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印度与东盟的经贸往来态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往来持续增长,基础设施合作方兴未艾,共同应对金融危机,文化教育合作快速发展,中国-东盟自贸区也于2010年1月1日建成,中国-东盟合作态势良好。与此同时,印度与东盟的经贸往来明显扩大,印度-东盟自贸区建设取得突破,其他次区域合作机制续有进展。总体看,中国、印度竞相推进与东盟经贸关系的态势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2.
近年,从前任总理瓦杰帕伊突破禁忌,打开高层对话开始,印度与东盟的关系开始不断地升温。从经济层面不断地向政治、军事、安全和防务等高层次发展,借此印度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在东盟的政治影响也不断扩大。这种全面合作的加强正体现了印度的务实外交,把20世纪90年代拉奥总理的“东向政策”发展到一个新的台阶。一、冷战后印度与东盟关系的进展历史上,印度与东南亚地区一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从佛教的传播,到大批旅居东南亚的印度裔,从穿行两地的商贾船队到飘香东南亚的印度咖喱,印度政治、宗教、文化对东南亚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但后来相…  相似文献   

3.
本文评估了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安全关系发展方向,认为东盟不会发展为军事联盟,东南亚形势总体将保持和平稳定的局面,以合作求安全将继续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安全关系的主线.中国将继续加强与东盟的战略合作,支持东盟一体化进程,支持东盟在东亚地区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东盟与印度之间的贸易与投资及其它经济合作关系不断发展,在当今世界经济多极化和区域化日趋增强的背景下,这一动向引人注目。一、东盟与印度经贸关系发展的现状90年代以来,东盟各国与印度政府之间的高层官员互访频繁,双方就互利的经济合作进行了多方的接触和探讨,并大力促进官方和民间商贸代表团的互访,以增进相互了解。东盟与印度的经贸合作关系由此进入了一个稳步发展的新阶段。1993至1995年间,东盟与印度的双边贸易总额从29亿美元增至46亿美元,增加近60%。在贸易额增长的同时,印度对东盟进出口占其进出口总额的百分比…  相似文献   

5.
"东盟+印度"指的是东盟与印度的合作,和"东盟+中国"、"东盟+日本"、"东盟+韩国"一起构成了"东盟+1"即"10+1"合作机制,最充分地体现了东盟在东亚合作中的核心作用。"东盟+印度"在"东盟+1"合作机制中诞生最迟,还没有完全制度化,印度为此正在努力。  相似文献   

6.
衡量现代外交双边关系是否可靠的根本依据还是要看双方的合作基础是否紧密、是否坚实,而这些基础包括经济、政治、安全、军事等方面,其中经济基础为第一位。如果双方交往的经济基础牢固而密切,造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不可分割局面,那么双方的政治、安全、军事、外交等关系将在此经济基础上趋于成熟与完善。这也正是冷战后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经济外交与合作的着眼点之一。比较东盟与中国之间,东盟与西方(尤其是美日两国)之间交往的经济基础可以看出,未来较长时期内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关系将明显地相对薄弱,中国对东盟的经济影…  相似文献   

7.
印度自从1990年代开始实施“东向政策”以来,与东亚国家、尤其与东盟国家的合作不断加深,甚至与后者建立印度东盟“10+1”机制,并积极参与“东盟+6”和“东盟+8”合作。印度远在南亚,对与东亚合作十分积极,希望搭上东亚合作的顺风车,扩大地缘政治空间,对东亚地区施加战略影响。印度参与东亚合作给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提供了战略机遇,也带来了战略挑战。  相似文献   

8.
近期,中国、印度与东盟关系取得新进展: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与此同时,印度-东盟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及相关文件也生效。2013年,印度-东盟自贸区将部分建成,2016年全面建成。因此,中国、印度不可避免地将在与东盟的自贸区平台上展开交往。两国在东南亚既有合作的巨大潜力,也有一些竞争因素,机遇和挑战并存。我们需转变思路,妥善应对新形势所提出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冷战时期日本和东盟间的经济合作为后冷战时代双方的安全合作奠定了物质基础。日本为了成为一个政治和军事大国,在安全上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并制衡迅速崛起的中国,在冷战后积极加强与东盟的安全合作。双方在传统和非传统安全方面都展开了深入的合作。而日美同盟及东盟对日防范心理则是双方安全合作的主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0.
当前国际关系中的军事交往活动日益频繁,其作用与地位得到快速提升,但关于军事外交的内涵和外延至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本文通过梳理中外军事外交理论的研究,从东盟地区安全形势与战略格局、中国周边外交政策与战略选择、中国-东盟军事外交现状与前景及挑战多个角度对中国与东盟军事外交进行了分析。中国与东盟开展军事外交是中国周边外交的重要内容,是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举措,具有明确的现实需求、鲜明的时代背景和深刻的战略考量等特点。中国与东盟及各成员国的军事交往,涉及领域日益广泛,合作内容不断充实,安全共识逐步接近,军事互信逐步增强,对于促进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将有助于中国-东盟安全共同体的构建,并将深刻影响地区安全进程和未来局势发展。同时,中国-东盟军事外交发展面临一些挑战,需要进一步的战略设计、理论研究和实践落实。  相似文献   

11.
东盟国家的安全合作及其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东盟国家安全合作的目的是借助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军队的作战能力,以镇压内乱和加强边境联防,共同抵御边界和海上的各种威胁。东盟成员间的安全合作主要围绕东盟地区论坛、成员国建立信任措施、南中国海争端、地区低烈度威胁及军事和防务等领域开展。东盟的安全合作是积极防御性质的合作,它将有利于亚太多边安全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2.
乔林生 《东北亚论坛》2006,15(2):100-104
新世纪日本对东盟的外交政策,摆脱了经济外交的单一性,在发展经济关系的基础上,取得了区域合作的突破性进展,并加强与东盟的政治对话、安全合作以及军事交流,旨在主导亚洲经济一体化,扩大在东南亚地区的政治势力和军事安全影响,并争取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国际社会的重要一极,逐步实现政治大国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东盟安全机制以"东盟方式"著称,基于东盟的经验事实,本文认为,国家间协调是理解东盟安全机制的恰当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评估了东盟安全机制的绩效:在抑制成员国内部冲突、化解东南亚地区国家间争端方面取得了积极效果。同时,由于东盟国家利益分歧,安全合作领域数量少、程度浅;东盟安全机制是中小国家之间的协调机制,其治理能力有限,无法单独解决地区重大安全问题,需要与外部大国相配合;东盟国家对主权独立格外重视,在安全领域缺少制裁机制,导致领土争端无法在区域内得到解决。面对本地区的复杂安全形势,东盟对内需要拓宽、深化安全领域的合作,对外需要加强与大国的安全合作。  相似文献   

14.
韩国与东盟国家防务安全合作源远流长,近年来双方的防务安全合作更加活跃和全面,合作层次和水平不断攀升与提高。“新亚洲构想”与韩国东盟战略的转向、东盟国家“不均衡”的防务安全诉求,以及美国“战略东移”的强力刺激与影响,这些是促动韩国与东盟不断推进和加强防务安全合作的重要背景及动因。在短期内,韩国与东盟防务安全合作关系会继续发展和有所提升,但是难有实质性的突破。不过,韩国与东盟不断致力于推进和深化防务安全合作,尤其是暗合美国的新亚太战略、不断施展大国平衡战略的做法,势必会进一步加剧东亚地区军备竞赛风险,增添了新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和不安定性,不利于该地区的长期稳定和持久和平。  相似文献   

15.
非传统安全视野下中国与东盟警务合作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与东盟各国所面临的非传统安全挑战 近年来,中国积极与东盟各国加强对外合作关系建设。通过“10+1”与“10+3”会议机制以及东盟地区论坛等形式,中国与东盟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与发展。但是,中国与东盟同样也共同面临着非传统安全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6.
冷战后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兴起,促使区域层次开始凸显为国家间安全合作的主要平台,安全地区化态势使地区合作成为一种新的安全、发展和战略思维。东盟地区的非传统安全合作进展以金融危机为分界线,随后一系列非传统安全问题的爆发促使该领域的合作在地区层面展开。通过对非传统安全合作促进东盟国家合作的多层面分析,可以推断,非传统安全问题将在广泛领域内推动东盟国家间合作,而不仅仅局限在非传统安全领域。  相似文献   

17.
在东南亚地区的非传统安全合作中,存在3个层次的合作机制。东盟主导下的非传统安全合作机制,深化缓慢,执行乏力,主要扮演着合作的倡导者和规划者的角色;成员国间的双边或多边小范围合作机制是东盟合作计划的实施者,但合作领域单一,能力有限;区外西方大国主导的双边或多边合作机制,将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合作相结合,发展迅速。这3个层次的非传统安全合作机制既相互支持,又相互竞争。面对东南亚非传统安全合作机制的独特架构,中国需进行策略思考。  相似文献   

18.
Since the year 2000, China and the ASEAN countries have promoted mutual trade and investment, strengthened political trust and increased cooperation in terms of economic aid, security, and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exchanges. 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realizing that China poses no threat to other countries. With China 's growing influence in ASEAN, the U.S., Japan, and other big powers have increased their strategic investment in Southeast Asia to try to maintain their long-standing strategic advantage in the reg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ASEAN countries are trying to play off these big powers against each other to maximize their own advantage.Ma Yanbing is Research Professor of CICIR. Her research interest is Southeast Asian affairs.  相似文献   

19.
实现南海区域安全与和平、稳定一直以来是中国和东盟国家就南海局势展开对话与合作的重要议题之一。然而,现实中的南海安全局势却一再紧张,这表明南海区域安全制度性安排与安全秩序理念和现有变化、发展迅速的南海安全形势已经出现了不同步、不协调的状况。在过往长期的南海安全区域间治理实践中,东盟和中国作为南海周边最具影响力的国家间集团和最重要的区域大国,以不同的方式,就南海安全的区域间治理展开了对话与合作,并形成了各自富有特色的治理模式,"东盟模式"和"中国模式"。这两种模式从不同层次和多个渠道就南海区域安全治理进行了对话与合作,并在南海安全区域间治理方面发挥了一定的效用。然而,目前南海安全体系呈现出来的脆弱性和南海区域安全现况却一再揭示,中国和东盟在南海安全区域间治理进程中还面临着不少现实的困境。为克服这些困境,更好地实现南海安全的区域间治理,中国和东盟应形成合力,为南海安全的区域间治理重塑一个相吻合的制度规范,共同构建一个相匹配的角色、身份与创造一个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内外治理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