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相互间因历史和现实的情感体验,极易导致认知偏差的发生.而两者间不客观不全面地认知,夸大了两种文明的差异,而这种被夸大的差异转而再次影响双方对对方的认知与评价,如此周而复始,严重伤害了双方的民族和宗教文化感情,进而加深双方的裂痕,导致更为剧烈的冲突.  相似文献   

2.
冯基华 《西亚非洲》2007,15(8):44-50
犹太文化的同一性与多样性是犹太文化自身存在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既对立又统一;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犹太文化与异质文化的矛盾、冲突(反犹、排犹)虽然破坏了犹太文化在寄居地与异质文化的融合趋势和进程,拉大了犹太文化与异质文化间的距离,但实际上对保存和弘扬犹太文化产生了"积极作用",犹太文化正是在异质文化的排斥下保持自己民族特性的。从发源到后来的历史演变,犹太文化在与非犹太文化的冲突与整合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从而使其同一性与多样性并存,并以特有的风貌载入世界文明史册。  相似文献   

3.
美国-伊斯兰世界关系与"文明的冲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与伊斯兰世界间互不信任、渐行渐远成为国际关系的重要特点。导致双方关系紧张的原因很多。“文明冲突”的因素的确存在 ,但主要应归因于美国的相关政策。冷战结束以来 ,意识形态斗争并未完全被“文明的冲突”所取代 ,价值观的对立与“碰撞”凸显。不同价值观并非水火不容 ,关键是避免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人。现在还不能说不同文明之间已经全面发生冲突 ,但是迫切需要进行文明间的对话  相似文献   

4.
当代国际冲突中的宗教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宗教文化的对立与冲突是冷战后国际和地区冲突的焦点之一 ,具体表现为宗教因素引发民族冲突与地区冲突 ,以及宗教极端主义与国际恐怖主义的结合破坏世界和平。但是 ,宗教冲突决非纯粹的宗教战争 ,宗教冲突的真正根源在于政治与经济之间的矛盾运动 ,在于各种政治集团和社会力量围绕利益问题所做的争夺。注重宗教因素与国际冲突的关联 ,客观分析其间的互动规律 ,并由此制定相应的文化策略 ,应该成为国际问题研究和宗教问题研究的共识  相似文献   

5.
清真寺之所以能够成为伊斯兰文明的符号象征,既表现为经训等文化原典中大量经文的系统阐释,又凸显出清真寺在创造伊斯兰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具体实践中所发挥的重要建构作用;伊斯兰传播的历史既是清真寺的建设历史,也是穆斯林的移民历史,清真寺在伊斯兰文明向世界传播的过程中扮演了文化符号与传播媒介的双重角色,并在穆斯林由游牧--定居--寺市并存--伊斯兰城市--伊斯兰国家--伊斯兰文化圈--全球穆斯林教缘共同体的形成中功不可没;对于清真寺在伊斯兰文明发展中应扮演怎样的角色这一问题必须予以足够重视:充分发掘宗教礼拜场所先在的精神资源优势进行对话,以形成教际对话的长效机制;沙特阿拉伯国王阿卜杜拉和爱资哈尔的伊玛目已在不同层面承担起全球化时代宗教领袖的责任,他们的对话精神值得倡导;拥有清真寺这一话语平台的阐释者应秉承伊斯兰"创制"传统对经训做出合乎时代精神的诠释,以维护伊斯兰文明的阐释权威性.  相似文献   

6.
历史证明,东西方文明的复兴都是文明再造的结果。一种文明能否通过再造而复兴,取决于其自我更新活力和适应客观环境变化的自我调整能力。西方文明在中世纪后半期复兴、在近代崛起并在世界占据主导性地位,是彻底摆脱了欧洲古典文明束缚后诞生的新文明在与其他文明不断交流、激烈碰撞过程中,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全面再造的结果。阿拉伯文明则在近东文化和欧洲文化的交融中再造并崛起,对中世纪前半期世界文明的发展发挥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崛起,也是文明再造的过程。1840年至今,中华文明亦一直处于打破旧束缚、持续再造的过程中。东西方文明兴衰的规律表明:文明复兴的过程必然是文明再造的过程,文明唯有再造,方可复兴。文明的再造,是对传统文明扬弃更新的过程,既包含对传统文明优秀成分的继承和升华,又须摆脱传统文明糟粕成分的禁锢和束缚;既要保持自身文化的营养,又须汲取外来文化的活力。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正以前所未有的气势和力度继续中华文明的再造,从东西方文明的兴衰规律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7.
文化全球化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全球化是指随着人类交往关系的发展,不同文化模式之间的交流日益广泛和深入,彼此之间相互认同、相互融合的程度不断提高,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某些文化通性的趋势.从长远来看,文化全球化过程虽然始终伴随着价值差异所引发的各种矛盾,但从总体上看,在多元互动的基础上,人类的文化间性将越来越小,而"重叠共识"将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8.
当代伊斯兰文明的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伊斯兰文明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在包括全盘西化论、复古主义等思潮相互交锋、此起彼伏、此消彼长、错综复杂的矛盾运动中,还存在着一种没有响亮的口号,平和、低调、宛如润物细雨的"中道主义".它对传统与现代、理性与信仰、继承与创新、本土文明与域外文明的协调性努力,具有寻求自身文明的创造性转化的勇气和胆识,显示出严谨、扎实、稳健、理性、灵活、务实的特点,受到伊斯兰世界各国、各民族、各阶层越来越多的人们的拥护和响应;它还具有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代表伊斯兰文明新的发展趋势,对本地区的政治、文化和对外关系潜移默化地产生影响,理应引起我国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文明的冲突本质上是归属不同文明的个体的冲突。个体为获取生存资源而斗争,根本矛盾在于资源的稀缺性。当自身不足以有效获取资源时,个体倾向于依一定方式或标准组合,文明是方式的一种。然而,不同文明之间并非如亨廷顿想象得那样易于起冲突,存在于文明间的缓冲区域便是冲突的掣肘因素之一。缓冲区域随着文明边界的出现而出现,在宏观和微观断面上均清晰可见;它是文明间共有知识的具体表现,经济贸易、文化交流、民族混居和通婚等因素则是其形成的动力。  相似文献   

10.
文明对话的国际关系意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国倡导和推动的不同文明对话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明间关系和国家间关系的重要发展,是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当今时代的特征性表现.本文从国际关系的角度,认为文明对话不仅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且在国际对话趋势的深入发展、国际文化关系的进一步文明化、回应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和探索国际关系新范式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文明对话将继续赋予国际关系更多的"文明精神".  相似文献   

11.
政治文明与中国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存刚 《国际观察》2004,4(3):34-41
本文在对政治文明与外交的关系进行逻辑分析的基础上 ,比较系统地回顾了 1 94 9年以来中国政治文明与外交的关系 ,概括了这一关系的基本特点 ,并对中国政府在未来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建设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红山文化自发现以来,调查和发掘的遗址超过500多处。这些遗址大都是红山人居住地,即使墓地,规模也不大。在1980年代以前,神秘的红山墓葬却一直没有见到踪影。  相似文献   

13.
This essay makes a comparative assessment of two works dealing with contemporary India. Gupta explains why India has not taken off despite its impressive growth. Nilekani examines the ideas that have shaped the debate about India's development. The essay argues that Nilekani is more optimistic about India's future than Gupta. Gupta's book is a major work that will stand the test of time. Nilekani's book is novel in that he is an entrepreneur who became an author. These are contrasting works. Gupta asserts that growth in India has not led to development. Nilekani argues that India's growth has become more broad-based. Gupta says that the statistics behind India's success hide its underlying failures. Nilekani considers growth to have become more broad-based. Nilekani's moral vision is concerned with ideas, Gupta's is with people. The essay concludes that Indians may be too optimistic about their achievements, but India also has successes to show.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东亚崛起 ,伴随着东亚文明的发展 ,激发了人们对东亚文明创立的文化探源 ,认为儒家文化是东亚文明的原动力。然而 ,事实却不尽然 ,儒学作为一种文化因素确曾对东亚的腾飞起过积极作用 ,但其本身在东亚文明发展中自始至终都面临着如何创新的问题 ,进入 2 1世纪 ,儒学如何创新已日为紧迫。  相似文献   

15.
16.
非洲大陆被世界公认为主要的人类发祥地之一,曾创造出富有自己特点的灿烂文明。然而,从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在非洲的殖民统治和欧洲中心论在国际学术界的长期影响,非洲文明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非洲黑人文明则干脆被否定。近一段时期以来,有关“文明”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黑非洲文明问题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开始引起重视,国内非洲学界对非……  相似文献   

17.
喀麦隆史前文明是研究喀麦隆历史的重要问题之一。综合该地区在古代气候研究、出土石器研究,以及人种学研究方面的成果,可将古喀麦隆划分为旧石器、新石器、铁器、氏族社会时代。喀麦隆土著社会的发展因西方殖民者入侵而减缓,但在西方殖民者到来之前,喀麦隆地区已经产生自己的本土文化,该地区土著居民已经创造出自己的文明,各部族已经相继进入到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18.
占婆(公元2~17世纪)是东南亚地区最早出现的国家之一。8世纪以前的中国史籍称之为“林邑”。《水经注·温水条》记载 :“林邑建国 ,起自汉末。初平之乱 ,人怀异心 ,象林功曹姓区 ,有子名逵 ,攻其县 ,杀令 ,自号为王。值世乱离 ,林邑遂立。后乃袭代 ,传位子孙。”按其地望 ,位于中南半岛东南沿海 ,即从近日越南北部河静省的横山关 ,向南一直延伸到平顺省藩切。到10世纪时 ,占城的疆域大致是东临南海 ,北接今越南义安省 ,南面与西面同真腊交界。公元10世纪末起 ,占城不断受到越南封建王朝和吴哥王朝的攻打 ,到1693年被控制越南南部的阮氏政权…  相似文献   

19.
The modernization process starting from the West, a result of long-term accumul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civilization in the past several thousand years, is one stage in and integral part of the entire modernization evolvement of mankind.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