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6 毫秒
1.
随着拉美在中国外交战略中地位的提高,中国为拉美提供公共产品的能力日益提升,拉美国家希望与中国加强经贸合作的愿望在上升,与美国的关系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中拉合作的领域不断拓宽,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中拉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也面临挑战,中拉双方的相互了解有待加深,拉美的"国家风险"不容低估,拉美国家对中国经贸政策有新的期待,对推动中拉战略合作缺乏长远考虑,美国对中拉关系的发展心存芥蒂。为了使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取得早期收获,中国应尽快实现中拉经贸关系的多元化,进一步加大在拉美投资的力度,加强双方在全球治理中的合作,正确处理中拉整体合作与双边合作的关系,加强对拉美的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在习近平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引导下,中国开始从全球视野和全球利益角度对拉美进行重新定位和战略布局,拉美成为中国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可或缺的一个地区。通过顶层设计,中国对拉美的目标及路径进一步清晰,中拉关系从受全球化驱动的自然发展阶段向战略引领阶段转变。在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的总体战略目标下,中拉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促进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以及进一步完善合作机制,打造中拉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理念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安全共同体。中国对拉战略目标不是短期的,要立足长远,必须通过不懈的、潜移默化的努力,去逐步构建和培育。在保持对拉美战略耐心的同时,战略预期也不能过高。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拉关系发展的内外部环境都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给中拉关系带来了机遇,更带来了挑战。面对世界及拉美发展形势的不确定性,中国对拉战略的确定性将给中拉深化合作带来可期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在经历了自发发展、自主发展两个阶段之后,当前中拉关系已经进入一个"构建发展"的新阶段。中国是双方关系"构建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构建发展"关系的内涵包括以规划未来中拉关系新格局、打造中拉命运共同体为战略目标,以构建新的中拉合作框架和模式为战略路径,以协商共赢、不针对第三方为合作原则。进入"构建发展"阶段的中拉关系在政治、经济、人文交流和多边合作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国际形势处于不确定性,中国经济转型具有复杂性且拉美转型道路艰难,中拉合作仍面临诸多挑战。中国与拉美要顺利推动转型时代的战略关系,有三对主要矛盾需要解决:其一是合作机制的逐步完善与预期成果之间的差距;其二是中国持续的战略投入与拉美国家承接能力之间的矛盾;其三是双方对发展关系的迫切需要与相互认知的显著欠缺。双方不仅要从战略高度对中拉关系未来的发展理念、发展方向和合作路径进行构建和规划,还需构建和塑造同属中拉人民的价值观和认知理念。  相似文献   

4.
中拉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主动参与全球治理的积极实践,是应对全球"治理失灵"、加大南南合作、推动全球治理体系不断优化的新方案和新举措。全球治理体系重构、中拉关系发展需求、拉美一体化驱动和"一带一路"建设等都为中拉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内外机遇。在全球治理背景下,拉美一体化中的分歧、中拉贸易中的同质化、美国因素的干扰、地理距离遥远与文化隔阂等,都是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挑战。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空维度下,中国应在理性分析和科学判断的基础上,以中拉合作框架为整体指引,以全球治理和南南合作为主线,以强化质量与增进互信为目标,与拉美国家携手共进,共同构建"五位一体"的中拉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5.
当前,拉美国家政治社会形势总体稳定,经济有望实现温和复苏增长,对外交往多元务实。拉美政治格局继续调整,无论左翼还是右翼政府均顺应时势,谋求改革以改善民生,推动国家发展振兴。中拉合作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其目的是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共同发展,这是双方合作的根本动力。高层交往引领中拉关系迈上新台阶;中拉整体合作取得历史性突破并全面推进;中拉务实合作实现换挡加速,中拉传统贸易模式正在经历转型升级,新的发展动力和增长点不断涌现,中拉经贸关系有望进入贸易与投资并重、更加全面平衡的发展新阶段;中拉人文交流持续走热,成为中拉关系发展的助推器。中拉在重大国际事务中的战略共识不断增多,在亚太区域合作中的交往互动不断增加,为中拉关系提升战略内涵和全球性影响提供了强劲动力。中拉需要更高水平的优势互补,需要共同提升经济竞争力,实现产业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中拉共建"一带一路"将是双方迈向美好未来的"金钥匙",将为中拉共同建设更高水平的合作伙伴关系和携手共进的命运共同体注入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以来,中拉关系迅速发展并愈发呈现一种新趋势:中拉合作正超越传统的政治经济领域而拓展至人文交流、经验分享和文明互鉴等更深更高层次。这种趋势背后的动力一方面源于构建中拉关系"五位一体"新格局的需要,另一方面则源于相互理解的缺乏日益阻碍中拉命运共同体"行稳致远"。2018年中国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的成立和2021年《新时代的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白皮书的发布,为新时期推动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提质升级、稳步向纵深发展提供了政策和行动指南。从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来看,中拉合作关系要保持稳定和可持续性,亟待构建一种以中拉命运共同体为思想引领、以实现共同发展为根本目标、以知识分享和发展互鉴为手段、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实践平台的新型交流合作关系。本文在系统梳理中国国际发展合作观形成的基础上,分析推进中拉发展互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阐释中拉发展互鉴的目标、内容和路径,并就如何通过发展互鉴构建新型交流合作关系提出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7.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自十八大以来推动建立合作共赢新型国际关系的新思想和新实践,它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不仅是中国的"世界梦"和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政策宣示,也是实施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实践。拉美是中国构建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伙伴。21世纪初中拉经贸关系取得跨越式发展,双方利益日益融合,中国与拉美国家已初步建成互为发展的命运共同体;随着双方经贸关系的发展及人员交流的扩大,包括走私、贩毒、有组织犯罪等在内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成为影响中拉双方的共同安全问题;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以及全球挑战的不断增加使中拉双方正在成为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政治命运共同体。但由于中拉经济结构转型调整、世界政治经济的不确定性、美国因素以及中拉身份认同的变化,中拉构建命运共同体面临诸多挑战。在挑战面前,中国应保持战略定力和战略耐心,与拉美国家构建携手共进的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自十八大以来推动建立合作共赢新型国际关系的新思想和新实践,它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不仅是中国的"世界梦"和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政策宣示,也是实施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实践。拉美是中国构建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伙伴。21世纪初中拉经贸关系取得跨越式发展,双方利益日益融合,中国与拉美国家已初步建成互为发展的命运共同体;随着双方经贸关系的发展及人员交流的扩大,包括走私、贩毒、有组织犯罪等在内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成为影响中拉双方的共同安全问题;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以及全球挑战的不断增加使中拉双方正在成为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政治命运共同体。但由于中拉经济结构转型调整、世界政治经济的不确定性、美国因素以及中拉身份认同的变化,中拉构建命运共同体面临诸多挑战。在挑战面前,中国应保持战略定力和战略耐心,与拉美国家构建携手共进的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中国和拉美愈益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因此,双方亟须加强相互认知、理解和信任,而文明对话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路径。随着拉美成为"一带一路"的自然延伸和不可或缺的重要参与方,"一带一路"的框架设计及其内涵正成为推进中拉文明对话的主要动力和构建中拉文明对话机制的主要载体,因为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特征的丝绸之路精神同中拉文明对话追求的目标是一脉相承的。文明对话是当前国际关系的新范式,中国正是其主要推动者。就中拉文明对话而言,对话目标具有多层次性(即寻求尊重和包容、理解和信任、互学和互鉴),对话主体多元化和广泛化,对话路径也具有多样性。当前,构建中拉文明对话机制的时机已经成熟,可借此设立"中拉文明对话"论坛并纳入"中拉论坛"轨道;推动并支持拉美的中国研究,打造中拉学术交流与合作网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育基于市场的文化交流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公共外交是中国对拉美外交战略布局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公共外交在新中国成立后的20年里发挥了中国和拉美最初接触的桥梁作用,为中拉关系在20世纪70年代后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新世纪以来,伴随着中拉关系的"跨越式"发展,中国政府积极布局对拉美公共外交。中国对拉美公共外交立足于国际广播、教育与文化交流两个层面,通过多种渠道展开,且目标各有侧重。在国际广播层面,中国以电台、电视台、互联网和报纸杂志为主要新闻媒介,努力传递信息和澄清事实;在教育与文化交流层面,中国通过开办孔子学院或课堂、吸引留学生和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同拉美民众进行双向对话交流,在潜移默化中增进了解和培植信任。通过对拉美开展公共外交,中国塑造了在该地区的良好国家形象,提升了软实力,缓解和消弭了西半球的"中国威胁论"论调,为中拉政治经济关系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经过60余年的发展,中国对拉美公共外交体系初具雏形,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1.
2016年11月17-23日,习主席出访拉美三国并出席APEC领导人第24次非正式会议,深化中拉务实合作,构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取得丰硕成果。此次访拉进一步完善了中拉合作布局,开启了双边关系新阶段,实现了中拉关系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推动了中拉合作换挡提速,提升了中拉人文交流,拉近了中拉人民心灵的距离。新的《中国对拉美和加勒比政策文件》于11月24日发布。该政策文件通过提升精神实质和具体举措等一系列发展对拉关系的新主张和新倡议,充分展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对拉外交成果,体现了习主席治国理政的外交思想。同时,新的政策文件包含政治、学术、企业、媒体等各个领域在对拉关系中发现的新挑战和新问题,甚至新设想、新思路以及新经验,对未来中拉务实合作全面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化外交是中国对拉美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拉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曾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中拉文化外交经历了文艺外交和文明外交两个层次。随着中拉关系步入"构建发展"的新阶段,中拉文化外交也上升到思想外交层次。中拉已经具备了进行思想外交的条件:拉美国家主观上更加认同中国走自主发展道路的理念,中拉合作机制不断完善,中拉已提出构建发展未来关系的先进理念。中拉思想外交的重心是塑造中拉共识。当前,中拉应就三对问题达成共识。一是一致性与差异性,其实质是"和而不同"的问题;二是共同发展与自主发展,其实质是"共建共享"与"自立自强"之间的平衡问题;三是主动性与相互性,其实质是"互学互鉴"问题。中拉可通过完善合作机制、多元化文化外交主体、推进学术文化外交、完善文化传播体系以及加强文化产业合作等路径共塑中拉共识,并使其深入中拉双方社会,最终内化为双方民众的共同认知。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中国与拉美国家关系面临转型升级任务,需要新的发展动力与机制引领。"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理念,受到包括拉美地区在内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和认可。将"一带一路"拓展至拉美地区,既有历史依据,也有现实基础。当前,加快"一带一路"与拉美对接已成为中拉间的普遍共识。为推动对接,需加强战略规划,做好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在拉美的布局需结合区情、国情,有步骤、分层次推进,包括明确阶段性目标,制订路线图,突出重点国家和领域。近期目标是快速推动互联互通,扩大贸易投资往来,使中拉关系再次迎来加速发展期,服务中国经济转型和对外开放新需求;中长期目标是通过发展战略对接,使拉美成为中国发展的有力支撑,进一步提升中拉"命运共同体"意识。可重点围绕基建、油气、装备制造、农业等领域,尽快推动一批有代表性、见效快的合作项目,尤其是配合南美洲、中美洲地区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与拉美合作开展港口、电力、公路、铁路项目建设。不可否认,"一带一路"与拉美对接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势必面临不少困难:国内配套支持有待完善,拉美国家和地区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以及发展的不确定性,第三方因素的影响也需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4.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和平与发展的旗帜下,以中国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通过加强外交顶层设计和布局,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这种特色最鲜明的体现是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努力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同时借助文明交流互鉴,将追求中国梦同他国梦、地区梦相契合,以携手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此理念指引下,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拉美地区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亮点。习近平总书记在约4年时间里先后3次出访拉美,并将与6个拉美主要国家的关系提升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凸显拉美在中国外交新格局中的重要地位。2015年中拉论坛机制的建立和2016年第二份对拉政策文件的发布意味着中国对拉外交的日益成熟和完善,也预示着中国拥有了一个确定的对拉政策长远目标,即构建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这是中国对拉政策的基石,也是中国对拉外交实践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拉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中拉关系持续升温,中拉整体合作的基本要素日益完备,"中拉论坛"因势而生。构建中拉整体合作机制的进程并非一片坦途,尚存诸多需要妥善处理的内在矛盾和外在干扰性因素。创立"中拉论坛"机制需要创新思维,打造"稳步推进、增加特色、互动共进"的合作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2009年8月29~30日,"中拉关系60年:回顾与思考"研讨会在外交部张湾培训基地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拉丁美洲学会、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会、外交部拉美司、中联部拉美局共同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承办.会议聚焦中拉关系的成就与展望,围绕四个主题进行了研讨:中拉关系的总结与思考、中拉政治关系、中拉经贸关系、中拉文化交往.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上向全世界首次提出了"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并于2019年比什凯克峰会上重申要"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上合命运共同体"在内涵上包括安全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文明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四个部分。其建设目前面临以下挑战:内部政治互信较低、域外大国的负面影响、发展共识尚未统一、地区安全形势复杂。有鉴于此,在"上合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上,一要稳固现有成果,二要发挥经贸优势,三要牢固人文纽带,四要完善组织机制。  相似文献   

18.
"拉美成为中国后院论"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来,随着中国高层频繁访问拉美,中国与拉美经贸关系快速发展,中国在拉美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且越来越多拉美国家愿搭乘"中国快车",美国国内出现"拉美成为中国后院"的论调.这种论调是前几年美国"中国威胁美国后院论"的翻版与升级,反映了美国对中拉关系前景及中国崛起的深层担忧.本文在论述"拉美成为中国后院论"来龙去脉的基础上,从美拉关系、中拉关系及西半球政治格局变化等视角来探讨"拉美成为中国后院论"产生的客观原因与背景,分析中拉关系的本质及其对美在.西半球利益的影响,并对中美拉如何加强合作、实现"三赢"提出几点政策思考.  相似文献   

19.
人文交流是以人为主要载体的文化沟通和交流活动,它以增进国家及民众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为基础,以相互尊重、包容互鉴、创新发展为原则,以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和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为目标,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支柱。当前人文交流面临西方国家对中国的警惕、新一轮"文明冲突论"、反全球化浪潮以及对象国现实需求不尽相同等诸多挑战。因此,中国需加强国际话语权建设,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优秀资源,积极探索官民并举的对外交流模式,大力拓展高校的对外人文交流职能,为全面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20.
人文交流是中拉关系的基础。在发展中拉关系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应该重视拉美的资源和市场,更应该重视对拉美现代化经验的总结。中国和拉美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都处在现代化的进程之中。而拉美国家是在第三世界中最早获得独立的国家,也是最早开始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国家。拉美国家所经历的现代化道路曲折艰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训,这是一笔宝贵的无形资源,有待于我们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