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烟火 《新青年》2007,(7):21-22
其实我和楠谈到结婚的事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我曾经问她:"做我的老婆好吗?"她说:"好啊好啊,那你得给我买5角钱的糖。"我知道,她是怕自己嫁不出去,9岁的她比6岁的我邋遢得多,鼻涕总是长长的挂在嘴唇上,袖头上满是  相似文献   

2.
请你驯养我     
袁圆这个人,脚边跟条大狗,初见面即毫不见外地勾搭我:"美妞,来,赏个光,跳支舞." 旁边损友立马星星眼状:"啊,帅哥!" 我也毫不见外地反勾搭:"好吧,帅仔,一起跳啦." 真是,Who怕Who啊. 此人是出了名的花花公子,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我就亲眼见过被他甩了的MM哭着跪下抱他大腿,很没出息的样子.他笑笑地拉她起来,问:"你肯为我剃个光头吗?"  相似文献   

3.
烟火 《新青年》2005,(11):19-20
其实我和楠谈到结婚的事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我曾经问她“:做我的老婆好吗?”她说“:好啊好啊,那你得给我买5角钱的糖。”我知道,她是怕自己嫁不出去,9岁的她比6岁的我邋遢得多,鼻涕总是长长的挂在嘴唇上,袖头上满是饭渍。每一次我们玩过家家的游戏时,她总是落单,没有小朋友会挑一个满脸鼻涕头上总是生疮的女孩子做搭档的。那是我们第一次直言不讳地谈嫁娶。她喜欢我给她买的糖,我乐得有她的保护。她生得五大三粗,我长得腼腆秀气。刘妈妈说,我们两个感情是性别错乱了。错就错吧,我的糖让她越吃越胖,她的身板也让我在其他小朋友面前越来越跋扈…  相似文献   

4.
一 母亲盼我们回去,每次打电话,问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什么时候回来?小虎子长多高了?"小虎子是我的儿子.我们在电话里告诉了她,那头,母亲略带一丝伤感地说:"有空就回来,不然,小虎子回来,怕我都认不出来了."我们应承着,说一定回来,到了暑假,一准带着孩子回来.母亲沉吟了一会儿,大概在计算着我们回归的日子吧,如果时间还长,就会长叹一声:"还要那么长时间啊.  相似文献   

5.
母亲的新年     
正那是秋天的时候。一天,妹妹微信语音,叮嘱我有空了给母亲打个电话。她说,妈想你了。这个"想"有着让人动心的画面:妹妹陪母亲上街买东西,回来的路上,母亲止住脚步,留恋地回头望着一个女性的背影。她对妹妹说,多像你姐的样子。妹妹说,母亲当时的神情那么陶醉,仿佛她的大女儿就站在了她的眼前。听着时,我的眼睛就湿润了。电话立刻拨打过去。母亲接的。她一听是我的声音,就从片刻的客气中转换回来:静静啊,是你吗?想谁谁到,真好。昨天和你妹妹还念叨你呢。打喷嚏了吧?我抑制住情感,竟然不知道  相似文献   

6.
我的老婆比我高上大学第一天我就有了老婆,她说第一眼看见我就一见钟情了。然后,她接过去我手里的行李说,走,跟我来吧。她个子真高啊,1.75米吧,我走在她旁边总有自卑感,但她实在喜欢我,一直甜甜地叫我老公,我们一起吃饭一起看电影一起偷图书馆的那些好看的书,更多的时候我们去操场上看月亮,直到她靠在我肩膀上迷糊了我们才回去。那时露水已经有了,她的裙子全湿了,她说,老公,天怎么这么冷啊?于是我只有脱掉外衣给她穿上。上高数的时候我们一起逃课,然后回到宿舍打“超级玛丽”,就是最低版本的那种,偶尔她也抱着三毛的《梦里花落知多少》看,而…  相似文献   

7.
1 2005年的夏天.许嘉乐,还记得到武汉步行街旁的那趟2路电车吗?那时我正在接一个好朋友的电话,她正为一份鸡肋的爱情心神憔悴,打电话来向我讨要主意.车厢里人很多,我一手拉着把手,一手拿着电话开导她.在我苦口婆心劝慰了她20分钟后,她还在电话那头不知所以.于是,我就对着电话喊,那就分了吧.分了也就没折磨了.  相似文献   

8.
姜米粒 《新青年》2006,(1):44-45
2 2005年11月24日这天,坏消息像<三联生活周刊>里"坏消息"专栏里的稿了一样,列队而来.早晨一上班,有个朋友来电话说哈尔滨要地震,5.3级的,把你家老太太送走吧.我以为说着玩儿的.笑着说,好啊!到我家来吧,我有一套混凝土浇筑的房子,抗震6级以上.放下电话,我定定地盯着桌上的兰花,本来它在夏天的时候尽情开过了,我开始用疑惑的目光打量那朵冬日开放的兰花.打个电话回家,母亲不在.给售票所打电话问了问车票,想要去的几个地方都有票.  相似文献   

9.
为了做烘焙食物,去年我买了58升烤箱,因为日本有位叫三宅郁美的烘焙师写的书上说,烤箱越大越均匀,越容易烤出好味.赶在年底到货了,当时差一个专门的插座,我问安装工人,装好插座再给你打电话啊?工人说,你自己插上用就行了,坏了保修包换,一年哈尔滨也没几个人买,我们知道这事.工人走了,老W把工人的话翻译成,2011年度哈尔滨评选了几个傻子,你光荣当选.我刚刚被评为年度市级先进以后,老友Lisa买了一台意大利德龙咖啡机,过万啊.她先生说,2011年度的指标用完了,你算2012年度的吧.我是装备派,信奉"技术不够装备凑"信条的同时也相信神叨叨和魔法.作为剪彩礼物,我把从《海鸥食堂》中学到的咖啡咒语"Copi Luwak"教给她了.  相似文献   

10.
五花八门     
《新青年》2007,(8)
一句话噎死人啊! 1.和同学走在街上,发现地上不知谁掉了一毛钱硬币,同学把它拾起来,我笑他说:"丢不丢人?一毛钱你也捡。"同学回了一句:"这一毛钱要是买‘毒鼠强’,够毒翻你好几回的!"2.一次跟单位的一个老大哥聊天,谈到歌星,我问他:"周杰伦你应该知道吧?",老大哥摇了摇头说:"不太熟,没跟他喝过酒。"我无语。  相似文献   

11.
那天,她给他打电话。他正在街上吃小吃,还买了一只菠萝。说了一些日常生活的话后,电话就挂了。打电话时,她正和一堆同学在一起,她的心怏怏的,羞涩地发了条短信问他:我同学在,不好意思说那些话,为何你不说呢。他可以想像出她害羞脸红、可爱的样子,不禁莞尔。他回短信给她:我说了啊,我只想和你一起吃菠萝啊!那意思就是表明,我在想你了。  相似文献   

12.
正日前,接到一个陌生人的电话,她自报家门:"我是汪曾祺的女儿——汪朝,正在编我父亲的全集。前些天碰到你们作家出版社的萌娘,谈起此事,说她手头还存有我父亲给她的信件。她提供给了我,真还挺有意味。我想你手上也会有我父亲给你的信吧?麻烦你也找一下好吗?"我一想,明年该是曾祺先生逝世20周年了,能出他的全集,当然是件好事,便答应王朝:"我马上就找!"曾祺先生1997年5月16日逝世之后,我搬了一次  相似文献   

13.
接过介绍人手中的照片我确信第一眼就爱上了她,照片中的她面容姣好,温柔恬静,是个标准的古典气质型美女.当得知她还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自然是韩国,心中不由先一阵窃喜……而介绍人告诉我竟然是英国,我随即喜极而泣了,不但排除了出国整容的嫌疑,而且心中萌发了无上敬意,那大英帝国是何等国度啊?是孕育绅士与淑女的摇篮!  相似文献   

14.
正昨晚梦见母亲了,远远地微笑地看着我……母亲出身于书香门第,性情如书一样优雅,标准的一个古典美人。她很爱花,记得一年夏天,夜半雨声,母亲一咕噜起床,扯了一张塑料单冲向门外。我迷迷糊糊,怕有什么事,赶紧揉眼睛跟出去。母亲却说:"你睡去,睡去!"只见她淋着雨,把塑料单盖向院子里的花,说:"风雨这么大,少不得明早落花满地  相似文献   

15.
榆树钱儿     
正凭我多年做侨务工作职业的敏感,感觉她不是华人就是华侨。我忙给她倒了一杯茶,请她坐下,她接过茶杯,自我介绍起来。她说50多年前曾在这座城市里住过,18岁时随父亲辗转漂泊,现在定居在加拿大,这次到长春旅游,顺便到家乡去看看老房子,边说边从手提包里把护照拿出来让我看。我接过护照:"宋兰梅,女,70岁……"她打量我一下对我说:"你就叫我宋阿姨吧。"近年来,我常常接待华人华侨,她们大都是到家乡寻根问祖、探亲访友的,专程寻找老房子,我还是第一次遇见。  相似文献   

16.
镜子     
又一个清晨来临了。她的意识清醒过来,眼睛却还没睁开。她翻了个身,那个声音又出现了。"起床啦,太阳都晒屁股啦。"她感到耳朵边一股轻微的气流,痒痒的,便懒懒地坐了起来,揉了揉眼说:"再让我睡一会儿吧。"她睁开眼,却没看见任何人。她自嘲似的笑了一下,身体又重新粘在了床上。  相似文献   

17.
剑心 《新青年》2002,(5):27
那年夏天我18岁,转学到县城里念初3,因为在一家工厂借宿,背后机器的轰鸣我实在无法忍受,所以每当午休的时候,我总是来到学校,独自一个人坐在教室里看书.那时黎的情况与我大致相同,于是我们不约而同地每天来到学校.她坐在我后面,嘴里爱哼些流行的歌儿,可能是共鸣吧,有时候我也跟着唱,她一听见我唱,便停了笔,脉脉地笑.  相似文献   

18.
爱冢     
余显斌 《新青年》2015,(2):27-28
他说,他要走了。他雇了一只船,挥一挥衣袖,作别江南,作别二十四桥的明月,也作别明月一样的她。她裙裾飞扬,站在三月里,站在细雨里,站成一朵凄艳的桃花。那时,花正好,叶正绿,她正二八年华如水青嫩。她站在柳荫里,带着哭音喊:"快回来啊。"他红着眼圈说:"等着我。"她点着头,泪眼汪汪,反复嘱咐他,无论考中考不中,都早点儿回来,自己都在这儿等他。  相似文献   

19.
姜钦峰 《新青年》2006,(4):13-14
一 傍晚,城市的天空烧成橘红色.下班回家,走到地铁站入口处时,一阵清香吸引了我匆忙的步履.一个卖花的小女孩蹲在墙角,篮子里的栀子花开得正灿烂,见我走近,她不住地夸这花好.我说:"我姐家的栀子花开的时候,比你的还要漂亮."女孩摇头,表示怀疑.她不认识我姐,当然不信.  相似文献   

20.
笑忘书     
小曾 《新青年》2002,(5):25
这是一个被秋风吹的枯萎的季节。枯萎的有我的泪水,我的爱情。A一条狭长的胡同里,我一个人戴着厚厚的帽子,厚厚的手套,背着一个大大的书包,啪哒,啪哒地走在回家的路上。身后,传来一阵嬉闹声:“冲啊,跑第一啊!”就在我还没回过神的时候,一群半大小子已经冲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