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菲律宾的高等教育发展经历了殖民地时期和建国后的发展时期.文章主要分析了在国际化背景下菲律宾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政策及其国际化的具体实践,指出菲律宾高等教育国际化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广西-东盟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思路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16  
本文通过阐述广西-东盟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意义,探讨广西与东盟各国进行高等教育国际化合作的可行性,提出了广西-东盟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思路,从建立合作关系、教学合作和科研合作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东南亚妇女大量接受高等教育是在二战后 ,尤其是 70年代以来。这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密切相关 ,也与人们对妇女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密切相关。目前国外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几本论文集中 ,如《妇女参与高等教育 :中国、尼泊尔和菲律宾》 (曼谷 ,1 990年 ) ,《妇女参与高等教育管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1 993) ,《亚洲的妇女、教育与发展》 (纽约 ,1 996年 ) ,《发展中国家的妇女教育 :障碍、利益和政策》( 1 993年 )等 ,这些研究大都侧重国别研究 ,内容涉及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国妇女参与…  相似文献   

4.
伊理  段从宇 《东南亚》2013,(1):70-73,93,94
面向东南亚培养国际化人才是云南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立足云南,培养适应云南———东南亚区域交互特殊性的人才,对云南桥头堡建设、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以及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具有积极意义。对云南面向东南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极大地有助于找准云南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有效指导云南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实践。  相似文献   

5.
李伟  田谧 《东南亚纵横》2012,(12):71-74
菲律宾是世界上私立高等教育发展最具活力的国家之一,其私立高等院校历史悠久、实力雄厚,占高等院校总数的70%以上。本文通过对菲律宾私立高等教育特色的介绍,并结合当前我国私立高等教育发展实情,从监管机制、专业特色、师资队伍、办学经费等几个方面为我国民办高校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国际化不仅具有短期的经济效益,更有利于长期政治、经贸关系的耕耘、学生"全球性能力"的培养和国家竞争力的提升。泰国是东南亚国家中高等教育水平较高的国家,近年来在致力于推动本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方面已取得一定成绩。本文以泰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已建立的多项国际合作学位项目为研究对象,分析泰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状况,总结经验与教训及教育需求,旨在为中泰之间展开有针对性、互补性的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1898年占领菲律宾后,美国即对菲律宾群岛的鸦片问题采取限制乃至最终禁止的政策,这与美国在19世纪中期以来积极参与亚洲鸦片贸易的态度大相径庭,这种反差令人深思,但如果从美国推行的“门户开放”政策的角度去理解,则一切都在情理之中。  相似文献   

8.
2013年1月,菲律宾就南海争端向中国提起强制仲裁程序.中菲两国接受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关于强制仲裁的义务,因而菲律宾启动南海争端的仲裁程序无需中国同意.但是,菲律宾启动该仲裁程序,违反了中菲在《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中达成的共识,存在法律适用错误,中国有正当理由不予接受.中国的不接受在强制仲裁程序中只意味着对仲裁庭管辖权的初步反对,却不能阻止仲裁程序本身的进行,因而中国积极参与仲裁程序肯定比消极对待更能收到积极的效果.因此,中国应该参与仲裁庭的组建,并与菲律宾积极谈判和协商,争取终止仲裁程序.如果仲裁庭最终建立起来,则中国应出席仲裁庭,坚持反对仲裁庭的管辖权和可受理性.按照“南方蓝鳍金枪鱼案”裁决的推理与裁定,仲裁庭最终应该裁定对中菲南海争端没有管辖权.  相似文献   

9.
拥有6000万人口的菲律宾与我国同属亚洲发展中国家,近代都曾先后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战后几乎又同时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这种较为相似的社会历史背景决定了两国在改革和促进本国高等教育过程中,必然遇到许多共同的课题和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因此,本文将结合菲律宾高等教育的历史进程,阐析其起源、特征,以及战后大发展过程中的得与失,最后联系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阐述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菲律宾向国外大规模输出劳工及其他劳务人员始于60年代,60年代初,印度尼西亚开发加里曼丹林场,需要大批劳动力,于是,许多菲律宾人被征召前往。越南战争期间,美国又从菲律宾召募了许多人前往越南、泰国和关岛从事与军事有关的工程。70年代,菲律宾劳工和其他劳务人员纷纷涌向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谋生,80年代以后,更多的菲律宾劳工和其他劳务人员开始向中东、日本、香港、台湾、新加坡及其他一些东南亚的大都市进军。至迟从70年代起,菲律宾便成了一个劳务输出大国。 1974年以前,菲律宾的劳务输出事务主要是由外国有关机构和国内私人有关机构安排进行,政府尚未直接参与。当时,在菲律宾政府颁布的法令中,涉及劳务输出事务的法令只有一个,即2486号法令。该法令规定:一、每名受聘去国外工作的菲律宾人每年须向财政部缴纳6000比索的执照费及向原籍省份缴纳500比索的输出税;二、招聘部门应保证完成合同的劳工或因身体不合格而不适于海外工作的劳工的返国交通;三、禁止召收18岁以下的青少年去国外工作,年满18岁但  相似文献   

11.
尹仁燮 《东北亚论坛》2007,16(2):86-89,115
中国银行业为了确保财务健全性而强化投入保有外汇额度,为应对人民币汇率变动而加强风险管理,并为改善银行管理结构积极引进外国金融资本。为应对上述情况,韩国金融机关也有必要通过对全国性商业银行或经济发达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进行股份投资等方式谋求合作,实现快速发展,为进入中国市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来桂留学生规模的日益壮大,留学生的情感教育问题随之凸显出来。在中国—东盟"10+1"背景下开展东盟留学生的情感教育,其内涵和策略的调整与变化给当今广西高等教育国际化带来了诸多挑战。本文分析了来桂留学生情感教育的内涵以及广西开展东盟留学生情感教育的优势,提出了加强和完善来桂东盟留学生情感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在对外经贸合作中,曾在70年代至90年代期间实施了对外引资政策.目前,为了实现经济强国目标,正积极与世界各国建立外交联系,打破孤立状态,吸引外国资本,促进朝鲜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盟博览会会址永久落户广西南宁,广西目前办展的主要方式是在博览会前由各级政府、组织、协会组织团组、人员到东盟各国宣传招商参展。在博览会开办之初这种办法是必要的,可以让东盟各国、乃至亚洲和世界各国政要、商家关注博览会、参与博览会、利用博览会,促进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造福人类。但笔者认为从政府的功能、经济的规律、商家的持久积极性等方面来分析,  相似文献   

15.
普京上台后,秉承灵活、务实的外交原则,对俄罗斯的外交战略进行了调整。普京的大国外交战略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增强国家实力,以此为基点和归宿积极推进大国外交战略;改善地缘环境,做地区强国;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做世界大国。  相似文献   

16.
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印度对外贸易自由化模式改革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模式的调整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启示:首先,我国调整外贸模式时应把握住贸易自由化的方向和限度;其次,我国应积极构建适应WTO的贸易政策体系,在外贸中争取主动;最后,我国应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才能有力支撑对外贸易。  相似文献   

17.
布什上任后,美国对东南亚地区越来越关注,美国与东南亚地区各国在贸易、军事合作以及外交关系等方面的互动越来越频繁和深入.很多学者认为这是美国借着打击恐怖主义的契机,开始"重返东南亚"①的表现.从近几年美国在东南亚的一系活动来看,反恐并不是美国的唯一目的,而更多地是为了加强它对这一地区的影响和控制.纵观布什政府在东南亚的一系列外交活动,可以看到三个基本的方向:(1)继续在这一地区推行美国价值观和理念;(2)在加强和巩固与传统盟国如泰国和菲律宾的关系与合作的基础上,拓展新的双边关系;(3)积极参与和建构东南亚地区主义进程,提升美国对东南亚地区主义进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2011年,文莱政治社会继续保持稳定;经济延续增长;外交延续既定对外政策,积极参加本地区及国际的一些外交活动。  相似文献   

19.
随着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不断蔓延,新兴经济实体印度正遭受越来越强烈的冲击。面对资金严重短缺、外资大量流失和社会不稳定等不利的投资环境,印度政府积极调整外资政策,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实践证明,印度谨慎的引资政策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凸显出较强的优势并取得显著绩效,值得与之国情相似的中国思考。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examines whether New Delhi’s engagement with the ongoing conflict in Syria (and Iraq) demonstrates that India is leaving behind its traditionally cautious and risk-averse foreign policy stance and becoming a more proactive international actor. India has not engaged actively with and has not tried to wield substantial influence over the course of this conflict; instead, after a moderate burst of diplomatic activity in the second half of 2011 India has largely tried to avoid involvement. There are some indications that India is trying to become more proactive in its region, in trade diplomacy, and toward a rising China; yet, results sometimes fail to meet ambitions. Accordingly, the article concludes that, on balance, India’s foreign policy orientation has not yet changed significantly; it remains a cautious, reactive international actor unwilling to engage with and actively shape the outcome of crucial crises or confli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