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轮状病毒是仔猪白痢的重要病原之一。弄清仔猪体内抗轮状病毒抗体的变化与轮状病毒临床感染的关系,对于抗轮状病毒免疫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材料和方法 1.仔猪血清:对试验仔猪于前腔静脉采血常规分离血清,-40℃保存备用。 2.母猪奶样:人工采集分娩后母猪的奶样按Yabiki等(1974)报道的方法分离乳清,将乳汁于3000r/min 4℃离心1小时,去掉乳脂,用1N醋酸调pH 3~4,再3000r/min 4℃离心20分钟去掉酪蛋白然后再用1N NaOH调回pH至7.2,-40℃保存备用。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内服青霉素链霉素合剂防治仔猪红痢的可行性及机理,进行了本项试验。结果表明:C型魏氏梭菌对青霉素G钾敏感,对硫酸链霉素耐药,两药合用在体内可协同抗菌;测得3日龄内的仔猪胃肠道pH为5.1~6.8,属青霉素G钾的最适pH范围;内服本剂后4~8小时空肠含药浓度最高,有效浓度维持12~24小时,青霉素G钾内服吸收较少,分布较广,Tmax为0.73±0.06小时,V_d为1.81±0.57L/kg,t1/2β为0.91±0.02小时;胆汁含药浓度极高,给药后24小时在两类仔猪仍分别为11.67±0.91及13.5±1.34IU/g。防治仔猪红痢,预防量两药各为8万IU/kg,治疗量各为10万IU/kg,有效预防率为100%,治愈率为71.32%。本试验为内服此合剂防治仔猪红痢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证实猪瘟疫苗免疫后实有抗体,将猪瘟兔化弱毒乳兔苗(下称乳兔苗)及猪瘟兔化弱毒犊牛睾丸细胞苗(下称细胞苗),用中和试验(SN)及猪瘟间接血凝试验(IHA)监测,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用农业部成都药械厂(下称本厂)生产的乳兔苗,在母猪空怀时以4头剂(600个免疫量)免疫,其所产亲代仔猪,于50~60日龄时,再以细胞苗750个对兔感染量(即部颁规程1头剂)免疫接种,俟免疫持续期至6~10个月,取血清作SN及IHA测定。  相似文献   

4.
作者用猪瘟兔化弱毒犊牛睾丸细胞苗(以下简称猪瘟犊睾细胞苗)750个对兔感染量(以下简称感染量),在配种前40天至配种后45天内免疫母猪,所产亲代仔猪在20~28日龄时猪瘟间接血凝滴度(IHA)4~×( )占10/32、8~×占11/32、16~×占10/32、32~×占1/32;41~43日龄时,IHA滴度4~×占11/43、8~×占21/43、16~×占9/43、32~×占2/43;在55~58日龄时,IHA滴度4~×占9/33、8~×占17/33、16~×占7/33。用600、760、900、1500个感染量分别给20~28日龄、41~43日龄、55~58日龄仔猪实施免疫,免疫后6~8个月时,监测其抗体水平,结果表明:IHA滴度16~×以上者达100%。750个感染量免疫20~28日龄仔猪组,注苗后持续6个月,IHA滴度32~×以上者达100%;8个月时32~×以上者达87.5%,16~×占12.5%。用猪瘟石门系强毒攻毒,获100%保护。试验首次发现:用猪瘟犊睾细胞苗免疫母猪所产仔猪母源抗体明显低于猪瘟乳兔苗免疫母猪所产仔猪的母源抗体。对猪瘟犊睾细胞苗免疫母猪所产亲代仔猪在20~28日龄用该苗一头剂(750个感染量)进行免疫,8个月之内能抵抗猪瘟感染或强毒攻击,突破了以往认为仔猪用猪瘟乳兔苗免疫应在45日龄以后的常规,为猪瘟犊睾细胞苗的免疫提供了新的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5.
国营黄泛区农场猪场自1983~1989年每年春产仔猪出生后有30%~40%于2~3日龄全窝死亡,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做了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学剖检、微生物学等试验,确认该病为产气荚膜杆菌(魏氏梭菌)所引起的坏死性肠炎(红痢病),并在春秋两季对产前1个月和半个月的母猪肌肉注射产气荚膜杆菌多价菌苗,收到了满意效果。 (一)流行情况 从1983~1989年春产仔共1232窝,发病217窝,死亡217窝,发病率为18.5%,死亡率为100%。根据试验患本病的仔猪是在胎儿期受到感染的,而且同一头母猪春产仔猪全部死  相似文献   

6.
笔者对贵阳市乌当区30头腹泻病猪进行了调查,认为仔猪从出生到断奶期间均可发病。猪感染后24小时后表现抑郁、厌食、不愿活动。以腹泻为主要特征,有时发生呕吐。粪便粘稠或呈灰白色的水样便,经3~7天后,由于脱水严重,体重可减轻30%,患猪死亡率为3%~8%。10~20日龄的仔猪症状较轻,4~8周龄的猪,特别是断奶猪症状较重,死亡率亦较高。通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PAGE)、电镜观察检查仔猪白痢粪便,分别发现了特征性轮状病毒基因组条带和病毒粒子,证实轮状病毒是导致贵州省仔猪发生急性腹泻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为评价抗病毒颗粒对靶动物鸡的安全性,选用8日龄健康伊莎褐蛋公鸡1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设置抗病毒颗粒推荐剂量的1倍剂量组(4 g/L)、3倍剂量组(12 g/L)、5倍剂量组(20 g/L)和10倍剂量组(40 g/L)。4个用药组持续饮水给药5 d,对照组饮水中不添加任何药物。试验期间每日观察记录鸡的精神、采食、饮水、粪便性状等外观表现,测定增重、血常规、血清生化指标、脏器指数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按抗病毒颗粒推荐剂量的1、3、5和10倍剂量,持续饮水给药5 d,各观察和测定指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抗病毒颗粒对靶动物鸡无毒副作用,临床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8.
柔嫩艾美球虫(Eimeriatenella)敏感株在复方抗球虫制剂剂量递增的情况下,经过10次传代,诱导出其对复方抗球虫制剂的抗药性;经过8次传代,诱导出柔嫩艾美球虫抗氯嗪苯乙氰株对复方抗球虫制剂的抗药性。与单一用药相比,柔嫩艾美球虫对复方抗球虫制剂的抗药性产生较慢,复方抗球虫制剂控制柔嫩艾美球虫敏感株的效果比控制抗氯嗪苯乙氰株的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9.
通过弓形虫RH株速殖子在宿主体内和体外的感染试验,比较了莫能菌素钠、磺胺嘧啶和蒿甲醚的抗弓形虫效果。体外试验: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评价了3种不同浓度的药物对人包皮成纤维细胞(HFF)毒性及增殖情况;在药物的安全浓度范围内,用5×10~4个弓形虫RH株速殖子感染5×10~5个HFF细胞,每种药物设置5个浓度梯度,培养48 h后观察药物体外抑制虫体在细胞内的增殖效果;以相对抑制率为指标,评估药物的体外抗弓形虫效果。体内试验:用5×10~4个弓形虫RH株速殖子接种小鼠,4 h后,3种药物分高中低剂量组进行灌胃给药,连续给药5 d后停药,观察并记录小鼠每天死亡情况;且每天每组随机抽取1只小鼠,检查腹腔液中速殖子量及停药后是否复发,评价药物体内抗弓形虫效果。体外试验结果表明:莫能菌素钠可显著抑制细胞内弓形虫的增殖,效果优于蒿甲醚,而磺胺嘧啶的效果波动性较大。体内试验结果表明:莫能菌素钠显著延长小鼠平均存活时间,磺胺嘧啶次之,蒿甲醚最次。体内和体外试验结果均显示出莫能菌素钠能显著抑制弓形虫速殖子增殖,延长小鼠存活时间。本研究为后续抗弓形虫药物研究以及临床用药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我们用南瓜藤炭治疗仔猪白痢1276例,痊愈1180例,以后又复发者75例,疗效比较显著。方法是将南瓜藤(以不霉烂、经霜的为好)烧炭存性,拌精饲料内喂母猪。用量按吮乳仔猪头数计算,每头仔猪给药30~90克,首次用量可加大。日服2~3次。对未断乳但已开  相似文献   

11.
艾弗菌素(IVERMECTIN)是一种新的广谱、高效、低毒和低残毒的抗寄生虫药剂。它是由艾弗链霉菌(Streptomyces avermitis)产生而分离出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杀虫机理是加强r-氨基丁酸(GABA)阻断虫体神经系统部位中间神经原到运动神经原的传递。在非常低的剂量上能抗很多种胃肠线虫和节肢动物,同时具有广阔的安全幅度(即高于治疗剂量每公斤体重0.2毫克的30倍时,动物也不发生中毒)。在动物怀孕期进行3~4决处理也无畸胎形成。用放射性物质氘标记药物,以每公斤体重0.3~0.4毫克给牛、羊、猪和大鼠皮下或口服途径投药后,28日内屠宰化验,其肝和脂肪里的放射性残基最高,肌肉和肾里几乎没有。该药是美国新泽西州拉赫的默克制药公司推销,应用于不同的国家治疗和控制牛、马和绵羊体内外寄生虫。为了确定进口的艾弗菌素对自然感染皮下蝇幼虫和胃肠线虫的牦牛的驱杀虫效果,作为我国即将生产的艾弗菌素的疗效试验作对照之用,我们做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12.
我们于1973~1974年调查了13峰不同年龄、性别的骆驼,其网尾线虫(肺丝虫)的感染率为100%,范围为9~589条。以往,我场应用1/1500的稀碘溶液气管注射治疗此病,效果久佳。为了寻求理想的驱虫药品和剂量,我们进行了不同剂量的碘溶液和敌百虫液等的体内外驱虫效果比较试验。其结果证明,应用1/1500碘溶液驱虫率只有30%,而1%和2%敌百虫溶液体内外驱虫、杀虫都不理想。但1/1000碘溶液和  相似文献   

13.
我县于1984~1986年,采用毗喹酮三胃注射治疗耕牛血吸虫病2627例,转阴率为98.72~100%,并对部分治疗牛进行了血液生理和病理组织学观察。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耕牛及分组:由疫区松湖乡和昌良乡选用自然感染血吸虫的阳性牛共55头,其中水牛30头、黄牛25头。共分4个组:试验1组20头水牛,按10mg/kg剂量三胃注射;试验2组有黄牛15头,按15mg/kg剂量三胃注射;对照1组有10头水牛,按25mg/k6剂量口服;对照2组有黄牛10头,按30mg/kg口服。 2.测定项目和方法:分别在给药前及给药后1个月测定以下生理指数:红细胞数(试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国产丁胺十那霉素在奶山羊体内的动力学及给药方案。通过对16头3~6岁泌乳萨能奶山羊单剂量(D=7mg/kg)肌注丁胺卡那霉素的药代动力学研完,其结果表明:血药浓度与时间数据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吸收半衰期(T_1/2K_a),消除半衰期(T1/2K),峰时间(T_(max)),峰浓度(C_(max))和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16±0.08,1.47±0.26,0.57±0.20(hr),19.99±3.99(μg/ml)和51.46±9.07(μg/ml.hr);生物利用度为89.29±6.40%;根据单剂量给药参数和不同致病菌对丁胺卡那霉素的敏感性推算出多剂量给药参数,提出了治疗方案。以同样剂量对其中10头羊作静脉注射,药代动力学结果表明:血药时间数据符合二室开放模型,生物半衰期(T1/2β),AUC和C_0(零时药物浓度)分别为:1.40±0.51(hr),59.03±11.58(μg/ml.hr)和67.23±17.48μg/ml),对静注给药方案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用抗弓形虫McAb(3C_1)经纯化处理,免疫兔,制备多克隆抗-Id抗体(Ab_2)。用M-206佐剂制得抗-Id疫苗,免疫猪和小白鼠;Ab_2免疫剂量:猪31.75mg/头,鼠2.5mg/只。免疫后7天测抗体效价1:4、28天1:64(IHA)。28天用弓形虫强毒(GJS)按10~7/头(猪),10~3/只(鼠)活虫攻毒,结果免疫猪无明显临床症状,体温呈—过性反应(41.2~40.2℃,3天或不明显低烧);对照猪(未免疫)持续7天高温(41.8~40.4℃),表现废食,静卧无神。攻毒30天后剖杀,分离病原,分虫率2/5(免疫猪)、1/1(对照猪)。免疫小鼠攻毒后存活率40%(4/10),检虫率100%; 对照鼠全部死亡(5/5)。证明抗-Id抗体作为无弓形虫病原替代物,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力,可保护猪、鼠经受强毒攻击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6.
将 2 34头杜×长×大断奶仔猪分为 13组 ,分别以纳米硒和亚硒酸钠 2种硒源 ,0 .1、0 .2、0 .3、0 .4、0 .5、1.0mg/kg 6个硒水平添加到基础日粮中 ,研究了纳米硒和亚硒酸钠对仔猪生长、肝脱碘酶Ⅰ活性和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影响。结果显示 :亚硒酸钠硒水平 0 .1mg/kg组仔猪的生长性能趋于平台 ,0 .3~ 1.0mg/kg组仔猪的生长性能随着硒添加浓度的增加而下降 ,1.0mg/kg组仔猪的生长性能显著低于 0 .2~ 0 .4mg/kg组仔猪。纳米硒水平 1.0mg/kg组仔猪的生长性能保持在高峰平台。硒添加浓度为 0 .1~ 0 .3mg/kg时 ,亚硒酸钠和纳米硒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硒添加浓度为 0 .4~ 1.0mg/kg时 ,纳米硒组仔猪生长性能显著高于亚硒酸钠组 (P <0 .0 5 )。硒添加浓度为 0 .1~ 0 .2mg/kg时 ,两种硒源对脱碘酶Ⅰ活性、血清T3、T4 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硒添加浓度为 0 .3~ 1.0mg/kg时 ,纳米硒组脱碘酶Ⅰ活性和血清T3水平显著高于亚硒酸钠组 (P <0 .0 5 ) ,血清T4 水平显著低于亚硒酸钠组 (P <0 .0 5 )。纳米硒的Weinberg剂量 效应的最适剂量范围宽于亚硒酸钠。  相似文献   

17.
(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猪及分组:由云南省化念农场提供,于产前115天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的母猪所产仔猪三窝18头,分为6个试验组,每组3头,分别于出生后30日,肌肉注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1、2、4、8、16、32个剂量(一个剂量即一头份,等于150个兔最小免疫量);未接种过猪瘟疫苗的母猪所产仔猪一窝3头,亦于30日龄接种猪瘟疫苗一头份,作为对照组。试验猪和对照猪于免疫接种后一定间隔时间分别采取血液分离血清,测定中和抗体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关于新生仔猪低血糖病的报道和资料所见甚少。1978年3~4月我场一队猪场发生 此病,在新生仔猪中造成大批死亡,发病率几乎100%。 (一)一般情况 该队1978年春季基本母猪40头,怀孕母猪31头,其中流产3窝,占怀孕母猪的9.7%;实产28窝,占90.3%,活产仔猪184头(28窝中死胎、木乃伊较多),平均每窝活产仔6.6头;因低血糖病死亡113头仔猪。  相似文献   

19.
1986年8月,作者应用我国的猪瘟兔化弱毒株苗,给初生仔猪在吃初乳前一次性接种,进行免疫效果的研究。共免疫接种19窝178头仔猪,隔3小时后让其吃初乳,再过6个月、12个月两期攻强毒,均获100%保护。 (一)材料与方法 1.疫苗:黑龙江兽医一厂生产的猪瘟兔化弱毒株冻干苗。批号8642—1。 2.试验猪及免疫:由黑龙江省853农场种猪场提供新生仔猪(1986年8月17日~9月4日产)计19窝178头,于吃初乳前颈部肌肉注射猪瘟弱毒苗1ml(每头份含150个免疫剂量)。同时用相同日龄非免疫仔猪13头作为对照。  相似文献   

20.
对6个半月~7个月及8个半月的免疫持续期试验,我们采用仔猪肾上皮细胞毒120代(病毒滴度=10~(-7.5))又连续适应3~4日龄乳兔三代,乳兔在接种后36~40小时出现典型口蹄疫症状,规律死亡。取其乳兔肌肉组织毒,制10%含毒量的甘油苗(病毒滴度=10~(-7.0)),该疫苗(7102批)在甘肃省成县红川公社、南康公社进行区域实验(该地区从1962年至今未发生过口蹄疫,也未注射过口蹄疫疫苗)。注射黄牛670余头,注苗6个半月~7个月及8个半月分别运回试验牛只,进行强毒攻击。所用强毒为牛源强毒A型44代,病毒滴度=10~(-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