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赵严 《新青年》2005,(6):13
曾经有过写写家人的念头,可是不久就轻易地放弃了。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一二三四。当我做好准备工作打算开始的时候,不知怎么一下子想起十几年前小学老师布置的语文作业来。我料想,像《我的爸爸》、《我的妈妈》这样的文章,每个人在那个年龄大概都写过三五篇吧,现在谁还稀罕呢?再说,“我的妈妈,中等身材,一头乌黑的长发,弯眉毛,大眼睛……”,我真怕自己无法从这种经过反复强化已经深深留在头脑中的思维方式中走出来。这是其一。其二,人说“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幸福的家庭却都是一样的”。我就是生在长在这千千万万幸福屋檐中最最平凡、…  相似文献   

2.
《新青年》2003,(9)
细敬的细雨:你好,我是一个23岁的男青年从小到大,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那就是——我是个“大舌头”,平时讲话发音不清,别的音还差点,惟有“1”音总是被我念成“n”。小时候,我是个活泼的孩子,有一次在小学语文课上,老师让班上每一个同学都到黑板前去大声朗读拼音字母,轮到我时,却怎么也过不了关,总是将“1”音念成“n”音。于是,老师当着众多同学的面把我批评了一顿。我气得流下了泪水,我心里真是不服呀,明明我那样念了,可为什么还是念错了呢?班里的同学都笑得合不拢嘴,我的脸真是丢尽了。从那以后,一到老师叫学生回答问题,我的心就“怦怦”地乱跳,我担心再一次在全班同学面前出丑。从此以后我不敢和别人说话、聊天,一下子就变成了一个沉默不语、不说不笑的小男生,一直到今天我成了一个大小伙子,我仍不愿意在人前讲话。  相似文献   

3.
表叔     
在人的一生中会受到多少人的帮助呢?可能是难以计数的,在这众多的帮助你的人中,又有多少是你不曾回报过的呢?对帮助过你又不曾得到过你的回报的人,你是不应该忘记的。我的表叔就是帮助过我又不曾得到我的回报的人。  相似文献   

4.
或许初恋就是这样,不需要什么言语,看似无心,一切仿佛不着痕迹,但已经在心海溢满了甜蜜.因为忙于班级自办报纸的版面设计工作,我一点都没记起老师布置的作文.待到课堂上老师让我当众朗读自己的文章,我才傻楞楞地想起这回事. 怎么办?我沮丧极了.学习委员竟然没完成作业,我做何解释?信口胡诌吧,我的水平还不到家.那一刻,我的脑子一团糟.  相似文献   

5.
小珂是一个极其内向的女孩,从小到大没有一个特别好的朋友,对任何人都很冷漠,从来没有人见她笑过,也没有人见她哭过.从小学到中学,她每天都沉默着,久而久之老师和同学似乎已忘了她的存在,只有在考试过后大家才会惊觉,第一名怎么又是她?  相似文献   

6.
马老师: 您好!早就想给您写信了。因为我的心理出了问题。我看过您写的《爱上了老师的女孩》,而我恰恰相反,是一个爱上了老师的男孩。自从上初一,她就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到了初二她又成了我们的班主任。虽说她是班主任,可是我一点也不怕她,因为我从心里喜欢她,她很爱笑,笑起来好看极了,我平时喜欢在日记里写些自己的心事,她就经常给我写评语,比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抬头看远方,胜利属于你!……”到放假的时候,我就把那些评语剪下来珍藏。有一次春游,我还和她照了一张合影,就这样,我就在不知不觉中默默地暗恋上了她.我该怎么向她表白?我怕,因为她是我的老师,表白了以后我怎么上课呢? 现在我上初三了,她还是我们的班主任,我开始很高兴。后来我发现她对我越来越冷淡了,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脑子一片空白,在这岔路口,我不知该继续追寻,还是该放弃?我有一个念头,要她当我的姐姐,不知这样如何?请您指点迷津。困惑的男孩曹会元  相似文献   

7.
孙文华 《新青年》2007,(11):10-11
从未正式的给你写过信吧?思绪回转到20年前——我上小学的第一个年级,有一天我正站在讲台上带着大家朗读生字,你和新转来的几个同学被老师领了进来,由此开始了我们的相识。而今天,20年后的今天,我坐在这里,很正式的、很认真的来书写这封给你的文字,是觉得到了应该记录一下的时候了。因为能有几个人可以在我仅仅26岁的人生旅途中占据这样一大块的时间与情感  相似文献   

8.
黄健 《新青年》2007,(8):31
上中专的时候,因为好奇,我学会了抽烟。白天不敢抽,怕被老师逮着。只有等到晚上宿舍熄了灯,生活管理员查房过后,偷偷地抽。每次抽完之后,我都会把香烟塞到被子的夹层里,小心地藏好。庆幸的是,一年下来,我抽烟从来没有被老师发现过。中专二年级的时候,我得了心肌炎,需要回家住院治疗。父亲到宿舍替我取行李的时候,是班主任薛老师陪他去的。我的床在上铺,当父亲踮着脚,把被子从床上拽下  相似文献   

9.
生日     
“哟,张经理,今天情绪怎么有点不对呀?” “噢,是老李呀。别提了,我昨天过生日。” “过生日是好事,干吗不高兴?” “昨天晚上,我的女秘书约我到她家去,  相似文献   

10.
时空命案     
花涯 《新青年》2015,(2):57
[一]我叫王勇胜,今年8岁。我实在搞不懂,为什么别的小朋友会这样敌对我。明明是他们有错在先,我只是没收他们的糖去告诉了老师而已,这难道也有错吗?我们难道不是要做一个正直、无私、善良的人吗?小溪里是我颓唐的影子,然而忽然间,却又映出了一个大人的身影。他来到了我身边,我看到他的脸上有一颗黑痣,在同样的地方,我也有一颗。"喂,小家伙,一个人很无聊吧?要不要和叔叔一起去玩?"我抬头看他,  相似文献   

11.
正到了德国慕尼黑,女儿带我们去了"英国花园",她说她曾经来过一次,是在冬天,看见一望无际的雪原上有些林子,超大,有条河穿过了雪原。而我在纳闷:为什么叫‘英国花园’?是英国人在这儿建的花园吗?后来查了网上,原来,在西方园林史中,英国园  相似文献   

12.
记得我在马来西亚讲学时,对他们的戒烟之严厉有相当深刻的印象。我到马来西亚的当天,接待的人就问我:“会不会吸烟?”,我作了否定的答复后,他放心地说:“这就好。我们国家有禁烟法律,规定得很严,一些外国来的朋友不小心触犯了这些条例,被罚款的不少。”我曾经参观过马来西亚国家  相似文献   

13.
幽默精品屋     
《新青年》2006,(1)
敢用不敢用有一顾客到一家商场买烟。买后就抽起来。营业员对他说:“对不起,这是无烟商场,请不要在这儿抽烟!”顾客不高兴了:“我在这儿买烟还不让我在这儿抽?”营业员听罢,冷笑一声说:“哼!我们这儿还卖手纸,那你敢在这儿用吗?”取名趣闻给孩子取名字时要特别注意读音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姓氏,更要注意谐音问题。网友推荐一文,对正在给孩子取名字者可能会有所启示:医务室有个校医名叫“段珍”,我们都不去她那儿打针。音乐老师叫管风琴,健美老师叫陈亚玲,锅炉热处理专业老师叫吴嫣梅。我晓得一个人名叫朱逸群,另一个叫杨宜知。一父母给孩子…  相似文献   

14.
平淡的生活     
《海内与海外》2021,(2):36-37
新春刚过,窗外的波兰依然白雪覆盖,零下10度。还有一周就开学了,转眼20年,这异乡的风景怎么都抹不去心中对家国的思念和崇敬。女儿天天跟着我练习篆书楷书,工笔写意,这天突然问我:妈妈,你为什么要教汉语啊?是啊,当初远嫁,初来乍到,也有人说:干嘛教汉语啊,是个中国人就做得了,做生意多好啊,你看,我已经成了百万富翁了,你还是个穷老师。  相似文献   

15.
艾科 《新青年》2015,(1):49-50
·1·我的同桌邹霏霏,有个叫人过目不忘的江湖代号,人送绰号邹大胆。顾名思义,就是说他口无遮拦,想说什么说什么,偏偏是这一点,赢得了全班同学的仰慕。究竟他有多大的胆子?我在高一那年新调来的语文老师的第一节课上,便领教了一二。  相似文献   

16.
A那年冬天,春节临近时,相恋了五年的恋人,最后却和别的女人结了婚.知道消息时,我欲哭无泪,虽然之前他已经说了分手,但我怎么甘心?那段日子我心如一片孤寂的海,茫茫然,没有一丝亮光.我不想父母因为我的事而难过,原本准备回去过春节的计划被我临时改变了,想一个人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走一走.决定去漳浦只是一念之间的事,原来在网上看见过介绍,说漳浦有大片未开发的原生态海滩.我不想去游人如织的厦门岛,不想在人多热闹的场景下独自感伤,孤单的古雷半岛适合我寥落的心境.  相似文献   

17.
记住     
《新青年》2007,(6):37
我有一位朋友在小学当老师他向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他去市里开教研会.入住的时候,在宾馆大厅里,有一个人一把拉住了他,和他热情地寒喧、握手.  相似文献   

18.
没有青春的人?有这种人吗?有,就是我。8岁念小学一年级时全班同学都叫我“小老头”。后来全校认识我的人也都叫我“小老头”。当时我嘴巴上肯定没有胡子,我也曾怀疑过自己是不是老头。当我学习了毛主席“我们应该相信群众.我们应该相信党”这段语录后。我不再怀疑了。既然群众说我是老头。我就是老头。有一个成语也印证了这条规则,“三人成虎”。三人都可以成虎,百人为何不能成为老头?我是老头确定无疑了。  相似文献   

19.
子非鱼     
我的同事张老师是个很有趣的人,他兴趣广泛,而且一旦爱上了某件事,那个痴迷劲啊,简直无人能及.张老师和我同一年毕业分配到学校教书.刚参加工作那会,我和他都住在学校的单身宿舍里.  相似文献   

20.
吉他传情     
正真没想到,磕磕绊绊,如今我已接近耄耋之年,这七八十年的生活当中碰到了不少事,有的虽然很小,但是挺有意思,值得玩味。比如前些天一大早,桌上的电话响起了铃声,我赶紧拿起话筒,里面传来一个女孩悦耳的声音:您是宋老师吗?我是伊莎贝拉,您身体好吗……万万没想到她会给我打电话。伊莎贝拉是上世纪80年代奥地利驻华大使魏德的小女儿,后来在北京留学,练就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她的姐姐曾经跟我学过吉他。她说从别的老师那里知道了我的电话,特意代表她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