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奥巴马执政伊始的外交理念可归纳为:淡化意识形态的实用主义、国际问题上的多边主义、与对手谈判的灵活外交和着重软实力恢复美国形象等.在实质上,奥巴马外交与共和党没有根本不同,体现出美国外交政策的连续性,抛弃单边主义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因此,在无法脱离战后形成的美国全球战略大框架下,面对持续的金融危机,奥巴马政府的外交政策仍将面临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2.
美国与东北亚地区安全:困境、动因及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由于错综复杂因素的交织,东北亚的安全两难一直是该地区国家寻求密切合作的最大障碍.并非区域内国家的美国却在东北亚安全关系中扮演主角,然而它深刻介入东北亚安全事务的结果是使地区安全困境愈益显现.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矛盾角色自有其复杂的内在动因,即通过轴心-辐条的安全格局把美国霸权利益凌驾于东北亚地区安全之上.东北亚畸形的安全态势对地区一体化进程及其安全构建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自第一批欧洲移民踏足北美这片土地至今,"白人至上主义"作为一种白人种族主义意识形态,长期存在于美国社会之中。在历经三个发展阶段之后,"白人至上主义"于2016年特朗普当选总统之后再度抬头。当前的"白人至上主义"以美国人口结构变化引起的国家认同危机为底色,其根本成因是在"政治正确"观念不断扩张的背景下,中下层白人由于丧失其在社会各领域的主导权而产生的不安与焦虑;直接诱因是特朗普的当选及其言行撬动了长期扎根于美国社会的"政治正确"意识形态,刺激和纵容了"白人至上主义"。"白人至上主义"的重新泛起造成美国社会与政治的分裂,并与特朗普主张的国家民族主义密切相关。由于引发"白人至上主义"的制度性局限和结构性根源在短期内难以消除,这一种族主义意识形态将长期在美国存续。  相似文献   
14.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各种中国威胁论不绝于耳,尤其是美国叫得山响,给中国外交决策环境造成极大压力。虽然有关话题可追溯到百年前的“黄祸论”,但本文主要探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先由日本人提出、再由美国人扩展的中国威胁论。美国叫嚣的中国威胁论,具有名目繁多、接连不断、花样翻新并延伸到网络新领域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奥巴马政府执政后,基于国际气候合作的压力、对布什政府气候政策的反思和环保组织的推动等因素,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立场、具体措施和立法进程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奥巴马气候政策立场变化主要是美国国内利益博弈的结果,气候立法进程也因陷于国内政治博弈过程而面临严峻挑战.同时,美国政府在气候问题上承诺的国际义务与其大国地位极不相称.在美国从国家利益和国际社会的压力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之前,奥巴马政府气候政策的推进将是一个渐进的、充满国内与国际双重利益博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李庆四 《美国研究》2007,21(3):7-18
美国政治制度中的立法设计为利益集团游说提供了条件。游说议员以期影响立法符合自己的利益,成为利益集团彼此竞争的焦点。鉴于美国超级大国地位,来自国外的游说也司空见惯。如果说国内游说对国会立法产生了影响,因而是现实;那么外来游说往往被夸大了,所以只能是神话。本文探讨的重点是外来游说特别是以色列和土耳其的游说影响,认为这种影响的大小将取决于美国战略利益,而非相反;尽管游说在一定程度上能起作用,但实践证明不能把改善与美关系寄托在对美国国会的游说上。  相似文献   
17.
“奥巴马现象”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巴马当选总统成为美国政治史上引人注目的跨时代事件。他的当选是由诸多因素促成的,其中首要原因是共和党的糟糕政策迫使"走投无路"的选民转向奥巴马;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奥巴马本人的杰出表现。此外,这也是美国民主政治进步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