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明博政府的实用主义外交与中韩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博就任韩国总统后推行实用主义外交战略,在维护国家安保利益方面强化韩美同盟和建构韩美日安全协作机制:在谋求经济和能源利益方面扩大与中国和俄罗斯的全面合作。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韩美同盟构成李明博实用主义外交战略中的两大政策支柱。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韩国外交面临着一种两难选择的困境.通过对60余年来韩国外交历程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以政权存续为主要目标的安保外交时期,这种困境是不存在的;而进入冷战后的统一外交时期之后,韩国在包括对美外交与对朝外交、和平外交与统一外交、同盟外交与均衡外交等一系列问题的处理原则上在全社会(包括政治精英和社会大众)还没有形成广泛而稳定的共识,从而使韩国的对外政策在近年来表现出随着政府的换届而不断摇摆、缺乏稳定性的特征,整体反映出韩国在处理朝韩关系及统一问题上的不自信.韩国只有在这些重大的外交原则问题上形成广泛而稳定的共识才有可能摆脱目前的困境,进一步推进统一外交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实用主义"是一种从现实出发,在尊重可行性的基础上,以行动效果作为衡量标准的思维方式。李明博政府在韩国执政以来,试图在"实用主义"的指导下调整其对朝政策。然而,在具体政策实践中,李明博政府的对朝政策却因为坚持"零和博弈"的利益观、"消极被动"的合作观、"僵硬对抗"的安全观而走向"实用主义"的反面,进而使其对朝政策陷入困境之中。"实用主义"理念的异化是造成李明博对朝政策困境的根源。  相似文献   

4.
进退失据:检视李明博的内外政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自李明博政府执政以来,韩国国内外政策起初设定的目标几乎全面落空.由于牛肉风波及接蹱而至的全球金融风暴,韩国经济大有陷入第二次金融危机之虞,不仅所谓的"747计划"很可能成为空中楼阁,而且李明博政府目前根本无力在国内达成应对危机所必需的政治共识.对外政策方面,韩美同盟修复与扩展的议程众多却无实质性举措,美国对朝政策的急剧变化更使韩国手足无措;韩中双边关系虽有提升之名却无突破之实,南北关系在朝方的步步紧逼之下更是走到了全面断绝的边缘.深陷内外危机,却处处应对失策,李明博政府的执政能力正经受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5.
朴槿惠政府和文在寅政府在部署"萨德"问题上的政策均经历了摇摆的过程,后来都倾向同意部署,主要受美、朝、国内政治三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美国为确保对中俄战略优势地位而刻意强力推动,二是朝鲜加快核导开发步伐及朝韩关系日益紧张,三是韩国民众视安全问题高于一切且保守势力积极推动。韩国"萨德"政策的变化,反映出其外交政策从试图在美国和中俄之间保持平衡向依赖韩美同盟倾斜。由于美韩将"萨德"与朝核问题挂钩,撤销部署的难度很大。"萨德"部署牵动地区国家关系演变,给朝核问题解决、南北关系走向以及半岛和平稳定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李明博就任韩国总统后,放弃了金大中和卢武铉对朝实行的怀柔政策,转而奉行强硬的实用主义对朝政策。朝韩关系骤然紧张,引起了国际社会的严重关切。朝韩关系虽然在短期内进入冰冻期,但从长远来看,朝韩终究会走向缓和,并建立一种国与国之间正常的平等互利关系。  相似文献   

7.
对美外交一直是日本外交政策的"基轴".本文认为,以"9·11事件"为契机,日本重点实施并推进了对美、东亚、阿富汗周边的"反恐"外交,不失时机地推进其国家战略,不仅出台了反恐相关法案,朝"有事法制"迈进了一大步,也灵活地应对了日美同盟.  相似文献   

8.
安倍晋三的"战后外交总决算"与中曾根康弘的"战后政治总决算"一脉相承,在对外关系上表现出显著的历史修正主义特质,其实质是在外交层面由顺应"战后安排"向脱离"战后体制"转化,重点是谋求日朝邦交正常化和日俄缔结和平条约,并推动中日"化竞争为协调",改变有碍历史修正主义的"冷战结构"。安倍基于日本国家利益和修正主义历史观推行"战后外交总决算"出师不利,其所面临的困境难以克服。日本只有顺乎"历史正义"才是"构筑新时代东北亚和平与繁荣"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9.
胡汉民是国民党元老之一,1933年1月~1936年6月,胡汉民在广州创办了《三民主义月刊》,公开针砭时政。其中有关南京政府对日外交的论文十余篇,抨击南京政府依靠国联制日、求助列强抵御日本、国际合作外交以及对日妥协的外交政策;提出一系列抗日外交主张,即从直接交涉到武力抗战。并指出“降日是绝路”,抗日“是我们唯一的生路”。胡汉民既有借抗日而反蒋的目的,也表现了鲜明的民族立场,颇有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文在寅政府的自主战略旨在实现"和平与繁荣的朝鲜半岛",力求在努力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的基础上,不断提升韩国在朝鲜半岛事务中的主导作用。这既缘于其进步派执政理念,也有基于韩国国内国际现实政治的考虑。韩国实施自主战略增进了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拓展了韩国的外交空间和多边合作的外延。但美国仍是其最主要的制约因素,加之韩国国内保守派的干扰和阻挠,自主战略的部分诉求遭遇瓶颈。未来文在寅政府仍将坚持自主战略,从长远来看,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维护地区格局稳定,都需要韩国保有足够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11.
新形势下中国对朝外交政策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中朝关系逐渐向以国家利益为导向的"正常的国家关系"转变。2010年以来朝鲜半岛发生的多次争议事件导致局势不稳加剧,中国对朝鲜半岛外交及中朝双边关系面临微妙形势。分析当前中国对朝外交新形势,应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调整对朝政策:承担必要责任,摆脱被动牵制;撬动对朝"杠杆",发挥主动影响;遵循务实原则,谋求国家利益;理解对方关切,保持传统友谊,从而实现中朝关系长远而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文莱是东南亚石油与天然气等能源储藏量较为丰富的国家,而日本是石油与天然气等能源资源极为缺乏的国家。长期以来,东南亚是日本开展对外经济关系的重点地区。为减少能源进口来源地过度集中的风险,日本在已有与东南亚国家传统关系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对东南亚地区能源富产国的外交。  相似文献   

13.
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40年来,特别是近20年来,日本政局动荡,政策多变。与此相比,中国对日本政策则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与连续性。当然,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中国对日本政策重点和具体做法也会有所调整。这些主要是针对日本方面发生变化所作出的反应,同时也与中国国内外一些因素的变化有关。相关研究通常是日本专家学者热衷研究的题目,但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增进相互理解,中日两国互不为敌,相互支持对方的和平发展,符合两国共同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4.
俄远东地区经济的发展对全俄经济回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俄远东地区的经济发展落后,经济结构有待转型,人口流失,存在很多问题。并且远东与俄欧洲部分相距遥远,在很多问题上俄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远东的优势是与东北亚地区国家毗邻。东北亚地区是近年来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加强与东北亚国家,特别是与中国、日本、韩国的合作,有利于远东经济的飞速发展,俄政府也逐渐意识到这一问题,积极促进远东与东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毗邻,对俄贸易合作具有地缘、产业互补和双方政策等优势,但是受种种因素的制约,双方贸易发展并未取得大的进展。分析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的特点和存在的制约因素,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有助于促进我省对俄经贸合作决策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16.
试析岸信介内阁时期的日台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岸信介内阁执政时期是战后日台关系密切的阶段。这一时期 ,日台双方政治、经济、文化与“外交”等出现密切化的趋势。从本质上说 ,岸信介内阁的对台政策带有浓厚的冷战意识形态的特点 ,受当时东西方冷战对峙总体格局的制约。岸信介在对台政策上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 ,与美国签订新《日美安全保障条约》 ,插入了所谓的“远东条款” ,使中日关系恶化到战后两国关系的最低点。  相似文献   

17.
泰国北部美斯乐村居住着特殊的华人群体,他们历经坎坷,传承着中华的传统生活与文化习俗.美斯乐因自然条件优越、泰国政府扶持等原因使经济发展呈良好趋势.经济以种植业、旅游业、合作社为主要特征,存在旅游业发展遭遇瓶颈、人口结构性缺陷威胁村庄可持续发展等迫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