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美国战略重心东移是21世纪初美国全球战略的一次重大调整,旨在收缩战线,集中资源,以控制亚太为杠杆,维护美国霸权。它对中国海上战略环境、国家主权、地缘形势和海军发展都带来深刻影响。有鉴于此,必须科学谋划维护海上安全的战略指导,建设强大海军,坚决维护核心利益,妥善管控海上军事危机,积极稳妥开展海上安全合作,为维护中国海上安全提供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2.
奥巴马上台后出台了新的亚太战略,其核心内容是将全球战略重心由大中东地区转移到亚太并将应对中国崛起作为主要目标.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使中国的外部环境特别是周边环境更为复杂.南海局势的新变化就是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的一个直接后果.不过,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并不是寻求同中国对抗,美国新的全球战略和亚太战略框架下的对华战略仍然具有两面性,中美在南海并不存在根本的利害冲突,美国同一些南海争端国的利益也有很大差异,中美之间仍然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间.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战略重心东移是在复杂的背景下出台的新战略,它标志着历时十年的反恐战争的结束,它也是在财政压力下采取的“瘦身”行动,制衡中国、对中国的防范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美国的战略调整是在全球范围内的战略收缩,在亚太地区的战略扩张。为此,美国采取了种种措施,包括向亚太地区增调部队,加强在本地区的军事存在;强化与盟国的关系;在经济上搞《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试图为地区一体化制定规范;鼓励别的新兴经济体与中国竞争;努力推广美国的价值观。但这一新战略的制约性因素不少,美国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中国既不要把它看成不得了,也不要看成无所谓;要重视和关注,不允许美国的新战略损害中国的核心利益,同时坚持和平发展的政策不动摇。 相似文献
4.
5.
冷战后,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亚太地区的趋势已成为美国推进全球战略的重要特征,其间美国历届政府对亚太地区的战略定位呈现不断增强的态势,基于亚太地区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中地位的提升,美国不断加大了对亚太地区的战略资源投入,意在维持和巩固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和美国的单极霸权,其所形成的战略构架主要体现在美国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前沿军事存在已常态化,军事威慑力显著增强;不断加大在亚太地区经贸合作中的介入和影响,推进在经贸领域的战略渗透;对中国发展进程的加快表现的战略焦虑和为防止“美国衰落”及为巩固其霸权地位,使得美国对华关系从确定“接触”和“建设性关系”演进到“对华全面战略竞争”,对华遏制的成分不断凸显,由此中国不断增大的发展成就和国际影响力成为美国战略重心东移驱动因素中最重要的变量。时至今日,强化联盟体系、实施战略围堵、注重规则制衡、聚焦高新科技竞争与封堵已成为美国对华遏制和防范的新动向。在意识形态领域,美国从来没有放弃对中国的和平演变,通过全方位的意识形态渗透和推进价值观外交成为美国构筑联合制华阵营的重要策略。同时,中美作为世界重要大国,面临人类共同的危机和挑战,基于两国间共同的利益交汇点,在共存环境... 相似文献
6.
21世纪初亚洲地位的迅速提升正在引起美国全球战略重心的东移.奥巴马政府亚太战略的目标,是要在美国的太平洋世纪里,保持和加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领导能力,改善安全,扩大繁荣,促进美国的价值观.为此,美国将以前沿部署外交为开端,按照六条关键性的行动路线向前推进:增强美国的双边安全同盟;深化美国与新兴大国的关系;发展与区域性多边机构的接触;扩大贸易和投资;打造基础广泛的军事存在;增进民主和人权.这表明,现实的理想主义构成了奥巴马政府亚太战略的战略理念. 相似文献
7.
奥巴马政府亚太安全战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巴马政府上台一年多来,其亚太安全战略的基本框架已初步形成,即以机制为手段,以外交合作为方式,达到领导和控制亚太地区的目的。该战略是美国新自由主义思维方式对布什政府单边主义外交政策和强权政治的反思,是对克林顿政府亚太安全战略的重新肯定和扩展后出台的"重新参与战略"。该战略可能对维持地区安全稳定有一定积极作用,但也将使亚太地区形势变得更为复杂,并有可能在亚太地区形成新的区域政治生态。其战略目标决定了美国对中国的安全和发展将会形成更多的掣肘和挑战。 相似文献
8.
空间政治学认为,空间不是简单意味的几何学与传统地理学,而是一个社会关系的重组与社会秩序的重构过程.美国全球战略的重心长期在欧洲,其实质是称霸世界,控制全球战略空间.“冷战”结束后,尤其是九一一事件以后,美国全球战略的重心开始向亚太地区转移,其动因和目的之一,就是遏制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中国的快速发展、挤压这些国家的战略空间,对此中国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东移对国际政治格局的重组和中国的安全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与挑战.在受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东移影响的国家中,中国首当其冲.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探讨亚太和中东两大地缘板块日益增强的联动性,如何制约美国奥巴马政府的战略重心东移。奥巴马政府实施全球战略收缩,将战略重心从中东转移到亚太,取得一定成效,但也遭遇巨大阻力,形成所谓"战略重心东移之困"。本文侧重于借助系统科学和复杂科学理论,从国际关系的体系层次,剖析全球地缘战略环境的变化对美国战略调整的制约作用。本文认为,亚太和中东联动性的增强,是制约奥巴马政府战略重心东移的结构性原因。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亚太和中东两个地缘板块的联动日益紧密,形成一个范围更大、形势更复杂、互动更频密、非线性结果更加突出的"亚太—中东"跨地缘板块。"亚太—中东"联动机制描述在该系统内一些相互影响、共同变动的国际关系现象。奥巴马政府的战略重心东移必然受以上联动机制的制约,影响其从战略设计到实施,再到结果预期的全过程。相应分为三种制约模式:一是整体战略环境的变化对美国战略设计的制约;二是复杂的战略互动对美国战略实施的制约;三是内非线性的系统效应对美国战略目标预期的制约。 相似文献
10.
奥巴马政府调整美国亚太战略,将美国全球战略和军事战略的重点转向东亚地区。其主要特点:一是高调宣示"重返亚洲";二是通过加强与盟友关系和建立加入多边组织以强化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领导地位;三是加强美国在东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存在;四是争取区域经济合作的主导权;五是在地缘战略上以南海问题形成联盟。奥巴马政府亚太战略将受到经济上力不从心、以军事力量为主要手段支撑其亚太领导地位作用有限等因素的制约。但奥巴马政府调整美国亚太战略将使东亚地区特别是南海地区形势更加复杂化。 相似文献
11.
2008年金融危机加剧了美国自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以来所面临的内外挑战,重建美国力量和影响成为奥巴马政府的核心任务。为此,奥巴马政府提出进行经济"再平衡"和安全"再平衡"。他们认为,美国过去那种由消费信贷和赤字财政所刺激的繁荣是不可持续的,必须重新平衡储蓄、投资、借贷和出口的关系。在此,扩大对华出口与投资是其中一个重要手段。与此同时,美国一些高层人士认为,过去将反恐作为首要战略目标为中国在亚洲地区的扩张提供了机会。随着恐怖主义威胁的降低,美国必须重返亚洲,确保地区主导权。在中短期内,美国对华地缘政治"再平衡"必然会影响到其对华经济"再平衡"的方向;从长远来看,经济交往的深入发展将进一步缓解两国地缘政治关系的紧张。 相似文献
12.
论南海问题中的美国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影响南海问题的外部力量中,美国是最重要的第三方。冷战时期,美国对南海问题主要采取不介入和不表态的中立政策。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开始关注和介入南海问题,并逐步采取具有明显倾向的政治和军事干预政策。美国的介入和干预加大了南海问题的复杂性和中国解决南海问题的难度。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重返东南亚"的大背景下,南海争端呈现复杂化趋势.本文对美国因素介入南海争端的用意及其战略布局进行分析,并就美国介入对南海争端相关当事方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结盟是相关行为体为了维护自己的安全利益根据自己的安全战略而进行的安全合作安排,盟友之间因安全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战略分歧和利益差异也将会导致同盟关系的调整。美韩同盟是冷战时期形成的,具有防御性且主要着眼于半岛安全之同盟的性质,但进入后冷战时期,尤其是"9.11"事件之后,基于安全环境和战略利益的变化,美韩两国对同盟关系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调整之后的美韩同盟虽然在联合指挥协调机制问题上还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但从整体上看美韩同盟在本世纪初的调整则是一个走向强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韩国疏美亲中现象剖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2002年11月驻韩美军装甲车轧死两名女中学生事件为导火索,韩国国内出现了强烈的反美情绪,接着发生的蜡灯示威,引起“韩美同盟危机论”,形成强烈的以驻韩美军为中心的“反美舆论”。与此同时,伴随着中国的崛起和飞速前进的中韩关系的发展,在韩国社会及政治外交领域出现了要求以中韩亲近替换韩美同盟的呼声。其原因主要有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动、国内政治的需求、驻韩美军调整问题、韩日关系的恶化以及中韩关系的崛起等五个方面。面对这种现象,我国应该审时度势稳妥推进。 相似文献
16.
苏联解体与美国的文化渗透存在着因果关系。在思想源头上推行意识形态弱化论、在文化源头上动摇传统俄语语言规范、在学术研究上推动全球化理论问题研究热潮、在大众生活领域抢占文化生活空间、在国家政治策略上实施非暴力政权更迭战略,是美国对苏联文化渗透的主要手段和表现形式。其突出特点是形式温和、手段细腻、影响广泛、过程持久、途径便捷、外呼内应。 相似文献
17.
美国海军和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等部门于20世纪70年代联合发起了在鄂霍次克海海域窃听苏联海底通讯电缆的谍报活动,它曾被认为是美国现代史上最成功的情报搜集活动之一,此即常春藤之铃行动。其起根发由、运策决机及东窗事发都有着比较深刻的历史背景。冷战后美国针对有关国家的类似谍报活动远未停止。 相似文献
18.
根据1954年日内瓦会议协议,老挝于1955年将进行全民选举。美国将老挝视为在印度支那地区防范共产党势力发展的重要阵地。为使老挝新政府成为一个亲西方的反共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美国在将老挝纳入其冷战轨道的同时,也破坏了老挝的独立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奥巴马政府就职以来,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的态势不断加强,美国比过去更加重视亚太地区,并制定实施了较为系统的战略。奥巴马政府的第二任期开始后,继续实施其战略重心东移战略。军事方面的投入是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的最重要基础和核心内容。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的军事步骤对中国和亚太局势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越南战争时期美国对柬埔寨中立的干涉(1956-197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重点探讨在20世纪60年代越南战争期间美国如何干涉柬埔寨的独立和中立,直至最后支持朗诺—施里玛达集团推翻西哈努克政权,而西哈努克又如何在国际冷战环境下争取国家的独立和中立的历史过程,由此揭示国际冷战对小国的重大影响,而小国在大国极端对抗中实际上难以置身事外,甚至难以维持独立和中立的地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