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 广府人以自己的方言为骄傲,认为那是地地道道的古汉语,民国初立,差点把广府方言重新恢复为国语了。的确,广府方言中,汉代雅言比重最大,较之闽南方言、客家方言要多。客家方言一般称为“唐音”,也就是唐宋时期的国语。汉魏六朝乃至唐诗,用广府方言吟诵,平仄、押韵都很顺,但客家方言则略有出入,今天的普通话就更不顺了,变化了很多。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千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用广府方言吟,全押韵;客家方言呢,前三韵一致,末韵则不行;普通话呢,则全不押韵了。  相似文献   

2.
东北方言是东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方言的历史成因是由当地各民族语言文化相互融合而产生的。同时东北方言深受俄、日、韩等周边国家语言和文化的影响,其中日本语言文化对东北方言的影响最大。东北方言的形成也有其认知动因,隐含型东北方言和半隐含型东北方言是通过人类的隐喻和转喻思维得以体现。字面型东北方言也并非其构成因子字面意义的简单相加,其中蕴涵了人类的认知加工。东北方言多义性符合家族相似理论。  相似文献   

3.
马来西亚华人社会形塑的模式远非一种可以概括,其形成往往是根据各地不同的历史传统而演变至今。作为中等城镇代表的跨方言群的巴生、金宝、大山脚,各自以福建话、广东话和潮州话为通行方言,代表了3种不同方言群占据优势地位的历史事实。神庙是早期跨方言群华人移民社会的精神载体,神庙理事会往往也是当地华社的最高领导机构或者协调机构;各籍贯社群的组合模式并不固定,依各地各籍贯社群的人数规模而组合;各地华社经历方言群认同后,都会陆续进入籍贯认同的阶段。目前,马来西亚各地千差万别的华人社群的不同集聚,反映的正是各地华人社群形塑迥异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4.
男人的困惑     
电视剧《过把瘾》中,辞职后的方言在潘又军公司里的第一次公务中便把事儿给办砸了。从广州回京后方言把自己关在家里,当牵肠挂肚的杜梅匆匆赶至方言身边时,他痛苦地自责:“我怎么那么蠢啊!什么都办不好,我还能干什么?” 杜梅紧紧地抱住了方言,温柔地告诉他:“你至少还可以做我的丈夫!”  相似文献   

5.
温馨 《东南亚纵横》2007,(11):76-79
一、海外汉语的形成及分布本文所谓"汉语"包括在海内外使用的中文、汉语及其方言,所谓华人也包括侨居或定居海外的华人。在中国国内以汉语(包括方言)为母语的人口超过94%。汉语是汉民族的共同语言,很多少数民族也通用汉语或已有部分人改用汉语。  相似文献   

6.
布里亚特语本是蒙古语的一个方言分支。在苏维埃时期它形成了自己的标准语、其发展史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开始阶段(20年代),向独立的方言文字发展的阶段(30—40年代)和标准语的形成阶段(50—80年代)。苏联解体后布里亚特语与俄语一起成为布里亚特共和国的国语。  相似文献   

7.
布里亚特语本是蒙古语的一个方言分支。在苏维埃时期 它形成了自己的标准语。其发展史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开始阶段,向独立的方言文字发展的阶段和标准语的形成阶段。苏联解体后里亚特语与俄语一起成为布里亚特共和国的国语。  相似文献   

8.
正老北京话带儿音,在清代称为"京片儿"或"官话",在清代以前的明代官话应是安徽语音,又如宋代官话是河南语音,隋唐官话应是陕西语音,皆与皇帝的籍贯有关系。但北京又是五朝古都,语言溶合了契丹、女真、蒙、满等民族的语言(如蒙语"胡同"、满语"萨其玛"等),进而创造了极具特色的方言。及至溶合了其他地域的语言,如延庆方言中有  相似文献   

9.
马来西亚槟城州当下华人青少年在语言态度上,从个体感性出发对华语较具认同感,并认同本籍贯方言较亲切及需要掌握,但方言传承意识不强;从个体及社会价值出发,相较国语更认同英语的作用。就其语码转换的社会表现分析,语言态度影响语码转换中主体语、嵌入语的选择;交谈对象因不同辈分特有的语言习惯、语言能力等背景,也影响到研究对象的语码转换特点;交谈场所的规格、正式度,及场所功能、交谈对象族裔,联合构成研究对象语码转换的影响因素;语言/方言的地位背景影响语码转换;交谈话题正式程度影响语码转换。社会应正视研究对象当下普遍的语码转换习惯,并从积极正面的角度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10.
泰国政府与泰南穆斯林马来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泰南穆斯林马来人概况在泰国南部边疆的也拉、那拉特约、北大年和沙敦四府中,居住着约一百万马来人。他们讲马来语的一种方言,信伊斯兰教,与毗邻的马来西亚的马来族具有共同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特征。他们与泰国的主体民族——讲泰语、信佛教的泰族在政治上经济上有紧密联系,但文化历史方面的共同性较少。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 新加坡英语(Singlish)是一种通用于新加坡的英语方言,最早的新加坡英语是一种洋泾浜语,由亚洲各地贫苦劳工在街头把母语与英语混合使用而产生。随着新加坡政府在全国推行双语教育,早期的洋泾浜语在新加坡社会各个层面推广,并由新一代的新加坡人以母语的形式学习,语音、语法、词汇等逐渐定性,日趋成熟,最终成为一种完全成熟的英语方言。  相似文献   

12.
华人社团是维系早期华人社会存在的主要支柱。20世纪以前,华人社团的纠合因素,以地缘纽带最为重要,各类社团都有强烈的地缘色彩。神缘纽带和秘密会社是催生早期华人社团的重要因素。方言群是华人纠合的最宽泛的纽带。同方言的社群,通常意味着来自共同或邻近的家乡。神缘和宗亲组织,是在同乡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血缘和神缘纽带。  相似文献   

13.
经过19世纪后期数十年的发展,吉隆坡由一个小城逐渐变成雪兰莪州的首府,来自中国的福建人的人数也逐渐增长。虽然并未能如广府人和客家人的数量之多,但也最终成为吉隆坡第三大方言社群。通过分析30年代福建义山收据,可以发现闽南方言群占福建籍人的八成以上。其中泉州下辖的安溪、南安、永春三县又分别成为其中占人数前三位的县份社群。20世纪上半叶安溪、南安、永春三县籍的成功"新客"就对吉隆坡福建人的形成和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老龙族     
老龙(自称),寮龙人,这是分布于泰国(共计1380万人,主要居住在北部和东北部)和老挝的族系,为老挝的主体居民(共计240万人);也有少量分布于越南、柬埔寨和缅甸,属南亚过渡人种,讲泰—傣语系泰语族的老龙语。重要的方言有万象语和琅勃拉邦语。文字(老挝文)是在万象方言的基础上于14世纪末开始使用的书面语言。信奉佛教。  相似文献   

15.
晚清时期,中国革命主张的提出和革命组织的发起,始于海外华埠。华侨是革命党的坚定支持者。清末华侨多因地域、方言、宗族纽带而聚合,华侨各帮对革命的态度差异较大。广府人领晚清中国开放和革命风潮之先,海外广府人绝大多数是华工为主的下层华侨,更具革命精神和反清意识,加上孙中山是广府人,海外广府人即成为孙中山最坚定的支持者。  相似文献   

16.
潮州文化的形成及主要特征潮州文化是以潮州方言为主要载体,区别于其他民系文化的一种特殊民系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子系,它经历了一千六百多年的封建社会阶段及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社会变革和发展,已具有特色鲜明、自成体系、趋于成熟的性质,涵盖了潮人物质、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包含了潮人的民俗、宗教、信仰等精神内涵,形成具有族群特色的价值观、审美观,成为紧密连接海内外潮人的精神纽带。因此,对潮州文化的剖析研究,不仅具有重要学术价值,更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关于潮州文化的形成过程,潮汕著名学者黄赞发先生有着深刻的分析和…  相似文献   

17.
不同的方言有不同的亲属称谓形式,反映着不同方言区人民的文化习俗和社会心理。天津方言亲属称谓的使用特点是:(1)昵称形式广泛地存在于父母称子女中;(2)从儿称现象十分普遍;(3)对姻亲关系使用血亲称谓;(4)亲属称谓也用于称呼非亲属关系,成为社交称谓的一部分。亲属称谓的使用原则是:(1)辈分;(2)新资格服从老资格;(3)听话人乐意接受  相似文献   

18.
1、好时光是用来消磨的 晓轻亲遇上周羽生,是在小镇的桌球房.那时的晓轻亲穿着宝蓝色的长裙,大波浪的卷发披下来,美得精致.她用当地的方言和一群打桌球的男生搭讪.  相似文献   

19.
根据使用语言的特点,印度尼西亚华人社会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区域性华语社会。这些华语社会在语言方面表现出区域性、混合性、多样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区域性华语一方面不断被国家标准语和祖籍地标准语渗透,另一方面在本区域内又不断融合其他的华语方言。在此社会状态下实施华语教育时应该使华语学习生活化。  相似文献   

20.
尼泊尔的宁巴人实行独特的一妻多夫制 ,较为封闭的族内通婚使他们保持着自己独特的婚姻和民族风格 ,同时也保持着与邻近其他民族的和睦相处和文化交流。宁巴人的祖先来自于中国西藏 ,他们至今仍讲藏语方言 ,信奉藏传佛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