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际体系和中国国际定位的历史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国际体系的关系是一个国家对外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与国际体系的关系经历了从反对西方体系和两超控制的冷战体系,到积极参与现行国际体系并在其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的历史性变化.这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需要,也是中国调整国际理念和外交政策的结果,对中国拓展对外关系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西方国际政治学经历了由“单枝”到“大树”的发展历程,理想主义、现实主义、行为主义、新自由主义、新现实主义、建构主义等连绵不断,其中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构成了当代西方国际政治学的主流理论,而建构主义则不仅是对后冷战时代的一种回应,也是对传统国际政治学的一种深层次反思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纵横两方面论述了十月革命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从纵的方面看,十月革命是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抓住和利用了战争与革命的机遇,采取了社会主义崛起方式.十月革命避免了俄国领土、经济、政治甚至文化的分裂,保住了一个完整的、有潜力的主要国际关系行为体,为以后的苏联的崛起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从横的方面论,十月革命在当时的国际格局和世界体系中起到了非常独特的巨大的作用.俄国脱离资本主义集团,在西方无产阶级和东方民族解放运动之间架起了桥梁,但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又不得不与主要资本主义世界打交道.苏俄表面处境孤立、困难,似乎离开了国际舞台的核心而走向了边缘,实际上,苏俄的存在和发展是对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国际体系的挑战和否定.离开了苏俄的凡尔赛体系根基不牢、国际秩序长期不稳,欧洲格局在酝酿着重大变化.国际政治的重心出现了偏离传统西欧、向新兴苏俄和北美转移的迹象.列宁是国际关系理想主义学派思想的创始人之一,和平共处和国际主义是他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中东伊斯兰地区与西方主导下的国际体系处于紧张状态的基本观点,并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进行了简要说明,同时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确立了本文的研究视角.中东次国家行为体导致中东与国际体系关系紧张的根源在于: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中东地区体系的脆弱性、破碎性和可渗透性,创造了民族、宗教政治组织崛起的土壤,催化了中东地区次国家行为体的反体系运动.  相似文献   

5.
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体系经历了从西周时期以周王权为核心的单极霸权体系,春秋时期以周王权和霸权大国为中心的二元霸权体系到战国时期的多极体系.两周时期国际体系的转变从正反两个方面反映了道义观念在体系转变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从西周到春秋时期霸权体系的稳定与维持反映了观念对体系稳定的基本作用,而从春秋到战国时期体系的转变则是道义观念变迁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当前国际政治研究的主流理论--体系理论,基本上是以国家为行为体的,这不利于合并研究国内国际因素对国际政治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国际体系行为体的分析,重塑"国家决策者"的概念,从一个新的角度进行国际政治的体系研究,即通过分析体系层面的个人行为体,将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在体系层面上结合起来。本文认为,"国家决策者"在无政府状态的国际体系中进行的社会性互动和政治性互动(即他们的实践活动),是观察和理解国际政治的起点和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7.
权力理论是现实主义流派的核心学说, 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影响最深远的理论。 现实主义权力理论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修昔底德, 其后多位现实主义大师极大丰富了 该理论。按照对于权力的认识及研究方法的差异, 国际政治中的现实主义流派从诞生到今天大致 可以分为以摩根索为代表的经典现实主义和以沃尔兹及米尔斯海默为代表的结构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8.
21世纪国际体系转型析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代以来国际体系经历了两次大的转型,第一次是从松散、分散的区域型体系向集中、统一的全球体系转型;第二次是从英国主导的全球体系向美国主导的全球体系转型.当前国际体系正面临第三次转型,美国主导或者说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已难以为继,新的国际体系将向东西方共主方向转型.本文将在评析前两次国际体系转型的历史经验及其教训的基础上,探索国际体系转型的一般规律与启示,并试图对未来国际体系的转型方式、方向及形态等作前瞻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刘鸣 《国际观察》2001,(1):21-25
本文认为冷战后国际体系的形式正在发生变化,由以国家主权、平等权为基础的传统的权力竞争、权力平衡形式转向在强权支撑下的西方自由主义主导的形式.美国和西方国家正在强化以这种转变为基础的体系建设.文章希望发展中国家要审时度势,恰当利用矛盾,调整策略,确保自己在国际政治大变动过程中的利益与地位.  相似文献   

10.
知识经济背景下国际产业转移研究新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的国际背景下,传统产业转移理论对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的解释力逐渐失去了效力,迫切需要有新的突破和发展。文章从弗农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比较优势理论、雁行模式理论、产业梯度转移理论、国际分工理论、内部化理论、西方中心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方面分析了国际产业转移发展的新问题,并提出了国际产业转移发展的新动向,认为国际产业转移理论正向东道国、知识因素、产业链、产业风险、跨国公司等方面的互动理论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09年2月,以色列举行议会选举,以利库德集团为首的右翼阵营获得优势.大选后,右翼重新执掌以色列朝政,导致以政治生态右倾.这是以色列国内安全、政治环境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将促使以对外政策尤其是对巴勒斯坦政策趋向强硬,加大巴以问题的解决难度,进而不可避免地恶化以色列的安全环境,并加剧以与中东伊斯兰激进势力的矛盾和冲突,引发以与美国的摩擦,使整个中东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动荡.  相似文献   

12.
日本民主党主政后为实现长期执政的目标,在强化对华关系的同时,也会赋予对华外交更多战略性的色彩.然民主党既和自民党同为保守政党,也坚持把对华关系定位为以日美同盟为基轴的对外关系整体的一个局部,加上日本国内外诸要素和自身条件的制约,其对华政策的转换不仅空间有限,且也存在着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responds to the debate provoked by the author's ‘Does capitalism need the state system?’ (Cambridge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20:4 2007, 533–549) and his exchanges with Justin Rosenberg (Cambridge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21:1 2008, 77–112). It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restates the issues, situating them in the context of a growing Marxist preoccupation with the international in recent years, and contrasts the ‘high road’—Rosenberg's attempt to use Trotsky's concept of uneven and combined development to provide a transhistorical perspective on intersocietal relations—with Callinicos's own preferred ‘low road’ of more focused analysis centred on the prevailing mode(s) of production. The second addresses the fundamental criticisms addressed to him by Hannes Lacher, Benno Teschke and John M Hobson, all of whom deny that there is a necessary relation between capitalism and the interstate system. The third considers the more specific comments offered by Neil Davidson, Gonso Pozo-Martin, and Jamie Allinson and Alex Anievas, before concluding with an appeal for a move off the terrain of abstract theory to more empirical studies that can test the relative value of rival conceptual constructions.  相似文献   

14.
"上海合作组织"是在新世纪之初成立的新型地区性组织,是"上海五国"机制的继承和发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它的成立必将为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众所周知 ,1 953年 7月 2 6日开始了古巴历史的决定性阶段。这一天 ,以菲德尔·卡斯特罗·鲁斯博士为首的一批革命青年 ,以革命的行动打响了我国为争取民族的最终独立、摆脱美国新殖民主义的统治的最后阶段。这一天 ,在古巴出现了政治先锋队、政治领袖和政治纲领 ,从而引导革命走向胜利并最终确立了只有武装斗争的道路才是夺取胜利的必由之路。正如人们所知 ,这次行动以军事上的失败和遭屠杀而告终。但是 ,由于这批青年的革命行动和牺牲精神 ,古巴百年来为争取最终独立的斗争进入了最后阶段 ,于 1 959年 1月 1日迎来了解放的胜利。这一英雄…  相似文献   

20.
Written prior to the release of the UN Secretary-General's report on implementing the 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 (R2P),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effort to translate the principle from words into deeds. It begins by noting a post-2005 "revolt" against the principle in which a number of states expressed skepticism about the principle and its use in different settings. This revolt, the article contends, was largely a product of the continuing association between R2P and humanitarian intervention. This association was, in turn, caused by a combination of misplaced commentary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Intervention and State Sovereignty's focus on the intervention question. This article maintains that building consensus on the R2P requires a shift in emphasis and proposes three avenues: clarifying the nature of prevention, developing practical measures, and proposing modest proposals for institutional refor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