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访欧趣闻     
受欧洲有关方面的邀请,我于去年夏天,对法国、比利时、荷兰等国家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文化交流访问。在感受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与碰撞的同时,也经历了一些奇闻趣事。列宁属于全世界在荷兰桑达姆的民俗村,我走访了一个工艺美术品商店。接待我的是一个名叫“伯娜”的女士。其实伯娜的名字很长,很不好记,于是我就取了其中最好称呼的两个字,伯娜很高兴。她的商店里陈列着几枚列宁的纪念章,我说,我想买这几枚列宁像章,伯娜说,这是我自己的收汽用非卖品。我说,“你有几枚呢,就卖给我一枚,你可以卖高价,我不在乎。”伯娜说:“这是一个…  相似文献   

2.
杨志艳 《新青年》2023,(12):54-55
<正>清晨,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前面两个孩子的对话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是我妈妈卤的茶叶蛋,挺好吃的,我给你也带了一个,快点儿趁热尝尝。”一个扎着马尾的女孩子一边说着,一边给她的朋友递上了一枚茶叶蛋。于是两个女孩子肩并肩走着,有说有笑地剥着蛋壳,没多大一会儿工夫就津津有味地吃完了,路过学校不远处的垃圾桶,她们把装蛋壳的纸袋投了进去,然后蹦蹦跳跳地踏进了学校的大门,消失在我的视线里。  相似文献   

3.
黄殿琴 《海内与海外》2010,(1):75-75,74
此刻我想起两句诗:“石头是轻的,两片树叶那么重”。我送给诗人马克的是:“诗集是轻的,几行诗句却那么重。”。 在2004年金秋的北京香山“红叶诗会”上,我便认识了马克。认识马克时,他在年轻的诗人队伍中,已是较活跃的一位诗人。  相似文献   

4.
少女与乡情     
马克 《海内与海外》2005,(12):47-47
久别故里,思乡心切。我搜寻着几年前熟悉的一切,低矮的土坯房,穿灰黄布衫的乡亲……然而,迎面撞见的却是县汽车站新盖的三层大楼。“——噌。”身边有一把阳伞支起来了,伞下有两个小伙子,黑色的西服上衣颇为潇洒,俩人胸前各别着一枚徽章,是北京人文函授大学的学员。听他们的谈话,方知是去中学里听函授辅导的。步出车站大厅,我望着眼前的细雨发呆。——县城离家还有五里路。我想等雨停了再走。信步来到了汽车站附近一处书摊前。摆书摊的主人是一位姑娘,看上去约摸十八九的模样。不过,人却极爽快。看见我手里拎着大包、小包光顾她十种化学元素…  相似文献   

5.
[一] 2011年的圣诞节,我坐在星巴克里喝一杯冰拿铁,听着对面这个一身Bubbery的男子对我进行着史无前例的"真情告白". 他拿出一枚小小的钻戒望着我云淡风轻地笑,他说,"陈苏,我们结婚吧."  相似文献   

6.
王小船 《新青年》2004,(3):20-22
我都25岁了还在学校里泡着,美其名曰“读研”,实际上是实在没事儿坐在学校里混时间。有老爸赚钱,我可以逍遥自在地过我的日子,缩在父母和哥哥的保护伞里享乐,然后等父母转手把我放在另一个保护伞中继续我无忧无虑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第一次见到范圣琦时,我在家里,他在电视里。他在电视里吹萨克斯;我在听,在看。屏幕上只有他一个人,背景是海蓝色幕幔。而他,戴一顶黑色贝雷帽,帽沿斜佩一枚银色的锚形徽。白绸衣裤。上衣的领口、袖口、对襟和下摆,刺绣着图案简约又美观的红色宽边。漂亮。至于他的脸,那是一张典  相似文献   

8.
阿瞳 《新青年》2006,(3):50-51
和麦嘉重逢的那天早上,外面正在下着大雨。我跳下共汽车,跑进音像专卖店的那一刻,刚巧见麦嘉。她是我的初中同学,有十多年没见了,她居然一眼就认出了我。“喂,你是瞳,对吗?”她忽闪着大眼睛说。“你是…”我怔在那里,没反应过来。“我是麦嘉啊,你忘了,我们初中时在一个班的。”她有些尴尬,双手抱着挎包说道。我连忙答应,“啊,啊,我想起来了。”“我们班主任是个近视眼,戴个黑边眼镜,你给他起过外号叫大熊猫。后来被班长告密,老师让你写检讨,你忘了吗?”她继续说。我终于想起来了。麦嘉确实是我的同学,当年她长得很娇小,说实话,我对她的印象…  相似文献   

9.
离婚谈判     
张维超 《新青年》2005,(2):40-41
我微笑着对妻子说,我们离婚吧。而且,我敢保证,这微笑里绝没有什么特殊的内容,除了坦诚之外。此外,我还敢保证,那天绝不是双休日,我知道那两天主办此事的国家公务员没有为我们服务的义务,而一旦谈成了,还要遭受同床共枕的尴尬,或是分室就寝的忧伤。妻子极幽雅地小呷了一口咖啡,漫不经心地说,你开什么玩笑。我没有开玩笑。我仍保持着微笑的状态,就像窗外灿烂的阳光一样的那种。神经病!妻子好像有点生气了,但她还是没有抬头看我一眼,这是她多年来养成的在我面前彰显尊贵的一种习惯。我把一个包轻轻地放在她面前的茶几上说:“我都准备好了:结婚…  相似文献   

10.
幽默精品屋     
《新青年》2004,(4)
这样做是不对的一日,家中停电,百般无聊中拿起电话,可是朋友家的电话都没人接。放下电话,我无聊地在房间里转圈。就在这时,电话响了。我几乎是蹦着来到电话前的。“喂,你好。”我平时接家里电话很少用“你好”的,可见我久旱逢甘雨的心情是多么激动。“您好,我这里是中国网通客户服务  相似文献   

11.
去南方采访,在长沙等飞机,仅有一天空闲,我还是毫不犹豫选择了已到过三次的韶山。因为那 里,有个由来已久的“谜”一般神奇、奥妙的地方,始终深深地吸引着我。 它,就是毛泽东给江青的一封信中,曾提及的“西方的一个山洞”,当地人称为“滴水洞”。多年  相似文献   

12.
金薇 《新青年》2002,(12):55
星期天一大早,家里的电话铃便抽疯一般响个不停。从美梦中惊醒。我来不及穿拖鞋,站在茶几前抓起电话。“喂,是如风啊!”刚消的睡意重又回到我的身体里。我打着哈欠,“有事吗?”下意识地问了一句。“有空吗?我家邻居的小孩要在运动会上代表全体运动员发言,你也知道我不会写,你帮写写.我下午来取。”“哎,哎……”没容我说完.如风扫射完便撂了电话。这个如风.求人比喝凉水还痛快呢,不会写.哼.不会写破车揽什么载呀。我嘟囔着光着脚回到早已凉了的被窝里.怎么也睡不着了。  相似文献   

13.
友人陪我去看不夜的东京。我们的汽车驶过奢华与艳腻的歌舞伎叮,驶过已成明日黄花因而显出些尴尬的东京塔,驶过空气中杂着浓烈的威士忌与尼古丁气息的六本木,驶过晃动着全白青绿颜色的怪发的不肯回家的年轻人的涩谷。我惊讶于这和我所见到的白昼的东京的截然不同。植着花树静溢的巷陌,镌着排句的无尘的南路,都消逝在深暗中。连我并不欣赏的那些着了最楚楚的衣衫板着苍白或泛着青色的面孔,像工蚁似的水是匆匆而又匆匆的上班族,以及呼喊着不无自牧色彩的“价格破坏”口号的店铺。这一切一切都隐通了去。如果说白昼的东京属于道学家:勤…  相似文献   

14.
姜米粒 《新青年》2005,(6):44-45
方振宁说:“无论到哪个城市,只要是第一次,我对那个城市的第一个早晨,都是新鲜和充满好奇的。”后一句有点语病,但还是能比较准确地传达他的意思。我也是。他说的是巴塞罗那,我说的是维也纳。去年到维也纳的第一个早晨,从卫生间里转出来,拉窗帘,外面的窗台上站着几只鸟,对面的树上站着更多的鸟,拉开一半的窗帘撂在那儿,我怕吓跑它们。那些鸟的模样像麻雀,肉呼呼的,青春期鸽子般大小。院子里给“啾啾”的鸟鸣叫得更加寂静。已经是初秋了,满目之中仍然树木葱茏,花草繁茂,空寂无人。维也纳的饭店里不住有晨练习惯的人。而一个叫贺子的人说,“真…  相似文献   

15.
名人的家书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台湾诗人余光中哀婉动情的吟唱,曾令多少游子饮泪思归!家书维系着人间亲情的光芒,是几千年来亲情文化的物质载体。在历代文人的悉心呵护下,我们保存了简牍、石刻、拓片、文献等多种类型的家书实物。  相似文献   

16.
王凯 《新青年》2004,(5):23-25
A天车上人多得要死,仿佛全中国人都赶这趟车似的。我手里举着行李,嘴里叼着车票,使劲地从人堆里挤出杀向自己的座位。却见一个穿着套三条边“阿迪”的小男孩坐在我的座位上,正低着头很香地啃着一节老玉米。我腾出一只手拍拍他的肩膀,不耐烦地说:“兄弟,闪了闪了,这座位是我的。  相似文献   

17.
摩登电器     
最近《华盛顿邮报》刊登了一篇文章,讲的是电器制造商们正计划着如何使消费者们精神错乱。当然,他们并没有明说要让我们精神错乱。他们说的是他们想让我们将来的家庭生活是这样的:“所有的家用电器都在英特网上互相分享信息,”而且“所有的家用电器都比它们的主人更聪明。”比如说,将来你家的洗碗机“可以在办公室里遥控。”你们家的冰箱“知道你什么时候会把牛奶喝完。”你们家浴室里的体重秤“会把你的体重数据直接传递到健身房。”我尊重这些家用电器制造商,但我不得不想他们究竟吃错了什么药?我的意思是说,他们想没想过,我在家里把碗装…  相似文献   

18.
捣臼声声     
吴建 《新青年》2004,(7):16
次打扫老屋,在厨房的柴草堆里,我又见着了那只尘封已久的石臼。那一刻我静立了许久。记忆中母亲捣臼时那铿锵的“咚咚”声似乎在耳畔回响,眼前随之浮现出母亲舂谷时的情形。在我童年时,每天吃过晚饭,母亲如果没有针线活儿做了,她就会从柜里舀出一畚箕稻谷倒进屋角的石臼里,再搬  相似文献   

19.
那时,我在吉林白城的一所乡村小学校教书。在学校的院子里,生长着两棵树,一株是白杨,长得高大笔直;另一株是矮小弯曲的榆树。有一次,我给学生们上思想品德课,碰巧主题叫做“长大我要做栋梁”,我忽然想到,可以用院子里那两棵树作为活教材来启发孩子们。我就带着孩子们来到操场上,指着那棵白杨树对他们说:“长大做栋梁,就是要像这棵白杨树一样,高大笔直,成为有用之材。”我又指了指那棵榆树说:“同学们,你们千万不要像这棵榆树,矮小弯曲没出息。”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应我:“我们要做白杨树,长大成材做栋梁。”当孩子们喊完后,站在第一排的一个…  相似文献   

20.
常常感动     
母爱的力量去年秋天,有一次我在野地里漫步,正走着,忽然听见草丛里一阵响动。我驻足观看,一只老鼠从我面前“嗖”地窜了过去。草丛中,一窝刚刚长毛还不会走的幼鼠正蠕动着。我转身走去,想到那边找一块石头回来砸死它们。当我捧着石头回来,却被眼前的一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