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00年以来,印度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较好地控制了通货膨胀。2008年后,印度经济运行逐步呈现出经济增长减缓和通货膨胀加剧的困境。就印度而言,过量的货币供给、宏观经济政策不当、人口和收入增加、输入型通胀压力和经济结构等成为当前通货膨胀恶化的主因素。为此,印度政府动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多种措施来控制通货膨胀和保持经济增长。印度的经验表明,只有综合利用各种政策措施,才能最终实现经济增长和通胀稳定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2.
任钢  许源丰 《东北亚论坛》2012,21(4):108-118
俄罗斯经济现代化的实质是实现经济发展模式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型经济的转变。这种模式试图将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持续地纳入经济增长模型,以推动经济体获得有质量的增长。根据发展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的理论,经济发展和创新之间具有较强的互动作用。对于俄罗斯这样一个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遭受重创的国家,其国家行为,尤其是制度供给对于创新型经济的发展更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俄罗斯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国家行为的视角出发,可以勾勒出俄罗斯经济现代化的发展趋势。2011~2012年,既是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之际,也是梅普"权力交接"时期。俄罗斯经济现代化选择这样一个特殊而重要的时期对进行分析和展望将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俄罗斯货币信贷政策及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俄罗斯宏观经济形势趋于好转,货币信贷领域也出现了很多积极的变化.很多指标显示,近年来俄罗斯货币形势基本稳定,为经济持续增长创造了较为宽松的金融环境.俄罗斯货币信贷政策的目标以控制通货膨胀为主,兼顾卢布汇率的稳定.俄货币当局近年来多次调整法定准备金率和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并采取了控制通货膨胀和卢布升值的措施,取得了一些成效.从总体上看,俄罗斯货币信贷政策对宏观经济具有稳定和促进的作用,但对投资等经济行为的影响仍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俄罗斯转型时期政策主体行为与制度变迁的双向影响为线索,对影响俄罗斯转型的制度性因素和影响制度变迁的政策原因进行了研究,试图探讨一种转型时期所特有的政策选择模型。受制度的理性选择理论启发,本文强调了既有制度框架对转型政策选择的巨大影响力,这是俄罗斯转型进入最初的非效率制度结构的重要原因;又具体分析了俄罗斯转型期政策主体的互动与博弈,这是实现制度供给的重要途径。通过对俄罗斯转型时期政策过程的分析,本文认为“旧的制度框架→政策主体的互动→政策创新→制度供给→新的制度框架形成”的循环往复是转型时期“制度-政策”的双向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1996年俄罗斯经济继续滑坡,但是首次自推行市场经济以来出现了有利因素:通货膨胀、卢布贬值、预算赤字均得到控制,改善了宏观经济的发展环境。这种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有效地实行了货币政策,在抑制货币数量的增长速度、稳定汇率、降低利率等方面取得了成效。分析和了解俄罗斯货币政策有助于全面研究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俄罗斯经济的特点和趋势,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转轨以来经济走势的公共选择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俄罗斯经济转轨以来经历了长期的转型性经济危机,并于1999年出现经济复苏和恢复增长的势头,这一势头持续至今。这种经济形势的变化和俄罗斯转轨以来的政策博弈和公共选择过程密切相关。首先,公共选择博弈使俄罗斯的“休克疗法”转轨政策失败,进而把制度安排锁定在非效率的结构中,这是俄罗斯转型性经济危机程度深而且时间长的重要原因;其次,2000年以来俄罗斯社会趋于稳定,公共选择程序和机制在向有序化和建设性方向发展,经济形势也随之好转,并有望保持下去。  相似文献   

7.
外部输入型通货膨胀并非诱发我国通胀抬升的主要因素,其对我国价格水平的冲击程度也十分有限。而我国与美国同步联动的反周期操作才是最终导致通胀上涨的根本原因。后危机时代,我国价格水平的上涨本质上是反周期操作的后遗症。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而诱发的货币供给增速飙升,最终推动了我国通胀水平的高企。因此,在明辨后危机时代我国通货膨胀爆发的根源后,本文认为,只有有效地把控政策实施的时机与力度,实施严格盯住债务制度,深化财税改革与深层次经济结构调整,才能最终实现后危机时代我国通货膨胀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近年来的经济增长是否具有持续性,存在很大争议。本文从制度的视角分析了迄今为止的经济转型对俄罗斯当前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我们认为,2000年以来俄罗斯市场制度环境的基本稳定和制度规则的进一步调整是当前俄罗斯经济增长的制度基础,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深层次因素,能源因素、国内消费因素和经济政策因素通过制度基础对经济增长发挥作用。因此,俄罗斯当前的经济增长将具有持续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消费者剩余方法、补偿变量法和现金优先模型计算了东盟五国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实证结果证明:5%的通货膨胀对东盟五国造成的福利损失都保持在总收入的0.01—0.5%之间,利用温和通胀来刺激经济发展的货币政策具备一定的可行性。但是当通胀率超过10%的时候,即恶性通胀发生以后,福利损失会成倍增长,通胀治理将成为货币政策当局的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10.
来自俄罗斯的转型经验证明,以"移植资本主义"为转型路径的经济转轨,是俄罗斯过去10年经济危机和衰退的根源之一.普京时期,俄罗斯推行适合其国情的转型策略并加强国家治理,为俄罗斯实现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有效叠合开创了一条新路,这是俄罗斯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试图探讨"移植的资本主义"如何将正式制度嵌入剧变后的俄罗斯,俄罗斯与国际学术界关于俄"移植的资本主义"的讨论,从而阐述普京时期俄罗斯制度演进的路径、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从磨合到"叠合"的过程及其对俄罗斯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货币政策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央行获取独立性之后,俄罗斯的货币政策主要经历了两种货币政策目标:一种是以稳定汇率为基础的货币政策目标,另一种是以稳定物价为基础的货币政策目标.在这两种货币政策目标变化的背后,一直存在着一个尖锐的矛盾,那就是究竟应该把稳定物价放在首位,还是把稳定汇率放在首位.本文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俄罗斯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俄罗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并不像其宣称的那样是稳定物价,而是将稳定汇率作为其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俄罗斯中央银行的这种异常行为与许多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实践存在明显的差异.本文对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进行了解释,并对我国的货币政策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本文认为,设定通胀目标区间可能是当前我国货币政策更为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 新加坡元(下称新元)自1980年以来对所有其它主要通货都升了值。这是旨在使国内价格免受输入性通胀影响的一项深思熟虑的政策导致的结果。在1985年衰退之前,反通胀政策的负担依托在全国工资委员会规定的工资限制上。可是,由于劳力紧缺的市场形势以及国民经济中劳力较密集的服务部门比重不断增大,这一政策变得无法持续下来。尽管新加坡政府承认实际工资成本与国际竞争力之间有偶然的联系,随着经济的日趋成熟,它还是接受以其有限的影响货币工资的能力作为反通货膨胀的工具。正是根据这一背景,汇率成了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而国内价格稳定则是其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经济转型问题研究是一个宏大的学术问题。视角不同,逻辑路线和问题设定将有很大差别。本文主要从制度视角展开对俄罗斯经济转型的路径选择和绩效特征进行概括性分析和描述。分析认为,俄罗斯经济转轨的路径选择是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俄罗斯转型性经济危机是转轨的政策设计以及转轨中的公共选择力量博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构建科学规范的金融体系对促进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经济转型国家更是如此。鉴于中俄都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制度转轨的国家,本文试图对俄罗斯金融体系构建的目标模式及路径选择进行分析,并对其金融体系改革绩效进行评价,以期为我国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受新冠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双重因素影响,全球经济面临通胀高企的风险。本轮拉美国家高通胀既受其经济结构的影响,也受全球经济形势的影响。高通胀导致拉美国家民众生活负担加重,地区不稳定因素增加,并加剧政府债务负担等。拉美国家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涉及货币、财政和对外贸易等领域。从效果来看,多数拉美国家通胀水平下降,但仍高于预期。受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地缘政治冲突持续、自身经济、政治、社会问题等影响,未来拉美地区通胀仍可能持续,并将对中拉合作产生一定的冲击。  相似文献   

16.
经济转型是一种独特的经济体制过渡过程.现代市场制度是一种经过几百年的演变形成的巨大而复杂的系统,经济转型需要在较短的历史时期内把这一系统从无到有地建立起来.通过对中国和俄罗斯这样转型大国转型特征的比较分析,提出经过"治疗"后俄罗斯经济出现了U形曲线态势.转型国家制度供给的非规范性造成这些国家正式规则合法性程度降低,并导致"信任危机"在社会各领域普遍存在.经济社会转型包括3个同时进行的过程:自由化与稳定化政策、微观机制重构和制度建设.解决"信任危机"必须从促进市场秩序建立与完善的制度建设着手.转型国家的市场秩序需要建立一种利益和谐、竞争适度、收益共享的资源配置状态和利益关系协调体系.  相似文献   

17.
转型以来,俄罗斯经济明显呈"V型"增长:叶利钦时期大幅下降;普京时期大幅上涨.本文以广义制度关联性为分析视角解析整个"V型"过程.广义制度关联性作为分析工具,包括三个层次即基础性制度与次级制度的关联性、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关联性以及正式制度与制度运行环境的关联性.叶利钦时期广义制度关联性遭受严重破坏是俄罗斯经济大幅下降的根本原因,而普京时期俄罗斯经济的大幅度增长得益于对广义制度关联性的修复.  相似文献   

18.
由于俄罗斯经济连续6年增长,社会和政局逐渐稳定,如何理解俄罗斯制度变迁过程及其对制度演变所产生的结果,又成为人们所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由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徐坡岭教授所著的《俄罗斯经济转型轨迹研究——论俄罗斯经济转型的经济政治过程》(以下称《转型轨迹研究》)一书,则是我国年轻学者在这方面所进行的一个有价值的探索成果。《转型轨迹研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作者从经济政治过程的视角,对俄罗斯经济转型轨迹进行研究分析,并借助于近年来随着转型经济实践而不断发展着的前沿理论,如制度变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和新政治经济学等…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体制转型是俄罗斯社会转型的核心内容。俄罗斯体制转型是在苏联时期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弊端毕露及苏联解体的特殊背景之下,以大体上和平方式推进的一次复杂而内容深刻的社会进程。俄罗斯体制转型以自由主义经济改革为路径选择,却得到了一个权威主义与自由主义并存,寡头集团与平民主义兼容的混合型体制的结局,给其它转轨国家的改革以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20.
卢布信用危机是苏联经济崩溃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戈尔巴乔夫政府在货币政策上的一系列失误是导致卢布急剧贬值的根本原因。一方面,苏联末期的赤字财政和信用膨胀造成流通领域货币数量的激增。与此同时,传统货币管理体系的严重失灵又进一步加速了转账卢布的现金化过程。而1991年年初的货币改革和价格自由化则直接引发货币滞存与通货膨胀的螺旋上升。鉴于卢布信用等级是苏联政权牢固程度的晴雨表,剖析引发卢布信用危机的原因,对于探讨苏联解体的经济根源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