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世界大国与战略环境:中国国际角色的新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考察中国作为潜在世界大国的战略环境,本文引入了四个指标:中国国际角色变化的动力、大国关系的新态势、中国国民的大国心态、国际社会的认知.前两者属于"硬实力"范畴,后两者属于"认知"因素.以此为出发点,本文以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客观分析中国当前的国际战略环境.在此基础上,本文指出塑造有利中国的战略环境,其关键仍在国内.对外,中国则应继续保持敢于担当、谦虚平和的大国心态,更加坚定地发展与相关国家的友好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国际角色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角色定位是国家对外战略中一个重大的基础性问题,属于战略哲学范畴。中华民族的复兴以及伴随而来的与国际体系关系的深刻调整,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中国国际角色的确立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实现。在当前及未来相当长的时期里,国际体系的力量结构、中国与其他大国的战略互动、国际政治特征的演变等几方面因素对中国国际角色的选择具有根本性影响。中国国家利益的实现不能采取过于直接的战略途径,需要开发广泛的战略资源和回旋空间、经过曲折的道路和长期努力才可以达到。在国际体系中,中国应做一个积极自主的参与者,妥善处理与整个国际体系、包括与占主导地位的西方世界以及美国这个唯一超级大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孔令杰  王看  刘聪聪 《亚非纵横》2016,(4):69-86,124,125
自菲律宾于2013年1月提起仲裁程序以来,南海仲裁案成为国内外媒体追踪报道的热点话题。查明国际主流媒体关于此案的报道情况,梳理其常用报道手法,界定报道中常见的事实错误,比较总结其与中国官方媒体的对抗焦点,显然有助于我国在最终裁决出台后做好关于该案的外宣工作。2013-2015年间域外主流媒体报道情况的调查研究表明,它们共采取了先声夺人、片面报道、曲解事实等八种报道手法,存在中国主张整个南海的主权等八个常见事实错误,与中国官方媒体在案件起因、中方立场政策合法性等六个方面存在直接的观点对抗。国际主流媒体对该案的报道具有明显的主观性、片面性、误导性,影响国际社会对案件形成客观认知,严重削弱了我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国际话语表达。我国宜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基本原则,积极采取必要和适当措施,加强该案的外宣工作,努力将该案对我国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4.
根据角色理论,一国国家角色的构建需要在当前国际体系的背景下,通过内部定位与外部预期的互动才能得以实现。在互动的过程中,定位与预期往往会出现偏差,从而导致角色冲突的出现。角色冲突是国家角色构建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而中国在东南亚的国家角色构建正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角色冲突,这些冲突不仅为中国推进周边外交带来挑战,也为与东盟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和“命运共同体”带来一些阻碍。鉴于引发角色冲突的原因不仅涉及中国自身角色定位与东盟国家的传统认知思维,还受到来自域外守成国的影响,因此缓解角色冲突需构建一套完善自身角色、照顾他者情绪且能应对“不怀好意”冲击的“组合拳”。  相似文献   

5.
"角色理论"是当代国际关系理论界分析国家外交政策制定与实施的重要范式。在角色理论的分析框架下,影响一国外交政策制定与实施的变量主要是基于国家角色定位基础之上的角色身份与角色预期。本文通过考察俄罗斯在能源领域的角色定位,分别分析了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两个层次影响俄罗斯对中国能源外交决策中角色身份与角色预期的变化。在国内政治层面,影响俄罗斯能源外交角色身份的主要是其决策参与者,包括俄罗斯总统、中央官僚机构、大型国有能源公司以及地方政府。在国际政治层面,影响俄罗斯能源外交角色预期的主要是俄罗斯与中国能源对话机制、俄罗斯对东北亚能源结构的认知以及与西方能源关系的变化。本文通过角色理论的分析范式总结了俄罗斯对中国能源外交的决策逻辑并将中俄近年来能源合作取得突破作为案例分析了这一决策逻辑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马丁·怀特认为国际政治不单是权力政治, 它还包括由信仰和学说引发的国际革命, 国际社会的生活由革命时期和非革命时期组成, 几乎各占一半。国际革命对国际社会、对战争与和 平、对外交关系产生了重大而又复杂的影响。由此, 马丁·怀特对以权力政治为国际政治的常态而 以国际革命为不正常或异类的传统的国际政治观念提出了挑战。马丁·怀特指出对于国际革命的 忽视和误解, 表明国际政治的研究和实践中存在一些错误的导向和严重的错误, 那就是对人类的信 仰和动机的无知。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中国的角色定位和国际责任、中国的国际战略、中国外交的实践分析与理论思考、国际关系理论与中国外交等方面系统介绍了在复旦大学召开的"中国外交与国际关系理论"2006年度国际青年研讨会.  相似文献   

8.
从国际角色理论出发可以认识到,角色定位对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国际角色应随着世界秩序的变迁而做出调整。由于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快速提升,中国在国际体系中地位的结构性变化引起了当今世界的关注,并产生对中国国际角色的多重复杂预期,甚至引发了中国国际角色的身份困境。对此,我们首先需要冷静分析,从基本理论出发,厘清国际角色定位的主客观因素,辨析当前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结构性位置;与此同时,应当寻求发展目标与国际角色的合理对接,从而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助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运用建构主义中的角色分析理论,分别从欧盟、北约和世界三个层次考察德国在外交政策的角色预期和角色认知中的矛盾与冲突,认为德国在三层行为体系中都面临着相互冲突的不同角色定位.德国没有做出明确选择的本质在于德国始终在欧洲认同与自主意识之间徘徊不定.这种认知冲突直接导致了德国外交行为中的模糊与摇摆.德国只有尽早对自身归属做出最后的选择,才能走出外交理念与行为的窘境.  相似文献   

10.
联合国改革与21世纪国际秩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秩序包括作为客观秩序的国际格局与作为主观秩序的国际规则两方面,联合国是当今国际秩序最重要的载体。联合国改革包括以安理会为焦点的机构改革及发展、安全、人权三大领域的改革。安理会改革之争的实质是国际格局面临调整,联合国三大领域改革之争的实质是国际规则面临变革。联合国改革之争反映了国际社会不同力量之间对21世纪国际秩序的不同看法与诉求。  相似文献   

11.
国际机制理论与国际法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机制理论与国际法有密切关系。本文在对国际关系理论与国际法研究关联性 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国际机制"法制化"趋势和国际机制理论对国际法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美国国际战略和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于1 962年成立,是现在美国国内规模最大的国际问题研究机构,总部设在华盛顿。该研究中心是一个非党派、非政府的民间国际问题研究机构和免税组织。40多年来,国际战略和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一直以宣传世界各国领导人关于现实中的重大国际问题和对未来的全球性问题的战略观点和政治决策为工作重点。该研究中心与很多国家的政要保持着密切的接触,与世界各国的3 0多个知名研究所有项目合作。国际战略和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尤其是美国国会十分看重国际战略和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的研究能力,认…  相似文献   

13.
AD International     
《Orbis》2004,48(2):204
  相似文献   

14.
凯尔国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凯尔国际(CAREInternational)是与牛津饥馑救济委员会(Oxfam)有同样性质的大型人道主义救援和发展组织,不过凯尔的财力更雄厚。近年来,一些西方媒体披露凯尔曾在索马里、波黑和科索沃等地从事情报收集和政治活动,违反了其奉行的独立原则,这些报道给凯尔带来困扰,冲击了其长期形成的国际声望。  相似文献   

15.
国际扶轮社     
国际扶轮社(Rotary International)与国际狮子会、同济会(Kiwanis International)和国际青商会(Ju-nior Chamber International)号称为“国际四大社团”,其中国际扶轮社成立时间最早,它与狮子会在组织机构、活动内容和运作方式等方面十分相似。 一、组织概况 国际扶轮社成立距今已近百年。1905年2月23日,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律师保罗·哈里斯(Paul P.Harris)与3位朋友——分别是煤商、成衣商  相似文献   

16.
非政府国际组织发展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简称NGO)主要是相对于政府组织而言,在国际社会,非政府组织相对于政府间国际组织(Intergovernment Organization,简称IGO)而言。非政府组织的兴起是20世纪后期重要的政治和社会现象之一,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兴起则是20世纪后期国际社会的重要现象之一。NGO在国际舞台上正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NGO在许多国际组织和  相似文献   

17.
大赦国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后,在人权国际化大潮的推助下,人权组织的影响迅速扩大。目前,国际上这类以维护人权为已任的非政府组织约有2300个,规模从几个人到上百万人不等。其中,大赦国际①(Amnesty Intemational)是规模最大的非政府人权组织。  相似文献   

18.
国际社会与国际体系概念的辨析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社会这个概念现在用得非常普遍 ,但是 ,国际体系这个概念并没有消失。国际社会是英国学派创立的 ,其中又分成强调规则和规范与共享文化价值两派。他们认为 ,国际体系是条件 ,是源泉 ,是最先存在的一种概念 ;国际社会则是国际关系发展的一个高级阶段 ,一种结果。中国学者在划分国际社会和国际体系界限时具有模糊性 ,实际上两者的发展关键是内涵指标不一样。学者布赞提出的国际社会是由异质性和同质性社会互动后产生的理论突破了西方文化统一全球的囿见。但是 ,国际社会作为一种分析框架有其先天性的弱点 ,过分相信和依赖规范、理性的大国间均势和统一的价值观的力量 ,无法重点性地构建和反映现实的力量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9.
国际关系主流学派在违反国际规范原因分析上仍存在较大分歧.理性主义学派认为违反国际规范是国际规范与国家利益相互冲突造成的.建构主义学派则认为是由于国际规范参照系模糊性与特定国际环境下决策的观念导致的.国际政治心理学认为,决策者的动机偏见使得决策者在解释其政策和外部环境时,出于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将违反国际规范视为社会可接受的行为.此外,国际规范中存在多元的参照系数和决策者对于国际环境不同认识,使得决策者在违反国际规范时在心理上心存侥幸或者刻意采取不同的标准对其行为进行解释.也就是说,违反国际规范的行为是由于国际规范本身相对的模糊性和决策者对于规范本身认知上的主观性造成的.文章试图在分析违反国际规范行为心理因素的基础之上,探究理性主义和建构主义在违反国际规范愿意分析上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20.
Why do some countries repeatedly experience military coups while others seem immune? Are countries more prone to military coups when faced with external threats? The answers to these questions still remain contested: While several scholars hold that countries facing external threats are more vulnerable to coups, others argue that such countries are actually more secure from coups. I argue that by failing to distinguish between immediate and acute threats, caused by wars and militarized conflicts, and chronic threats from a state’s international security environment,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ignores the possibility that these two types of external threats differently affect the likelihood of coups. I propose that wars and militarized conflicts, infrequent and often short lived, decrease coup propensity, while a threatening security environment increases coup risk. I find strong supporting evidence that the presence of chronic international threats increases the likelihood of coups while acute international conflicts lower that likeliho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