主要讨论印度和我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比较。 相似文献
12.
中俄两国经贸关系走上了正常发展的轨道,相互投资成为深化两国经济关系的重要内容。国际直接投资是突破贸易壁垒、进入一国市场的重要手段,也是稳定中俄经济关系的根本基础。中俄相互投资存在经济转轨尚未完全实现、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筹资渠道、沟通渠道不畅等制度性和基础性障碍。为促进中俄两国相互投资健康、快速发展,应在签定双边投资协定、建立中俄商业协会、开辟投资融资途径、相互建立工业园区以及举办投资洽谈会等方面构建相互投资的宏观环境。 相似文献
13.
自中韩建交并确立合作伙伴关系以来,两国的经贸关系迅速发展。但是,近期以两国间贸易和相互直接投资情况为主的经贸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在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中国企业对韩国的直接投资却出现了减少的趋势。为了实现中韩两国的共同发展和整个东北亚的繁荣,需要探索加深中韩两国间的经贸关系,推动中韩在经济领域更高更深层次合作的新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盟外国直接投资(FD I)流入量呈现持续波动的状态。90年代中期前,东盟一直是发展中国家吸引FD I最多的地区之一,在全球FD I流入总量中的份额呈持续上升的趋势。随后,金融危机的爆发、世界经济形势的恶化以及全球FD I竞争的加剧,对东盟国家吸引FD I带来了严重 相似文献
15.
2014年以来,越南对以《投资法》为代表的投资法律制度进行了大幅度的修订。这些体现了越南政府改善本国商业环境的决心,同时也增强了外国投资者的投资信心。但是这些新的政策法规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困难和障碍。中国投资者到越南从事直接投资活动应注重对当地现行法规政策的了解、加强对项目的风险评估,从而降低投资风险。 相似文献
16.
2002年以来拉美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2 0 0 2年拉美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情况 据联合国拉美经委会统计 ,2 0 0 2年流入拉美的外国直接投资 (以下简称外资 )为 567亿美元 ,比 2 0 0 1年流入拉美的 840亿美元下降 3 3 %。这是继 2 0 0 0年下降 1 2 .6%、2 0 0 1年下降 1 1 %以来 ,流入拉美的外资降幅最大的一年。(一 )拉美各国吸收外资情况2 0 0 2年墨西哥、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吸收外资净值比上年减少了 40 % ,但是仍然高于 2 0世纪 90年代后期的水平。其中形成强烈对比的是 ,2 0 0 1年花旗集团出资 1 2 5亿美元收购墨西哥国民银行 ,这不仅是金融领域超过制造业新的外资 ,而…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外国对日本的直接投资不仅在规模上出现了新的高潮,而且在投资的手段和领域上也有了新的变化。这说明,日本经济虽尚未摆脱“平成不景气”,但它对外国资本仍充满魅力,并且为外资的进入提供了不少有利条件;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也必然对此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韩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韩国已成为发展中的对外投资大国。韩国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出区域特征 :地区集中性、资源指向性、市场导向性、投资中心呈阶段性转移、地区不断多元化、地区差异日益明显等 ,这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经验对中国也有启示。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远东吸引外资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形势的好转和投资环境的改善,外国投资商对其进行投资的信心也逐渐增强。萨哈林州、萨哈共和国、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和滨海边疆区分别以其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相对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着各国投资者前来投资开发。但是,远东地区在吸引外资方面还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根本问题,倘若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远东地区吸引和利用外资的状况不会有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