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藏南地区是中印两国边界东段的争议领土,近些年,印度企图将其在藏南地区建立的“阿鲁纳恰尔邦”变为印度未来的“发电站”而大量修建水电设施。印度的开发行为已经威胁到了中国的周边安全,它会造成中国水权的潜在丧失,强化印度对藏南地区的实际占有和控制,增强中印领土问题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加剧中国对领土主权维护的难度。对此,中国应该对印度这种侵犯中国主权的行为给与坚决抵制,加大对西藏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同时努力寻找利益共同点,探索合作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一百多年来印度对中国认识的复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以来到印度独立,一些著名的印度人士不断论及中国。他们形成了近代以来印度较早的中国形象建构。独立以后,随着政治局势的恶化、特别是1962年中印战争的爆发,印度对中国的认识开始出现负面的趋向。1990年以来,随着中印关系逐步改善,印度对中国的认识开始变得客观理性,并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与其近邻印度同为世界上的文明古国和人口大国,相互友好交往有着悠久的历史,印度很早以前就开始关心和研究中国的情况。六十年前,著名诗哲泰戈尔在其创立的国际大学中率先开设了汉语课程,研究中国的哲学、历史和文化艺术。五十年代,独立后的印度和新中国在世界事务中发挥着积极影响,印度从现实意义上看重对中国的研究。印度国际关系学院(后来并入尼赫鲁大学)开设了中国学专业,重点放在中国的国际关系方面。到了六十年代,德里大学设立中国问题研究系,重点研究中国的现代政治和现代史,同时也  相似文献   

4.
谭中 《南亚研究季刊》2011,(1):89-95,114
现代印度的中国研究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1918年至1962年期间,印度对中国的研究多从文化、睦邻的角度进行。1962年至今,由于中印边境战争,印度政府与民间对中国有所敌意,但其研究却超越了"地缘政治范式"规律而折射出中印两大文明长期文化交流的历史,体现了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所说的印度永远不和中国为敌的宽宏态度。未来,当今从事中国研究的印度学者越来越多是1962年以后出生的、懂中文、熟悉中国情况、参加到与中国学者交流行列的年轻人,他们在中印两国在全球舞台上如日方升的大环境下正在策划印度的中国研究如何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5.
莫迪政府对"印太"战略构想计划的迎合,反映出印度欲向包括南海在内的周边广大地区实施地缘扩展。由"东向"政策向"东向行动"政策的转变,是莫迪政府对外政策的新变化,体现出印度不满足于在南亚地缘政治格局中的地位,而是要将其影响力扩展到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以获得更多的地缘战略利益。随着南海问题的升级,印度的"东向行动"政策势必会对南海地缘安全产生一定影响。由于南海是中国的国家核心利益,因此印度对南海的态度和行动,直接关系到中印两国关系的未来走向。目前,对于印度的"东向行动"政策,无论是印度自身,还是南海所属国中国,都保持了不同程度的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印度积极推行海军外交,在舰船访问、联合演习、国际救灾与人道主义援助、警察行动四个主要领域均取得了极为突出的进展。印度海军外交具有突出的战略影响:首先是展现了印度实力,提升了印度形象,密切了与相关国家的关系;其次是配合并推动了印度"东向""西顾"的地缘战略布局,巩固了在印度洋及周边地区的影响力;最后是在地区安全机制构建中争取到主动,保障印度居于较有利地位。印度海军外交也具有针对中国的考虑。中国可借鉴印度开展海军外交的有益经验,更积极地在亚太和印度洋地区推行海军外交,在地区安全机制的建构中争取到主动权。  相似文献   

7.
浅析印度经济发展的前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印度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使印度的综合国力大为加强。人们开始议论 ,在新的世纪里 ,中国经济和印度经济将会改变世界经济格局。进入新世纪之初 ,在世界经济普遍衰退的情况下 ,中国经济和印度经济都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在未来的二十至三十年中 ,印度经济能否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不仅对于印度综合国力的增强至关重要 ,而且对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也有重要影响。本文运用理论分析、经验总结等方法 ,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印度经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印度对华安全认知与政策选择:印度教民族主义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背景下印度教民族主义者将中国共产党及其执政下的中国妖魔化,污蔑其对印度构成安全威胁。中印边界战争加剧了印度民族主义势力的安全担忧。在狭隘民族主义思维作用下,印度英文媒体不断散布"中国威胁论",对中国及中印关系进行大量负面报道,在印度社会掀起持续的反华逆流。囿于对华安全上的认知偏见和国内政治中的民粹主义风气,印度人民党以"中国威胁"为由对华持强硬立场,对印度的对华安全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一定程度上致使中印关系遭受挫折。  相似文献   

9.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繁衍。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尽管世界粮食生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有亿万居民未能摆脱饥饿和严重营养不良的状况。发达国家和地区粮食产量持续增长,在发展中国家,亚洲诸国则要比非洲国家粮食生产增长更快。在这种情况下,考察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人口大国发展农业的经验,将有助于促进较不发达国家农业的发展。本文着重对比分析中国和印度粮食生产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一 1.印度粮食生产条件比中国好中国和印度都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两国人口估计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1989年,中国总人口为11.12亿,约占世界人口的21.6%,居第一位。其中,从  相似文献   

10.
印度崛起首先必须是经济崛起,没有经济崛起,印度崛起几乎是不可能的。作者认为,印度社会经济存在某些重要特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印度经济崛起将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印度经济崛起将对世界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也会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某些影响;且随着印度经济加快发展,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将有所加强;在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某些机遇的同时,也对中国经济发展形成某种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