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索马里海盗是高度专业化的有组织犯罪团伙,其在西印度洋日益猖獗的抢劫活动严重威胁到国际海运安全.但是,国际反海盗机制缺乏足够的威慑力,对待索马里海盗的基本态度就是绥靖主义,在打击手段上主要依靠季风、船舶自救以及抱薪救火的赎金缴付.巨额赎金产生的"财富效应"助长了全球海盗活动的升级和蔓延,大而失当的陆地解决方案强化了海盗行为的合法性.有鉴于此,国际社会必须拓展在亚丁湾的护航范围,加大军事打击力度以便威慑和阻止海盗们发动袭击,防止索马里海盗泛滥成灾乃至严重影响国际航运业.中国是索马里海盗活动的受害国,护航编队远征亚丁湾攸关国家安全利益,参与国际合作打击索马里海盗有助于提升外交能力、再塑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2.
世界海盗活动状况与国际反海盗机制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盗活动的兴衰,与特定地区或国家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东南亚海域和北非海域一向是海盗活动的热点地区,2007年以来索马里海域的海盗活动异常猖獗,成为影响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政治的重要因素.国际社会虽然已经建立起一系列国际反海盗机制,但未能有效遏制海盗活动的蔓延.为了有效打击海盗活动,世界各国必须加强国际合作,治标与治本并重.  相似文献   

3.
海盗问题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海盗是一种古老的犯罪活动,曾经是影响国际政治的一种重要力量.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海盗活动经历了一个沉寂时期.但是从2007年起,海盗活动又呈猖獗之势.尤其是索马里海盗活动极为猖狂,其打劫行动之频繁,危害之烈,为二战以来所罕见.在这种情况下,重新审视海盗这一古老而又现实的问题,就显得尤其必要.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非洲海盗活动猖獗,不断增多的海盗袭击活动不仅干扰了非洲的和平与发展,而且对全球能源安全与国际贸易构成了严重挑战。为了应对非洲海盗威胁,非洲有关国家、次地区组织等做出了艰苦努力,联合国、国际海事机构及主要大国也采取了多种举措,但是成效并不理想。在反海盗问题上,外部举措和援助必须符合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才是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5.
索马里海盗问题的由来及其应对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索马里海盗活动猖獗,危害甚大. 联合国通过多个重要决议,敦促国际社会采取有力行动打击索马里海盗.只有采取标本兼治的方法,才能逐渐消除这一祸患.  相似文献   

6.
索马里海盗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盗与海洋恐怖主义是当今世界重大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对国际海洋和能源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和挑战.索马里海盗活动越来越猖獗,威胁与影响日增,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联合军事打击.然而,由于索马里国内局势混乱,民不聊生,以及军事打击的效果不佳,要解决索马里海盗问题,还需有新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薛力 《南洋问题研究》2011,(4):44-50,98
长期以来,马六甲海峡沿岸国家负责海峡航运安全管理,他们坚持对海峡内的海盗活动进行排他性管理,仅同意非沿岸国家间接参与。通过对相关统计数据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国际法律制度的详细分析,作者认为海峡西段为海盗活动重心,这一区域的海盗活动适用于普遍管辖权制度,海峡沿岸国的做法缺乏国际法依据。主要由沿岸国实施的现有反海盗制度是有效的,海盗活动猖獗的局面不大可能重现。  相似文献   

8.
中国打击海盗分为“反走私时期”、“反恐怖时期”、“护航时期”,随着海盗问题对中国海上战略通道安全影响程度的提高,中国加大了打击海盗的力度。中国打击海盗还存在执法机构缺乏协调、海军的远洋投放能力与后勤保障、打击海盗国际合作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当代东南亚海盗与其猎物和政府的关系、打击海盗的国际合作存在的问题等影响当代东南亚海盗兴衰的变量,揭示当代东南亚海盗发展的规律。马六甲海峡和南中国海位于国际海上航运的要冲,源源不断的物流为海盗提供了猎物;东南亚海盗猖獗的根源在于腐败的沿岸国执法人员纵容甚至参与海盗活动。9.11事件之后,打击东南亚海盗的行动成为了国际海上反恐的重要内容,国际社会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建立打击海盗的国际合作机制和信息共享中心、分担保障国际海上交通要道安全的费用等,增强了沿岸国打击海盗的积极性和执法能力,有效地遏制了东南亚海盗的活动。  相似文献   

10.
由于索马里海域海盗活动日益猖獗,联合国安理会于2008年12月通过第1851号决议,授权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向索马里海域派遣军队打击海盗. 2008年12月26日,中国派遣舰队远征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在联合国授权下担负运输船只的护航任务.  相似文献   

11.
在东南亚地区的非传统安全合作中,存在3个层次的合作机制。东盟主导下的非传统安全合作机制,深化缓慢,执行乏力,主要扮演着合作的倡导者和规划者的角色;成员国间的双边或多边小范围合作机制是东盟合作计划的实施者,但合作领域单一,能力有限;区外西方大国主导的双边或多边合作机制,将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合作相结合,发展迅速。这3个层次的非传统安全合作机制既相互支持,又相互竞争。面对东南亚非传统安全合作机制的独特架构,中国需进行策略思考。  相似文献   

12.
非传统安全困境存在吗?这种安全困境为何产生?以东盟为中心的东亚区域合作能否将其化解?既往研究通常一分为二地看待国家在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议题中的行为逻辑,用安全困境的理论解释前者,安全化与和合主义等概念描述后者,认为后者更易导向国际合作。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非传统安全危机,然而世界各国却在应对过程中合作乏力、对立加深,这是一种非传统安全困境,各国政策和行为意图的不确定性是其主要原因。冷战后,以东盟为中心的区域合作架构在非传统安全议题上因势利导,增强各国对安全威胁的共同认识,依托既有地区合作机制凝聚共同利益,形成了增强政策和行为意图确定性的“威胁—利益”转化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这种非传统安全困境。2020年4月,为应对疫情而召开的“10+3”特别峰会即为例证。东盟国家与中日韩三国对安全利益的共识虽有待增强,但对安全威胁的预估已趋于一致,是化解当下全球性非传统安全困境的一个地区性积极表征。  相似文献   

13.
全球安全倡议根植于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并因此展现出以合作安全、开放安全、共同安全与多边安全为特征的理论逻辑。美国出于维护其全球霸权的动机,对亚太地区施加以竞争安全、封闭安全、分割安全和单边安全为特征的传统安全范式,导致该地区大国战略博弈日益加剧、安全阵营化趋势加快、安全困境螺旋上升和非传统安全竞争日趋升温,破坏了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全球安全倡议提供了一个新的安全范式,即以合作安全应对竞争安全、以开放安全对抗封闭安全、以共同安全替代分割安全、以多边安全超越单边安全。针对美国推行遏制中国的“印太战略”,全球安全倡议为实现亚太地区的普遍安全和持久和平提供了实践路径,包括促进地区大国良性互动、完善以东盟为中心的地区安全机制、塑造地区国家间的相互信任,以及强化地区非传统安全合作。  相似文献   

14.
冷战后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兴起,促使区域层次开始凸显为国家间安全合作的主要平台,安全地区化态势使地区合作成为一种新的安全、发展和战略思维。东盟地区的非传统安全合作进展以金融危机为分界线,随后一系列非传统安全问题的爆发促使该领域的合作在地区层面展开。通过对非传统安全合作促进东盟国家合作的多层面分析,可以推断,非传统安全问题将在广泛领域内推动东盟国家间合作,而不仅仅局限在非传统安全领域。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在推动东北亚区域合作中的作用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东北亚地区既是中国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重点地区,也是难点地区。鉴于东北亚地区各国的区域经济合作战略和经济实力,中国应该在东北亚区域合作中发挥关键性推动者的作用。以地区多边安全机制建设合作促进经济合作、以深化双边合作促进多边区域合作、以次区域开发合作促进整体性的区域经济合作、以具体领域的合作促进全面的经济合作等,是当前中国推动该地区经济合作的最佳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6.
挑战与机遇:东亚一体化视野中的非传统安全合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传统安全威胁较冷战时期大为减弱,而形形色色的非传统安全威胁成为危害国家和地区安全甚至全球稳定的主要因素。东亚非传统安全合作较为成功,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客观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非传统安全合作增强了东亚国家的相互了解与互信,培育了地区认同意识和归属意识,促进了东亚合作机制向深度和广度拓展,为一体化深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结构支撑。另一方面,东亚特殊的安全格局和错综复杂的历史与现实矛盾使地区非传统安全合作面临诸多挑战,同时也蕴涵了重要机遇。  相似文献   

17.
温刚 《东南亚》2009,(4):26-31
冷战后,东亚地区兴起了以各种多边安全对话机制为代表的多边安全合作模式。中国在10多年的参与过程中坚持东盟主导,遵循“不干涉他国内政、协商一致和灵活非正式”的东盟原则,重点加强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务实合作和防务对话,主张以建立信任措施为主要目的并探讨符合东亚特征的预防性外交。文章认为,中国应以主人翁姿态参与东亚安全合作,并以“10+1”和“10+3”机制为基础,广泛推进地区安全合作议程的创设,为东亚多边安全机制提供足够的物力、财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8.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来处于次要地位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上升至国家乃至地区、世界的战略高度.中俄所面临的一些共同的非传统安全问题需要双方合作才能更好地加以解决.在这些问题中,双方在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恐怖主义领域的合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认为中俄在反对恐怖势力方面的合作更多地体现为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合作.上海合作组织经过几年卓有成效的合作和创新实践,打击恐怖主义等"三股势力"的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对地区恐怖主义产生了直接的震慑作用,已经成为一个颇有影响的地区性组织.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在今后的反恐合作上上海合作组织需要采取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9.
南海非传统安全威胁是南海地区人与社会经济、自然发展关系扭曲的结果。它与南海传统安全交织出现,给地区国家安全与海上航行安全带来了巨大冲击。但相比之下,南海非传统安全问题却并没有得到学界太多的关注。南海非传统安全威胁由来已久,20世纪60年代以来先后经历了两个阶段,且在九一一事件后主导南海地区安全形态。其后,南海非传统安全问题引起了地区国家的重视,虽在地区国家加强合作下有所好转,但并未得到根本性解决。由于地区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间存在的不平衡问题及现有的民族、宗教矛盾,未得到实质性改善,未来南海非传统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南海地区国家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策略性互动还存在着一系列不足与问题,而这些不足和问题使地区国家在南海非传统安全领域的互动与合作效果不彰。不仅如此,针对地区内存在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中国需要和东盟国家找准方向,为解决南海非传统安全问题探索有效途径,进而实现共同维护南海稳定与和平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中期越南出于“海上安全”、经济社会发展、近岸渔业资源和环境保护的需要,大力发展“近海”渔业。然而,越南“近海”渔业意在凸显其单方面“专属经济区”权利主张和对我国南沙群岛、西沙群岛的主权声索,侵犯了我国南海岛礁主权和海洋权益,将升温南海争端,损害地区传统安全,不利于共同开发和南海争端的良性发展;越南的“近海”渔业对南海海洋渔业资源和海洋环境的保护也有不利影响,但客观上可能促进南海非传统安全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