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俄两国农业改革的基本内容,都是打破原有的高度集中管理的农业集体化经营模式,建立新的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形式.中国废除了人民公社管理体制,建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保留了土地公有制.俄罗斯则实行大规模的农业私有化改革,改组了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建立了股份公司、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个体农户经济等新的农业生产经营形式.但是,由于两国的国情有着明显的差异,农业改革的战略思想不同,改革起步的程序各异,改革的方式方法和切入点截然不同,两国农业改革的效果大不一样.通过对两国农业改革的比较,总结出应当汲取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和中国的证券市场都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虽然两国采取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在证券市场主体、流通的主要证券品种、外资准入等方面都有不同,但是,两国证券市场改革所面临的产权结构、治理监管制度等深层次问题是相似的,充分借鉴两国的经验,有利于两国证券市场健康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转型期中俄贫困问题比较及反贫困意义的共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俄两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社会主义国家 ,转型期都经历了此前不曾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尽管两国选择的转型模式不同 ,转型期经济发展速度也存在着明显差异 ,但目前两国却共同面临着贫困问题。在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贫困数量与贫困发生率、贫困的地域分布以及基尼系数等问题上 ,中俄两国具有明显的对比空间。反贫困是中俄两国转型期的共同选择。它对于维护两国的政治秩序、保障经济持续发展、提高“生活质量”的目标原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洁 《东南亚》2006,(1):48-52
中国与印尼同是农业大国,农业对两国经济的发展都至关重要。由于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的差异,两国的农业发展各有特点,这种差异性与互补性正是双方合作的重要前提。尽管历史上两国关系曾一度陷入低谷,但进入21世纪,双方领导人频繁互访,各个领域交流合作全面展开,两国关系发展到历  相似文献   

5.
中国与俄罗斯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随着两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对外贸易与双边贸易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俄罗斯进出口贸易发展相对较为平稳,表现出激进式转型中的稳定性对外开放特征;虽然中国已经是俄罗斯商品的重要出口市场,但俄罗斯商品在中国市场上仍然面临着不确定性和其他国家的竞争,中俄双边贸易对俄罗斯的重要性明显高于对中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开展中国和印度农业合作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杰  高洁 《南亚研究季刊》2006,16(1):120-122
农业在中国和印度国民经济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新世纪,中印两国能否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于两国能否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中国和印度处在不同的纬度上,农业发展政策和发展历程也不尽相同,这种差异性与互补正是两国开展农业合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中国和俄罗斯两国转型的最终取向和各自所选择的转型模式的差异导致了两国贫富分化加剧的程度及其对各自社会稳定的影响程度的不一;在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中国应当继续坚持走渐进改革的道路,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中俄两国应对贫富分化加剧的对策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各自的侧重;在考察转型时期的贫富分化问题的时候,既要看到贫富分化加剧的一面,也要看到两国政府应对贫富分化加剧的对策正在发挥作用、贫困人口正在逐步减少、贫富分化加剧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的一面,片面地强调一面而忽视另一面是错误的;与俄罗斯相比,中国政局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在社会政策和制度革新方面似显滞后,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8.
中国和俄罗斯采取不同的经济转型模式,转型后的结果也完全不同。两国在转型时对公有经济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但正是因为公有经济具有在改革初期重要的资本形成地位、对就业和社会稳定的支撑、对非公有经济部门的传导等特点,才造成了转型绩效的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中越两国都是社会主义国家,两国先后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了一项以变革旧的经济体制为核心内容的伟大事业,越南称之为革新,中国称之为改革.在改革前两国都实行高度集中的中央计划经济,同为落后的农业国.两国的改革经历了相似的三个阶段,即摸索起步,全面展开和深化改革的三个阶段.两国都采取了渐进的改革策略.由农村开始,然后扩展到城市;先搞试点,然后逐步推广.而不像某些前社会主义国家那样搞激进的一步到位的“休克疗法”.两国的改革都获得了巨大成功.实践证明,这种方法适合中越两国的国情.不过,中国和越南毕竟是两个不同的国家,它们的改革仍有不同的特点.本文试图对两国的改革进程及在各阶段的成败得失作一比较和总结.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与中国保险市场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和中国的保险市场都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迅速发展起来的 ,尽管两国所采用的发展模式不同 ,市场主体构成、提供的险种服务、外资准入等方面也有差异 ,但是两国保险市场发展所面临的结构调整、市场监管治理、向外资开放等深层次问题是相似的。两国充分借鉴对方的成功经验 ,有利于两国保险市场健康稳定地发展并加强相互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11.
中韩农业结构特征与一体化合作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依据农业生产和贸易层面对两国农业的互补性与竞争性及其变化情况的考察发现,两国农业在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农业生产要素上具有一定的互补性,成为农业一体化的促进因素;但两国农业生产的同质性以及中国对韩国的农产品单边出口贸易结构又制约着一体化进程。中韩农业一体化的条件尚不成熟,两国应作为中长期目标来推进;按照比较优势原则调整各自农业结构,在调整中开展多方位的深层合作是两国农业实现共同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作为渐进转轨典范的中国和匈牙利无论是在社会主义改革时期还是在经济转轨时期都有很大的相似性,但由于两国经济转轨有着相同的背景、不同的起始条件;相同的目标、不同的性质;相同的模式、不同的特点,因此两国转轨的区别也是很明显的.渐进转轨模式在中、匈两国得以成功并获得承认的同时,也不乏对此模式的怀疑与否定.渐进转轨在两国的成功表明渐进的模式不是对改革的一种回避,而是在经济转轨规律基础上的一种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十九世纪下半期,中南半岛的两个国家缅甸和泰国发生过著名的曼同改革运动和朱拉隆功改革运动。两场改革的深度和广度不同,取得的效果也不同,其原因是什么?本文试图对此问题提出自己的粗浅的看法。 (一) 曼同改革和朱拉隆功改革都是两国沦为半殖民地之后,封建统治阶级为了自强和自救,自上而下进行的改革运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和印度都是人口多、底子薄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建设起点相近。中国实行经济改革比印度“小步子改革”早两年,但拉奥政府一年来大刀阔斧的改革也使人刮目相看。现仅从农业改革、对外开放、国有企业改革以及国内政治环境等几个方面,将两国的经济改革作一比较。一、农业改革 50年代初,中印农业发展水平、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农村人口占总人口80%以上等方面极其接近。不同之处是,印度的人均耕地是中国的3倍。1950年至1979年,中国农业产值增长2.26倍.印度增长1.32倍。中国的优势表现在改变封建的生产关  相似文献   

15.
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的转折点,但随着国家现代化的深入推进,政府首先着手解决的农业问题却成为帝俄晚期经济发展的短板。19世纪80年代初,世界农业危机爆发,国际粮价下跌影响了俄国小农业生产者的利益。亚历山大三世执政后,为了巩固统治,极力推行反改革政策,不仅忽视农业发展,还使农奴制改革遗留的诸多矛盾更加激化,从而加速了农业危机的发生。在广大欧俄地区,农业转型陷入僵局,粮食歉收频发,农民大量破产。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的农业困境迫使俄国统治阶层重新审查农业政策,围绕缓解人地矛盾和增加资金投入问题,官员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但最终都未能彻底化解危机。  相似文献   

16.
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俄(苏)两国经济转轨之前,两国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就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工业化程度以及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方面,中国均落后于苏联。但苏联计划经济体制时间长、覆盖面广、刚性程度强,中国的计划经济是从苏联搬用来的,不如苏联那样刻板、僵硬。两国经济转轨的条件是相似的,但由于两国实行不同的改革路线和政策,使两国的经济转轨出现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农业从1991年底开始改革后、一直处于低谷中、这主要是由于国家对农业投入日益减少、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日益扩大以及土地所有制问题没有彻底解决等问题造成的。中俄农业合作目前仍以劳务合作为主。两国农业合作发展趋势是加强农产品和食品加工业方面的合作以及科技领域中的合作。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对“政治稳定”这一概念进行了理论阐释 ,在此基础上 ,结合中亚五国当前社会政治发展的总体特征 ,分析了在转型与发展时期对中亚国家政治稳定带来负面影响的主要因素。本文认为 ,解决政治稳定问题是中亚五国摆脱转型危机 ,迈向良性发展轨道的首要前提之一 ;同时指出 ,政治稳定既是中亚地区每个国家的内部问题 ,也是同这些国家密切相关的地区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缅甸政治转型、经济改革与对外战略调整为印度发展与缅甸关系带来新机遇。以两国高层互访为契机,双边在经贸、安全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日益深化。双边经贸快速增长,边境贸易逐步提升,投资关系有所发展。出于建立互惠型防务合作机制的愿望,两国军事交往日益频繁,军事交流与合作机制化路线日益清晰,海上安全合作成为两国安全合作的新要素。印度为扩大对缅甸影响力,在硬件设施和软性能力建设上加大了对缅援助力度。加强在区域与次区域合作框架内的沟通与合作,为两国关系的新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20.
在印度介入南海问题上,尽管双方政府立场不同,但两国学者对印度在南海的利益和印度的介入动因有一定共识。关于印度介入南海争端的发展趋势,两国学界内部都有不同的声音,但从总体上看,双方都认为两国因南海问题而发生正面冲突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