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法律   4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李琛 《电子知识产权》2011,(10):149-152
知识产权滥用的本质是知识产权的行使违反了权利设置的目的。任何权利规则都存在“言不尽意”的危险,导致任何权利的行使都可能出现“徒具其形.背离其神”的形神分离现象,知识产权也不例外。评价禁止知识产权滥用的必要性。应考察知识产权行使与权利目的相背离的风险机率,而不是单纯考量权利人的市场支配力,后者只是判断垄断的要件。禁止滥用制度的功能决定了知识产权滥用的判断标准不可能预先极度明晰。  相似文献   
32.
李琛  朱恩良 《学理论》2013,(12):218-219
大学英语四级阅读考试中的语篇难、时间紧等因素使得学生们得分率较低,而伴随着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改革的进行,其阅读难度也越来越高,以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为导向,运用关联理论对大学本科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以构建学生认知语境、语篇分析为基本步骤的新型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33.
为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政策性银行的改革要求,进一步发挥政策性银行的整体功能,农业发展银行与国家开发银行两总行签订了《业务合作框架协议》和《结算业务合作协议》,根究协议约定,两行将全面加强业务合作,由农业发展银行全面代理国家开发银行结算业务。代理国家开发银  相似文献   
34.
关于“中国古代因何无版权”研究的几点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古代因何无版权是一个伪问题,版权属于近代范畴。这个伪问题的提出,是因为把版权制度的功能误解为鼓励创造。理论上,鼓励创造可以属于任何历史范畴。事实上,版权制度的真正功能是维系作品与资本的结合,后者属于近代的产业结构。古代无版权不是中国问题,版权不属于古代的范畴。许多研究成果在解答这个伪问题时夸大了文化解释的作用,而且在文化解释的过程中以经典引述代替社会现实分析的现象比较突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亦存在诸多误区。中国古代因何无版权之问与答均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35.
规范等于零     
李琛 《电子知识产权》2005,(1):58-58,57
赵汀阳先生的《论可能生活》出了修订版,光是导论,我就读了很长时间,这一本伦理学著作给我的启迪超过了绝大多数法学著作。我的目光长久地停留在一行字上:"不能指望用规范去说明规范。"这句话看上去很多余。当规范A被用于说明规范B时,规范A自身的正当性仍有待证明,如果规范A是错误的,不能仅仅因为"有规范A,且从规范A可以推出规  相似文献   
36.
读秦观的《满庭芳》,有“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销魂。”看注释,此句化用隋炀帝杨广的《野望》,原诗是“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处,一望黯销魂。”读罢大惊,若二人皆在世,一场著作权官司怎能避免?单以字数计,杨广之诗的百分之七十都被秦观使用,显  相似文献   
37.
谢绾樵与独创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琛 《电子知识产权》2005,(8):58-58,61
高拜石的《古春风楼琐记》搜罗了不少奇闻佚事, 其中写到福建画家谢绾樵画桃的怪招:“(谢绾樵)偶尔画大桃,每关起门来,把纸绢在床上铺好,脱下裤子,将屁股在颜料上一坐,狂跳数步,就纸绢上一印,便是一只大桃,再用毛笔随所印的轮廓加意勾勒一番,增上枝叶,一幅桃便这样地画成了,他自谓这是“任天不任人之笔’”。于是想到著作权理论对“独创性”的解释:指作品体现了作者的选择与编排。由于此处使用了动词“选择”、“编排”,给人的印象似乎是对创作过程的一种考察,要去探究作者是否真的“选择”过、“编排”过。然而,创作过程是一个不可逆转的事实,事后根本无法探求。公众对着谢绾樵的画连称“好桃”时,怎么能够知晓大桃是以如此怪异的手法创作出来的呢?更重  相似文献   
38.
混沌之死是《庄子》中的故事。倏和忽是混沌的朋 友,混沌天生没有七窍。混沌对待倏和忽非常友 善,倏、忽二人欲报其恩,于是替混沌"日凿一 窍",七日后七窍凿成,混沌死去。这个故事说明机巧之运 用不可违背事物本性,值得所有的规范设计者玩味。包括 法律在内的制度规范,皆属于人为机巧。当人们试图设计 规范调整某种对象时,必须先了解该对象的本性,以顺乎 其本性的方式进行调整,不能仅仅因为有一片"善心"就 妄自作为。 在社会生活中,并非所有的事物都适宜成为法律调 整的对象。法律的调整手法,总体上是本质主义、科学主  相似文献   
39.
~~法题别裁 第一回:昔雅女论画大观园今凡夫别裁著作权@李琛$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100872,讲师,法学博士  相似文献   
40.
崔新峰  李琛 《政府法制》2012,(24):59-60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形势加剧的情形下,企业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和风险并存。因此最大限度地避免风险,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亟待建立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体制,积极发挥法律顾问参与企业依法决策、参与企业依法经营管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