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9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0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凌胜利  魏斯莹 《外交评论》2013,30(1):151-154
2012年10月27—28日,由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主办的"未来五年的中美关系:议题与挑战"中美学者战略对话会议在北京举行。来自中美两国的20多名中青年学者参加了对话。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卢静教授主持了开幕式,外交学院副院长朱立群教授、外交部美大司蔡伟副司长、外交学院院长助理王帆教授、美国进步研究中心梅勒妮·哈特女士先后致辞,认为就未来五年中美关系的  相似文献   
12.
联盟并不仅仅局限于安全领域,经贸因素对于联盟的影响亦十分显著。在联盟管理与转型阶段,联盟的防务分担、公共产品供给、盟友之间援助以及贸易摩擦等经贸因素作用巨大。在美国东亚联盟中,盟国之间经济实力的变迁、经贸关系的拓展、对外援助的变化以及贸易摩擦的增多都有力地推动了联盟转型。通过对经贸关系的整合,美日、美韩联盟已基本实现转型,美菲、美泰签署FTA也将推动其联盟的调整与变革。换言之,美国在东亚地区的双边FTA战略有着十分深远的政治意图和安全意图。  相似文献   
13.
凌胜利 《前线》2015,(4):59-61
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持续提升,日益强大的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扮演何种角色,如何发挥作用是未来十年中国外交面临的重要课题。中国不仅需要基于物质实力多作国际贡献,还需考虑给世界提供何种思想和理念,进而能够在世界新秩序构建、国际制度改革中取得有利地位,更好地承担起国际责任。在当前国际体系转型和全球治理改革的新旧交替时期,中国应紧抓时机,在国际社会不断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一系列中国理念,抢抓国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大力实施,中国与周边各国的联系更加密切,中国在周边地区的海外利益也显著增加。无论是经贸关系还是境外投资,抑或是人员往来,中国在周边地区的海外利益都日益凸显,周边地区在中国海外利益中的分量也与日俱增。但是,周边地区海外利益面临政治、经济、社会和安全四大风险,而且在海外利益维护方面面临不干涉内政与建设性影响的"原则困境"、安全问题频发与海外军事支援受限的"力量困境"、依法保护与法律缺失的"法律困境"。对于周边海外利益的维护,要划分海外利益的层次与领域。总体上,海外利益可以划分为核心、重要、一般三个层次,同时可以区分为政治、经济、安全、文化四大领域。对于不同层次和领域的海外利益,要针对性地运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法律五大手段,积极建立国家、企业、社会和个人多元力量参与的"四位一体"海外利益维护模式。  相似文献   
15.
凌胜利 《外交评论》2013,30(5):155-156
<正>2013年5月25—26日,由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和中国国际关系学会联合主办的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第八届博士生论坛在外交学院开幕。学会秘书长、外交学院副院长朱立群教授和学会副秘书长、外交学院院长助理王帆教授出席会议。此外,中国社会科学院李少军研究员、南开大学张睿壮教授、北京大学王正毅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庞中英教授、复旦大  相似文献   
16.
The US has transformed its Indo-Pacific strategy from a concept into a reality with a growing international impact after three terms of US administrations. The IndoPacific strategy has intensified the China-US strategic competition, worsened the security situation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and harmed regional cooperation, with all kinds of strategic blockades against China. China’s perception of and response to the strategy are of particular importance.  相似文献   
17.
冷战后日澳安全合作逐渐增强,实现了由“间接盟国”到“准联盟”的转变。关于日澳安全合作的原因,学术界主要有美国推动说、日澳同质说、经济外溢说和防范中国说四种观点,还有必要从地区安全秩序的视角对日澳安全合作进行分析。日澳安全合作的自主性,源自双方对于地区安全秩序诉求和安全手段选择的诸多共识或契合。受此影响,日澳安全合作不断增强,体现在安全协议日益增加、军事交流与合作不断发展、地区安全事务协调增强等方面。这对日澳双边关系、亚太联盟体系和地区安全环境等存在多重影响,也面临美国因素、内部分歧等限制。对中国而言,要注意到其自主性,加强与日澳利益交融,降低其对华安全威胁认知,促进多元包容的地区安全秩序构建。  相似文献   
18.
<正>"主场外交"的价值在于东道主可以利用主场的天时、地利、人和等多种优势,掌握或增强国际话语权,拟定有利于本国的议题或议程,推动制定有利于本国的国际规则或秩序,从而实现本国的外交目标。十八大以来,中国"主场外交"不断增加,呈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等特点,为中国的战略能力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了进一步增强影响力,中国的"主场外交"还需注重长远规划和谋篇布局。  相似文献   
19.
周边命运共同体构建需要经历周边利益共同体、周边安全共同体和周边命运共同体三个阶段,其中周边安全共同体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周边安全共同体构建面临权力竞争、机制竞争和观念竞争等主要挑战,需要循序渐进,从观念共识到共同行动,从机制对话到机制协调,从大国协调到机制统筹,最终推动周边安全共同体的实现。周边安全共同体的构建离不开中国周边安全战略的良好运筹,中国应该通过"双重协调"战略推动周边命运共同体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变革的世界、发展的中国内外互动,中国外交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性.涉外领域日益扩大,涉外主体日益增多,涉外利益日益增加,挑战与问题源源不断,中国外交如何顺应形势、与时俱进成为一大考验.而最近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的王逸舟教授的力作《创造性介入——中国外交新取向》,正在引发中国外交对此进行新的思考.该书问题意识强烈,案例丰富,学理分析严谨,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为中国外交应对新挑战、新问题提出了一些富有见地的观点,给人启迪,耐人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