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5 毫秒
1.
在国内楼市调控反复拉锯、股市震荡剧烈不已的背景下,人们纷纷寻找新的投资渠道。由于今年七月发生的“达芬奇事件”,导致人们对高端洋品牌家具纷纷质疑,采取观望态度,由此,既有实用价值,又有投资收藏价值的高端红木家具,再次以强势的姿态回归到人们的视野中。在当下高端红木中的黄花梨木已无新料且有价无市,紫檀木也接近枯竭的情况下,作为古典工艺家具三大主要用材之一的大红酸枝木,无疑成为整个红木家具行业的宠儿。2011年,大红酸枝木价格的疯涨,成为中国红木市场最为热门的话题。  相似文献   

2.
正世界绘画史上,千百年间,未见专门从事黑白油画的画家。据说,大名鼎鼎的荷兰画家伦勃朗(公元1606年~1669年)曾经尝试这种画法,那是黑白做"底版",再敷之以其他色彩,以光亮度掌控细腻、明暗对比见长。1775年创建的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油画系学生使用黑白(单色)油画技法做基本功训练。而现存意大利杰出的达芬奇(公元  相似文献   

3.
春天来了     
正伴随着春节此起彼伏的鞭炮声、辞旧迎新的祝福声,人们对春天的期盼越来越强烈了。从孩子灿烂的笑容、姑娘鲜艳的着装、小伙子飞扬的神情、老人们爽朗的笑声中,都能够感觉到春天就要来了。春节是人们迎接春天举行的最盛大、最豪华、最隆重的仪式。为了这场迎春盛典,人们心中早已春潮涌动构思酝酿了。按照老祖宗传下来的风俗,从腊月初八"腊八节"开始,就拉开了迎春的序幕。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紧接着,人们便排着日期子加快  相似文献   

4.
最近三四年以来,在众多"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舆论精英引领下,在铺天盖地的传媒/网络舆论造势下,人们普遍相信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剧烈甚至本质的变化,原因就在于人们对中国在国际格局中的定位发生了根本改变。美国一位知名国际政治学者提出了"G2"论,声称今后世界上的事都由美国和中  相似文献   

5.
近来,十分流行"正能量"的提法,"正能量"已成为社会中网络上最热门的词语,并正在走红中国。人们在学习与理解中逐步认识到"正能量"不仅是当今社会的时髦话语,也不是人们口头上喊几句,就会生效的。"正能量"是需要人们要具有一种信念与追求,在实践追求中要具有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严谨的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6.
近一段时间,乡村里盛行了一种俗不可耐的活动。信奉某些教类,让人们有事没事就在心里默念"保我平安"、"三叔基督"之类的  相似文献   

7.
话说麻将     
怎样看待麻将牌?为什么很多人喜欢打麻将?这要先从理解休闲的意义说起。明朝有位辞职的官员,在杭州家里挂起"天许做闲人"的条幅。人们对此多有批评,说"闲人"就是寄生虫。前年参加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发现西湖引入钱塘江的活水,更美更大了。余杭和萧山并入杭州,城市也扩大了。新建的休闲园区,处处花园酒店,饮茶、美食、游乐、健身,温馨服务。杭州要把"人间天堂"建成"休闲之都",广招天下游客。可见人们的  相似文献   

8.
九一一事件后,国际反恐行动似乎已陷入"越反越恐"的怪圈,这与人们对恐怖主义的"越描越恐"密切相关,而隐喻的存在及广泛使用是导致"越描越恐"的重要原因。在恐怖主义的治理中,作为必不可少的思维方式,涉恐隐喻具有启发性,但也因其随意性、凸显与隐藏的特征,限制了人们关于恐怖主义的思想和行为。在美国涉恐的政治、媒体和学术话语中,"恐怖主义是战争""恐怖主义是野蛮的东西""恐怖主义是疾病"和"恐怖主义是不受欢迎的植物"是占主导地位的隐喻。这些隐喻深植于历史、人们的恐惧、社会系统和舆论中,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人们对恐怖主义的正统看法。进行隐喻分析,使用多种隐喻,一定程度上能缓解隐喻陷阱,但仍不能消除它。因此,在恐怖主义治理的过程中,坚持"犯罪"隐喻为主导、灵活使用多种措施、重建受损的政治秩序、减少对无辜平民的伤害和对穆斯林的歧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北方旧俗,"二月二"早晨,人们会用长竿敲击房梁,把"龙"唤醒。这个做法其实是有实际作用的,因为蝎子臭虫之类的虫儿往往会在房梁缝隙处过冬,人们敲击房梁为的是把它们震下来,省得害人。唤醒了龙,接着就是用草木灰向井台引一条"灰龙",再用谷糠从井台向水缸引回一条  相似文献   

10.
过年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祭灶天,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一首质朴的民谣让人们听来无限亲切,给刚进腊八的人们带来了过年的气息……  相似文献   

11.
周林文 《新青年》2007,(4):82-83
在人们津津乐道的Web2.0时代,用户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信息自主权."去中心化"已经成为现实,网民的个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彰显.新鲜的网站层出不穷,用户与网站之间,正由传统的"读"向"写"、向"共同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宗教和人们的传统观念中,魔鬼向来都是邪恶的象征。因而在自然界中,人们对一些神秘莫测的现象,往往也归结到魔鬼的世界里去。在新疆准葛尔盆地西北边缘,距离克拉玛依油田120公里处的"魔鬼城",就因夜晚或风季,狂风大作,气流在"城"中左旋右转,发出"呜─-呜"的怪叫声,恰似鬼哭狼嚎,仿佛"魔鬼"真的来此聚会而得名。1998年金秋,为了寻踪探秘,北京"吉普"的车轱辘越转越欢,像插上翅膀,直朝"魔鬼城"飞奔,仅个把钟头,热心的向导似乎看出了我们心中升起的疑云,于是赶忙解释说:"别心焦,等不大会儿,我们就是'魔鬼城'的游客了。"驰…  相似文献   

13.
正"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陈毅"婀娜多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兰花清秀含姣,婀娜多姿,幽香沁人,一枝在室,满屋飘香,有"室有幽兰不炷香"之美誉,被人们誉为"香祖"。兰花的叶子,潇洒高雅,气宇轩昂,给人以刚健、振奋之感。兰花的这种"冰霜之后,高洁自如"的气质最为人们所敬重。所以,古人把兰花誉为"花中君子"。认  相似文献   

14.
社日,是旧时人们祭祀社神的日子,也是群众性娱神娱民的狂欢节。社神也叫土地神、农神。古时,我国以农耕生产为主,所以人们对祭祀土地神是非常重视的。社日分为"春社"和"秋社"。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古时以干支记日)日,大约在农历二月。这时正是农耕开始之时,为了祈求社神保佑,在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天人们要隆重举行祭祀活动。秋社,  相似文献   

15.
李新伟 《东北亚论坛》2004,13(4):封三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社会科学界和政府实际工作部门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就是"模式"或"某某地方发展模式","模式"正像如今的"现代性"、"后现代"一样成为报刊、杂志、研究报告、电视广播、政府文件和研讨会的主流话语之一.一时,"模式"层出不穷,铺天盖地,各种场合下出现的"模式"概念至少有100多种,经作者梳理出的冠以地名的国内区域发展模式就有55种."模式"的不断涌现,一方面反映出中国区域发展路数的多样化特征,另一方面也给人们的认识造成了极大的混乱,给实际工作也带来了很大不便.对已有的各种各样的"区域发展模式"以及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深入的分类整理,从方法论的角度向人们提供一个清楚地把握和理解"区域发展模式"问题的简便工具,就成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超市购物     
澳洲最大的一家超市连锁店最近在超市里开始播放音乐了,拼命赞扬自己是"给世界带来新鲜食物的人们",这种音乐播放的频率让老鼠都得癫痫病了.有时候,超市里的水果和蔬菜区就像是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的那幅著名的<呐喊>,我看到有人拿着香蕉僵在那里不知所措.自从进了这家超市,现在已经是第14次听"新鲜食物人们"的音乐了,我知道,他们正在疯狂深渊的边缘徘徊.  相似文献   

17.
月季最惹人喜爱之处就是"花落花开无间断,春来春去不相关。"只要养护好了,月季一年四季都能浓装艳裹,嫣然怒放。这是月季与其它花不同之处。所以人们称她为月记、月月红、四季春,以及月光花、艳雪红、斗雪红等等。由于月季花形美丽,绰约多姿,而且品种繁多,愈来愈为人们所喜爱。许多城市选月季作为市花。江苏的常州、四川的西昌、河南的郑州以及广东蛇口市,还规划要建立月季城。在环境美化的高潮中,许多城市还出现了"月季街"和"月季小区"。至于公园里的"月季圃"、"月季园"更是吸引着众多游人流连忘返。国人对月季如此喜爱,外国又何尝不是如此!在欧洲,月季被誉为"花中皇后",被看成是众卉之魁。据说  相似文献   

18.
题记:儿子的幼儿园里有需要特殊照顾的孩子,在幼儿园每月一次的新闻信息里,老师们加进了这么一小篇感人的文章,让家长们了解那些特殊的孩子们.我也是有幸去了"意大利"的人,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荷兰"的风景一定不比"意大利"逊色,我也祝愿天下所有不能去"意大利"的人们,好好欣赏"荷兰"那无与伦比的美丽!  相似文献   

19.
正宁国华的工笔重彩画明显汲取了宋代宫廷花鸟画的精华。色彩是美感的最基本形式,是视觉艺术中最直观最感性化的因素,是画家打开人们情感大门的钥匙,能够瞬间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情感共鸣,它是人类视觉传达要素之一,也是绘画的重要构成要素。一副好的工笔重彩画作品,首先在色彩上一定是引人入胜的。古代绘画中讲究"以色彩挂物象"、"随类赋彩",中国画的色彩呈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现在,缅甸受到了全世界的注目。其理由大致有两个。其一是2011年3月自1988年以来持续了23年的军政(加上此前的1962年开始的奈温将军领导的"缅甸式社会主义"体制下的军政,约50年期间)转换为了民政,而且总统吴登盛领导的新政权显示出超乎人们预料的大胆的"民主化"动向。其二是因为缅甸国内从军政转换为民政与"民主化"的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