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和信息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在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中国的民间社会组织正逐步发展起来,并日益成为现代化建设中的一支重要社会力量,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民间社会组织的发展是现代化进程的产物,是当代中国经济发展、政治民主、社会进步的现实反映。加强对民间社会组织的培育和监管也是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推动人权事业进步与发展的一项长期任务。  相似文献   

2.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体育交流有利于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如何实现体育交流的制度化、系列化、常态化,以有效发挥体育交流合作对双方合作关系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中国和东盟体育合作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如何构建中国—东盟体育合作的共同体,认为应从组织管理、可持续发展、体育合作产业三个方面的机制建设为框架,以统筹规划共同打造中国与东盟体育合作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中国与东盟国家加强合作交流有利于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而体育交流是深化中国—东盟友好关系的有效方式,不仅有利于中国的体育发展、有利于提升东盟国家体育的国际竞争力,而且有利于促进国际体坛公平新秩序的建立.本文对中国和东盟体育产业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如何实现中国—东盟体育产业携手并进,共同打造中国—东盟体育产业合作发展的空间和路径.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是巨大的, 它改变了中国人的经济、政治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 加快了中国社 会精神文化的发展。全球化在促进中国公民社会的形成和壮大时, 也推动中国社会民主政治文化的发展, 提升了 中国社会道德水平和道德风貌, 培育了中国公民的自主精神和文化素质。近年来中国政府在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 设方面采取了有效措施:加强道德教育, 培育健全的道德文化;加强公务员的培训和廉政教育, 推广廉政文化;加强 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 发挥互联网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促进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 质的提高;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 传播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5.
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途径探析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社会的普遍活动,带有鲜明的社会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为了发挥自己的社会功能而构建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工程,同时也是在主体的共同参与下,不断适应、改造与发展社会的过程,它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的变化发展保持一致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东盟成立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在人类发展、社会福利和保护、社会公正和权力、环境可持续发展以及建立东盟身份认同等领域内开展合作,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合作机制以推动东盟社会文化发展。中国—东盟社会文化合作和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的建设经验有相通之处,坚持开放包容、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以政府交往和民间交流并重的方式进行合作。以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成立为新契机,中国应正确认识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的发展现状、中国在中国—东盟合作中的定位以及中华文化在东盟的影响力,以推动中国—东盟社会文化交流,实现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7.
海外华文教育的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文教育是指海外华侨华人来中国学习中国语言文化和华侨华人在所在国对华族子女所进行的中华民族语言文化教育。海外华文教育是中国语言文化教育在国外的一种延伸,与中国有相通之处,但由于地域、风俗、当地政策等原因,海外华文教育又具有独特的发展特征。目前,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华文经济价值的提升,海外华文教育愈来愈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陈嘉庚先生创办教育的经历说明:现代教育对加强移民社会的内部团结和与其他社会的联系,即社会纽带,具有重要的作用;移民接受的教育决定了选择哪一种社会纽带的自由。但是,在不同的移民社会,由于所受教育不同,形成的社会纽带和选择社会纽带的自由也是不同的。现代教育的发展将为移民提供更多的选择自由。  相似文献   

9.
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国际思潮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资本主义大讨论持续深入,中 国模式备受关注;全球治理理念深入人心,公民社会不断发力;“负责任主权”观念深化,“保护责 任”进入实施阶段;西方社会民粹主义发展,中东地区伊斯兰主义升温。国际思潮最新演变的趋势 进一步表明中国全球影响力的快速上升,同时也使中国面临越来越复杂的形势和日益变化的挑 战,中国外交需要妥善处理好各种关系,继续主动融入国际体系,扩大中国话语权,促进更广泛的 国际合作,推动国际秩序健康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确认识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逻辑关系与体系结构,是新时代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开展国家安全工作的重要思想基础。西方政治思想中“社会产生国家”与“国家决定社会”两种较为主流的理论观点,都明确了国家对社会秩序和个人权利的保障作用。马克思主义则从社会决定国家出发,强调国家维护安全的外部职能与社会管理的内部职能,确立了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理论分析框架。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性发展,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呈现嵌入性、同构性与层次性的特征。新中国成立以后巩固新生社会主义政权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首要任务;改革开放后突出强调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为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服务;中共十八大之后,中国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统筹发展与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应当遵循国家安全中央事权与社会稳定地方事权的治理事权逻辑,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二分治理结构下国家、政府、社会治理层级逻辑,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法治逻辑,国家安全风险与社会稳定风险的风险治理逻辑,以更好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