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沉默的美丽     
马晓 《新青年》2002,(5):29
“是因为美丽而沉默,或者沉默美丽了美丽”,田蕾和田静最像的地方除了漂亮之外,是她们都不爱说话。说起小时候的妹妹,姐姐田静开心地笑了:“她小时候,很不听话,我总打她。”妹妹田蕾说:“姐姐比我大3岁,小时候总管着我。”  相似文献   

2.
来找他的人很多,不过,分分类,也就那么两种人,一种是商人,另一种是妹妹。这么大的一间公司,商贾云集,络绎不绝,那是理所当然,凭什么会有那么多妹妹出入其间呢?有一个问题,作为公司老总他也没法搞清楚“我究竟有几个好妹妹”?同样的问题,不少朋友也无数次问及:“你究竟有几个好妹妹?”他付之一笑,笑容里深藏着外人无法捉摸的幸福,那是他心里涌起的泉,一滴滴,温热如初春暖阳。尽管有那么多好妹妹,在心里,他永远记得那个没能熬过16岁的亲妹妹。那是灵魂里永远的痛。那时家里很穷,妹妹只能穿他剩下的衣服,长衣长袖,宽宽展展,像是从戏里走出来的…  相似文献   

3.
有一些俏皮话是出处不明的,但流传甚广,自成其说。例如:“儿子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面对此说,我要另倡新议地讲:“老婆也是自己的好。”就我而言,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我要一诉衷情,论其究竟。谈一谈刚获得国家外国专家局颁发1998年度“友谊奖”的我的贤内助。我的爱妻苗丽华,温柔大方,慧美过人,其父是北京人,她从小随父母迁居美国东部宾西法尼亚州,在一个没有其他东方人的美国乡村环境里长大。她是家中长女,下面还有三个妹妹,两个弟弟。五十年代从亚洲移民美国的家庭往往都是从零起步,家中人人要艰苦奋斗,力争上…  相似文献   

4.
姐,恩重如山     
徐立新 《新青年》2006,(12):16-17
姐姐出嫁的那天,我是她惟一的亲人.按我们那里的规矩,女孩子出嫁时,都要向父母磕头,以感谢多年来他们对自己的养育之恩,但姐姐没有办法给人磕头.四大爷就说,大丫头,就朝你爹娘当年离去的方向磕一个,算是谢谢他们生你身体之恩吧.姐姐就朝南方跪了下来,重重磕了3个响头.随同她一道磕的还有我,随后,我又给姐姐磕了3个响头.姐姐一下子把我搂在怀里,说,小弟啊,以后你就只能靠自己了.  相似文献   

5.
母亲的新年     
正那是秋天的时候。一天,妹妹微信语音,叮嘱我有空了给母亲打个电话。她说,妈想你了。这个"想"有着让人动心的画面:妹妹陪母亲上街买东西,回来的路上,母亲止住脚步,留恋地回头望着一个女性的背影。她对妹妹说,多像你姐的样子。妹妹说,母亲当时的神情那么陶醉,仿佛她的大女儿就站在了她的眼前。听着时,我的眼睛就湿润了。电话立刻拨打过去。母亲接的。她一听是我的声音,就从片刻的客气中转换回来:静静啊,是你吗?想谁谁到,真好。昨天和你妹妹还念叨你呢。打喷嚏了吧?我抑制住情感,竟然不知道  相似文献   

6.
1.小时候,我的身体很弱,经常被凉风吹吹就感冒了,因此父母显得格外的偏心,好吃的东西留给我,脏活累活体力活都留给姐姐,尽管姐姐什么都没有说,但我知道,在她小小的心里,装满了不平。有一次父亲去上海出差,从城隍庙带回来我最喜欢的梨膏糖,那时候,医生怀疑我有肝炎,所以希望我能多吃糖,而我对糖却一直持排斥的态度。父亲为了让我多吃糖,想尽了办法,只要出差,就一定会给我买来各地的特产,自然,这些好吃的最后都落入了我的嘴里。这次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7.
细雨姐姐:你好!我有个姐姐,她很可爱,只是……我不太喜欢她的脾气。她的脾气很坏,我跟她在一起总感到很不自在。她好像有点儿神经质,有时对我很好,好像很亲热;可也许马上她又会对我大发脾气。如果我和她的朋友同时做错了同一件事,她肯定会对朋友笑眯眯的还那么亲热,可我却没这么好运,姐姐会跳起来把我大骂一顿,让我在大家面前很难堪。还比如她管我要东西,我若表现出有一点点不舍得的话。她就会对我大发脾气。我觉得姐姐的心里根本就没有我,都说姐妹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忍让,可为什么我们俩在一起却让我这个小妹妹去忍姐姐?我真想不通,你能帮我想个办法让我们和平共处吗?  相似文献   

8.
甚至,别人问起我兄弟姐妹几个,我总是支吾着然后把话题岔过去,实在没办法,就说,还有一个妹妹。如果他们继续问,妹妹在做什么?我会轻轻咳一声,然后说,在家。不做任何解释,不多说半句话,极力想出些什么事情把妹妹这个环节跳过去。我的妹妹,3岁那年,得了小儿麻痹,然后,靠一个轮椅代替了脚。所以,当我长成一米七零的女生,当我婷婷玉立后,我想到的不仅不是妹妹的悲哀,而且常常感觉有一点点地自卑,为什么,我的妹妹不是如我一样婷婷玉立的女孩子?为什么她偏偏是个瘫子呢?很明显地,我的父母以我为骄傲,从小到大,我是一只白天鹅,学习好、会跳舞、会弹…  相似文献   

9.
心慧 《新青年》2006,(5):8-9
我对母亲的恨 打我记事起,母亲就从没有疼过我.她最爱的人是姐姐.姐姐7岁那年得了一场大病,父母寻医问药了差不多半年,累得落了形,可是姐姐的病却越来越严重.那时候,我才5岁,看着父母每天都要背着姐姐外出求医,对我基本上不管不问.  相似文献   

10.
兄弟姐妹8人,她在家中排行老五,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属于“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那一类人,再加上别人总说“小秋在这些孩子中长得最丑”,让她感到非常自卑。在她六七岁的时候,父亲带着她的两个妹妹去看杂技。她也闹着要去,父亲很不高兴地答应了。但她没有看出来,仍兴高采烈地跟在了后面。看完杂技,父亲买了两块西瓜发给两个妹妹。父亲是铁路职工,每月工资50多元,应该不差她的那一块西瓜钱。她很有自知之明,认为自己能跟着去玩就满足了,也没表示不同意见。但回到家后,父亲竟然笑着对她说:“小秋,告诉你妈妈,西瓜甜不甜?”…  相似文献   

11.
陈洁 《新青年》2005,(2):12
写下题目时我忽然觉得对别人会有点误导,因为我这里的妹妹文文刚刚读到高二。不过又想她的另一个名字叫“北大”嘛,所以就算是我的北大妹妹了。“我一定要走到未名湖畔!”这是她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我便笑她:“是不是高考失利,去投湖自杀啊!”她眼一瞪,一副要吃人的样子“我不上北大,谁上北大?”从此她文绉绉的名字就被我换成了“北大”,响亮得多了。北大小的时候酷爱唱歌,且颇有天赋,于是一路唱着竟轻轻松松地跨进了县一中的大门。要知道5年前的我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挤到那里去的,重点呐,哪能那么好进,北大可好,音乐特招,专业全县第…  相似文献   

12.
沈黎明 《新青年》2013,(7):18-19
在北京市通州区一个小区里,有一户特殊家庭,30多岁的女主人和丈夫带着4个花季之年的妹妹共同生活,平日里女主人对4个妹妹呵护有加。邻居们都说:"这个姐姐年龄不大,却像母亲一样精心照顾着妹妹们,现在这样的女孩真不多见!"然而直到2012年大家才知道,她们5人并非亲姐妹,与女主人生活在一起的4女孩都是被父母遗弃的孤儿。一位少妇为何会抚养4个孤儿,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今年的香港小姐竞选中,有一个问题很让人为难,问题是:除了你之外,其余19个人谁退了妆最难看?这是一个很有可能两败俱伤的问题,假如如实回答,被指的小姐会影响评选,自己也会给评审团留下“刀子嘴”的印象。我在祈祷,希望她能回答得巧妙一点儿。但那位竞选的小姐说“:应该是13号吧?”司仪说“:为什么呢?”小姐说:“因为她有厚厚眼袋,很难看,但化了妆之后,好看多了。”镜头滑向13号,13号小姐的嘴巴搐动了一下,但嫣然一笑。很明显,这个笑容很勉强。镜头再次滑向13号小姐的亲友团,13号小姐的妈妈脸色冷峻,面无表情。司仪听到这个令人糟糕的答案后…  相似文献   

14.
凯子哥 《新青年》2005,(12):22-23
A皮皮是个漂亮女孩。我们相识已经3年了,一直暧昧很近,爱情很远。我想我们就算衣服擦破了,也不会擦出火花来。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B我是从网上把她“捡”来的。关于最初的相识,皮皮是这么叙述的:那天午夜她正好失恋,然后又失眠,于是上网,线上连个鬼都没有。她闲得无聊,随手敲了8个数字,正好是我的QQ号,巧的是我正好在线,而且我们还是同城的。有时候我们不得不相信,人生确实充满着各种巧合。我们“嘻嘻哈哈”地贫嘴。皮皮说,我是个走丢的孩子,不知道该干什么。我说:妹妹你遇上我算是对了,我还专干“三陪”的活儿。皮皮问:说说你都能陪什么…  相似文献   

15.
爱就一个字     
没有人能够完全诠释爱是什么,没有人能够全部总结爱要怎样表达,也没有人能够规定爱的深度。21年来,我只知道:爱就是一个字,一个需要用心去书写的字。经历了痛苦与挣扎,我终于考上了梦想的中文系。临行时,妹妹到车站送我,她执意要替我背那个大大的旅行袋(里面没有几件衣服,都是书),沉沉的包压在她瘦小的肩上,她一步一步向车站走,我跟在她后面,泪水一滴滴无声的落下。正是这副瘦弱的肩,替我背起了本该由我来背的重负。家里的条件一向不好,在妹妹16岁那年,本该是我担起姐姐的责任,让小妹读高中,上大学。可懂事的妹妹却先我一步退了学,我永远也…  相似文献   

16.
阿冰 《新青年》2005,(8):17
父亲的肺癌已经到了晚期,家里为了给他治病,几乎花光了所有的积蓄,母亲为了能挣点钱,也不顾我们的劝阻做起了钟点工,去帮一户人家看孩子。家境困窘到了极点,也许,下一笔的医疗费就得向亲朋好友去借了。渐渐地,父亲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有几次说啥也不治了,挣扎着要回家。我们说有钱,母亲也说有钱,有一次还对父亲说,她自己还存着一大笔私房钱呢。父亲的眼光有点迷离,他似乎不相信母亲的话。他看看我,又看看弟弟妹妹,说:“你妈说的是假的,她哪里来的私房钱,我还不知道吗?”我想想也是,母亲没有工作,除了父亲的工资,她有什么私房钱啊!但为了延…  相似文献   

17.
月光嫁衣     
国华 《新青年》2007,(10):28-29
一农历八月十五早餐时.姐姐宣布:今天.她要带相处了半年的男友回来过中秋节。让我们给把把关,审查一下。老爸老妈立马兴高采烈地扔下筷子拟菜单去了。姐姐一脸幸福地拍拍我的肩膀说:"叶禹,他可能要向我求婚了,不然也不会要求来咱们家。"姐姐很幸福。我点头,送上一个灿烂的笑容。我的姐姐叶涵,从小就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孩子,家里的每一个角落里都有她银铃般的笑声。她一直都是我的依赖和骄傲。从  相似文献   

18.
电影《我的兄弟姐妹》看得我泪流满面,那份至纯至真的亲情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弦,那份血脉相连的关爱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泪水润湿的不仅仅是我的眼睛,还有我的心灵!我不是独生子女,在大力倡导独生子女的年代出生。这或多或少注定我和我的同龄人有些许不同,仅因为这,曾一度使我感到自卑和不悦。上高中第一天同桌与我闲聊“你爸妈上班,你一个人在家干嘛?”我说有时和哥哥姐姐打牌。“哥哥姐姐?!不会吧,你还有哥哥姐姐?”而后转身对别人说“她还有哥哥姐姐哦”。她夸张的口气、莫名的惊诧激起我强烈的反感。继而她又问“你们乡下…  相似文献   

19.
罗西 《新青年》2005,(3):44-45
于菊有一套自己的公寓,不大,但非常精致。她是个有主张的女孩,所以从父母那里搬出来独住,不过周末都回郊区老家陪侍父母。她说:“我是翅膀硬了,喜欢拥有单身的感觉。”可是,原先快乐无忧的她,最近要告别单身,因为她“不得不提前结婚”!27岁的于菊,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小很多,还留有清纯学生的模样,一袭白裙子,有出水芙蓉的干净与脱俗。3年前,她认识了刚,并与他恋爱至今。他们很相爱,双方父母也认可。于菊本想在2008年与男友结婚,在她看来,爱情长跑才有意思,到时去北京度蜜月,看奥运会比赛……那是她内心最甜美而神圣的一个梦。3个月前的一个有…  相似文献   

20.
细雨姐姐:你好!我现在真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我的妹妹在去年10月6日离家出走了,到现在还没有一点消息。妹妹今年18岁,2000年和我一起初中毕业,毕业后一直呆在家里跟爷爷学中医。妹妹非常喜欢医学,也非常希望能继续上学。但是家里没有让她上,而是让不太喜欢医学的我上了学。其实,家里不让妹妹上学的原因是实在无法同时供两个学生(大概还有一些重男轻女思想的原因)。我的妹妹走了,谁也不知道她去了哪里。我的父亲在很多年前就去世了,叔叔和我们一起生活。以前我家很富裕,可是自从父亲离开我们以后,生活状况就一天不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