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5月12日,俄罗斯联邦总统梅德韦杰夫签发第537号总统令,批准了《俄罗斯联邦2020年前国家安全战略》(以下简称《战略》),同时宣布废除1997年12月17日由叶利钦签发的《关于批准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构想》的第1300号总统令和2000年1月10日由俄联邦代总统普京签发的《关于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构想》的第24号总统令。 相似文献
2.
本文追溯《五国防御协议》(FPDA)自1971年签定至今的演变历程。它详述了《五国防御协议》的三个主要部分的发展情况:区域统一防御系统(IADS)、政治军事对话结构和军事演习计划。此外,本文还力图把《五国防御协议》置于东盟、东盟地区论坛、地区内部双边军事关系和与美国的防御关系所起的安全作用的背景下。本文认为,尽管《五国防御协议》组织在维护地区安全方面的作用不能等同于美国的军事贡献,而且这个集团肯定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但它却有助于提高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对付不仅是传统的安全威胁,而且是日益不对称和非传统的挑战的能力,从而有助于全面维持地区安全。 相似文献
3.
我国《合同法》第39条采用“格式条款”而摈弃“格式合同”的概念, 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 《合同法》对格式条款如何订入合同没有规定。研究格式条款如何订入合同对合同相对人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合同法》第39条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5.
UNCLOS中尚存灰色区域,没有对海洋科研、军事测量等词语进行界定,导致条款的不同解释和争端。主要原因在于其既是政治性协定又是法律协定。UNCLOS的大部分内容都相互联系并构成一个整体,为一揽子交易。美国并未批准UNCLOS,却常选择性援引相关权利条款,规避义务。根据《维也纳条约法公约》规定,第三方享有条约下的权利并非没有任何限制;第三方应受习惯国际法规则和强行法的约束;应根据VCLT来解释UNCLOS。应在整个国际法体系下理解条约对第三方的法律效力以及海洋科研条款的含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探讨全球化时代国家安全面临的新挑战,特别是亚洲金融风暴与美国9.11事件的发生,使得传统意义的敌人已经变成不可预测,此时国家安全也就面临着一种不可预期的危险-风险.如何对这种不可测的风险加以管理,确实是全球化时代国家安全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7.
普京时期俄罗斯的欧洲安全政策可以称之为"回归欧洲"政策。尽管普京执政期间该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战略目标。新的领导核心"梅普组合"形成后,对其欧洲安全政策进行一系列的调整。未来俄罗斯的欧洲安全政策将以追求国家安全和欧洲安全事务平等发言权为目标建构其欧洲安全政策,从战略退缩走向积极防御,将重建"俄控区",运用经济手段,加强对欧洲国家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自从美国提出导弹防御系统之后,它已成为国际上争论不休的热点话题。从与其相关的国际法领域来看, 最有影响力, 最具权威性的《外空条约》似乎已难以有效地禁止此类武器的研制和部署。通过对NMD和TMD 技术性能的研究及对涉及到《外空条约》相关条目的具体分析, 可以看出20 世纪60 年代制定的《外空条约》在很多方面已难以胜任指导规范人类外空实践的任务。从这一意义上来说, 制定一部新的《外空条约》或对其作重大修改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
作为指导美国新世纪“反恐”背景下国际政策的第二份纲领性文件, 2006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将对布什总统余下任职期间里的外交政策产生重大影响, 因而直接体现了未来一段时期美国霸权主义的主要发展趋势。中国作为美国霸权主义的主要打击对象, 必须准确把握这些趋势并制订行之有效的反霸对策, 才能有效维护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0.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60多年来,澳日关系的变迁是国际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一个表征。澳日不久前签署的《防务与安全声明》无疑是两国关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文件,为两国防务与安全合作提供了政策性指导,并将推动两国关系由"建设性伙伴关系"走向准同盟关系。 相似文献
11.
2012年12月19日,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批准了乌兹别克斯坦关于退出该组织的申请。这是乌2006年8月重返集安组织以来的再次退出。此举的深层次原因是乌对外政策目标与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空间一体化进程矛盾的积累。退出之后,乌将继续在美国和俄罗斯之间寻求一种更加谨慎的平衡关系。乌的退出,对集安组织的负面影响有限,将促使俄罗斯加强该组织内部一体化。 相似文献
12.
2009年2月4—5日,在莫斯科召开的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简称集安组织)成员国特别峰会上,俄罗斯、白俄罗斯、亚美尼亚、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七国总统签署建立集体快速反应部队的协议。快反部队的建立进一步加强了集安组织政治军事凝聚力,对该组织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欧盟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的近期发展、以及这种发展在美国和北约引起的反响及美国的对应措施进行了阐述,对大西洋联盟关系以及最近发生的"9·11事件"对美欧关系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4.
15.
非洲集体安全机制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非洲集体安全机制是非洲国家开展合作与一体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非洲人民努力实现联合自强、集体自力更生的重要表现。冷战时期,非统在建立非洲集体安全战略和安全机制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冷战结束后,随着地区形势的变化及非洲地区主义的新发展,非洲国家在地区安全一体化中进行了新探索,在深化泛非层面冲突控制机制的同时,积极鼓励次地区组织强化预防和处理冲突的能力,且以综合安全战略作为非洲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理念和思想基础。此外,笔者还对非洲国家进一步完善集体安全机制的建设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6.
Thomas Fedyszyn Author Vitae 《Orbis》2010,54(3):374-386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offer a radical proposal: NATO should unleash its potential as the world's premier cooperative and collective security organization by stepping down from being a European collective defense alliance. In other words, I argue that without renouncing territorial security guarantees in Europe, NATO will sacrifice its effectiveness in the new security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7.
18.
十月革命前二十余年,俄国与日、美等国在中东铁路上的激烈角逐中,虽然失去了中东铁路"南满"支线,但仍然控制着中东铁路东北北部的干线,并利用其对东北北部进行了二十余年的殖民统治。十月革命后,苏联在一段时间里失去了对中东铁路的控制,但它从来没有忘记再度操纵中东铁路。在复杂的东北亚国际关系中,1924年9月20日,苏联与中国东北的张作霖地方当局签订《奉俄协定》,恢复了苏联对中东铁路的大部分控制权。这不仅使苏联重返东北亚的政治舞台,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20世纪20年代东北亚国际关系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9.
中东地区人文环境特殊,战略位置险要,因而安全困境问题尤为突出.化解此困境的传统对策无外乎均势、集体安全和霸权体系三种.但由于强权政治的特点和内在的缺陷,这三种对策都不可能有效化解中东的安全困境,国际社会应帮助中东各国缩小彼此间在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上的悬殊差距,并进而推动该地区的经济合作和地区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20.
朝核问题研究:从六方会谈到地区安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历时5年,经历了极其艰难的历程。看似回到了原点,但仍不失为东北亚地区有关国家对于建设地区安全机制的一次有益探索。当前,由于有关国家对安全威胁的性质和特征在认识上的差异以及各国政策目标的不一致,在建设东北亚多边安全合作机制问题上的认识差距依然很大.但六方会谈的基本形式和发展思路仍为各国有识之士所认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