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2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5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31.
西式民主为何能移植印度印度是第三世界中最早实行西方式议会民主制度的国家之一,独立后每5年举行一次大选,从未中断。印度实行普选制,选民队伍庞大,选举费用惊人。据《印度时报》报道,最近37年,印度政府花在选举上的费用上涨了720倍。印度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政党和选民,  相似文献   
32.
论东亚经济民族主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5年9月12日至13日,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同日本成蹊大学法学部在北京大学举行了“面向21世纪的东亚政治、经济、文化展望”学术研讨会。北京大学出席会议的是:方连庆教授、陈峰君教授、林代昭教授、张锡镇副教授、关世杰副教授、许振洲副教授、沈青兰副教授。成蹊大学出席会议的是:田中治男教授、桂木隆夫教授、龟嶋庸一教授、幸村千佳良教授。北京大学副校长王义道教授、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代主任潘国华教授、成蹊大学代表团团长田中治男教授分别在会议开幕式上致辞。有八位学者在会议上宣读了论文。与会代表对有关东亚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一些理论和现实问题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次学术研讨会对进一步推动和加强两校的学术交流起了积极的作用。现将提交会议的论文按发言顺序刊登于后。  相似文献   
33.
发现印度     
上世纪40年代,印度的独立结束了英国近200年的殖民统治开辟印度历史的新纪元。一面崭新的三色旗高高飘扬在南亚次大陆的上空,也高高飘扬在亚洲和世界的上空。“一代不幸今日宣告结束,印度重新发现了自己”。独立后的印度再也不是昔日殖民地时代受屈辱的印度,它以崭新的主权大国的姿态出现在世界的舞台上。印度发现了自己,世界同样  相似文献   
34.
真纳政治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穆罕默德·阿里·真纳(Mohammed Ali Jinnah,1876—1948)是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奠基人,缔造者,在巴基斯坦人心民目中享有极高的威望,有“国父”和“伟大领袖”之称。他的政治思想对指导巴基斯坦的建立和发展具有独一无二的作用。巴基斯坦著名学者G·阿拉纳在撰写的真纳传中这样评述真纳的作用:“真纳的卓越贡献,就在于他指导我们的民族度过了那个时代并达到了胜利的彼岸。由于这一贡献,我们民族理所当然地尊他为国父。真纳和巴基斯坦两者如此紧密地连结在一起,倘若缺少一个,那另一个就根本无从谈起。” 1947年8月14日,真纳宣誓就任巴基斯坦自治领首任总督和制宪议会主席,巴基斯坦伊斯兰国家宣布独立。1948年9月11日,真纳因积劳成疾,与世长辞,终年72岁。  相似文献   
35.
东亚地区格局和世界其他地区一样,战后至今近半个世纪经历了复杂的演进历程。但是,东亚地区格局的变化却与欧洲有着明显的差异,不能简单用欧洲格局和世界格局的一般模式来衡量;同样,它的未来演变趋势也将呈现现出与欧洲不完全相同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36.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一、二百年,世界处在西方列强统治的时代,整个东方在世界历史上表现不出重要的分量,中国更是处在“东亚病夫”的悲惨境地。但即使那个时候就有西方的战略家曾预言说:“中国是一只沉睡的狮子,一旦这个狮子醒来,全世界将  相似文献   
37.
东方世界的两大文明古国——中国与印度,其友谊源远流长二千多年,为世人所称颂。不幸的是,在30年前两国发生了一场不愉快的争执,给两国的传统友谊和争执后的关系发展蒙上了一层似乎难以消除的阴影。然而,当今国际风云变幻异常,东欧剧变,苏联迅速解体,两极格局突然终结,这一带有根本性的变化,却为中印两国的关系提供了握手言和与联手如初的天赐良机。两国都在不失时机地充分利用这千载难逢机遇,调整各自的外交政策,而且均把改善两国关系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两国总理的互访及其两个联合公报的发表乃是中印关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中印两国关系中的阴影正在逐渐烟消云散,在我们面前呈现的是令人喜悦的锦绣前景。这里笔者向世人着力阐述并论证的是这一美好前景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38.
“布托主义”一词在巴广泛流传,它实际上是巴基斯坦人民党建党的基本指导思想。该党纲领明文写道:“信仰是伊斯兰,经济是社会主义,政治是民主,一切权力归人民”。 (一)信仰——伊斯兰布托从青年学生时代到担任国家领导人的各个时期都有大量关于忠于穆斯林的言论,而且把信仰伊斯兰教作为人民党和巴基斯坦国家的最高指导思想,他公开宣布:“伊斯兰是我们的信仰,是我们的宗教,是巴斯斯坦的基础”,“伊斯兰是最重要的原则,我们为其事业可以贡献我们的生命”,“伊斯兰精神鼓舞着我们,我们相信伊斯兰永恒的宗教”等等。①  相似文献   
39.
马·纳·罗易(Manavendra Nath Roy)的名字已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所熟悉。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罗易为争取印度独立开展反英斗争,曾奔走于中国、日本、印尼等国家。他曾在日本会见了中国民族主义领导人孙中山先生。他对孙中山先生极为敬慕。孙中山先生建议罗易与驻中国的德国大使取得联系,以便从云南、四川越过边境运送军火到印度,为武装推翻英国殖民政府而做准备。罗易自信此举可以使中国和印度人民在争取自由的共同斗争中结成实际的联盟。1915年罗易克服重重困难,奔赴中国山海关和北京,并  相似文献   
40.
亚洲金融风暴形成的原因有许多因素,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蒂尔在不同场合多次指责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国际金融投机者的投机活动导致了东南亚地区的金融和经济危机,而投机者的背后则是富国掠夺穷国的财富,西方新殖民主义染指东方新兴经济体的势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