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8年以来,英国布莱尔政府加速向欧洲大陆靠拢,德国新政府也频频向英国招手,法国对法德“轴心”“老化”焦虑不安。法德英三角关系如何演变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本文试就此作一分析。一、在欧盟加速一体化之际,英国趋利避害,加速向欧洲大陆靠拢,开始全面调整对欧...  相似文献   

2.
李明明 《国际观察》2016,(6):101-115
捷克主流政党中存在强大的疑欧力量,这对捷克的欧洲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对《里斯本条约》的批准进程和欧债危机两个案例,本文对捷克疑欧主义对其欧洲政策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虽然2014年亲欧政府的上台部分改变了原有政策,但捷克疑欧主义的发展依然存在重要变数,捷克欧洲政策的走向难以乐观。  相似文献   

3.
自2015年右翼政党—法律与公正党执政以来,波兰政局和社会加速右转,疑欧主义声势愈演愈烈。尤其在欧洲难民安置这一议题上,波欧之间围绕主权、安全和身份认同等议题展开了激烈的叙事之争,对欧盟内部团结和欧洲一体化进程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冲击。既有研究主要从“经济—社会”和“文化—社会”因素两个角度分析了波兰右翼政府疑欧主义政策的缘由,缺乏将两者相结合的综合性研究及理论升华。基于此,本文尝试从本体安全理论出发,将“基督教民主主义”、“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三种相互交织但又彼此独立的意识形态进行有机融合,作为解释波兰疑欧主义的核心因素,提出一个更加全面和系统的理论框架,即“本体安全”的威胁感知程度是塑造波兰右翼政府疑欧主义思想强弱变化的根本驱动力。为了检验这一理论,本文以2015年以来的欧洲难民危机为案例,重点分析了难民危机与波兰右翼政府的本体安全叙事建构,以及右翼政府如何调动本体安全叙事进行政治动员,进而使其对于欧盟难民政策的反抗合法化。在此基础上,本文还评估了波兰右翼政府疑欧主义政策在波兰国内和波欧关系两个层面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对这一案例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波兰疑欧主义的根源和波欧之间分歧的...  相似文献   

4.
疑欧主义是当前欧盟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它对欧洲一体化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本文在分析疑欧主义的概念、特征和表现的基础上,研究了欧盟大众中的疑欧主义问题.经济理性、民族认同和对欧盟制度的不信任是大众疑欧主叉产生的重要根源.本文对大众疑欧主义及其诸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5.
丁原洪 《和平与发展》2015,(3):90-96,114
2014年的欧洲形势动荡不安:经济表现虽有所好转,但持续低迷问题难以解决;乌克兰危机继续恶化,但不至于导致俄与西方直接冲突;"疑欧"力量上升,但主流民意依然支持一体化。当前的欧洲形势是内外政治、经济、社会等多重因素造成的,绝非短期内所能化解。  相似文献   

6.
欧债危机暴露了欧盟经济治理体系的内在缺陷,使得欧洲一体化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伴随欧债危机的社会经济动荡和欧盟内部纷争将是近期欧洲政治生态的主色调。同时,欧债危机也促使欧盟内部、特别是欧元区必须加快财政经济政策一体化的步伐。完善和强化经济治理体系,意味着欧盟需要进行必要的条约修改,展现更强有力的政治意志,并需要推动政治联盟建设的配套措施。因此,欧债危机也可能成为深化欧洲一体化建设的催化剂和契机。  相似文献   

7.
英国首相卡梅伦不久前宣布英将举行全民公投来决定英是否继续留在欧盟,引发人们对英国或将“退欧”的普遍担忧.本文认为,英国中短期内不可能“退欧”,卡梅伦政府当前对欧政策颇具历史惯性,不是单纯的“退出”或“留下”的政策选择,而是在债务危机倒逼效应下,欧元区加速一体化在欧盟内引发的一种连锁反应.英国政府“公投”、“重新谈判”英欧关系等做法,将使英欧关系步入新的不稳定期,也将加剧未来欧盟内非欧元区成员国与欧元区国家之间的深度博弈.欧元区一体化进程或将受阻,这将使欧盟继续沿着“多速欧洲”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前,英国朝野三大政党围绕英国的欧洲政策争论激烈。执政的保守党主张“在强大的欧洲中建立强大的英国”,在野的工党和自由民主党分别主张“使欧洲为你工作”和“释放英国的潜力”。三党各自奉行的对欧政策不仅会影响它们在英国政坛上的地位,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还会影响到欧洲一体化的进程。现将它们在十大问题上的政策主张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葡萄牙的欧洲化是葡萄牙参与欧洲一体化的动态发展进程.葡萄牙的欧洲化与该国的政治民主化和现代化相互交织、相互促进,虽然历经曲折但始终在向前发展,给当前遭遇疑欧、脱欧主义冲击的欧洲一体化予以有力支持.欧洲化巩固了葡萄牙的宪政民主制度,推动了其经济与社会发展,欧洲化的成果显著提升了葡萄牙的国际影响力以及国内政治的稳定性.然而,葡萄牙的欧洲化面临诸多问题.今后,葡萄牙需要在欧洲化的进程中下大力气解决诸多问题,进而才能保持国内政治稳定,并继续借助欧洲整体的力量真正促进国家结构的调整与综合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现代国际关系》1994,(8):34-38
德法人士谈国际形势及欧中关系今年5月末、6月初,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应德国阿登纳基金会的邀请,由宋宝贤副所长率团访问了德国;又应法国《国防评论》邀请到巴黎进行了访问。此行的目的是与两国官员和学者讨论德中法中关系、欧洲安全及世界格局等问题。德法人士介...  相似文献   

11.
欧洲一体化、跨大西洋伙伴关系和积极和平外交政策构成德国传统外交三大主导思想和核心原则。如同题为"构建德国的未来"的德国新政府《联合执政协议》所确定的那样,在延续这三个外交原则基础上,欧洲一体化和欧洲安全问题、跨大西洋伙伴关系、与新兴经济体国家关系成为德国新政府三大外交政策重点。就外交地域分布而言,德国外交涉及三大层面:地区性层面——德国对欧洲政策;跨大西洋伙伴关系层面——德国对美国外交;全球性层面——德国对欧美以外国家外交。这三大维度也确定了德国对外政策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12.
丁原洪 《和平与发展》2012,(1):42-45,69
一年多来,欧洲债务危机一直是国际上谈论的焦点之一。美国出于转移世人对美国经济低迷、债务沉重的关注和原本对欧元影响美元霸主地位的不满,也在竭力指摘欧债危机拖累美国经济。欧债危机原本是二战后欧洲国家长期实行“高工资、高福利”政策导致经济发展迟滞的结果,当前不可能有“立竿见影”的解决办法。然而,当今的欧盟,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虽经受金融危机的冲击,经济实力并未大为削弱,只要从实际出发,开源节流,着眼长远,欧元区就不会解体,欧洲一体化必将会以“多速欧洲”推进。  相似文献   

13.
普京的"融入"欧洲战略及其前景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俄罗斯是地跨欧亚的国家,它属于欧洲或亚洲,既是一个客观定位问题,更涉及其发展方向。普京提出俄罗斯应“融入”欧洲,是想通过明确对该问题的认识,凝聚国内意见和力量,抓住欧洲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时机,在“新的共同价值观基础”上,与欧洲共建“统一政治、经济和安全空间”,以使俄能够搭上欧盟和欧洲一体化的“列车”,实现振兴国家的愿望。但是,以欧盟为中心的欧洲虽然也提出与俄共建“统一空间”,实质上却没有准备将俄纳入到他们所设想的“欧洲一体化”进程中,而只是想以此为手段,与俄建立更加稳定的合作关系和机制,以促进俄继续朝着西方希望的“民主化”方向改革。这种目标上的差异必将影响俄欧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普京“融入”欧洲外交的努力尽管对俄有益,但道路必将漫长、曲折,所达程度也将有限。  相似文献   

14.
德法人士谈国际形势及欧中关系今年5月末、6月初,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应德国阿登纳基金会的邀请,由宋宝贤副所长率团访问了德国;又应法国《国防评论》邀请到巴黎进行了访问。此行的目的是与两国官员和学者讨论德中法中关系、欧洲安全及世界格局等问题。德法人士介...  相似文献   

15.
今年10月18—19日,法国、德国和俄罗斯领导人在法国多维尔会晤,就俄与北约关系和建立欧洲新的安全体系等重大问题进行磋商。在11月北约和20国集团峰会等重要会议举行之前,三国领导人举行政策提前“协调会”,其目的在于法德欲借此说服俄软化对北约在欧洲部署导弹防御等问题上的立场,俄也想探讨建立与欧洲和北约关系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主权债务危机影响下,欧盟内部力量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德国“再次崛起”,成为欧盟内实力最强、影响力最大的国家;与此同时,欧盟力量重心加快向北方国家倾斜,南方国家地位和影响力大幅下降;欧元区相对于非欧元区国家的地位和影响力也趋于上升。欧盟力量格局的变化和调整实际上是成员国之间关系以及欧盟超国家机构与成员国之间关系的重塑,将不可避免地给欧洲一体化发展带来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欧债危机与当前欧洲一体化面临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乐宪 《和平与发展》2012,(1):46-50,69,70
欧债危机暴露了欧盟经济治理体系的内在缺陷,使得欧洲一体化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伴随欧债危机的社会经济动荡和欧盟内部纷争将是近期欧洲政治生态的主色调。同时,欧债危机也促使欧盟内部、特别是欧元区必须加快财政经济政策一体化的步伐。完善和强化经济治理体系,意味着欧盟需要进行必要的条约修改,展现更强有力的政治意志,并需要推动政治联盟建设的配套措施。因此,欧债危机也可能成为深化欧洲一体化建设的催化剂和契机。  相似文献   

18.
作为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扮演“领头羊”角色和起“发动机”作用的欧盟核心国家,法国和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发展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今年1月22日正值《法德合作条约》(又称《爱丽舍宫条约》)签署40周年,以此为契机,法德关系明显提升,取得令人瞩目的实质性新进展。  相似文献   

19.
海外维和:国防政策调整与军队改革的产物德军维和行动的产生与演变,是与冷战后德国国防政策的调整及军队的相应改革分不开的,而这最终又应归因于德国外部安全环境的根本性改变。一方面,随着苏东剧变、两德统一和北约、欧盟的相继东扩,德国已从原先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前线国家”,变成被友邦环绕的“欧洲中心”;直接性的大规模入侵威胁消失,使德国大批分兵参与国际维和成为可能。但另一方面,欧洲乃至全球的动荡和不安定因素仍然很多:素为欧洲“火药桶”的东南欧地区及前苏联地区被冷战掩盖、一朝复苏的民族、宗教矛盾及领土纠纷,层出不…  相似文献   

20.
社民党修改外交和安全政策的原因是:欧洲核战争威胁、绿党的崛起、党内左翼势力增长,为重新执政开辟道路。调整的内容:维护和平是首要任务;修改德国统一政策,承认两个德国;提出“第二个东方政策”;对美国更加独立;重视第三世界的作用,以及“共同安全”的思想。社民党新的政策思想,反映了欧洲人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愿望和独立自主的倾向,它有可能对今后国际关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