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日本政府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支持政策变迁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终身雇佣制"为基础的"企业培训"为日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可以说是日本经济实现高速增长的支柱之一。但随着日本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为实现从后发展经济向工业化经济转变而形成的日本型经济体制开始动摇。支持日本经济发展的强有力的"日本型企业培训"由于失去了制度保障而受到了很大的冲击。针对上述情况,为促进企业积极、持续地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以保持日本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日本政府在支持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方面政策采取了一些政策,值得我国政府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对日本挑起贸易摩擦。究其原因,既源于美国对日贸易巨额逆差的存续,还受到特朗普对日贸易理念的驱动以及个人决策偏好的影响。其核心分歧体现在货物贸易、贸易规则与汇率问题三个方面;特点是摩擦烈度相对不高、政治引领色彩明显、货物贸易优先突破;影响在于美日双边贸易结构趋于"相对平衡"、日本国内对美国的负面认知有所提升、日本更加重视多边贸易体系建设、亚太区域经济合作路径更加多元。尽管特朗普政府已于近期与日本达成新的贸易协定,但随着多边贸易体系和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从长远看,在今后的美日贸易中日本仍可获得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3.
美国今年对日本采取严厉的经济制裁,使日美贸易摩擦达到高潮。贸易摩擦的根源和实质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在起作用,美国的经济实力严重削弱,日本的经济实力急剧膨胀。贸易摩擦对于两国经济发展和贸易,对于两国政治关系和世界政治局势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日本是中国最大的贸易对象国,也是山东重要的贸易伙伴,近几年贸易合作发展势头强劲,并呈现出明显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产品互补性强;贸易不平衡发展;贸易摩擦增多等。为此,在今后的进一步合作中,山东应根据鲁日贸易特点和贸易缺陷,寻求相应的对策,从关注和把握日本贸易政策调整变化动态、增强产品逾越技术壁垒的能力、打造出口非价格竞争优势、加大农产品生产扶持力度等方面做出积极的努力,推进鲁日贸易健康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5.
世界能源形势与日本新国家能源战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尹晓亮 《东北亚论坛》2007,16(5):104-109
为应对世界能源形势的新特点和新变化,日本颁布了以"安全"为核心的新国家能源战略。毋庸置疑,此战略的实施过程、运行路径必将波及影响到比邻而居且同为能源进口、消耗大国的中国。因此,有必要从深层次剖析并解读其战略衍生的触发机制及其内容,并在此基础上,须探讨如何弱化和规避日本新国家能源战略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特朗普政府实施"结果导向型"贸易政策背景下,印美贸易摩擦急剧上升。双方博弈的焦点主要是关税措施、普惠制待遇、知识产权保护和垄断、军品贸易、出口补贴等争议。本文分析了印度的应对举措及对印美贸易关系的影响和走向。  相似文献   

7.
中、日、韩农产品贸易争端分析及中国的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TO)后 ,中、日、韩 3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领域进一步扩大 ,同时其贸易争端也与日俱增。尤其是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双边贸易摩擦日益加剧。面对中、日、韩 3国农产品贸易形势的新变化 ,中国应当审时度势 ,加快农业技术引进 ,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 ,从而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并采取各种灵活的措施应对可能出现的贸易摩擦 ,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利益。  相似文献   

8.
国际格局演变必然对国际行为主体的发展产生制约作用,从而对该国的国际经济竞争能力产生影响。战后长达半个世纪美苏争霸和东西方冷战的两极格局,严重削弱了美国的国际经济竞争力;而日本利用这一发展机遇,不断增强经济竞争力,在日美经济竞争中呈现出"日攻美守"态势。冷战后国际格局由两极走向多极,日本面临的国际竞争环境日益严峻,日美经济竞争态势逆转,呈现"美攻日守"态势。  相似文献   

9.
短期来看,日元汇率没有因经济受到巨大损失而贬值却转向迅速升值在于投资者形成"保险机构或企业资金的资金回流"的预期,投机力量就借助这个题材不断的推升日元。长期来看,这一轮日元升值并不是因贸易摩擦、美国压迫日本的结果,而是与金融危机过程中动荡的国际货币体系有关。日元在国际货币体系内主要执行价值贮藏的功能,而其贸易结算功能相对较弱。日元快速升值的根本原因是日元在估值上存在升值压力,以及日元发挥避险货币和套利交易的作用。中日两国都面临着美元贬值的巨大风险,可采取相互增持对方货币资产的方法,逐渐减少降低外汇储备中美元的比例,建立区域汇率稳定性机制。  相似文献   

10.
经过十年的发展,中国和欧盟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内的合作已超越初期单向援助合作,形成多层次、跨领域和制度化的全方位合作,合作的根本驱动力也从政府转变为市场。作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力量,中欧在建设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机制领域内的分歧正逐渐缩小,合作日益密切。不过,中欧光伏产品贸易争端表明,双方均需在应对气候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寻找可持续发展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初至1930年,中国东北地区的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伪满洲国成立后,伪满政府倚仗日本关东军,强行侵占了我国东北各地海关。中国东北地区长期出超的局面在1933年反转,并且入超额出现扩大趋势。伪满政权极力促进所谓的"日满一体化",使得东北地区的对外贸易更加向对日贸易集中。随着列强的经济利益争夺日趋白热化,伪满洲国逐渐步入统制贸易之途。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北地区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和投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昊  刘丹 《东北亚论坛》2005,14(6):46-50
与日本、韩国、朝鲜、俄罗斯等东北亚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对外贸易中一直占有较高的比重。日本、韩国还是东北地区最主要的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国。当然,目前也存在着东北地区与主要周边国家贸易关系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利用日本和韩国直接投资地区分布严重不均衡、单个项目规模较小等问题。目前,既存在着东北地区加快发展与周边国家贸易和投资关系的机遇,同时也存在许多短时间内尚难以克服的障碍。因此,促进东北地区与周边国家发展贸易和投资关系既需要抱有合理的预期,更需要采取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论1990年以来越南与日本的经济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南与日本的经济关系快速发展,其主要体现在两国的贸易、日本对越南的投资以及日对越ODA为主的经济援助等方面。两国经济关系的快速发展,反映了两国在追求各自国家利益上的一致。一方面,越南为发展国内经济,争取更大的国际市场、国外投资以及外国经济援助,积极同日本发展经济关系;另一方面,日本为逐步扩大对越的影响力,通过贸易、投资以及经济援助等方式推进对越经济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对美、日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作为我国改革的前沿阵地,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实力、市场环境得到了大幅提升和改善。目前广东省GDP总额已经占到全国的1/8,多年排名全国第一。在我国出口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下,广东在对外贸易方面更是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进出口贸易额对外贸易顺差额均排名全国第一,2007年广东进出口贸易额占全国的30%,  相似文献   

15.
中韩建交15周年双边关系盘点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中韩自1992年建交至今走过了15周年的历程。其间,经贸往来互利互惠,政治合作共识增多,文化交流日益扩展。相对中韩各自对外关系的发展均展现出如下三个典范:一是速度之快的典范,二是领域之广的典范,三是共识之多的典范。当然在中韩关系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容回避的问题,包括经济摩擦,司法问题和历史认识差异等。不过经综合评价,认为态势基本健康,问题尚处发展中。因而展望中韩关系发展前景有望再上新台阶,即有必要把目前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定位转变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依据在于中韩关系发展日益呈现出经济合作密切化,战略意义明显化,人文交流深层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2011年中国与东盟的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3600亿美元,增幅回落但仍在高位,中方逆差扩大且呈进一步向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商投资企业、资源类产品以及东部沿海省市等方面集中的趋势。一般贸易、外资企业、机电产品等方面均占中国—东盟贸易的一半。私营企业对双方进出口增长的贡献突出,而加工贸易、外商投资企业、国有企业等方面所占比重则在下降。数据检验分析显示,中国、日本、韩国、美国与东盟的贸易具有稳定的协整关系、关联程度。计量预测2012年的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将保持持续的增长势头。  相似文献   

17.
东北亚各国政治经济形势和对外政策已经发生并正在发生一些有利于区内经贸合作的变化我国“十五”时期对外开放将进入新阶段。尤其要加强与东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俄罗斯与东北亚国家外交关系有了较大发展,并把扩大经贸合作提上了议事日程;朝鲜将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和进一步与韩国实现和解;蒙古新政府将继续实施“多支点”外交政策,并首先加强与东北亚国家的经济联系;日本在与东南亚国家发展经济合作的同时将扩大与东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  相似文献   

18.
建立碳足迹标签制度是减少碳排放、规避低碳贸易壁垒、提升我国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以及履行大国责任的有效途径。日韩两国在建立碳足迹标签制度的过程中具有很多共同之处,如完善碳足迹认证体系、出台指导路线、设计恰当的碳足迹标签等。中国由于起步较晚,可以借鉴日韩两国的共同经验。此外,将进口产品纳入碳足迹标签认证体系以及订立中日韩低碳贸易协定将有利于减少全球碳排放并促进区域内贸易发展。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mpact of infrastructure on trade connectivity among ASEAN and three Asian countries—India, China, and Japan. Our study is mainly motivated by the increased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and trade among these countries in recent years. The main results of trade network analysis include high trade density and interconnectedness among ASEAN, India, China, and Japan. There are specific “trade intensive paths” among the few countries in the group. It highlights the “export hubs” or main “suppliers of intermediate goods” in the region. Further, the paper analyzed the nexus between trade connectivity and infrastructure by applying the panel fixed effects method and Poisson pseudo-maximum likelihood. Moreover, the robustness of the results is tested by estimating two-stage least square. Hard infrastructur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bringing the nexus to trade connectivity. Reducing trade barriers and improving infrastructure quality are essential for deepening regional trade integ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