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外交理论建设在实践、继承、累进、总结、探索和创新中,形成了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的外交思想,而习近平外交思想则是其集大成者。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一个内涵丰富、思想深邃、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明确了新时代中国对外工作的历史使命、总目标和必须坚持的一系列方针原则,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本质要求、内在规律和前进方向。在新时代,中国外交需要在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导下,提高实践和理论自觉,科学客观地认识国情世情,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有效应对可预见和不可预见的挑战,在继续改革开放中,开创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与此同时,中国学界在这一伟大实践和理论建设中,既要提高政治站位,也要加深学术厚度,作出更多的学术贡献,提供更多的国际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外交思想具有继承性和创新性相统一、顺应国际潮流和引领国内大势相统一、政策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战略性和策略性相统一、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统一、中华传统文明观和人类文明价值观相统一等鲜明特点。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外交理论的中国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指导意义,已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行动指南,必将指引中国外交向前迈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3.
《国际问题研究》2021,(3):23-46
正确义利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传承和转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外交理论、继承和总结中国外交实践经验、借鉴和扬弃国际关系规范准则的创造性理论结晶。正确义利观把国家利益与国际道义、中国发展与世界共同发展、中国人民利益与人类共同利益统筹起来,倡导以义为先、义利兼顾,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展现了中国外交的国际主义胸怀和负责任大国担当。正确义利观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外交理论,提升了中国外交话语权和软实力,有助于引导全球治理体系向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变革,促进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的重要指南。  相似文献   

4.
徐进 《拉丁美洲研究》2020,42(1):1-14,154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由新时代、中国特色和大国外交三部分组成。对于新时代的含义,党的十九大报告已经做出了明确的表述。大国外交的研究,历来是国际关系学界关注的重点,但对于什么是“中国特色”,学术界似乎着墨极少。所谓中国特色,就是指中国独有而其他国家没有或罕有的某些环境、指导思想、操作原则和具体抓手。本文探讨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独特”之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独特外部环境中展开的,其指导思想是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习近平外交思想,采取了结伴不结盟这一独特的外交原则,以及“一带一路”倡议这一独特的工作抓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有三个独特的理论来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传统文化和新中国外交传统。明确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特”在何处,有助于我们总结和把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外交总体布局,有助于我们观察和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走向。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中明确宣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建立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实践的基础之上,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实践和理论创新的基础之上。中共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主席亲自擘画运筹下,我们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大国外交之路,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为中国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为世界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阮宗泽 《国际问题研究》2020,(1):12-30,137,138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外交思想是新中国外交理论建设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成果,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外交思想理论深邃、实践丰富、意义重大,体现在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国战略机遇期的辩证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合共生;以元首外交与主场外交为引领,扎实推进中国外交议程;完善和深化全方位外交布局,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超越权力转移范式误区,推动构建合作共赢的中美关系。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外交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并确立了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导新形势下的中国外交提供了理论和思想武器,为推动国际体系变革完善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强烈的问题意识与变革方向、时势与动态体系的整体把握、智慧与外交实践的相辅相成、底线思维与综合国力的保障、人文主义与天下情怀的观照等五大方面,精准发力,积极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与实践,成功激活了中国国际关系理论,也为全球国际关系理论贡献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中国外交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加大了探索和创新力度,体现出多重属性的大国外交思想、与时俱进的战略思维和积极进取的外交实践。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领导集体大力推进中国特色外交思想和战略建设,丰富了中国的大国外交实践,指引着中国大国外交运筹和发展方向。然而,中国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中国在外交理论、战略和实践上要始终保持高度警惕,特别是不能犯重大错误。未来中国外交在理论建设方面需要更加系统,在战略思维方面需要更加缜密,在政策举措方面需要更加周全,在舆论引导方面需要更加超前,争取在外交工作上取得更大成就。  相似文献   

9.
新型国际关系观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指导思想和行动准则。它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继承和总结新中国外交理念与实践经验,批判吸收当代全球政治理念,其产生具有深刻的历史必然性和紧迫的现实必要性。这一思想以相互尊重为前提,以公平正义为准则,以合作共赢为目标,具有鲜明的逻辑性、时代性、创新性、实践性和中国特色。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必须秉持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正确义利观、新安全观、新文明观等理念原则,坚持“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外交工作布局,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新型国际关系观的提出,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创新当代国际关系理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和平发展环境、开辟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路径、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外交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以人民立场为根本立场。人民立场从本质上决定了新时代中国"从哪儿来、往哪儿去"的问题。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人民立场出发,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贡献着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随着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必须更加深刻地领悟习近平外交思想,更加努力地践行人民立场。  相似文献   

11.
从新时代中国外交实践中形成和确立的习近平外交思想,着眼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深刻把握中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和世界发展大势,提出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伙伴关系、共建"一带一路"等新理念新主张新倡议,回答了新时代如何做好对外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中国和平发展、世界繁荣进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当代中国外交和国际关系理论做出创新性贡献。  相似文献   

12.
从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到十九大的这五年,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国领导人,提出了一系列思想理论理念倡议,搭建了一整套组织机制架构,丰富完善了对外战略布局,以“一带一路”建设为抓手,攻克领土主权争端难题,创新元首外交等形式,形成了新时代的中国国际战略思想与布局,呈现出大国风格和大国气派,并因此产生三大历史性成就,为中国从地区性大国迈向全球性强国奠定了重要基础.但中国崛起的时空特殊性决定了一些结构性难题不可能轻易化解,一些新生的问题还在不断衍生.中国共产党十九大对新时代中国国际战略设定了更高目标任务,有待中国国际战略界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际形势和国际发展进入新阶段,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的任务紧迫而突出,需要在宏扬中国优秀文化、发展马克思主义和总结中国外交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内外形势变化、中国外交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外思想理论的交流、交汇和交锋,确定未来理论构建的方向.为此,我们需要从渊源条件、总体思想、战略思维和政策原则等方面加强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的体系建设.中国的政界和学界要在构建的方向和重点上达成共识,在相关研究上形成合力,实现中国外交更快和更多地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提升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的指导意义和在国际上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二十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号召全党同志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成就,中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视为一种具有高度主体性和能动性的创造活动,强调把握历史主动,而崇高的价值追求、坚定的历史自觉和科学的方法路径是其生成逻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立足于把自己事情做好,增强对于外部环境的塑造能力、推动和平与发展,努力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坚持对外开放,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加强文明对话,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破历史决定论和宿命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5.
《国际观察》2021,(1):26-40
当代中国外交与中国政治不仅遵循着同样的指导思想,而且还具有同样的理论基础和制度实践。中国外交也始终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和平文化,始终坚持主权独立、相互平等、和平共处、合作发展等《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原则与规范,始终奉行睦邻友好、互利共赢、坦诚相待、民间友好、反对霸权、维护正义、不惧威胁等基本原则,并不断地与时俱进,先后进行了独具特色的真正不结盟、全方位开放、安邻富邻、包容共鉴、多边外交、构建和谐世界、推动新型大国外交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诸多创新发展,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平外交在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导下,从外交理念到外交实践都得到了进一步承续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特别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思想的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价值诉求,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大格局与大担当,折射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国际价值观格局的此消彼长,即西方大国的话语霸权逐渐式微、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话语权不断增强。面对世界动荡变革期,中国将内外兼修、迎难而上,以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7.
面对当下中国加速崛起引发的国际体系深度变革和大国博弈日趋激烈的历史趋势,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应运而生。当前,学界有关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的研究刚刚起步,它不仅需要从外交政策和实践层面进行解读,更应当从外交理论和外交哲学层面加以探究。本文介绍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生成背景,试图从学理意义上论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独特的理论内涵。在此基础上,依据当前外交实践的探索,从政策理念、价值理念和哲学理念三个层面探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思想创新,包括合作共赢新理念、正确的价值观、和谐世界和命运共同体。最后,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正在开辟一条与历史上传统大国完全不同的大国发展新道路,而这无论对中国还是对世界,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朱锋  杨正一 《东北亚论坛》2023,(1):17-30+127
习近平总书记的二十大报告就中国外交的原则和目标做出了战略性论述,深刻回答了百年大变局下世界何去何从的“时代之问”“世纪之问”,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实践指南。第二个百年新征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贡献中国力量和智慧。第二个百年新征程,中国外交承担着保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需要为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持续不断地“铺路架桥”“化危解难”,持之以恒地为中国扩大商贸联系、稳定周边关系和提升中国影响力“开拓进取”。第二个百年新征程,中国还需打破大国关系“修昔底德陷阱”的历史宿命,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同美国建设和打造“新型大国关系”。二十大胜利召开后,在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外交的地位将不断提升,这将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的治理基础和战略保障。  相似文献   

19.
建立新型政党关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对外工作重要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共同应对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为基础,适应世界政党格局演变为需要,主动因应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关系的历史变化。新型政党关系以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互学互鉴为内涵,继承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交往的国际主义原则,彰显了党际关系四项原则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历史演进,丰富了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确立了新时代开展政党外交的指导原则和行动指南,为全球治理变革提供了最新思想公共产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寻求各国政党的最大公约数,着力推动新型政党关系与新型国际关系相向而行,积极构建国际政党交流合作网络,创新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是建立新型政党关系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20.
征稿启事     
正《国际观察》杂志是一本由教育部主管、上海外国语大学主办,研究国际问题和传播国际信息的综合性刊物。《国际观察》杂志始终把握世界局势变化的脉搏,力求通过自身与广大作者、读者的共同努力,成为海内外学术界所共享的一大优质学术平台。本刊近期关注以下选题:1.中国共产党外交理论、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2.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世界秩序3.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建设与争鸣4."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5.新时代中美俄欧日印等大国关系6.国际治理及其"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