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7年以来东北亚局势的重大变化,使签定取代1953年朝鲜半岛《停战协定》的《和平协定》时机日渐成熟。签定新协定的主体应是朝、韩、美、中四方。达成新协定的主要障碍在于实现持久和平的途径,尤其是美国的立场与政策。只有从"停战机制"转向签订《和平协定》,建立和平机制,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才能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2.
如何构建朝鲜半岛和平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朝鲜半岛停战机制作为冷战时代的产物,已不适应半岛政治现实。2002年开始的第二次朝核危机再度引发半岛局势动荡,构建半岛和平保障机制取代旧的停战机制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本文认为,应以双边协议为基础、以六方会谈为平台、以多边合作为框架,构建半岛和平机制。 相似文献
3.
朝鲜半岛局势与东北亚可持续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亚论坛》2016,(3)
2016年伊始,朝鲜进行了第四次核试验,美韩联合军演规模扩大,朝鲜半岛局势再度出现痉挛性紧张,东北亚安全蒙上一层阴影。联合国安理会通过2270号决议能否促使朝鲜重返六方会谈难以预料,而美国欲在韩国部署萨德导弹系统则遭到中俄坚决反对,东北亚安全与地缘政治格局增加了新的复杂性与变数。朝核问题的关键是美朝双方都坚信只有拥有足以毁灭对方的军事威慑力量才能获取本国的安全。然而,这种相同思维逻辑事实上已导致朝鲜半岛无核化与和平稳定的努力屡受挫折,一旦发生战争将是整个朝鲜民族的一场浩劫。在历史的重要关头,有关各国应该树立可持续安全观,寻求新的努力方向。在东北亚构筑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与可持续安全的安全共同体,或许才是朝鲜半岛无核化与和平稳定的未来出路。 相似文献
4.
朝鲜半岛的和平统一进程与东北亚安全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朝鲜与韩国的和平统一政策经历了一个演变和发展的过程.近年来,双方和平统一方案的趋同化有很大发展.北南方一致同意依靠本民族自己联合的力量实现国家统一.北方的初级阶段联邦制方案和南方的旨在实现统一的联合制方案互有共同性.如果美、俄、中、日四大国关系能够实现稳定和合作,将有利于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统一进程.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统一成为东北亚安全机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同时,这一进程又促进东北亚安全机制的形成.未来东北亚将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类型的安全机制.这种机制应建立在"共同安全"和"合作安全"的基础之上.而且,随着新的安全合作机制的建立,应逐步弱化军事联盟的作用,并最终取代军事联盟. 相似文献
5.
美国构建东北亚安全机制的设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2年10月,因美国和朝鲜的“核项目”谈判破裂引发了第二次朝核危机。①这次危机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重建冷战后东北亚安全秩序的进程。它既对东北亚各国提出了严峻挑战,又为东北亚地区合作,特别是多边安全机制的建立注入了“催化剂”。随着朝核问题逐步纳入和平解决轨道以及“ 相似文献
6.
六方会谈与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朝核危机的爆发使得构建东北亚安全机制再次成为各国关注的课题。为了解决朝核危机,相关各国先后举行了六轮六方会谈。六方会谈取得了一些进展,也推动了东北亚安全机制的建设,但是作为一个问题机制而存在的六方会谈,不仅受限于朝鲜半岛局势的发展,还深深受限于中美关系的发展和中日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因此,即使最终能够成功地解决朝核问题,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的建立还将有待于进一步努力。 相似文献
7.
建立信任措施 构建东北亚区域安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增信释疑的理论溯源及启示 增信释疑,加强合作,从理论上溯源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挪威一位战略分析家提出的建立信任措施概念,其定义是"传达可靠证据以证明不存在所担心的威胁的工具"①,主要是围绕着国际军控与裁军进行试验,欧洲在这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功,经验比较丰富. 相似文献
8.
9.
六方会谈与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的可能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形成于2003年的六方会谈是一种多边会议模式。六方互动机制具有进一步发展成长的潜 力。如果能通过六方会谈进程最终成功地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那就可能形成某种安全 机制,为解决东北亚安全的其他问题创造条件。建立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的可能性究竟 有多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六方会谈的成败。 相似文献
10.
冷战后东北亚面临的国际环境变化及诸多的现实威胁, 使多边安全机制的构建成为必然;而大国关系的良性互动、朝鲜半岛的缓和以及区域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入使多边安全机制的构建成为可能。在东北亚已经逐渐形成了“ 两个轨道” 下的安全合作。中国应积极参与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12.
朝核危机问题作为重大的国际危机事件,其影响与破坏力已经危及到地区甚至全球的和平发展环境。目前来看,美朝双方都寻求能在朝核危机上取得一些突破,但美朝之间在一些问题的认识上还存在差距,美国会力争以利比亚的模式来解决朝核问题,而朝鲜方面即使不寻求印巴模式结束这场核之争,也将会通过这一边缘政策寻求利益最大化。因此,尽管朝核去功能化已经出现曙光,但朝核问题的解决还会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不会一路平坦。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重点分析了南北峰会成功召开的重要原因及其对东北亚稳定与合作的影响,同时认为东北亚局势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14.
《现代国际关系(英文版)》2004,14(5)
Northeast Asia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gions relating China's core security interests. It is also the only region in the world that has not shaken off the fetters of "Cold War." Ever since the breakout of the "Korean nuclear crisis," the "Four-Party talks" and "SixParty talks" that were crisis management oriented have been held consecutively. 相似文献
15.
《现代国际关系(英文版)》2004,(5)
Northeast Asia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gions relating China's core security interests. It is also the only region in the world that has not shaken off the fetters of "Cold War. " Ever since the breakout of the "Korean nuclear crisis," the "Four-Party talks" and "Six- Party talks" that were crisis management oriented have been held consecutively. The frequent shuttle diplomatic activities have brought people with more hopes of a peaceful solution to the crisis. Especially the second … 相似文献
16.
东北亚安全机制:现实与前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东北亚是攸关中国核心安全利益的最重要地区之一 ,也是世界上尚未摆脱“冷战”束缚的唯一地区。“朝核危机”爆发后 ,着眼于危机处理的“四方会谈”、“六方会谈”相继登台亮相 ,高频度的穿梭外交令人充满了和平解决危机的憧憬 ,而第二轮“六方会谈”做出的设立常设工作组和尽快举行第三轮“六方会谈”的决定 ,更让人有理由生发出东北亚安全秩序出现曙光的预期。那么 ,这种秩序产生的条件是否具备 ?何种机制或何种秩序最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的持久安全 ?相关国家在如何思考这一问题 ?“六方会谈”能否发展成为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合作机制 ?其面临的问题与前景如何 ?带着这些问题 ,本期我们邀请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几位专家举行对谈 ,希望能对您有所启迪并引发您更进一步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7.
《国际相互影响》2012,38(4):293-324
Increasing empirical evidence points to the existence of a monadic democratic peace. However, the quantitative literature on international conflict has yet to produce any compelling evidence that such a peace holds for one of the most prominent types of interstate force in use today, foreign military intervention. This study tests the hypotheses that democracies are less prone to intervene militarily and less likely to be the targets of such incursions. In doing so, it compares six overlapping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on the monadic democratic peace. No empirical support is lent to the hypothesis that democracies intervene less often than nondemocracies, but considerable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democracies are rarely the targets of foreign military intervention. The latter result remains consistent across six different intervention populations from 1975 to 1996. Of the six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analyzed, the institutional approach recently advanced by Bueno de Mesquita and his associates fares best. Its predictions match the empirical outcomes exactly. None of the other theoretical frameworks is even half right. In sum, it seems that democratic governance provides a barrier against foreign military intervention, but it does not limit intervention abroad. 相似文献
18.
美国与东北亚地区安全:困境、动因及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由于错综复杂因素的交织,东北亚的安全两难一直是该地区国家寻求密切合作的最大障碍.并非区域内国家的美国却在东北亚安全关系中扮演主角,然而它深刻介入东北亚安全事务的结果是使地区安全困境愈益显现.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矛盾角色自有其复杂的内在动因,即通过轴心-辐条的安全格局把美国霸权利益凌驾于东北亚地区安全之上.东北亚畸形的安全态势对地区一体化进程及其安全构建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