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16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1篇
法律   122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12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1.
一个法律规范的社会评价如何,其主导方面就是要看该法律规范是否反映了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是否积极地调整了某种社会关系,使其向着积极的方面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在调整民事诉讼证据制度关系方面无疑是积极、充分地反映了民事诉讼发展的需要。从民事诉讼实践的基本情况来看,笔者认为,这一点也得到了充分肯定。在《证据规定》施行二年之际,笔者并不打算从该制度运作实效角度来分析和评价《证据规定》,作为从事民事诉讼理论研究的工作者,笔者试图从诉讼体制转型的…  相似文献   
82.
民事再审:基础置换与制度重建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张卫平 《中国法学》2003,1(1):102-115
本文指出 ,我国现行再审制度是建立在审判监督权和检察监督权基础之上的 ,建构在这种权力基础上的审判监督程序没有能够与民事诉讼的特性、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民事诉讼的一般原理整合 ,从而导致了再审制度与民事诉讼基本原则和原理的紧张和冲突 ,现行再审制度运营中的若干问题大多源于这种紧张和冲突。作者认为 ,应当将再审制度的基础置换为再审诉权 ,将再审制度建立在再审诉权的基础上 ,按照诉的原理建构再审之诉。这种置换与重构不仅符合民事诉讼特性 ,也符合民事诉讼基本原则和民事诉讼基本原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83.
张卫平 《现代法学》2007,29(5):81-88
通过诉讼程序已经得以确定的实体权利在执行开始前以及执行程序中,能否在权利人将其权利转让给受让人后,使受让人因此而获得执行申请权以及其他执行权利,这是一个司法实践中有争议的问题。应当说,受让人在获得实体权利的情况下,就享有相应的程序权利。这种程序权利的获得是基于实体权利主体的变更,而非程序权利的转让。它是执行力主体范围扩张其权利主体变更后,应采取措施保证强制执行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84.
认识经验法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对事物的判断离不开经验法则,在诉讼中,当事人的证明和法官的事实认定也同样离不开经验法则.在司法实践中,我们应当如何判断经验法则、正确运用经验法则,以及违反或错误适用经验法则应当产生何种法律后果是一系列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以加深对经验法则的认识,更好地把握经验法则.  相似文献   
85.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三大难点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人数最多、最大的"民"是农民。没有农民民主素质的提高,就没有整个中国民主素质的提高;没有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就不可能有整个中国民主的大发展。这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最大的现实。系统性地认识和考察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过程,探索其本质及其规律性,做到从实际出发提出问题,针对问题设计对策,对推进当前农村民主政治的建设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6.
21世纪初,《民事诉讼法》的修改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民事诉讼法的学者为本次修改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亢奋。但与学界的高度期望不同,本次《民事诉讼法》修改,没有大改,甚至中改,而仅仅是小  相似文献   
87.
再审制度修正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言 2007年10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修正草案,该修正案主要在再审制度和执行制度这两个方面进行较大的修改。修正案的通过标志着我国民事再审制度和执行制度在完善的道路上又迈出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88.
新<民事诉讼法>第204条虽然设置了案外人异议之诉,但规定过于简单,在该诉的构造和适用要件方面尚有诸多内容需要通过司法解释和司法判例加以充实和完善.  相似文献   
89.
90.
诉讼调解:时下势态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从我国时下的诉讼调解势态来看,我国的诉讼调解已经呈现出一种强势作为,“着重调解”再次成为一种司法政策导向。这种态势出现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司法政策对政治形势的简单对应和“过度反应”。这种导向影响了法律所规定的诉讼调解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的实施,这种以抽象的政治要求取代个案具体情形的处理方式,在很大的程度上偏离了诉讼调解的正确定位和运行轨道,对我国法治的发展和民事纠纷的公正解决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因此,应当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诉讼调解,使诉讼调解回归应有的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