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实用主义"是一种从现实出发,在尊重可行性的基础上,以行动效果作为衡量标准的思维方式。李明博政府在韩国执政以来,试图在"实用主义"的指导下调整其对朝政策。然而,在具体政策实践中,李明博政府的对朝政策却因为坚持"零和博弈"的利益观、"消极被动"的合作观、"僵硬对抗"的安全观而走向"实用主义"的反面,进而使其对朝政策陷入困境之中。"实用主义"理念的异化是造成李明博对朝政策困境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2017年5月9日,韩国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文在寅在第19届大选中胜出并于翌日宣誓就职,①结束了韩国因朴槿惠遭弹劾导致的政治空白期,也结束了李明博、朴槿惠两届长达9年的保守党执政史.文在寅作为韩国进步势力的代表,能否改变前两届政府强硬的对朝政策基调,能否在日趋恶劣的半岛环境下力挽狂澜稳定半岛局势,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3.
2007年12月19日,大国家党候选人李明博当选为韩国第十七届总统,韩国大多数国民希望他能够扭转目前的经济形势。今后李明博政府的政策核心将在于促进经济增长,但与此同时李明博政府还需缓和“南-南冲突”,促进韩国社会的团结。此外,李明博政府的外交政策将是巩固和发展韩美同盟关系,以韩美同盟关系为轴心发展与中、日、俄、朝等周边国家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评李明博政府外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强调"均衡与自主"的卢武铉政府外交相比,李明博政府的外交将更加侧重于"同盟与实利",其主要政策包括:创造性地重建韩美同盟;启动对朝"无核·开放·3000构想";构筑成熟的韩日关系;推行韩俄能源外交;进一步提升中韩关系;开展全球外交,提高韩国国际地位与影响力,等等.在新形势下,如何巩固并进一步开创"中韩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新局面,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韩国对朝人道主义援助及其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帮助朝鲜救灾,帮助朝鲜民众安度生活,韩国自1995年朝鲜受灾起开始对朝鲜进行人道主义援助,迄今已历15年有余。2000年以来,在金大中政府的"阳光政策"、卢武铉政府的"和平繁荣政策"引导之下,韩国对朝援助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比以前有明显的进展。但是,朝鲜的粮食供应状况始终未能得到改善,并且朝鲜还在2006、2009年先后进行令韩国担心的两次核试验。为此,时至李明博政府时期,韩国对朝鲜在以前实行的包容政策上有所后退,转向实施以实用主义外交为中心的强硬政策,韩国对朝人道主义援助因此逐渐削减。  相似文献   

6.
韩国李明博新政以来,在政治外交领域有修正卢武铉时期"亲朝亲中疏美"政策,强化美韩同盟,重新亲近美国的迹象。这种现象决不是偶然的,有着深刻的远源近因。主要是由韩国的"美国情结"、"国内政治的溢出效应"以及"对中国崛起的困惑"等国内外原因造成的。但伴随着全方位中韩关系的飞速发展,韩国外交领域相对的"混乱期"的渡过,李明博政府会根据韩国的国情和民意,制定出符合中韩两国利益的对中政策。韩国接近美国只是暂时的,从长远来看,不会冷却或疏远中国,中韩友好合作符合双方的国家利益与现实需要,给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应该共同呵护。  相似文献   

7.
李明博政府对朝政策调整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总统李明博上台后调整了对朝政策.这一政策调整是在韩政局变动、卢武铉对朝政策面临挑战、朝鲜弃核进程出现新变数情况下进行的,它同时体现了李明博政府的实用主义外交理念.韩新政府对朝政策表现出了强硬性、务实性以及加强与美协调三大特点,其对朝政策调整将对朝鲜半岛战略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从韩国李明博政府后期到朴槿惠政府前期,韩日关系由于历史认识、领土主权等方面的争议陷入僵局.2015年以来,受国内外因素的影响,借韩日关系正常化50周年契机,朴槿惠政府调整对日外交,推行将历史问题与安保、经济等问题相分离的"双轨"政策,恢复韩日政府和民间的对话交流,使两国关系有所好转.尽管两国关系的前景仍存变数,但继续改善韩日关系将成为韩国外交下个阶段的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9.
论李明博政府的实用主义外交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李明博政府上台后推行实用主义外交政策,主要包括以服务于"先进化国家"为宗旨,强化韩美同盟关系、开启对日关系"新思维"、调整对朝政策、奉行有限度的"平衡"外交、积极开展对华经贸关系、对俄能源外交以及全球外交等.实用主义外交是基于国际和国内、历史与现实、社会与个人等多种因素考虑的结果.实用主义外交面临着美韩同盟利益与韩国民族利益的冲突、韩日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对朝政策的有效性以及李明博政绩认可度等挑战,其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凭借着"延续"的竞选口号,劳工党总统候选人迪尔玛.罗塞夫赢得了2010年巴西总统选举,未来的罗塞夫政府在内政外交政策上可能会与卢拉政府保持较紧密的延续性,但同时也可能实施部分的政策调整,如提高投资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调整税收、扩大社会政策规模等。卢拉执政8年为罗塞夫留下了不错的"遗产",但在"后危机时代"和"后卢拉时代",罗塞夫政府仍将面临诸多挑战,如巴西发展过程的历史难题、国内政治力量对比所产生的变数、国际新格局下的外部挑战等,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将决定罗塞夫政府未来4年的执政效果。  相似文献   

11.
1997年和2008年,韩国两次遭遇严重的金融动荡,且韩国经济在这两次金融动荡中的演进轨迹具有颇多相似之处.这说明外生的结构性因素在制约着韩国宏观经济的变迁.其实,这个外生结构性因素,就是与美国主导的霸权秩序结合在一起的世界经济"中心-外围"结构.韩国在这一结构中所处的"半外围区"的位置,正是韩国金融脆弱性的根源所在.从"中心-外围"结构的视角分析韩国的金融脆弱性的形成机理,可以发现"半外围区"金融运作的普遍特点.而分析韩国的金融脆弱性,对中国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对外贸易出口企业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背景及原因 当前的美国金融危机是经济过度虚拟化和自由化后果的集中反映。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进行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把大量的实体制造业转移到拉美和东南亚,而把美国本土打造成贸易、航运和金融等服务业中心;同时,在里根及其继任者的极力推动下,以私有化、市场化和自由化为目标的“华盛顿共识”在拉美和西方国家迅速推行。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进步、金融自由化程度的提高,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虚拟资本的流动速度越来越快。  相似文献   

13.
韩国“新村运动”对中国建设新农村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上世纪60年代,韩国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工农业发展、城乡发展和地区发展出现严重失衡,“三农”问题异常突出。为此,韩国政府大刀阔斧地组织实施了“新村运动”。通过“新村运动”,韩国仅用30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国家近百年才完成的工业化道路,从此步入了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市化的发展轨道,其经济建设成就被世人誉为“汉江奇迹”。相形之下,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面临的诸多问题与当时韩国所遇到的社会问题别无二致。因此,韩国“新村运动”的发起历程、主要内容以及经验教训等无疑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随着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不断蔓延,新兴经济实体印度正遭受越来越强烈的冲击。面对资金严重短缺、外资大量流失和社会不稳定等不利的投资环境,印度政府积极调整外资政策,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实践证明,印度谨慎的引资政策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凸显出较强的优势并取得显著绩效,值得与之国情相似的中国思考。  相似文献   

15.
曾被归纳为东亚模式的东南亚三国与东北亚的台湾、韩国的工业化道路实际上存在很大差异,本文试图从历史条件、人力资源、政体与产业政策、外国直接投资与技术发展模式四个方面揭示这些不同类型的工业化产生的原因及发展轨迹,并讨论金融危机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 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引发股市暴跌并波及全球.随后,由次贷危机所引发的美国金融危机开始向全球扩散,引起全球金融动荡乃至全面的经济衰退.  相似文献   

17.
韩国银行业市场竞争度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隽 《东北亚论坛》2007,16(3):102-106
韩国金融开放的初始条件与我国有一定的相似性。通过对1996—2005年韩国的银行业市场竞争程度进行度量,我们发现:1.东南亚金融危机对韩国的银行业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2.危机后经过重建的韩国银行业竞争程度明显下降,趋于垄断。韩国已经经历了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的阶段,其经验和教训值得正在开放的中国银行业认真借鉴。  相似文献   

18.
论政府权威在韩国摆脱金融危机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些西方学者和国内学者把韩国迅速摆脱金融危机并恢复经济增长的原因归结为政府干预被削弱以及市场作用得以发挥的结果。其实,“政府权威”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韩国战后以来维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而且还能解释韩国从金融危机中捷步脱身出来并迅速恢复增长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Karel van Wolferen argues that, since Japan's political economy was the main factor in creating the circumstances that led up to the East Asian financial crisis, studies must focus on it to understand this event. The Japanese economy, which is here described as a war economy operating in peacetime, provided the model for East Asia's 'tiger economies' that imitated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in its targeting of sectors for investment, especially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the 1980s. These other East Asian economies proved more vulnerable to crisis than the Japanese economy because they were more open to foreign investment and did not have Japan's closely knit economic and financial networks and institutions. After presenting this preface to the crisis, van Wolferen then criticizes the current East Asian economic situation, in which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continue to force the Western ideals of transparency and deregulation on most of the East Asian economies while permitting Japan to remain the least transparent economy of the entire region.  相似文献   

20.
外国对俄远东地区直接投资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8年金融危机后,外国对俄远东地区直接投资迅速增加。分析外国对俄远东地区直接投资结构的演进轨迹、投资部门结构和投资空间结构,对推动、扩大我省对远东地区的直接投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