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父亲的打火机是今儿去镇上给我买墨水时一并买回来的。一按就出火的那种。父亲把它拿在手里,一下一下地接个没完。那火苗一闪一灭,一闪一灭,在自家灰暗的草房里,我感觉得到那一明一暗、一暗一明的微弱变化。趴在炕沿儿上写字的我问:“爸,这玩意多少钱?”  相似文献   

2.
药里的父爱     
寒冰 《新青年》2004,(7):15
不喜欢我的父亲,认识我的人都知道。但认识我的人都不知道,我为什么不喜欢我的父亲。那是因为在我童年的偏激和无知里主观地认为父亲不喜欢我。妹妹的乖巧,哥哥的淳朴、厚道与我的无理取闹、淘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父亲当然有理由不喜欢我。这是以后明白的道理。我会爬树,很高明、很有技巧。有一天,我从高树上摔下来,把胳膊摔折。父亲看到我摔折的胳膊直叹气。但自此我不再爬树。我去戳马蜂窝,引来大群马蜂的抗议。它们一起攻击我,蜇得我全身是包,并且眼睛肿得睁不开。那两天正进行期末考试。我只好用手支撑我的眼皮完成了我的答卷。那种热…  相似文献   

3.
妹妹     
文子 《新青年》2004,(11):13
很小的时候,母亲就离开了我们.家里5口人的重担一下子全落在了父亲一个人的肩上.我是家中老二,妹妹小我一岁,那时弟弟刚刚断奶,父亲只好把他送到河南的姥姥家.等我和哥哥上学的时候,父亲当上了生产队里的小队长,整天在生产队里忙碌而无暇照顾我们.那时,每当放学回来,哥哥和我就自觉地烧火做饭收拾家务,而妹妹总是用她那瘦弱的小手帮助我们.  相似文献   

4.
陈华 《新青年》2007,(3):22-23
序天上的星星在苍穹中一闪一闪,那一定是伟的眼睛,在黑暗中默默地关注着我,我站起身走到女儿床前,替女儿掖好被角,凝视着女儿熟睡的小脸,我的心又一次抽痛起来,女儿太像伟了,浓浓的眉毛,深刻的双眼皮,微扬的嘴角……我想上天还是厚待我的,他虽然无情地夺走了我的丈夫,却在女儿的身上把丈夫的影子留了下来,当我想伟想得心痛的时候,我会看着女儿,女儿举手投足间都有伟的影子,那时,我会觉得,我的伟没有离开,他一直在我的身边。  相似文献   

5.
刘德良 《新青年》2004,(2):20-21
事实上,父亲和母亲是没有爱情的,如果说有,那也只能算是一种亲情和责任,是一种自然而又质朴的情感流露。也许,父亲和母亲就像是两株生长在同一块土地上的庄稼。他们相互守望,相互搀扶,然后,再一起走完那艰辛而又坎坷的一生。总之,父亲和母亲不会像现在的人那样甜言蜜语和山盟海誓。他们更不会说“我爱你!我想你想得要死!”之类的话语。在父亲的眼里,母亲只不过是他的一个女人,是一个能够为他生儿育女和同葬在一个坟墓里的人。而在我母亲的眼里,父亲也不过就是她的一个男人,一个能够与她共担风雨和同撑起一个家的人。父亲就像是一片天,能够让我的母亲活得踏实和知足,而我的母亲也会给我的父亲滋养和快乐。  相似文献   

6.
继往开来 到达英国一周后,我就同戴维结了婚.我对他的家人很少谈我的身世和我在中国的生活情况.戴维的亲戚问起我的过去时,我只说我是个孤儿.每当我想起我的家和我对我父亲的谴责时就会有一种强烈的内疚.然而,戴维待我很好,我有了一些平静.就我当时来说,那就足够了.  相似文献   

7.
本分     
早上,接到父亲的传呼。我跑去回电话,父亲只是问问我的考试成绩。我说:“还行,都及格了。”隔着长长的电话线,我仿佛看到了电话那边父亲那心满意足的笑容。回到寝室,我心里很不平静。躺在床上,9年的求学生活历历在目。初一时,特别想家,但父亲并不常来看我。来了,也只是在我的寝室久久地站着而不说什么。那时候,交通不方便,往返的车只有1个小时的间隔。可父亲怕同学们看见他那洗得发白的中山装,从不去学校找我经常是在寝室搭地铺过一夜。为了能给我留下更多的零用钱,他最多只吃一碗廉价的面条,而且每次都吃得很少,并说“吃得很好。”他默默地…  相似文献   

8.
浅议日本外交的"两面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社会的"双重性"不仅体现在日本的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也同时反映在日本的外交上.日本外交语言的隐晦性与多义性以及其外交姿态与走势的多变和不可琢磨的特点,应是其外交两面性的外在表现.在日本的外交中,两种对立的极端可以共存一体,表现为一明一暗,一表一里,并会在演进中互换着位置.准确地解读和认清日本外交的"两张脸",对于我们制定对日外交方针,正确处理与日本的关系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父亲     
澜涛 《新青年》2005,(4):11
我对父亲有着天生的嫌弃和厌恶。那是小学一年级的一个夏天,因为突然下雨,我没有带雨具,放学的时候,我看到父亲在校门口等我,就躲在收发室里不出来。透过收发室的窗玻璃,我看到父亲一只手撑着雨伞,一只手抱着雨衣,目光在放学的学生中搜寻着,间或向校园里张望着。我在心底恨恨的想,父亲怎么来了呢?时间在一点点过去,一个班级一个班级的学生走出校园,雨也越下越大,我注意到父亲的裤子、胳膊都已经被淋湿了,他的身体似乎在发抖,我心里不禁窃喜起来,暗想,这下父亲要回去了吧!可是,我错了,学生已经几乎走尽了,校门外只剩下他一个接学生的家长了,…  相似文献   

10.
父爱无言     
吴健 《新青年》2004,(9):14-14
父亲不是我理想中的父亲形象.我心目中一直渴望有这样的父亲,他儒雅,有一股书卷气.我很容易把与父亲年龄相仿的老师看作父亲.我一直以为父亲于自己是不可依赖的,一直以为正是父亲的不可依赖成全了我,造就了我,使我独自去面对,去解决.父亲不善表达,他沉默得近乎冷漠,但他一直是健壮的.直到有一天,在我不经意的一瞥间,忽然发现父亲老了.  相似文献   

11.
父爱如杉     
胡双庆 《新青年》2005,(12):5-6
夜里,梦见父亲了,他慈祥地对着我笑,饱经风霜的脸上皱纹丛生,让人心痛、怜惜,又温暖无比。眼泪不经意便浸湿了夜色。窗外,那片杉树林在夜风中“沙沙”有声……母亲生我时难产死了,父亲当年只有23岁,还是个毛头小伙子。母亲去世以后,父亲没有再娶,后来我曾问他为什么不给我找个后妈,父亲笑而不语,昏黄的眼睛里温情四溢,我猜想,他在思念母亲。常常可以从邻居们口中听到我记事以前父亲的艰辛养育:我饿了,没有奶水,就哭。父亲先是熬米汤,一口一口吹冷后喂我。偶尔我会刁嘴不喝,父亲就抱着我穿乡走户,去找刚刚生了孩子的女人讨奶。我两三岁的时候…  相似文献   

12.
第一封家书     
蒋平 《新青年》2006,(12):12-13
一 父亲和母亲因为性格不和,从我们懂事开始,家里的吵声就没有断过.一天深夜,我们又一次被父母的吵声惊醒了.父亲的大嗓门几乎满院子人都听得见:"既然合不来,那就好说好散吧,老大归我,你带着老二和小三明天就离开这个家,永远不要回来!"随后是母亲哭着收拾行李,天还没亮,我和小妹就给叫醒了.  相似文献   

13.
冠豸 《新青年》2013,(7):54-55
曾经以为青春是一条河,一条奔腾的河,两岸风光无限,一并绚烂。1从镇里考入市重点高中,我全家人都乐坏了。特别是父亲,他杀鸡宰鸭,请了镇中学里所有的老师。那一夜,父亲喝醉了,他抱住我又哭又笑。第一次远离家,到二百多公里外的市里读书。父亲要送我,我拒绝了,想自己锻炼一次。我知道我不可能一辈子都在父母的庇护下生活。报名。军训。陌生的地方,陌生的人,我惶惶不可终日。  相似文献   

14.
父亲的规定     
自从母亲去世后,父亲一直独守着老屋.我们兄妹四个都在异乡漂泊,终日陪伴父亲的只有他那孤独的影子. 半年前,父亲忽然把我们兄妹四个召集回来,开了一次家庭会议.  相似文献   

15.
利民 《新青年》2005,(4):10-11
从记事起,父亲给我的印象一直是沉默的,一天也说不上几句话,只是默默地干活,更难得一见他的笑容,睡觉时呼噜打得震天响。别看父亲不认得几个字,可对我们姐弟几个的学习却管得相当严,后来姐姐们先后中途辍学,他便把希望都寄托在我身上。别人家的孩子像我这样大已经跟大人下田里干活了,可父亲却从不让我去,我知道他是怜惜我单薄的身板,更主要的是让我抓紧时间学习。有一次我谎称学校补课,玩儿到天黑才回家,一进门父亲一巴掌把我扇倒在地上,原来天黑了他去学校接我才知道我撒了谎。那以后我再不敢对学习有所松懈。不是怕父亲的巴掌,而是因为他…  相似文献   

16.
如果说长这样大,有一个人让我看不起,那就是父亲。他长得真的很丑,小眼睛,麻子脸,很矮,又驼背。他真的很窝囊,一辈子在小厂子里做工人,被人欺负了一辈子。如果说父亲的生活还有一点乐趣,那就是我。我长的很帅气,没有一点像父亲,高个子,大眼睛,很聪明。他真的很爱我,尽管我从小到大常捉弄他,不肯叫他爸爸,只是偶尔会哼着叫声老爹。  相似文献   

17.
父亲病重期间我没在身边,等我赶回去时,父亲已经不行了,贴耳倾听,似乎听到那句常挂嘴边的话,代我看看大别山!这是父亲终身的愿望,他不止一次去过大别山,梦魂牵绕着大别山,那里有他和战友们洒下的鲜血,有遗留在那里突围的枪声,还有与乡亲们久久挥之不去的一腔情缘。出发前,我找到了父亲保存已久的那个牛皮文件包,牛皮的表面己经退色,底部有炮弹皮划过的痕迹,但依稀可见烽火岁月刻下的风  相似文献   

18.
继父     
二十多岁的时候,我当作家的梦想没能实现.如今,在出版社当了多年编辑之后,在替别人做嫁衣之余,我终于出了一本自己写的书.为此我特意从纽约赶到波士顿去看望我的父亲: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索·拜娄,献上一本我写的书.我们拥抱了一下,他用那特有的多情的眼神看着我,眼里充满了泪水,他的脸上则像千年神龟背一样开满了皱纹的花环.  相似文献   

19.
小米儿     
能来北京这所大学里读书,缘于早年的一个梦。那时我6岁,随父亲去北京省亲。有一尊白塔吸引了我的视线,然后就是那片池塘,记不清叫什么湖了。从那时起,那白塔还有那池塘就出现在我的梦里,年复一年。是的,年复一年,暗暗地企盼的仅仅是一件事——生命里幸福的相遇。终于在12年之后  相似文献   

20.
甜蜜的负担     
父亲是个机关干部,平日工作很忙,很少顾家。母亲是个售货员,虽然少有空闲,但在家的时间还是较多的。在我3岁那年的秋天,父亲出差了,母亲也到外地学习一年。没有办法,只得将我“寄存”在乡下外婆家里。外婆精心呵护着我,但是她不大善于调理幼儿的饮食,所以那两个月里,我经常得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