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印度、菲律宾是全球主要移民输出国,海外印度人和海外菲律宾人已成为重要的国际移民群体之一。印度、菲律宾两国政府非常重视海外移民群体,将之视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概述印度和菲律宾海外移民的基本情况,分析他们与祖籍国的联系及对祖籍国的影响以及两国政府对海外移民的政策。本文着重从移民管理机构、海外移民权益保护、实施双重国籍政策、设立国家级节日和奖项等方面对于两国的海外移民政策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对我国的侨务政策提供一定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滕海区 《南亚研究季刊》2012,(2):101-108,112
印度海外移民政策的演变经历了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其根本动因在于印度国内发展的需要和广大海外印裔移民基于自身发展需求的大力推动。在这一进程中,美国印裔族群因其独特的精英性质、强劲的族裔实力,以及为祖籍国印度的全面发展所作出的卓著贡献而起到了其他任何海外印裔族群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在印度海外移民政策的调整与转变和具体海外移民政策的不断完善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其地位不容撼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印度和菲律宾为例,对两国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改变单一国籍政策而赋予海外移民公民权的政策设计及实施过程加以考察。印、菲两国实施双重国籍政策,体现出移民输出国国家战略与海外移民利益驱动的某种契合。对于移民输出国而言,通过引入各种类型的双重公民权,以加强本国海外移民的权利,实际上是一种跨国民族主义形式。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殖民统治的处境下,并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印度在十九世纪实现了一场民族意识的自我认同与确证。基于历史、宗教、种姓等方面原因,印度民族主义具有独特而复杂的特征,其中最具特色的应是印度宗教民族主义和印度教派民族主义,而后者使得印度民族主义复又出现了内部的自我分化与对立。印度教派民族主义至少包括印度教民族主义、印度伊斯兰民族主义和印度锡克教民族主义等,受篇幅所限,本文暂先只对印度教派民族主义中前两大派别的历史演进与内在机制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印度教对印度民族主义的负面影响 ,以及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如何利用印度教来促成印度民族主义的形成、教派民族主义者如何利用印度教来为教派民族主义服务 ,并指出以印度教为基础的民族主义对印度社会的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6.
印度教民族主义诞生于19世纪的印度民族独立斗争,其核心诉求是建立“印度教统治的国家”,与世俗主义并列为印度两大社会政治思潮.自2014年执政以来,印度人民党(印人党)采取一系列政策,推动印度教民族主义强势崛起为印度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印度教民族主义思潮虽然主要着眼国内,但亦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印度的对外政策,持续影响印度与大国及周边国家的关系,已成为观察印度外交的重要视角和不可或缺因素.未来该思潮将保持崛起势头,“国民志愿团”等印度教民族主义组织的影响将持续拓展,但也面临世俗主义、多元主义等传统思潮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印度教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历史上它能够表现出一种对现实的适应性,积极地应对挑战,始终保持了其在南亚次大陆的意识形态霸权地位,所以,长期以来印度形成了一种基于宗教的等级身份认同。伊斯兰教的传播和英国殖民统治两大外来因素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情况,前者使得原先的印度教社会中逐渐形成一种与印度教全异的群体身份认同,后者分而治之的政策将这种以宗教为基础的身份认同发展为两种对立的政治认同。在此基础上,双方围绕宪政改革产生分歧,形成印度的两大宗教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8.
印度的侨务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的侨务政策,这里指印度政府对海外印度人(包括印裔和印侨)的政策。在这方面,我国的情况与印度有相似之处。因此,了解印度的侨务政策及其得失,对于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侨务政策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一、印度海外移民的特点与印度的侨务政策印度的侨务政策是由印度海外移民的特点所决定的。印度海外移民的特点归纳如下: 第一,历史悠久  相似文献   

9.
孟加拉国人在历史上曾长期向阿萨姆移民,但与非法扯上关系则是在印度独立后.大量孟加拉国移民的涌人给阿萨姆各方面都带来了巨大影响,阿萨姆当地人与移民经常发生冲突.印度中央政府和阿萨姆政府都表示要尽快解决非法移民问题,但由于遣返制度设计不严密、阿萨姆邦政党玩弄选票政治、具体防范措施不力以及孟加拉国不承认有非法移民,这一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0.
印度人移民印尼有着悠久的历史,且呈现出民族、宗教、职业上的多样性,印尼的印度移民主要集中在雅加达地区。二战后至今,雅加达涌现出各种类型的印度人组织,这些组织对印度人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The main theses of this article, completed on the eve of the NATO bombing campaign, remain relevant. With half of Europe's Muslim Albanians living outside Albania proper in Slavic and Greek Orthodox countries, the resultant risk of a broader Balkan conflict remains. Indeed, the sense of grievance of both Serbs and Albanians has been intensified by ethnic cleansing, bombing, dispossession, and polarization. Those like Kosovar shadow President Rugova, who were committed to multi‐ethnic compromise, have been pushed aside by the KLA. Increasingly, the long‐term solution in Kosovo appears to be one of independence from both Serbia and Albania with the rights of Serbs preserved by partition policed by NATO/UN forces.  相似文献   

16.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increasing academic interestin Islamism in the Middle East, not least in Palestinian Islamismchampioned by groups such as Hamas and Islamic Jihad, whichare waging a war of attrition against the Israeli occupationof the West Bank and Gaza. There has been less concern withIslamism among the Palestinian refugees dispersed in MiddleEastern countries such as Syria, Jordan and Lebanon. The articleoutlines the sources of Islamism (‘political Islam’)among Palestinian refugees in Lebanon. The rise of Islamismis a complex mix of contingent factors that is fuelled by socialand political deprivation and shaped by divergent views on Palestiniannationalism (secular vs. Islamist), the Islamist revival inLebanon and ‘strategic localization’ that turnsrefugee camps into battlefields between Palestinian factions.The Islamist groups cater for narrowly defined segments of therefugee population and have been unable to attract wider support.Instead, they cater for minor, camp-based constituencies whichcompete with secular groups for internal control of the campsand, by implication, of the Palestinian nationalist cause itself.  相似文献   

17.
18.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