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日本新老华侨融合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 ,以留学人员为主体的中国人在日本就职、定居 ,由于各种原因 ,与日本的华侨社会产生了隔阂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新老华侨的文化差异。现在 ,新老华侨应当互相融合 ,在混合型文化的基础上 ,共同创造新的、发展的文化样式 ,组成团结一致的集团。  相似文献   

2.
二.新移民(新华侨)(一)内地前往香港的移民(新中国成立后)1.实施抵垒政策前的中国大陆移民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1年期间就有要求避难和改善生活的i00万人从内地移居到了香港。二战后到1950年春大约有75万人从内地的广东、福建、上海等移居到香港。其后也持续有大量的移民从内地来到香港,  相似文献   

3.
经中国人民银行、民政部审核批准,最近,中国侨联所属原"华侨文化福利基金会"更名为"中国华侨经济文化基金会"。更名后的"中国华侨经济文化基金会",是我国唯一、综合性的侨界全国性基金会。其宗旨是:发扬侨胞热心公益事业的优良传统,支持华侨事业和侨界所关心的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卫生、福利等各项公益事业的发展,竭诚为社会服务,为海内外广大侨胞服务。更名后,突破了原名称基金会的局限性,冠以"中国"字头,扩大活动范围,从而满足了海内外广大侨胞多年来希望通过此基金会实现对多方面公益事业作贡献的心愿,将成为中国侨联联…  相似文献   

4.
刘稚 《东南亚》2005,(3):62-64
作为一种特殊的人们共同体,华侨华人一直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改革开放以来,华侨华人研究更是硕果累累,渐成“显学”。然而纵览现有相关成果,不难发现一个重要缺憾:这些成果大都是对汉民族华侨华人的研究,而对构成华侨华人重要组成部分的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的研究却显得十分薄弱。虽有一些论文、报告和专著涉及到这一问题,但仅限于某个民族或某一地区,鲜有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中国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的论著。而广西社会科学院赵和曼研究员的新著《少数民族华侨华人研究》(中国华侨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正是一部在这一领域勇于探索、多有创见,具…  相似文献   

5.
一、华侨人口变动华侨人口和外籍华人究竟有多少?很难有个准确数字。有估计2100万,2250万的,也有估计2500—3000或3500万的。国外发表的统计数字也不一定准确。也有估计最少5000万人的,或说比过去三十年起码增长三倍。中国解放时是四亿,中间还搞了计划生育了,现在一变为十亿,增加了一倍半。三十年前华侨号称1300万,以一倍半来计算,那最少也3000万了。华侨生孩子论“打”的,半打、一打,是多子多福的老传统观念  相似文献   

6.
前言改革开放后中国急速的经济增长引起了世界的注目。众所周知,其原因之一是海外华侨华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当然,虽然问题很多,也很复杂,但21世纪忽略了亚洲经济就难以叙述世界经济。尤其是华侨华人经济的动向受到了注视。海外华侨华人经济对中国大陆的经济影响很大,今后也将继续保持一定的影响力。我们有必要对这种大的潮流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7.
新华侨华人的增长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几年来,华侨华人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已经形成的新华侨华人群体,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发展速度日新月异[1]在人数上,新华侨华人的增长势头能否保持下去?是研究新华侨华人发展的重要问题,必将引人注目。各种新闻媒介对该问题的报道,一些论著对该问题的论述,常有浮光掠影或各取所需的现象,这就难免失之偏颇,误导视听。因此很有必要综合分析,认真探讨。中国和新华侨华人移入国以及国际间的各种变化,均有可能影响海外移民的推力和拉力,影响新华侨华人的增减。近年来,出现了不少阻碍新华侨华人增长的因素。一、推力和拉力的逆转…  相似文献   

8.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华侨人口及职业结构的变化1871年,中日两国签订了"日清修好条规",该条规规定,"两国既已修好,彼此应在海岸各港口指定场所,准许商民的往来贸易"(第7条)。此后,旅日华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由于第352号敕令等法规制度的实施,旅日华侨的职业形成了以贸易商和杂业者为两大中心的结构,这种结构一直保持到了战后。表1列出了130多年来旅日中国人(华侨)人口的变化,根据该表,就战前的旅日华侨人口的变化来看,大致可以指出以下3个特征。①在明治时期乃至战争结束之前的日本, 在日中国人在外国人中所占的比重极高。旅日华侨人数往往占在日外国人总数的50-70  相似文献   

9.
2013年5月15日至18日,由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国际关系学院、德国马克斯·韦伯基金会、德国佛来宝大学历史系和华侨博物院共同举办的“华侨华人与中国侨乡近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大学举行。来自德国、美国、新加坡、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们齐聚一堂,  相似文献   

10.
战后菲律宾的华侨政策和华侨同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亚华侨逐渐同化于当地民族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归宿。一般来说,华侨的同化进程虽然因国、因地区而异,但是都毫无例外地受到下列因素的直接制约和影响:第一,是否有大量新的中国移民源源不断移入;第二,华侨与当地民族的通婚状况;第三,各国政府采取的华侨政策;第四,中华文化传播或保留的程度(包括华文教育、华文传播媒介的状况)。以上四个因素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互有影响。从战  相似文献   

11.
前言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流往海外的人口有了增加。特别是在1986年出入境管理法公布后,前往海外的新移民人数急速上升。首先看一下所谓的“新移民”是什么意思。某资料认为,“所谓新移民,系泛指改革开放以后从中国大陆、港澳台等地移居国外并取得永久居住权——绿卡的华人”(《华侨与华人》,1999年第二期,第70页)。另一份资料(广州市归侨联合会)也认为,“所谓新移民,一般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各种途径移居国外的人员,或称新华侨华人。他们中有的是经过合法手续移居国外的;有的是出国留学、讲学、进修而居留不归的;有的则是非法移民而取得合法地位的”(《华侨与华人》,1999年第一期,第47页)。  相似文献   

12.
1978年以来中国政府对华侨华人态度和政策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外华人群体在近30年来经历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他们经济力量的迅速增长和受到良好教育的华人新移民数量的增加。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对华侨华人的态度和政策也发生根本的变化,根据国内外侨情变化的特点,制定出有利于华侨华人在当地生存、发展,又能促进华侨华人对中国经济、文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务实侨务政策,从而成功地吸引了大量的海外华资,并与他们在各个领域里密切交流。  相似文献   

13.
郑和下西洋与福建华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郑和下西洋为明代对外关系史和中西交通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不仅是中国海外交通史上的里程碑,而且在世界航海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福建华侨前往南洋贸易或谋生,早在唐末五代就已开始,历经宋、元、明初,已有不少华侨旅居南洋各地。由于郑和七下西洋,有三次经过福建,当时福建沿海有很多人随同前往,其中不少人留下定居,因而使得福建华侨旅居东南亚人数进一步增加,福建华侨与东南亚的关系也进一步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14.
《海内与海外》2008,(12):28-3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的持续进步,新华侨华人、留学人员回国寻根探亲、创业就业、定居等情况逐年增多,尤其是以留学回国人员为主体的新华侨华人成为我省侨界正在崛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合理开发利用这个的资源,特别是如何组织管理回国创业办实业、企业的新华侨、留学生,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构建和谐侨界,促进侨联事业科学发展,这是省侨联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剑虹 《西亚非洲》2007,(5):57-60
非洲国家莫桑比克最早被华人称为“莫三鼻给”,此名从斯瓦希里语的发音(Msimbiji)得来。该国首都马普托市在独立前被称为“洛伦索─马贵斯”(Lourenco Marques),早期也有华侨称之为“罗连士麦”埠或“罗连斯─马克”。据莫桑比克国家图书馆馆藏英文资料①记载,明朝郑和下西洋时  相似文献   

16.
福建和广东是我国华侨最多的省份。福建省对华侨问题的研究也较早,建国初即有研究华侨的机构,七十年代末我省华侨问题的研究蓬勃地开展,并在国内外引起了影响。开展对华侨华人问题的研究,成为当前改革开放中引人注目的重要课题之一。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只有一个研究华侨问题的学术机构,这就是由中侨委(中央华侨事务委员会)创办的南洋研究所,1956年成立于厦门大学。在文革前十多年中,南  相似文献   

17.
"南侨机工"是南洋华侨人力支援中国抗战的重要群体,他们为中国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通过对南侨机工与南洋华侨社会关系的考察,发现"南侨机工"在中国能够积极参加抗日运输工作,与南洋华侨社团和机工家属对返国机工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南洋华侨对"国"和"家"的观念是分离的。二战胜利后,在东南亚民族主义高涨的背景下,南洋华侨"国"和"家"分离的观念差异成为影响南洋华侨政治认同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中国人远赴海外,用自己的双手在海外搭筑起了一段段丰富精彩的人生。这些人生背后不仅是经历的集合,还蕴涵着华侨华人可贵的拼搏精神以及衔木填海的心愿。海外华文文学也在这种环境中应运而生,以文字形式将海外华侨华人独特经历转换为承载着时光记忆的“铅字”。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化和国际移民潮的影响下,大洋洲、南太平洋地区逐渐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居民主要的移民选择地之一.本文认为当前应加强对这一地区的华侨华人问题的深入研究,拓展新的研究区域.主要原因在于:1.大洋洲、南太平洋地区在亚太地区的经济与政治地位日益重要.2.这一地区和中国的关系日益密切.3.维护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的迫切需要.同时,要注重研究大洋洲主要国家澳大利亚移民政策的变化,要关注和研究留学生问题,这是深入探讨当代华侨华人问题和服务国家侨务政策、人口政策与留学政策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泰国华侨崇圣大学是由泰国京华银行董事长、泰国著名侨领郑午楼先生发起(并捐巨资1亿泰铢)、泰华社团大力出资赞助创办的.1992年经泰国政府批准,该校成为享有与泰国其它大学同等地位的高等学校.泰国国王亲自为华侨崇圣大学颁赐泰文校名.1994年3月24日国王亲临大学校园,主持学校揭幕仪式.这一天被华侨崇圣大学定为校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