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7 毫秒
1.
1995年1月17日上午5点46分,在兵库县南部以淡路岛北部和神户市为中心发生了震级7.2、震源地深度10km的直下型地震。这次阪神大地震不仅对日本人,对居住在兵库县内的外国人也造成了很大的损害,据说其人和物的受灾比重比日本人还大。(1)在县内登记在册的104个国家、合计近10万人的侨居外国人中,中国人为13465人,仅次于韩国人和朝鲜人,居第二位,而且其70%集中居住在神户市(1994年6月,兵库县调查)。据说,谈起大地震,许多年长的华侨和在日韩国、朝鲜人便会立刻想起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所引起的惨剧。当时,在日中国人除了地震造成的死伤者之外,700…  相似文献   

2.
日本黑社会组织“山口组”在阪神大地震后,曾正面救助灾民;警方认为,这只是其欲借机改变它的社会形象。 日本阪神地区今年元月惨遭大地震袭击之后,国际社会惊讶地发现,没有不肖分子趁火打劫。最近,“打劫事件”总算开始出现了,差别是,这种“打劫行为”是以非常日本的方式出现的;日本的黑社会组织“山口组”,开始介入重建阪神震灾灾区的行列。  相似文献   

3.
美国特朗普政府奉行“美国第一”的经济单边主义政策,在贸易问题上不时敲打日本.对此日本加大了对美经济的合作力度,不仅大幅提升了对美经济合作的政策主动性,还积极追加对美投资等,刺激美国实体经济增长.尽管如此,日本国内普遍担忧日美经济合作前景、特朗普政府的“经济单边主义”及其经济政策的可行性、日本的海外利益等诸多问题.受其影响,短期内日美经济合作关系将出现“双速型”的发展模式,即能源及农业贸易等战术问题将得以突破,而日美FTA、TPP等战略问题将久拖不决.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为契机,通过对武汉市8所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中国大学生的日本观,以及对“3·11”地震前后中日关系相关热点问题的看法。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大学生对日本的基本认知和印象普遍比较负面。不过,自日本“3·11”大地震以来,中国大学生对日本的评价开始呈现出明显的复杂性,主要表现为正面评价和感性认识较以前增多。此外,中国大学生对当前及未来中日关系的看法比较一致,对中国对日政策官方表述的认同感有选择性,其标准就是国家利益,这反映出当代中国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外交理念。  相似文献   

5.
世纪之末的日本似乎步入了一个令人沮丧的多事之秋,从泡沫经济的破败衰退到无耻的政客的腐败成风,从损失惨重的极神大地震到震惊世界的沙林毒气案,天灾人祸几乎连年不断,而今随着越来越多的纯真少女沦落风尘,日本有识之士不禁扼腕惊呼:“日本正在出卖纯真!”在日本,淫逸之风可谓源远流长。平常一本正经、彬彬有礼的日本人在性方面一向放荡不羁,辛勤工作之余常常光顾浴室、按摩室和夜总会等“浮华世界”,心安理得地依红偎翠,纵情声色,从而造就了一个畸形繁荣的庞大性产业。不过如今,随着纯真少女卷入其中的丑闻频频曝光,日本人…  相似文献   

6.
今年9月,日本实施钓鱼岛“国有化”政策遭到中国的强烈反对,中国采取公布钓鱼岛领海基线、常态化巡航等反制措施。对此,日本野田政府在坚持所谓“不存在争议”的立场基础上,断章取义地列举所谓“历史事实”以充实论据,主张“领有钓鱼岛”完全符合国际法;针对其“国有化”政策本身进行辩解,重复“国有化”目的在于对中日关系不致造成太大冲击的荒谬逻辑,借机强化海上力量;要求美国重申保护日本并作表态,借机深化日美同盟针对中国一面,积极利用双边、多边场合宣传自身主张,扮演日中关系中的“冷静者”、“受害者”角色。  相似文献   

7.
日本是世界经济军事强国,冷战结束后,在政治大国化的推动下,日本的内外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作为防卫政策支柱之一的“无核三原则”在短期内不会有实质性突破。对日本而言,其核潜力巨大,制造核武器并不存在任何技术问题,“核武装”只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它关系到日本的发展方向。日本无核化政策存在内在的矛盾性,同时,日本国情及国际环境等诸多因素制约着日本的核国家道路。  相似文献   

8.
笪志刚 《亚非纵横》2011,(3):6-12,59
2011年初的这场千年一遇的日本大地震使日本面临战后最大危机,在强震、特大海啸和严重核泄漏组合而成的天灾人祸中,日本国民表现出高素质、克制和隐忍精神,但日本政府和企业的应对举措也让日本的国际和国家形象大打折扣,日本面临产业、能源和外交等诸多政策的转折。灾难使中日两国去年撞船事件以来一直紧张的关系得到舒缓,中日战略合作迎来关系改善的重大契机。日本大地震对于中日战略合作而言,究竟是契机还是挑战,需要及时研判,审慎思考。  相似文献   

9.
战略援助在日本外交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伴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日本的“战略援助”政策进行着必要的调整。90年代后,纯属受援国内部问题的政治经济制度或军控政策等,成为影响日本外援政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安倍内阁提出“有主张的外交”的新理念后,日本积极改善与周边国家关系,出台“亚洲通道计划”、“自由与繁荣之弧”、“价值观联盟”等一系列新举措。然而,这并非日本改变其以日美同盟为主的外交基轴,而仅仅是日美同盟战略框架内的政策调整。日本对欧、对俄的基本外交政策也不会改变,争取“入常”仍将是今后日本外交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9·11”事件后,日本出台了三项法案,标志着其“专守防卫”的安全政策发生了彻底的转变。它突破了自卫队向海外派兵的地域限制和使用武器的限制,扩大了政府海外派兵的权力。日本的新安全政策实现了日美同盟的质变,从根本上强化了日美同盟。但从长远看,日本的新安全政策不利于日美同盟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2.
中日关系因日本野田内阁对钓鱼岛“国有化”而陷入僵局.具有强烈保守理念的安倍上台后,不仅没有积极谋求改善中日关系,反而对华采取更强硬政策.安倍以使日本“摆脱战后体制”为己任,以修宪强兵为目标,其外交路线乃是服务其政治追求.安倍力推联美遏华战略,同时积极致力于建设强权国家,中日关系正被其推向对抗状态.  相似文献   

13.
“3·11”日本大地震发生半年多以来,特别是福岛核事件给日本社会带来巨大冲击.日本所谓和平利用核能的考量,面临日本社会的政治质疑和反思.主流见解是将可再生能源作为替代核能发电的最佳选项,也有具有前瞻性的人士提出建立“亚洲可再生能源共同体”的构想.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末,面对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李鸿章等人秉承“以夷制夷”的外交思想,采取了“联俄制日”的外交政策,即利用俄国和日本在华利益冲突,使之彼此制约,以达到抵制日本侵略、保护自己的目的。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腐朽,“联俄制日”不仅没有达到“制日”的目的,反而被俄所利用,同俄国签订了《中俄密约》,为俄国扩大对华侵略打开了方便之门。  相似文献   

15.
日本强震及核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海啸、核安全问题接连发生,日本正在经历史上罕见的"大创伤"。强震、海啸、核危机对日本经济的负面冲击明显大于阪神地震。日本地震后的灾后重建与阪神地震时的财政环境明显不同,地震提高了日本政府的违约风险和隐含的主权债务风险。但对世界经济整体而言,日本大地震不会影响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虽然全球股市企稳回升,但"核阴云"笼罩亚太、大宗商品呈现先抑后扬的态势,加之受利比亚战争及发达国家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等外围因素影响,日本大地震使全球金融市场未来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日本地震对中国经济影响有限,灾后重建对我国出口及产业发展带来有利契机。  相似文献   

16.
当前,日本进一步强化安保战略,主要举措包括强化国家安全保障会议的“司令塔”功能,完善自卫队的体制建设,加强导弹防御能力,加强岛屿防卫能力,加强海洋安保能力,提升岛屿作战能力,谋求“先发制人”打击力,谋求自卫队合宪,强化日美安保同盟,扩展对外安全合作,推广“印太战略”等。日本安保战略的强化呈现否定二战后“非军事化”、追求威慑力、谋求“塑造力”等特点。日本强化安保战略的目的在于实现“军事大国化”以及夺取地区安保主导权,适应美国对日本政策的变化以及应对朝核问题与“中国威胁”等。日本强化安保战略必将对东北亚安全产生深刻影响。首先,日本军事能力增强,其在可以行使集体自卫权的框架下谋求“先发制人”的能力,将改变美日安全关系中的“矛”与“盾”格局,日本将在东北亚地区扮演更多的安全角色,必将影响东北亚的安全结构。其次,日本强化安保战略的举措刺激朝鲜的“安全神经”,不仅不利于朝核问题的解决,还会进一步加剧东北亚安全形势的紧张。再次,日本在反导系统上与美国捆绑,加深地区安全困境,不利于东北亚安全互信的构建。日本应与中国一道为地区和平与稳定多做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日本政治右倾化加剧,民族主义情绪持续上扬。小泉纯一郎以高支持率上台执政,其内政外交政策更加强硬,日本在右倾化的道路上愈滑愈远。突出表现在否认侵略、修改宪法、扩充军备、强化日美同盟、敌视中国5个方面。“55”体制崩溃后日本政坛总体保守化,经济的长期低迷造成日本国民巨大的心理落差,右倾化新闻媒体的推波助澜,以及国际形势的影响是导致日本右倾化加剧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为了遏制中国崛起、推动日本“正常国家化”,日本国会亲台议员频频在台湾问题、钓鱼岛争端等涉华问题上挑起事端,恶化中日关系氛围,使中日关系复杂化。日本国会议员虽然不是日本对外政策和对华政策的直接制定者和实施者,但其在日本政治生活中处于基础地位,其中的亲台议员又具有“幕后性”、“跨党派性”、“组织性”、“秘密性”与“两面性”等特点,正是他们常常干扰日本对华理性决策,以至于中日两国在台湾问题、钓鱼岛争端和历史问题上的分歧日益突出。中国必须理性应对日本“正常国家化”进程,警惕日本国会亲台议员及“亲台议联”幕后活动及其不良影响,以便为拓展对日外交、促进日本对华友好创造良好的政治氛围和条件。由此,研究日本国会亲台议员及其与日本对华政策的关系,就有了重大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9.
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大幅调整小布什时期的能源环境政策,形成以“绿色”和“节能”为特点的新能源政策。奥巴马政府的能源环境政策深受新自由制度主义影响,追求制度霸权,是“现实的理想主义能源环境政策”,其理论上的局限性和制度性不合理,除受美国内多重因素的影响外,还将受到欧盟、日本以及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诉求等因素的制约,难以在短期内形成制度。  相似文献   

20.
东日本大地震、大海啸引发的日本核事故,对日本的核电事业乃至全球的核电事业造成巨大冲击,对我国能源安全也提出新的挑战。中日两国都是能源消费大国,在能源领域既有合作也有竞争。日本拥有世界一流的节能技术和新能源开发技术,还拥有包括能源储备等在内的保障能源安全的丰富经验,加强中日之间多种形式的能源合作对破解我国能源安全瓶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