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中国的东北亚安全战略和建设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冷战结束以来的国际形势发生两次巨大变化。东北亚的安全观形势依然是机遇和挑战并存。从普遍的安全观出发 ,中国在政治外交、军事安全、经济合作等三个方面应实行“稳定周边、立足亚太”的亚太安全战略 ,同时 ,中国在东北亚安全战略中应起到地区稳定的平衡作用 ,成为地区战略的扮演者和地区安全的维护者。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以来,面对国内外安全环境的变化,中国实现了由传统安全观向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演变,显著体现在安全环境研判、安全内容认知和安全维护手段三个方面。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安全方面频繁推出新理念、新方案和新举措,中国的安全能力不断增强,国际安全影响日益增加。在安全观方面,中国先后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亚洲新安全观、亚太安全观等理念,实现了安全观的变革与创新。安全环境研判方面,对国内安全的认知更加全面系统、对周边安全的认知更加统筹协调、对国际安全认知更加注重“中国作为”;安全内容认知方面,认知内容日益丰富,兼顾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统筹国家安全与人民安全;安全维护手段方面,不断完善国家安全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和推进国际安全合作。回顾新中国七十年国家安全观的演变,历经安全实践的锤炼,已经形成了一些基本经验,主要体现在安全环境研判需考虑内外因素并注重其联动性、坚持核心安全需求的底线和安全维护手段要以和为贵、文攻武备。展望未来,其重要启示在于中国的国家安全观要注重安全需求与安全能力之间的平衡,将安全能力建设视为至关重要的任务,不断促进安全维护手段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3.
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维护国家安全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经验,吸收并借鉴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治国安邦的思想内核,同时深刻汲取了大国兴衰的经验教训。这充分体现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包容性、先进性、集成性、思辨性和人民性,标志着我们党对国家安全基本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十年来,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引下,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和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党和国家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总体国家安全观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全球视野和使命担当,为创新国家安全理念和认知,丰富各国国家安全道路选择,解决现代化进程难题,维护世界和平稳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4.
高望来 《国际问题研究》2023,(3):22-37+138-139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主席深刻把握核安全治理赤字、核恐怖主义威胁、各国低碳转型需求以及核安全的战略定位,创造性地提出了核安全命运共同体理念。建设核安全命运共同体的目标是构建公平、合作、共赢的国际核安全体系。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是构建核安全命运共同体的指导原则。强化政治投入、国家责任、国际合作及核安全文化是构建核安全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路径。核安全命运共同体理念展现了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推进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具有重大时代价值和深远历史意义。中国坚持增强自身核安全能力,参与构建国际核安全体系,推动核安全国际合作,努力消除核恐怖主义和核扩散存在的根源,为推进全球核安全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实践,中国新时期的对外战略全面展开,迄今已基本形成以"中国梦"为统领,以坚持党的领导、独立自主、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等原则为基础,以"总体国家安全观"和"正确义利观"等理念为指导,以一系列新机制、新机构、新倡议为支撑,以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和"命运共同体"为主线,以形成真正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为目标的系统全面的战略布局。这是中国政府在世界深刻转型、中国深刻转型、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深刻转型的背景下,为进一步维护、用好"战略机遇期",巩固、拓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思想。中国国家安全治理体系的建设和国家安全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既是学术研究的重要议题,也给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领域的国家安全研究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自年初开始肆虐于中国及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国家安全乃至国际安全造成巨大冲击,  相似文献   

7.
中国对非洲外交以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真实亲诚"与正确义利观为核心理念,把帮助非洲国家实现自主可持续发展同促进中国自身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推动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向"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安全上守望相助"等方向发展,中非合作在政治、经济、文化、安全事务上取得了巨大进展。中国对非洲外交的理念与实践为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8.
"共享安全"理论是建立中国特色的国际安全理论体系和话语权的有益探讨。"共享安全"理论具有充分的历史哲学依据,《周易》中"保合太和""协和万邦"的思想为"共享安全"理论奠定了阴阳协调、对立统一的宇宙观;儒家哲学中"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忠恕之道",为"共享安全"理论奠定了以"共建""共存"和"共享"为核心的安全观;而践行中庸之道,则成为"共享安全"理论的哲学方法论基础。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的和平主义外交理念和亲仁善邻的外交政策,为"共享安全"理论奠定了和平、和谐与合作安全的政治思想基础。东亚传统的安全体制体现了东亚国家在安全利益上的"共依""共存""共建"和"共享",从而为"共享安全"理论奠定了东亚史上传统的安全和外交实践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实行的安全政策进一步为"共享安全"理论提供了安全和外交实践,其中作为"共享安全"实践基础的"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和亲仁善邻的外交政策,成为中国处理与世界各国外交关系的准绳和基本原则,体现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存""共建"和"共享"安全的和平主义战略价值趋向。  相似文献   

9.
李洪才  杨光海 《和平与发展》2015,(2):15-26,115,116,131,142
亚洲安全观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安全理念的新发展,对于解决当前亚洲面临的安全问题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它是针对传统安全观在解决安全问题时的不足而提出的,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要求,反映了亚洲各国对共同安全与可持续安全的向往。它是中国传统的"和"文化在现时代的延伸,与亚太版合作安全观相辅相成,也与国际法及国际关系基本准则高度契合。但它的落实目前还面临诸多困难,只有综合利用舆论宣传、政经互动等手段,同时积极推动热点问题的妥善解决,才能为亚洲安全观的发扬光大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
非传统的总体国家安全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官方虽然在世纪之交就已提出了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但这一“新安全观”阐述的是对外方安全方面的非传统安全保障途径与措施,而没有涉及内部安全及更广泛的其他传统的和非传统的安全问题,因而是低级形态的非传统安全观,也是低级形态的非传统国家安全观。当超越对外安全和国际安全,综观内外及其他各方面的总体国家安全问题时,中国官方当时及此后一段时间内秉持的依然是传统的国家安全观。与此不同,“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不仅在强调国家安全民本性上体现了非传统思维,而且更通过强调“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等多方面的论述,统一了传统安全问题与非传统安全问题两方面的丰富内容,因而是一种高级形态的非传统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既与传统国家安全观相对,又与低级形态的非传统安全观及低级形态的非传统国家安全观不同,体现出对国家安全领域传统与非传统两方面众多问题的全面性、综合性、系统性、辩证性观察、认识和处理,具有系统的非传统思维和丰富的非传统内容。但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在论及丰富的非传统国家安全问题时,也论及各种传统国家安全问题。总体国家安全观之所以“非传统”,是因为它关注和强调了各种非传统的国家安全问题;总体国家安全观之所以“总体”,是因为它兼顾了传统与非传统两方面国家安全问题;总体国家安全观之所以“高级”,是因为它用非传统思维统合了传统与非传统两方面的国家安全问题。因此,我们要重视总体国家安全观阐述的各种传统国家安全问题,更要重视总体国家安全观阐述的各种非传统国家安全问题;要全面兼顾总体国家安全观对传统与非传统两个方面国家安全问题的论述,更要重点研究总体国家安全观中涉及的各种过去长期没有受到足够重视的非传统内容;要重视总体国家安全观包括的各种非传统国家安全内容,更要重视总体国家安全观内含的非传统安全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